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类的起源
开始直立行走
在大约350万年到400万年前,地球上除了羚羊,这些用四肢走路奔跑的动物,又逐渐衍生出了一种新物种。
他们个子十分矮小,大约只有1米多一点,体重约30公斤。无论是对一些食肉或者是食草的动物来说,他们实在是太没有攻击性了。
这种物种和猿猴长得差不多,其实可以说,他们就是由古猿猴进化而来的。他们有着后倾的前额、凸起的眼眶、扁平的鼻子、突出的大嘴。他们直立行走,用前肢进行一些活动。而不是像其他的动物那样,是爬行的。
这就是人类最初的状态。
在探索人类起源的过程中,考古学家在埃塞俄比亚发掘出最早人类的化石,认为他们是属于南方古猿的一种,并为他起了“露西”这个名字。
“露西”的横空出世,让人类看到了自己的老祖先原来是从非洲大陆上衍生发展的。说起人类的祖先,是一种充分发育的两足动物。南方古猿虽然在外表上和黑猩猩很相像,但是他们之间还是有着本质区别。
当黑猩猩在树上啃香蕉、睡大觉的时候,南方古猿已经开始用两条腿踱步,而且渐渐开始学会思考。而不是像黑猩猩那样,没事就用大胳膊把自己吊在树上晃来晃去;发脾气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表达,只会捶胸部这样一种单一的动作。
从树上来到地面上的南方古猿,开始用头脑为自己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寻求生存的希望。在古猿不断进化的过程中,地球的气候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冰河时期逐渐过去,四季开始变得分明,气候干燥了,雨林减少了。这使得古猿更加脱离了树木,开始在陆地上生活了。
开始直立行走的古猿,把双手解放了出来,他们可以去从事其他的劳动生产。后来,这些古猿在不断的进化中,也不是只局限在非洲大陆,而是逐渐迁移到了欧亚大陆——人类的足迹开始慢慢地蔓延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到公元前230万年前后,古猿已经进化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被称之为“能人”。“能人”是一种既食草又食肉的生物,他们的大脑容量比南方古猿大50%。而且这个时候的“能人”,已经渐渐脱离了猿的体态特征。他们身上的毛发变少了,也不再有猿那么突出的前额了。
不但如此,“能人”还有了自己的谋生手段,例如刀耕火种,打鱼狩猎;而且他们也有了自己的语言,彼此之间能交流。“能人”也走在向现代男人和现代女人进化的道路上了。之后人类不断发展,主要的代表有“直立人”。“直立人”出现在距今大约150万年前,如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人”、中国的“北京人”、德国的“海德堡人”等等。后来还有出现在大概十几万年前的“智人”,例如德国的“尼安德特人”、中国的“丁村人”等等。还有“晚期智人”,他们的代表是法国的“克罗马农人”等等。
这些不断的进化,能够看出人类智慧的不断升华。他们捕捉猎物的手段越来越高明,他们自身的条件也越来越深厚。最主要的是,他们的智商,也正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适者生存的进程
人类属于灵长类,除了我们人类之外,灵长类动物中还有类人猿、狐猴等。而生命从最早的非生物进化到哺乳动物,则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在地球刚刚形成的45亿年前,任何生命的迹象都不存在,大约在15亿年以后,地球上才有了最原始的生命,也就是单细胞生物。微生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生命从低级向高级进化。
生命的进化史告诉我们一个铁的真理:适者生存。地球曾经经历过的几次大的环境更新和变化,让不少生命无法适应,从而走向了灭亡。而人类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并在地球上做了统治者,也正是因为人类适应了环境。更重要的是,人类能够开发和利用环境,而这一切,都源自于人类有一个可以思考的大脑。
据科学家们的探索和研究,灵长类动物早在两三百万年前就已经出现在非洲南部的热带草原上了。他们中的一部分后来进化为人类的祖先。我们祖先的智力水平比我们低很多,大约只是现代人的三分之一,就连类人猿也要比他们聪明。不过据现在科学的研究和假定,人类和类人猿的祖先都是古猿。
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非常适合灵长类动物生存,因为天气温暖,所以不用考虑身上的衣服是否穿得暖和的问题。当然,草原上有充足的水源,这也是保证生命生存下去的最最重要的一点原因。此外,草原上养育着很多其他生命,而灵长类动物又可以以其他动物为食,这又为生命的延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大约在150万年前,直立人形成。他们是由灵长类动物进化而来的,有着现代人三分之二的智力水平,他们的生活也因为智力的提高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例如,直立人已经学会了制作工具,他们懂得把石头做成斧子,然后再用斧子去获取他们想要的食物。历史的遗迹是他们智慧最好的证明,因为很多动物的化石已经被发现,而且可以证明这些化石上被砍的痕迹就是直立人用他们自己制作的石斧留下的。
