第2章 中世纪文学
2.1 复习笔记
一、概述
(一)历史概况和基督教
1.在欧洲文学史上,中世纪文学是指前两个时期的文学,而后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2.在中世纪早期,封建主热衷于征战,轻视文化,僧侣们取得了独占文化教育的地位,教会成了中世纪文化的代表。教会宗教宣传的主要内容是禁欲主义和出世主义。基督教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统治,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整个文化领域。一切文化和学术都染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这是欧洲中世纪文化包括文学的一大特点,其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
(二)四种主要文学类型
在中世纪的文学中,宗教文学占有突出的地位。此外,还存在着世俗的骑士文学、英雄史诗以及市民阶级的城市文学。
1.宗教文学
(1)中世纪文化的主体是基督教,在文学方面,宗教文学占有显要地位。文学艺术被用来为宗教服务。作诗是为了撰写圣歌、祈祷词,作曲是为圣歌谱曲。修辞学是为了传授说教和讲道的技术,散文是为了写圣徒传,戏剧则用于搬演圣经故事和圣徒行迹等。
(2)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旧约》是希伯来人古代典籍的总汇。《新约》是基督教初期产生的关于耶稣及其使徒们的传说、言行录和书信。
(3)教会文学的体裁种类繁多,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圣者言行录、梦幻故事、奇迹故事、宗教剧等。但是,有一些下级教士或非僧侣界的人所写的作品,虽然采用了教会文学的某种体裁,其内容却更近于世俗的观念,表现了下层的要求。
(4)中世纪教会文学经历了从无到有、由粗而精的发展过程。中世纪教会文学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一些独具特色的东西,诸如赞美诗、传记体、书信体等文学体裁,以及梦幻、隐喻、象征等手法,都具有创造性的价值,对中世纪的世俗文学和后世的文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2.骑士文学
(1)中世纪的骑士文学,表现了封建贵族阶级的精神特征,也是世俗的贵族阶级文学的主要成就。
(2)骑士抒情诗的作者主要是封建主和骑士,但也有少数是社会下层出身的人。在普罗旺斯,这种诗人被称为“特鲁巴杜尔”,意为吟咏诗人。普罗旺斯的骑士抒情诗在艺术方面受到民间诗歌很大影响,但内容则是描写骑士们的所谓“风雅的爱情”,主要是骑士对贵妇人的爱和崇拜。骑士抒情诗以《破晓歌》最为有名。
(3)法国北方骑士文学的主要成就是骑士叙事诗。这种诗歌的诗人被称作“特鲁维尔”,亦即吟咏诗人之意。骑士叙事诗一般都比较长,内容是写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情。其中以12世纪时法国的克雷提安·德·特洛阿写得最好。《特里斯丹和依瑟》是流传最广的骑士叙事诗之一。13世纪流传的《奥卡森和尼柯莱特》是一部用散文和诗交错的形式写成的作品。
3.英雄史诗和民谣
(1)英雄史诗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内容主要是反映民族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歌颂杰出的英雄人物。从英雄史诗所反映的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两类:
①所反映的时代较早,属于民族大迁徙时期,即封建制度确立以前的氏族部落的生活。属于这一类的有日耳曼人的英雄史诗《希尔德布兰特之歌》(仅存68行)、盎格鲁一撒克逊人的英雄史诗《贝奥武夫》,以及冰岛的“埃达”和“萨迦”。这类作品的基本内容是歌颂部落的英雄,反映了氏族社会时期的生活。
②后期的英雄史诗则是封建制度发展以后的产物。这些史诗的中心主题是爱国主义。后期英雄史诗中最著名的有法国的《罗兰之歌》(约1080)、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古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等。其中《罗兰之歌》是后期英雄史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2)同英雄史诗相比,从中世纪流传下来的一些民间歌谣,特别是俄国的英雄歌谣和英国的谣曲,更多地反映出人民的愿望和他们对自己的英雄人物的赞颂。
4.城市文学。
(1)城市文学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取材于日常的现实生活,内容主要是对僧侣和封建主进行讽刺和揭露,因此最富于现实性,语言也极其生动,深受群众欢迎。作者主要是城市里的街头说唱者。城市文学的内容一般都是讽刺性的,讽刺的对象是专横的贵族、贪婪的教士和凶暴的骑士,特别是教士经常成为嘲笑的对象。也有的城市文学作品以赞扬市民和农民的机智为内容。
(2)关于列那狐的故事诗是中世纪市民文学的最重要成就之一。《列那狐故事》通过对动物生活的形象描绘,反映出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长篇故事诗《玫瑰传奇》是中世纪城市文学中另一部重要作品。
(3)13世纪以后,市民抒情诗也出现了,代表作家是法国的吕特勃夫和维庸。他们的诗歌反映了城市下层人民的思想情绪。
