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是怎样沟通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想清楚,说明白,知道说什么、怎么说”,这是每个人都希望达到的沟通境界。但是当我们在演讲、写作、汇报的时候,却常常感觉不知从何说起,或者让对方感到混乱。

如何在沟通中做到“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呢?美国麦肯锡的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写了一本叫《金字塔原理》的书,介绍了一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后,作者离开了麦肯锡,开始向各行各业的人培训这一方法,受到广泛的欢迎和好评。当前,金字塔原理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沟通工具,被誉为“麦肯锡40年经典培训课程”。

归类分组,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

心理学家发现人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性容纳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超出后,人的大脑会面临信息超载。有的人勉强可以记住9个,有的人却只能记住5个,而能记住3个的情况更好,能记住1个的情况最佳。这一现象被称为“奇妙的数字7”。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不得不处理多个信息,它们都超过“奇妙的数字7”。

例如你打电话让老公回家顺路去超市采购以下东西:鸡蛋、盐、土豆、牛奶、婴儿纸尿裤、痱子粉、苹果、芹菜、葡萄、辣酱、酸奶。

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你发现还有东西忘记让老公买了,或者老公回家后发现少买了某些东西。

以上这些信息,可以归类分组后,组织成一个金字塔结构。

由于你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将信息归类后形成了一个金字塔结构,因此每一层的信息数量都大为下降了。

再举一个例子。

你在办公室,忽然你的下属冲进来,对你说:“老板,我最近在留意原材料的价格,发现钢材涨价了,包装纸也要涨价……刚才物流公司也打电话来说要提价,我又比较了其他几家的价格,但还是没有办法说服他不涨价……还有,我们的竞争品牌最近也涨价了,我看到……对了,广告费最近花销也比较多,如果……可能……”

你听完是不是一头雾水?听了半天你还不知道他究竟要说什么,或者要求你提供什么帮助,或者希望解决什么问题。

如果他这样说,“老板,我认为我们的产品应该涨价20%,而且要超过竞争品牌,因为:第一,原材料最近涨了30%,物流成本也上涨了;第二,竞争品牌全部都调价10%~20%,我们应该跟进;第三,广告费超标,我们还应该拉出空间,可以做广告……老板,你觉得这个建议是否可行?”

这样是不是更清楚?这就是在使用“金字塔结构”。

自下而上思考,概括总结

当你要表达你的想法时,你是否面临过一言难尽或不知从何说起的困境?

比如,在你面试的时候,面试官要求你介绍一下自己;当你负责的区域销售额下滑的时候,你的主管要求你解释原因。在类似的情况下,你该怎样做到思路清晰地表达你的想法呢?

以面试为例,你可以先把你的特点罗列出来。

(1)受过高等教育,毕业于某名牌大学;

(2)在校成绩优秀;

(3)有与面试工作相关的资格证书;

(4)没有与求职岗位相关的工作经验;

(5)善于学习新知识;

(6)有当过学生干部的经历;

(7)热爱类似岗位的工作;

(8)精力充沛;

(9)热情开朗;

(10)相信勤能补拙。

通过分析以上特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断地进行抽象和概括,你会发现,你有很多优点,但是只有一项缺点是面试官清楚的,而你的某些优点恰好能弥补你的缺点……

最后,你可能会得出以下的金字塔结构。

如果你在面试之前,对自己做过这样的思考,就不会感到不知从何说起了。此外,当你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地做完陈述后,也许马上就能让面试官眼前一亮。

芭芭拉·明托归纳了自下而上思考的三个要点:

(1)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2)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得出结论。

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

在表达之前,你的思路是自下而上组织起来的,但在表达的时候,你却需要自上而下进行,这是一个重要的顺序。如果你自下而上地表达,有两个风险:第一是容易被打断;第二是对方无法理解你的意图。

例如,你陈述:

(1)要处理天猫店的日常业务,我需要每天加班才能完成;

(2)一些需要及时处理的事情被耽误了;

(3)在我参加公司会议的时候,天猫店的客服就没人做了;

(4)天猫店的页面美化需要专门的美编才能胜任;

(5)天猫店的业务在持续增长中;

(6)只有客户体验好,客户购买行为的转化率才能提高;

(7)我需要增加一个助理;

(8)我的助理需要懂平面设计;

(9)我的助理需要了解天猫店的业务;

……

你的主管在听你陈述的过程中,你每陈述一条,都会刺激他的大脑作出一个反应。例如听完第一条,他会想“你是不是想要更多的加班费”;听完第二条,会想“被耽误的事情造成了多大的损失”。他可能会因为这些想法而立即打断你的陈述,或者先入为主地猜测你的想法,这都会影响到主管对你真实、完整意图的理解。