智力的提高不仅改善了捕猎工具,而且让直立人的交流也大为改观。他们开始通过语言来商量如何捕获更多的食物,然后集体采取行动,通过协作来得到更好的收获。不仅如此,直立人在满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以后,他们还发明制作了一些饰品来佩戴,一些兽牙的化石就是很好的例证。
当然,以上我们列举出来的有关直立人的功绩在发明用火这一事实面前显得都是那么次要,因为火的使用影响了整个人类日后的发展。自从发明了火,过去一些生冷到不能吃的食物在经过火烤熟以后就可以食用了,这在直立人食物紧缺的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另外,在寒冷的日子里,火源还可以让直立人的身体保持一定的温度,而不至于在冰河世纪被冻死。
工具制造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帮助。
制造锋刃石器
技术只能前进而不能倒退,这是生命进化的规律。在旧石器时代晚期,那时候的人类已经制作出了利刃很长的工具。这些利刃的长度从300厘米到1200厘米各不相等。然而倒退到直立人时期时,他们手里石器的利刃大概也只有100厘米左右。若是再往后退,灵长类动物所制作的石器,利刃也就是5厘米的长度。从5厘米到1200厘米,随着利刃长度的增加,现代人在一步一步地形成,人类的大脑和智慧也在不断地增强。当然,石器利刃的材料也经历过从单一到多元的变化,例如一些新型的石器,其利刃有的是用兽骨制成,有的则是用燧石,另外一些也会用木头来作为材料。
虽然经历了上百万年的变化,人类到了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对工具的把握已经到了新的程度,然而这样的工具水平仍旧不能够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还处于忍饥挨饿的时代,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生活朝不保夕。正是因为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无法很好地得到满足,所以人类很难形成大的集团或是集体,人类的文化发展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一般情况下,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人们的生活资料大概也就只够自己和亲人使用。
假如没有基本的物质保障,那么诸如机构之类的组织就无法形成,因为机构不能保证人员的温饱,没有物力,也就谈不上人力。事实正是如此,在那个时代,基本上没有什么正式的机构组织形成。不过倒是有一些打猎的集体活动,三五十人自发地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小的集体。当然,那个时期也出现过一些比较大的集体,不过也只限于物资丰富的地区,例如美洲西北部,那里有着丰富的鲑鱼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基本保障,因此那里也曾经形成过有很多人的大集团。除了美洲西北部之外,法国南部也曾有规模较大的集团组织。
有集团和组织,那么就必须有首领和领导者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集团的领导人并不由大家选举产生,而是极为自然的推选过程。例如,在打猎的群体中,若是哪一个人的打猎技术非常好,那么他自然而然地就成了这个集体的领导者,大家都听他的。同样,在宗教祭祀的活动中,若是有人对活动的程序极为熟悉,那么他也可能成为仪式的主持者。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集团和组织首领没有绝对的权力可言。
这一时期的组织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家庭性质的,另一种则是政治性质的。例如,家庭由丈夫、妻子和孩子组成,有的家庭的丈夫还可以拥有好几个妻子,不过,这种情况很少。而族群则是由家庭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形成的,其中以血缘关系来判断和维持。家庭和族群中的人们都是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或者说他们之间有一种协作的关系。女人有女人应该做的事情,例如收割和采集果物,还有照顾孩子和做饭,而男人则多数负责在外打猎和捕鱼,提供家族所需要的主要食物。