(4)城市戏剧在14世纪发展起来。城市戏剧是在中世纪的人民杂耍表演与宗教奇迹剧、神秘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剧种有道德剧、傻子剧和笑剧。
二、但丁
(一)生平与刨作
1.生平:
13世纪末14世纪初的意大利诗人但丁·阿里盖利是中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他的创作标志着从封建主义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的过渡。恩格斯指出:“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2.创作:
(1)《新生》写的是爱情主题,并且带有中世纪文学的神秘色彩,但其中对纯洁爱情的歌颂,反映了摆脱禁欲主义束缚的愿望,具有自然清新的风格。这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向读者剖露作者最隐秘的思想感情的自传性作品。
(2)《飨宴》按作者的构思应是一部涉及面很广的学术著作,是一部具有“百科”性质的著作。
(3)《论俗语》研讨的是语言问题,但论述的中心是建立统一的意大利民族语言的必要性问题。《帝制论》表达但丁晚年政治思想。
(4)《神曲》是但丁最伟大的作品。
(二)《神曲》
1.《神曲》是但丁在放逐期间写的一部长诗,是诗人的代表作。《神曲》分为三部:《地狱篇》、《炼狱篇》(又译《净界篇》)、《天堂篇》。诗人采用中世纪流行的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
2.《神曲》带有中世纪基督教世界观的明显烙印。诗中包含着不少神学和烦琐哲学的知识,有很多难解的象征和隐喻,神秘色彩浓厚。梦幻性、奇迹性、象征性和抽象性,都代表中世纪艺术的风格。作品中幻游三界的构思,就是宗教观点的直接表现。然而,作品的整体,特别是《地狱篇》却有着很强的现实性。
3.《神曲》的进步性表现在:
(1)对佛罗伦萨黑白两党的分裂与斗争给予了严厉的谴责,对那些横行霸道的豪强贵族、鱼肉人民的贪官污吏也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对贪婪成性、重利盘剥的高利贷者进行了揭露。
(2)对中世纪蒙昧主义的批判和对文化知识及人的才能智慧的歌颂
4.《神曲》的艺术成就:
(1)它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地狱篇》里的形象,并不是虚幻的幽灵,而是一些丰富多姿、有血有肉的人;
(2)结构巧妙而严整;
(3)首次采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写作文学作品,对于促进意大利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文学的发展,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2.2 课后习题详解
1.如何全面理解基督教在中世纪思想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答:欧洲封建社会文化的发展,是和基督教分不开的。基督教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文化的影响极为巨大。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的初期,最初它是奴隶和穷苦人的宗教。后来富有者和上层人士也加入进来,并取得了领导权。这些人不再宣传反抗压迫,而是突出宣扬忍耐顺从、爱仇敌、服从天命、希冀来世的思想。
(1)基督教负起“从头做起”的重新建设文化的任务
恩格斯说过:“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都从头做起。它从没落了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当外族侵入罗马帝国时,他们抢劫和捣毁了古代文化的集中地——城市,致使古代文化大受摧残,基督教必须负起“从头做起”的重新建设文化的任务。它以极大的努力进行传教,范围扩大至整个欧洲,日耳曼人以及东欧斯拉夫人所建立的大大小小的王国先后都接受了基督教。
(2)中世纪早期,教会是中世纪文化的代表
在中世纪早期,封建主热衷于征战,轻视文化,僧侣们取得了独占文化教育的地位,教会成了中世纪文化的代表。教会宗教宣传的主要内容是禁欲主义和出世主义,认为人应该放弃追求世俗欢乐的欲念,听从命运的安排,把希望寄托于来世。教会实行严酷的思想统治,教会的教义维护着封建秩序,原来为奴隶主统治服务的基督教,到了中世纪很自然地变成了封建主统治的重要工具,成为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基督教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统治,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整个文化领域。一切文化和学术都染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这是欧洲中世纪文化包括文学的一大特点,其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
(3)《圣经》是基督教用来统治人民的思想武器