要让别人尽快理解你的想法,要先建立金字塔结构,然后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表达。

首先你说:“我需要增加一个助理。”

然后分析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工作量快速膨胀:要处理天猫店的日常业务,我需要每天加班才能完成;一些需要及时处理的事情被耽误了;在我参加公司会议的时候,天猫店的客服就没人做了;天猫店的业务在持续增长中。另一方面是因为:只有客户体验好,客户购买行为的转化率才能提高;公司天猫店的页面美化需要专门的美编才能胜任。

接着分析增加一个助理的好处:可以兼做客服;可以优化网页;可以改善客户体验;可以节约加班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最后提出助理的任职资格:了解天猫店业务;懂平面设计。

用“金字塔原理”沟通的好处

“自下而上思考,自上而下表达”,金字塔原理的精髓就在这些字当中。在沟通中运用金字塔原理的直接好处是,让人能够迅速明白你的想法。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也许主管听你讲了一分钟,就对你说:“我完全支持你的要求,天猫店很重要,尽快去招聘一个称职的助理吧!”

在沟通中有一个“电梯原则”,出自《麦肯锡观点》。

假设你是某个咨询公司的经理,为了一个重要的项目你们团队工作了3个月,准备了厚达300页的报告,包括7个建议36个改进措施以及8套详细的实施方案。

为了证明这些结论,你们还准备了数据分析和调研报告的附录,当然还有很多的原始资料。客户对提案也非常重视,安排了公司所有高管出席,并请到了CEO以及董事会的主要成员。

你们当然更加兴奋,同时还将报告彩色打印出来,并刻录了光盘以便分发给与会者。提案的前天晚上你们团队都再次检查了所有文字,然后提早睡觉以便保证精力。提案当天你们神采奕奕,准时到达客户会议室,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CEO和高管们也已经落座,他们将目光投向你,期待着你精彩的报告。你也清清嗓子,开口说:“女士们,先生们,尊敬的CEO,今天我们……”

突然董事会秘书匆匆走进办公室,对CEO耳语几句,他对你点头表示歉意后离开会议室,5分钟后他们回来,说:“非常抱歉,今天的报告不得不终止,因为我们有件非常紧急的事情,我们必须马上飞去纽约。”

在你们无奈的眼神中,他们匆忙离开。然而就在CEO冲进电梯的那一刻,“等等”,他挡住电梯门,对你招手,“能否利用我到停车场的时间,说说你们报告的主要内容?”就这十几秒钟,你必须说出报告的主要观点,还要争取他的认可和支持。你感觉血一下子冲上脑门,然而,没有第二次机会了,你马上冲进电梯,门一关上,你就转过身对着这一群人说:“我们认为……”

这就叫做“电梯原则”。

你能够用一句话概括你的年度营销报告吗?你能够用一段话说明你品牌的定位以及发展方向吗?你能够在三分钟内说明当前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三个解决方案,然后让老板做出决定吗……这都是“电梯原则”——简单清楚地说明你的观点。如果三句话说不清楚,那么你一下午也说不清楚。

要实现电梯原则,可以运用金字塔结构,它不仅很有效,也很简单。自上而下地表达,先从结论说起,再说中心思想,然后再向前推演。如此,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让他人理解你。

用“金字塔原理”沟通的注意事项

运用金字塔原理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让你掌握沟通的控制权。

当很多信息和思想呈现在对方面前时,对方为了便于记忆,会自行归纳分组和总结概括,并得出自己的结论。而运用自上而下地表达,你提出结论和中心思想后,对方会把注意力转移到你的逻辑推理和分析上,并通过你最后逐一呈现的思想信息来验证你的结论的正当性,比较容易理解和认同你的结论。

换句话说,自上而下表达的好处,是自己事先进行“自下而上思考”,但却不让对方有机会“自下而上思考”。因此,当对方向你施展金字塔原理时,你在理解对方的中心思想后,如果想要找出反驳的依据,或者想要保持独立思考,那么你应该罗列对方最后呈现的所有思想和信息,然后进行“自下而上思考”。

另外,在生活和工作中,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适合“自上而下表达”。

比如你认为老板的某个方案行不通,你想反对,你通常这样说:“此方案的A处稍作修改,能减少20%的间接成本。”然后你观察领导的反应,如果领导没有反对,那你可以接着说,“此方案的B处反对的人较多……还有C处……还有D处……”其实你心里的结论是“此方案应推翻重来”。待你把要修改的地方依次讲完后,再征求领导的意见,最终让领导自己去思考并形成结论:这方案要推翻重来。

这的确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并不是所有的场合所有的事情,都适合用“金字塔原理”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