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由于男人地位的凸显,因此之前妇女的统治地位被男人逐渐替代。有时候,族群之间也会发生一些争斗和猎杀,但这些都是小规模的,因为这个时期的物质生产水平还不够维持长期的、大规模的战争。
来自非洲的人类祖先
人类是从猿进化为人,这几乎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最初的人类祖先是从哪里发源起来的,这却还是一个不能确定的事情。在一些神话故事或是宗教教义里面,人们会看到很多有关人类起源问题的解释。它们通常告诉大家,人类是被神用泥土信手捏成的,所以,当人死的时候还要回归泥土,从哪里来还回到哪里去。
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那么相信这些故事,大家立志要通过自己进化过的脑袋,通过科学的证据找出人类的祖先到底是何方神圣,亚当和夏娃生活的伊甸园又是何方圣地。终于,通过不懈的努力,人们得出人类的祖先来自非洲。可到底是在非洲的哪里呢?有的人仍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要打破沙锅问到底。
有位美国人叫萨拉·提史科夫,他对这个问题尤其着迷,领着手下一帮弟子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里整天捣鼓,捣鼓的对象是121个非洲群落里共3000多个现代非洲人以及4个非洲裔美国人的DNA样本。终于在显微镜等各种先进仪器的帮助下,经历10年的漫长岁月(这期间好多弟子都支撑不下去,纷纷离开了痴迷于人类起源问题的老头),老先生和他剩下的弟子们得出了一个结论:人类的祖先来自于南非的纳米比亚,是一群名叫San或者被称为Bushman的人——这群人直到现在还光着脚狩猎和采集野果。这一研究结果公布后立刻轰动了世界。
为什么老先生这样肯定呢?人家是靠科学吃饭的,有的是科学依据和研究数字。他的研究表明,大概5万年前,有100多号非洲人首次离开了那块极其炎热的大陆,下定决心要浪迹天涯混饭吃,没有人知道他们具体在何处落脚,大概就是分散在世界各地。然而,皇天不负苦心人,通过老科学家对苏丹国人DNA的关注,他发现苏丹人的DNA中和5万年前从非洲出走的那一拨前辈的DNA非常相像,苏丹人就是他们的子孙!另外,老先生经过进一步努力,还发现,世界各地的人,比如有71%的非洲裔美国人、一些欧洲人和少许的亚洲人,他们的祖先也都来自于西非。
另一位叫做克里斯托弗·埃雷的老兄则不大同意这个说法,他一本正经地说其实大部分非洲人都去了西印度群岛,直接去美国的非洲人很少,大概只有20%。
两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报告说话,到底谁对谁错,一时很难评判,大概需要有志于从事该项事业的后辈们加以证明了。但是,不管怎么说,“人类的祖先来自于非洲的纳米比亚”这一结论推进了人类起源问题的研究,算是科学界值得高兴的事情。同时,也让普通人对自己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多了一些认识。
另外一些科学家也表示这一研究结论对他们从事的工作也是很有帮助意义的:通过对相近基因的研究,他们可以找出哪些基因容易患上某些特定疾病,从而研究出抗病良方,可见科学还真是无边界。
语言的发展
人类到底是最先从哪块大陆发展起来的,这个可以先不过问,但不得不说到的就是,在从猿逐步地进化成人类的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过程中,不断的劳动,使得人类不断地改造着自己的生活,这样才从一无所有的生活中,走向了文明发展,创造了古代文明。
而在古文明的发展中,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慢慢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应该说语言并不是单属于人类的,其他的动物们也有自己的语言体系,有自己交流的方式,只不过是人类不了解罢了。
其实,人类最初也不是天生就会发出声音的。在人类的语言产生之前,人体发声的重要器官——声带,都是处于一个几乎没什么发育的状态的。但是人类毕竟是社会动物,他们相互协作,总是需要互相配合,需要通过语言来使同伴明白自己的意思。
如同动物在觅得食物或者遭受到攻击时,会发出特殊的信号来使同伴知道自己的位置一样,人类在最初的时候,也会发出声音,使同伴知道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在最开始的时候,语言的产生应该是出于表达感情的需要。
远古的人类为了抒发自己高兴或悲伤的情绪,他们就会使用语言。当然,那个时候的语言还很不发达,最初的语言形式就是用力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很像现在人们从事某些体力劳动时所发出的那些声音。其实那只不过是无意间由于用力从喉咙里发出来的声音,最后才逐渐演变成为语言的。