《圣经》由《旧约》和《新约》两部分组成。《旧约》是希伯来民族文化遗产的总汇,内容包括古代民间流传的神话传说、书信和言行录。《新约》是基督教自己的经典,内容包括耶稣及其使徒们的传说、言行录和书信等。但是,中世纪的基督教会对《圣经》进行随心所欲的解释,制定了许多清规戒律,使之成为封建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随着基督教的发展,到中世纪的末期宗教改革后,《圣经》才被译成各国语言。《圣经》对欧洲社会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后期英雄史诗中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答:(1)诗中英雄勇敢善战,忠于祖国,忠于君主
英雄史诗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内容主要是反映民族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歌颂杰出的英雄人物。后期的英雄史诗中英雄人物的思想和活动已超出部落的狭隘范围,他们为保卫国家而战斗。这些史诗的中心主题是爱国主义。诗中的英雄勇敢善战,忠于祖国,忠于君主,体现了封建关系下人民理想中的爱国英雄形象。
(2)史诗中的强大英明、能够统一国家、制伏封建叛乱的理想君主形象
这类英雄史诗一般都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基础,经过民间歌手们的传唱而辗转流传开来。这中间又经过各种加工,大约在十二三世纪时才被一些有文化的诗人记录下来。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以及在最后被记录时,往往发生一些被歪曲和篡改的情况,掺入了一些贵族的、基督教的思想,因而带有一定的复杂性。后期英雄史诗中最著名的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古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等。
①法国的《罗兰之歌》是后期英雄史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公元778年,查理大帝远征西班牙,因国内发生叛乱而返回,途中遭到巴斯克人的袭击。《罗兰之歌》的情节以这一历史事实为依据。但史诗中把一场只有几天的战争写成历时7年的征伐异教徒的大战,又把36岁的查理写成须发皆白的200岁老人。加奈隆这个人物也纯属虚构。这些虚构有力地渲染了史诗的气势,强化了史诗的英雄主义主题。它也是一部爱国主义诗篇。史诗热情歌颂了查理大帝,歌颂了罗兰和奥里维等赤胆忠心保卫祖国的英雄。史诗中的查理大帝英明勇武。这样一个贤明、强大,能保卫祖国,又能制伏封建主叛乱的国王,正是当时人民所要求的,同时也符合历史进步的要求。
②西班牙的《熙德之歌》歌颂了西班牙人民反抗阿拉伯人入侵斗争时期的民族英雄
史诗的主人公罗德利戈·德比瓦尔在国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的情况下,仍然忠于君主,他为民族独立而屡立战功,连阿拉伯人都表示敬畏,称他为“熙德”。在这个人物身上,爱国、忠君、为保卫基督教信仰而战的观念是结合在一起的,这部史诗的特点是没有中古文学中常见的神秘色彩和奇思幻想,一切都采用写实的手法。
3.世俗文学(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的主要特点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答:(1)骑士文学的主要特点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①骑士文学表现了封建贵族阶级的精神特征
中世纪的骑士文学,表现了封建贵族阶级的精神特征,也是世俗的贵族阶级文学的主要成就。西欧到了十一二世纪,封建制度已经完全确立,封建主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统治地位日益巩固,这种情况使他们要求在基督教文化之外,还要有更直接更具体地反映自己阶级意识的文化。这种封建主阶级的文化,在他们的文学——骑士文学中得到了鲜明的反映。
②骑士文学的主要体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
法国是骑士文学最兴盛的地方。骑士抒情诗的发源地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普罗旺斯的骑士抒情诗在艺术方面受到民间诗歌很大影响,但内容则是描写骑士们的“风雅的爱情”,主要是骑士对贵妇人的爱和崇拜。骑士抒情诗数量很多,其中以《破晓歌》最为有名,写的是骑士和贵妇人在黎明前依依惜别的情景。
③骑士抒情诗注重心理描写,语言形象生动,诗律新颖多样,对后来欧洲诗歌发展有一定影响
由于骑士抒情诗全都是歌颂“风雅的爱情”,后来流于千篇一律。不过它和宗教文学不同,写的是现世的生活,而且注重心理描写,语言也形象生动,诗律新颖多样,这些对后来欧洲诗歌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法国北方骑士文学的主要成就是骑士叙事诗。骑士叙事诗一般都比较长,内容是写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情,写他们为获得荣誉和博得贵妇人的青睐,除妖驱魔、降龙伏虎,进行各种冒险的事迹;有时也写他们为了护教而征讨异教徒。骑士叙事诗缺乏历史或现实上的根据,大多出自诗人的虚构。诗中的离奇情节和冒险精神,同十字军东征时的宗教狂热和阿拉伯传说的影响有关,但根本原因是由于骑士精神脱离实际。所以,骑士文学作品就只能在虚幻的故事中表现骑士精神。
