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方法 爱岗敬业
学习经典要人经合一,把经典的精神落实到自己身上;要以经解经,看一句话,如果没看懂,不要着急,后面会给前面答案,因为每一本经都是通达而圆融的。尽量地看原文,因为只有原文才能保证原汁原味;只有原文,才是圣贤的境界。如果看解释的话,一定看已经在人生当中践行出来的老师解释的著作。
《孟子旁通》和《老子他说》这两本书,最初进入大陆。有一个以学术上著称的出版社,据说被评为国家级。所有高校的教师,都以在那个出版社出版一本书为荣,评职称啊,评什么带头人啊,都是很重要的标志。可是,当我听到这个出版社的编辑说,《老子他说》和《孟子旁通》这两本书没什么学术价值的时候,这个出版社的学术地位,在我心里面一落千丈。我从此不挑出版社。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他们看不懂。就是因为那种故纸堆的学术传承,导致了社会上那些知识分子认为,孔孟之道不足以救中国。如果这个学术毛病不改的话,不以真为正,不像陈云同志说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话,传统文化还不会被人看重,还会被认为是故纸堆的学术。所以,以经解经这一点,要做到,要落实。
从第一讲到今天这一讲,用了很大篇幅去重复《论语》学说的重要以及整个经典的重要,“温故而知新”。翻开任何一部经过历史检验的、超过两千年以上的经典,我们要“敬神如神在”一样,怀着恭敬心去至诚诵读。把自己的我慢除掉,也不要想着去背,也不要逼自己的孩子去背。面对经典的时候,她是活的,她是很温文尔雅,非常通达,直指人心的。就告诉孩子,不用背,体会好了,大声地念出来,五遍也行,八遍也行,小孩子不怕伤气,小孩子念二十遍都不会伤气。但成人不行,成人大声念,容易伤气。我是伤了气之后,体会到了,才知道不能那么念,不能像儿童那样念。小声,顺着自己气息慢慢地去诵念,至诚诵读,你会发觉,念到几十遍以后,原来不懂的,懂了;原来不通的,通了,而且会发觉自己的头脑变得越来越灵,记忆力越来越好,障碍越来越轻。
经典化人,就是这样慢慢化的。总有一天,我们的头脑智慧跟孔子相等,我们的觉悟程度跟老子相等。大家想想,这样自然地虔诚诵读,梦寐以求的那个结果不就来了吗?当运作我们身体的软件,那颗心灵真的灵了,梦寐以求的所谓明道啊,所谓明理呀,所谓明明德呀,被人吹得天花乱坠的那个东西已经实实在在化到我们的身心之上,不就有了吗?有了之后怎么办?在生活当中启用呀。自己明白了叫自觉;让他人明白叫觉他,不就是自觉觉他吗?大化天下,文化文化,那个道理叫文,让所有人都被这个道理化掉,成为好人,成为一个刚柔相济的人,教化之事就完成了,就结束了。
看第五句话,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学完之后,反省之后,真行之后,也就等于《大学》上讲的,已经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了,然后怎么办?用。
“道”,这个道理的道,此处是领导的“导”,是一个通假字。中国古代四匹马拉一辆车,人都算在内,为一乘,“千乘”是大国了。“道千乘之国”,就是领导一个大国,要怎么办?“敬事而信”。首先要敬事,不管国家分配给我什么样的职务,要尊敬自己的岗位,刘少奇主席曾对淘粪工人时传祥说:“我是国家主席,您是淘粪工,我们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如果有高低贵贱之分,受伤的是自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自己的岗位上真做,不管十年八年,还是几十年,一定能干到什么程度?干到人民大会堂,国家主席给你发一个奖章。
我们回看历史,那些工人也好,农民也好,包括铁人也好,怎么成就的?就在自己那平凡的岗位上,最后把自己送到庙堂之上,国家领导人给他颁奖状。你看一下是不是?北京有个公共汽车售票员李素丽,那么平凡的岗位,怎么能够到这种程度?还有郭真人郭明义,我们去鞍山看他,到今天为止,他还是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的管理员,尽管现在已经把他保护起来了。怎么能干到中央候补委员?干到全国总工会的兼职副主席?很多人想当官,梦寐以求,甚至求人运作,这一辈子会当到中央候补委员吗?
“敬事而信”,什么叫信?全天下的领导都喜欢什么样的职工呢?交代给他一件事,好了,放心了;全天下的领导人怕什么样的下属?让他写一个稿子吧,拿来之后,这个稿子没法看,改呢,改不了;要自己写呢,没时间;自己要写的话,一开始就写了,分配个任务完成不了。前两年流行一本书《把信送给加西亚》,主人公罗文,不讲任何条件,历尽艰险,徒步三周时间,最后把信交到加西亚手中。这就是“敬事而信”,这样的下属哪个领导能不喜欢?
孔子最喜欢举一反三的学生,第一篇里的倒数第二段,他夸子贡说:“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他喜欢这样的学生,告诉你一点,马上就通,可以举一反三。那么,尽管这句话是说领导千乘之国,领导一个大国,就好像领导中国、美国、俄罗斯这样的大国,要“敬事而信”,我们要举一反三,领导人领导一个组织,领导一个单位,一样可以用这个方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