(2)城市文学的主要特点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①取材于现实生活,内容主要是对僧侣和封建主进行讽刺和揭露
10世纪至11世纪,欧洲各国出现了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城市文学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取材于日常的现实生活,内容主要是对僧侣和封建主进行讽刺和揭露,因此最富于现实性,语言也极其生动,深受群众欢迎。在文学样式上,城市文学也有新的创造,像韵文故事和讽刺叙事诗都是新的体裁。作者主要是城市里的街头说唱者。城市文学的内容一般都是讽刺性的,讽刺的对象是专横的贵族、贪婪的教士和凶暴的骑士,特别是教士经常成为嘲笑的对象。也有的城市文学作品以赞扬市民和农民的机智为内容。
②寓意和讽刺的风格是中世纪城市文学作品的突出特点
关于列那狐的故事诗是中世纪市民文学的最重要成就之一。大约在9世纪至10世纪时,法国广泛流传着动物故事。12世纪后,形成一批以狐狸为中心形象的故事诗。14世纪中叶,它们又被连缀成三万多行的长篇巨著,在西欧各国广泛流传。《列那狐故事》通过对动物生活的形象描绘,反映出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每一种动物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这种寓意和讽刺的风格,是中世纪城市文学作品的突出特点。长篇故事诗《玫瑰传奇》是中世纪城市文学中另一部重要作品。长诗分上下两部,分属两个不同的作者,也表现了不同的思想倾向。上部是骑士文学的仿作,用隐喻的手法写一个爱情故事。
③市民抒情诗反映城市下层人民的思想情绪
13世纪以后,市民抒情诗也出现了,代表作家是法国的吕特勃夫和维庸。他们的诗歌反映了城市下层人民的思想情绪。
④中世纪戏剧的发展繁荣对文艺复兴和17世纪欧洲戏剧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
城市戏剧在14世纪发展起来。城市戏剧是在中世纪的人民杂耍表演与宗教奇迹剧、神秘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剧种有道德剧、傻子剧和笑剧。道德剧的内容是劝善惩恶,人物是寓意性的,把抽象的观念拟人化。傻子剧是通过人物装傻来讽刺贵族和教士,指摘时弊。笑剧是城市戏剧中现实意义最强的一种。其特点是直接反映现实生活,充满戏谑和嘲弄,生气勃勃,内容丰富,深受群众欢迎。最著名的笑剧是法国的《巴特兰律师》。作者赞扬了巴特兰的狡猾和羊倌的智慧。剧中把狡猾和诈术作为好品质加以赞扬,反映了笑剧作者的市民阶级意识。
4.《神曲》如何体现了但丁作为新旧交替时代伟大诗人的成就和矛盾?
答:(1)《神曲》体现但丁作为新旧交替时代伟大诗人的成就
①《神曲》塑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神曲》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地狱篇》里的形象,并不是虚幻的幽灵,而是一些丰富多姿、有血有肉的人,如贪婪并有野心的教皇、专横残暴的君主、刚强高傲的法利那太、温柔多情的弗兰采斯卡等,都写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令人难忘。
②《神曲》的结构巧妙而严整
全诗分为三部,三行分节,奇偶连韵,而且每部33篇,加上序诗共100篇。各部的诗行大致相等,看起来匀称、工整,一直为文学史家所称道。
③《神曲》用意大利语写成
在当时,正统的文学作品都是用拉丁语写作,但丁首次采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写作文学作品,对于促进意大利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文学的发展,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2)《神曲》体现但丁作为新旧交替时代伟大诗人的矛盾
但丁是新旧交替时代的诗人,基督教的神学观念,中世纪的思想偏见,在他的世界观中仍占相当的比重,这就决定了《神曲》的思想内容是极其复杂和矛盾的。但丁虽然歌颂现世生活,但又把它看做是来世生活的准备。他虽然揭露贪婪腐败的教皇和僧侣,其出发点却是维护宗教的纯洁和神圣;对神学他是看重的。他推崇古典文化,但又不得不把古典文化的伟大代表放进地狱。这种安排表现了但丁思想的巨大矛盾和局限。另外,尤利西斯被当做使用阴谋诡计者,弗兰采斯卡和保罗因淫行,全被放进地狱中受苦;与此同时,却把一些“虔诚的”教士、苦行者、殉道者和为基督教信仰而牺牲的十字军战士放在天堂。这些都表现了但丁作为中世纪诗人所具有的神学世界观与作为新时代的第一个诗人的人文主义世界观之间的矛盾。不过,诗中的旧观点虽然相当明显,重要的是,这些旧时代的旧观点已被新时代的新观点所压倒。诗人世界观中的进步因素,使他在中世纪文学中最先创造出广泛反映时代的社会生活、具有巨大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伟大诗篇。《神曲》是欧洲文学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骑士文学[中山大学2010年研;南开大学2011年研]
答: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它产生于12、13世纪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体现了世俗封建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其内容主要描写骑士行侠冒险的经历和对贵妇人的爱情,宣扬“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具有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实生活和世俗享乐的积极意义,代表了中世纪世俗文学的主要成就。骑士文学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骑士抒情诗最早产生于法国的普罗旺斯,又被称为“普罗旺斯抒情诗”。骑士传奇中最为流行的故事是亚瑟王与圆桌骑士的冒险故事。骑士传奇的浪漫情调、离奇故事和爱情描写,影响到后世的浪漫主义文学,其围绕主要人物经历展开故事的结构方法,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内心活动的揭示,都为欧洲后世长篇小说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但丁的《论俗语》[北京大学2012年研]
相关试题:作为欧洲近代文学萌芽的标志之一,但丁的《神曲》不用当时基督教世界通用的拉丁文,而用民族语言写成。它所用的民族语言是________。(填空题,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但丁的《论俗语》是但丁用拉丁文撰写的最早的一部关于意大利语及文体和诗律的著作。其创作目的在于引起知识界对民族语言的注意。书中阐明了俗语的优越性和形成标准意大利语的必要性,对于解决意大利的民族语言和文学用语问题起过重大的作用。从这本书可以看出但丁用意大利语写作《神曲》的理论根据。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为什么中世纪文学(史诗、寓言、骑士文学)是多种文明与文化融合的产物?[北京大学2012年研]
答:欧洲中世纪文学之所以是欧洲多种文明与文化相融合的产物,主要是因为:
(1)欧洲中世纪文学是多民族融合的产物
①体现在众多蛮族部落各自文化的融合上
在罗马帝国的北方,很早就有蛮族部落形成,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克尔特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他们各自的生活状况和习俗,实际上形成的是各自不同的文化种群。而后,从公元1世纪末到公元3世纪,日耳曼各部落又开始结成不同的联盟,如东哥特、西哥特、汪达尔、法兰克、盎格鲁一撒克逊、伦巴德等。这种古代蛮族文化的融合,实际上催生着整体性欧洲文化的形成。例如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等民族史诗。
②体现在古代希腊罗马的先进文化与蛮族落后文化的融合上
例如在中世纪漫长的历史时期,有些封建统治者和教会人士常常就利用古代文化遗产宣传其思想,利用古代天文知识编撰教会历书,利用民间音乐伴唱圣诗;有些人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学典故和材料加以改造,用拉丁文将其写成宗教故事等。752年加洛林王朝建立之后,查理大帝“还派人搜集和抄写古代抄本”。这说明,当北方的蛮族人与欧洲本土的文明人相互融合在一起的时候,蛮族文化与希腊罗马文化实际上也融合在一起了。如《伊戈尔远征记》记叙征服的民族史诗。
(2)欧洲中世纪文学是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和交融的产物
这主要体现在欧洲的本土文化与希伯来文化的融合上,也体现在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构成上。处于中东地区的古代希伯来人在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诗歌、小说、预言、箴言等方面,均取得了较高成就。这些文学成就被收入犹太教的经典之中并随着被欧洲人变为自己的基督教教义的一部分之后,在欧洲大陆开始广泛地流传,并日益与欧洲大陆的人们的思想观念融为一体。而在中世纪欧洲占有重要地位的拜占庭文学,在整个封建社会中更清楚地显示了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特色。拜占庭位于从东方到西方的重要商路上,当时君士坦丁堡是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这就使得拜占庭文化具有东西方文化因素的综合性特点。例如,无论是在公元7至11世纪拜占庭封建制度形成与发展时期出现的诗歌创作和散文作品,还是11至13世纪出现的宫廷小说、讽刺作品,都可以看到这一点。例如表现十字军东征的骑士文学就明显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
(3)欧洲中世纪文学是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在整个中世纪,基督教在文化、教育、哲学、文艺乃至整个精神领域里,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成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基督教在公元4世纪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后,在奴隶主意识形态中即开始占据愈来愈大的比重。1054年基督教内部东西两派正式分裂后,西派的天主教在中世纪欧洲各国思想领域中的地位进一步强化。宗教教义就是政治信条,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但也要看到,在基督教逐渐成为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过程中,它与世俗文化之间形成了两种交融关系:一是基督教文化在对古希腊以来的世俗文化精神大肆排斥和毁灭的同时,又将某些世俗文化的材料、体裁和艺术手法等,经过改造,纳入到了基督教文化体系之中。二是在中世纪出现的很多世俗作品里,都包含着宗教性的内容,有些作品宗教的因素还很强烈。例如,中世纪后期产生的民间文学、骑士文学乃至城市文学中,都显示出了与基督教文化的强烈的融合关系。具体作品如《列那狐传奇》《玫瑰传奇》等。
总之,世纪文学是在多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和融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再加上中世纪独特的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就造成了中世纪文学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艺术形式更加成熟,表现手法进一步开拓,用艺术形式表现人的情感趋于自觉和强化。
2.请概述中世纪文学与历史没能同步发展的主要原因。[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
答:由于中世纪文学本身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人们对其评价莫衷一是。如果将中世纪文学与历史社会联系在一起就显得更为复杂。因此,在西方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中,不乏对中世纪文学的贬低,认为是古希腊古罗马古典与文艺复兴两大辉煌时期的漫长黑夜,是文化发展的断层阶段。中世纪文学与历史没能同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1)宗教的全面控制,限制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在欧洲,教会文学自成体系,大多为僧侣们所作,他们利用文学作品来阐释教义,颂扬圣徒,统治人们的思想与精神。佛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在亚非的广泛传播,使这一时期的许多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宗教色彩。被恩格斯誉为新时代曙光的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他的反对宗教黑暗统治的作品《神曲》,仍然没能彻底地挣脱宗教的局囿,在“天堂”中供奉着圣洁的教士和天使,而生活在基督诞生前的荷马和贺拉斯作为异教徒在“地狱”中等待审判。又如古印度的富有反抗精神的诗人伽比尔,他反对一切宗教迷信,但也不得不用宗教的外衣去反对宗教,去传播自己的理想。或以“理想”的教士反对腐朽的教士,或以新宗教去对抗旧宗教,宗教的幽灵盘旋在中世纪文学的天空中,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文学的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必然地打上了这一时代烙印,不能与历史同步发展。
(2)封建的小生产者方式僵化了人们的思维模式
中世纪文学的流程与发展还是相当迟缓的,而且呈现出回环重复的态势,这和封建的小生产者方式有关,小生产者方式禁锢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表现在文学上就是有的国家和地区,常常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文学作品重复着同一的题材、同样的主题、相似的人物形象和共同的艺术形式。阿拉伯的文学中的押韵散文,不断地重复着一个相类似的故事;古印度两大著名史诗中的一些情节,不断地被采用,其中的主要人物更是被反复吟颂。风靡欧洲的骑士文学不外是对贵族妇女的爱慕与尽忠和对封建领主的赤胆忠心。有关亚瑟王的传奇故事,从古代流传到中世纪,既是骑士文学的题材又是史诗歌颂的英雄。题材、主题、人物、形式很少变化,必然使中世纪的文学发展缓慢。
(3)统治者的干预
封建统治者保留了古代唯心主义——柏拉图的神秘主义和形而上学——亚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学理论,并通过歪曲解释亚里斯多德的哲学形成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为他们麻痹和奴役人民服务。在神学基础上,学术领域里的蒙昧主义形成了,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科学成了宗教的“仆人”,几何学被用于建筑教堂;数学被看作具有神学象征意义——“一”代表神圣;“二”代表耶酥基督;“三”象征三位一体的圣父、圣子、圣灵“四”象征着四福音等等;天文学被用来计算复活节祭典的日期;逻辑用于诡辩,成为打击异教徒的工具;绘画、雕刻、音乐、文学则用来图解教义,宣扬圣父圣母的圣德,塑圣像,画天使,撰写基督故事,为圣徒们树碑立传,或为教堂谱写祈祷词、赞美诗……总之,一切都为了宣扬禁欲主义、蒙昧主义、神秘主义以愚弄人民。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总之,受特定历史环境的影响以及各种势力的限制,中世纪文学没能与历史同步发展,而被文艺复兴运动的文学所取代。但中世纪文学依旧有其独特的思想特征和艺术魅力,并深深影响着后世文学。
3.谈谈《神曲》在思想和艺术上的两重性。[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但丁是人文主义的先驱者,中世纪最伟大的作家,其创作反映了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运动过渡时期的时代特征。恩格斯高度评价了但丁及其创作的意义,指出:“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正因如此,作为新旧交替时代诗人的但丁,他的《神曲》在思想内容和艺术上具有二重性,具体表现为:
(1)思想内容上的二重性
《神曲》既有鲜明的进步倾向性,又明显地打上了中世纪神学思想的烙印。其思想内容上的二重性主要表现为:
①在世界观方面,但丁根据基督教来世主义,把现世生活看成来世永生的准备;另一方面,他又表现出对现世的强烈兴趣,热情歌颂积极进取的精神。
②在政治主张方面,但丁一方面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理想,渴望和平统一,无情批判封建暴君、叛徒、卖国贼和党派纷争;另一方面又把希望寄托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七世身上,强调民族出路在于节欲苦修和道德净化。
③在对待宗教态度上,他一方面揭露教会的黑暗,表达了对依仗权势、为非作歹的教皇的仇恨,并把他们统统打入地狱之中,给予严厉的惩罚;但是另一方面他毕竟是一位虔诚的教徒,歌颂了宗教信仰对灵魂的指引作用,将宗教神学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④在对待人的理智和感情问题上,但丁一方面严厉地批判了中世纪的蒙昧主义,热情赞美人的才能、智慧和自由意志,反对宗教禁欲主义,肯定世俗的感情和爱情追求;另一方面,又从宗教观点出发,把勇于探索、具有进取精神的奥德修斯当作一个异教徒罚入地狱的候判所,把彼此相爱的保罗和弗朗齐丝卡,以及殉情自杀的狄多、希腊的海伦和帕里斯等作为放纵情欲者打入地狱。
(2)艺术上的二重性
在艺术上,《神曲》保留着中世纪文学作品的神秘象征特色,又折射出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芒,具体表现为:
①不同性质的文学特质的融合
《神曲》是新旧时代交替时期不同性质的文学的融合,体现了中世纪文学的主观幻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真实冷峻的奇妙结合。一方面,它采用中世纪梦幻文学的表现形式,充满象征和隐喻,带有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另一方面又表现出现实主义的特色,呈现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面貌。它以幻想的三界旅行为框架,但目的是为了探讨意大利民族的发展道路。诗篇生动地描写了意大利的政治、社会生活,勾画了多姿多彩的具有现实性的人物形象,致使出现于诗篇中的各种人物,无论是历史人物还是虚构人物,都读来真切自然,具有现实的典型意义。此外,在一些具体的篇章中,但丁则以现实主义的笔墨,展现了一幕幕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场景。
②结构上具有中世纪文学的神秘象征特征,语言采用意大利俗语
《神曲》的结构大量运用宗教具有象征色彩的数字来构思,应和其宗教思想;在语言运用方面,诗篇大胆抛弃了中世纪的官方教会语言拉丁语,使用民族语言进行创作,为意大利民族语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语言革新做出了创新性尝试。
三、论述题
论述但丁《神曲》的思想与艺术成就及其意义[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
答:(1)《神曲》的思想
①从政治上、道德上探讨意大利民族统一的寓言性总结
《神曲》是作者从政治上、道德上探讨意大利民族统一的寓言性总结。但丁创作这部作品,目的就是为了探讨意大利的出路问题,给面临纷争的意大利人指出一条从黑暗走向光明的途径。在诗篇中,地狱象征着封建中世纪黑暗的现实生活,炼狱象征着从丑恶的现实到达理想境界的痛苦过程,天堂象征着力争实现的美好理想。诗歌对迷途、地狱、炼狱和天堂的描写,寓意着迷惘的意大利人经过苦难和考验,终将走向光明与至善。从当代意识来看,诗歌的艺术境界也具有普遍性意义,表现出对人类命运的深沉忧虑,以及对人类美好前景的坚信。
②保持与中世纪文化精神联系的同时,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诗人站在新旧时代交替的历史高度,极其广泛地描绘了意大利的社会现实,在保持与中世纪文化精神联系的同时,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诗歌描写了人们对世俗感情和现实幸福的追求,肯定了对知识的探求和理性的重要作用,赞美了人的智慧,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精髓。
③揭露和批判企图主宰基督教世界的教会、垄断中世纪全部文化的宗教神学
但丁进一步发挥在《帝制论》中阐述的政教分离的原则,并针对中世纪神学宣扬的“日月说”,在《神曲》里把自己的政教平等的观点形象地概括为“两个太阳说”。这个比喻生动地说明,政权和教权是分别照耀尘世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两个太阳,它们之间应当是独立平等、分工合作的关系,而不是从属、争斗的关系,更不可合而为一。他对现实中的教会、教皇、僧侣们的恶德败行,以及正在形成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弊端和利己主义进行了揭露与批判,表达出强烈的现实批判色彩。
④热情地歌颂现世生活的意义,认为现世生活自有本身的价值
他在《神曲》中强调人赋有“自由意志”,这是“上帝最伟大的主张”,上帝给予人类“最伟大的赠品”。他鼓励世人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坚定不移地遵循理性。诗中热烈歌颂历史上具有伟大理想和坚强意志的英雄豪杰,希望世人以他们为榜样,振奋精神,避开怠惰,战胜一切艰险,去创造自己的命运。在但丁看来,坐在绒垫上或者睡在被子里,是不会成名的,只能是虚度一生。
(2)《神曲》的艺术成就
①《神曲》的现实性
《神曲》广泛地反映了意大利的社会现实,具有突出的现实性。
a.但丁写作《神曲》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万恶的社会有所裨益”。所以,作品虽然采用了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形式,但取材于意大利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当时的重大社会问题,如城邦之争、党派之争、封建主与贪官污吏的压迫盘剥、教会与教士的罪恶,涉及到哲学、科学、神学和文艺等各领域,具有历史价值和社会认识价值。
b.在一些具体的场景中,但丁采用现实主义直接描写的笔法,真实细致地描写生活场景,塑造人物形象。例如,《地狱》中描写的地狱酷刑,并非只是作者的设想,其中的各种刑罚,如火刑、斩头、斩手、倒栽等,都是当时宗教刑罚的真实写照。《地狱》第十九篇中对尼科那三世的揭露,以及诗篇对僧侣贵族阶级和佛罗伦萨城的描写,都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黑暗。
c.在这些真实描写的基础上,《神曲》进一步揭露了教会的黑暗和叛国者与暴君的罪恶,并且对贵族、僧侣和政府官员的自私、贪婪给予了猛烈的鞭挞,对佛罗伦萨党派斗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危害进行了严厉谴责,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
d.《神曲》的伟大历史价值在于,它以及其广阔的画面,通过对世人幻游过程中遇到的上百个各种类型的人类描写,反映出意大利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转折时期的现实生活和各个领域发生的社会、政治变革,透露了新时代的新思想——人文主义的曙光。
②梦幻的神秘色彩与现实的写实手法相结合
《神曲》以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但丁的灵魂幻游三界的经历,大量运用象征和隐喻,带有浓厚的宗教幻想色彩,但作品也反映了当时尖锐复杂的党派之争,揭露了教会的黑暗和世俗社会的矛盾,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③构思宏伟,结构富有严密性、均衡性与完整性
《神曲》分为3部,每部33歌,加上“序曲”,共100歌。各部篇幅基本相等,采用连锁押韵方式衔接,每部诗的末尾均以“群星”一词作结,在整体上工整而协调。
④大量运用象征、隐喻和梦幻
《神曲》从头至尾充满象征和隐喻。诗人迷途中出现的狮、豹、狼分别代表着强暴、淫欲和贪婪,维吉尔代表知识和理性,贝娅特丽丝是爱和信仰的化身,地狱象征黑暗社会,天堂为理想境界,炼狱是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经的痛苦历程。作品的结构也具有象征性,“3”的含义就意味着宗教神学的“三位一体”,100歌中的“100”是“10”的平方,象征完美中的完美。
⑤用意大利语写作,打破了用拉丁文写作的惯例
用意大利语写作,打破了用拉丁文写作的惯例,使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采用俗语写作《神曲》,这对促进意大利民族语言的统一,对丰富意大利文学语言起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其语言丰富、生动,写情写景充满诗情画意,人物性格鲜明。
(3)《神曲》的价值
《神曲》的伟大历史价值在于,它以极其广阔的画面,通过对诗人幻游过程中遇到的上百个各种类型的人物的描写,反映出意大利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转折时期的现实生活和各个领域发生的社会、政治变革,透露了新时代的新思想——人文主义的曙光。《神曲》对中世纪政治、哲学、科学、神学、诗歌、绘画、文化,作了艺术性的阐述和总结。
因此,它不仅在思想性、艺术性上达到了时代的先进水平,是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而且是一部反映社会生活状况、传授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
总之,《神曲》对中世纪政治、哲学、科学、神学、诗歌、绘画、文化作了艺术性的阐述和总结。它不仅在思想上、艺术上达到了时代的先进水平,是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而且是一部反映社会生活状况、传授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