和动物的语言不同的是,人类的语言多种多样,形式多变。而且人类语言最大的特性在于,它是一个具有区分音节的声音符号体系,其中本能相关的声音很少,而逻辑性的发音则更多。
这些都是其他动物语言所不能比拟的特性。虽然一些猴子和猩猩在经过长期训练之后,也能够发出一些简单的类似人类语言的发声,但那并不是出自本能,而是被后天训练出的一种条件下的反射。
总而言之,人类就这么慢慢地开口说话,有了自己的语言体系。
能够开口讲话,自然也就慢慢拥有了自己的文化。古代文化有些是很辉煌灿烂的,虽然一些文化早已泯灭,但是还有少量依托了文字得以留存下来。
古代文明是人类最初创立的文明,在世界各地,人类的祖先都遗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历史遗产。
这些古代文明中,最为著名的自然是五千年前古代文明的四大中心:尼罗河畔的古埃及、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今伊拉克一带)的苏美尔和巴比伦、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古印度以及黄河和长江孕育下的中国。
这些古文明,在文字的流传和保存之下,得以发展和被后人所认知。那么,文字到底是从什么时候才有的呢?这点一直是众多专家所致力研究的。
文字产生
人类开始有了语言,能够口头交流,这是人类发展的一大进步,但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
为了能够记录下历史的进程,口头语言显然是比较单薄,这里就需要出现一些具象的东西,也就是文字。
至于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这个问题一直是争论不休的。到底是公元前3500年,居住于两河流域地区的苏美尔人创造的,还是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的时候,中国商周时期的人类所创造的,这些问题都搞不清楚。
到底最早的文字是楔形文字还是甲骨文,或者是埃及的象形文字,这些也都还不是很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语言出现以后,文字的出现仅仅花了很短的时间。因为有了思想,所以,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就变得快了起来。
关于文字的产生,考古学家和一些历史学家们展开了不同的争论。有些考古学家认为,文字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的。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前的时候,因为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的水源充裕,这两条大河周围的村落生产得到了发展。而且还不断有外部的部落迁移到这里,他们一起生活发展,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也就是在这不断聚集的过程中,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也就是一种楔形的尖棒在泥板上刻写的字迹,后来被称之为“楔形文字”。
这种文字代表了古苏美尔文明。与此同时,世界上其他的古文明也在迅速发展着,例如埃及文明。一些科学家就认为,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才是人类最早的文字。
这个结论是依据了考古学家们发现的一些埃及的历史文献。这些文献是来自19世纪在古城遗址发现的纳米尔石板。公元前3100年,在埃及沙漠的一块悬崖上刻着一幅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壁画。这幅壁画讲述的是一个君王的故事,具体情节不清楚,但大体可以知道埃及人对这位壁画上的君王十分崇拜。在美国耶鲁大学任教的一对夫妇一直在潜心研究埃及的古文明,他们发表过一篇报告是关于他们在埃及开罗南边沙漠地区的一处悬崖上发现的绘画。他们认为这幅壁画将埃及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所以,埃及文字出现远比苏美尔文字出现得要早。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考古学家都认同这样的说法。有些考古学家认为,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一些符号是文字的一种过渡形式,这种符号的出现,远比埃及文字出现得要早,所以说,这种文字很可能是最早的文字。
而这种陶器在中国许多地方也得以发现。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许多遗址都有出土。有些人认为,这种符号出现最早的地方,应当是在巴基斯坦的哈拉帕。因为在那里出土的一些文字符号,要比在中国发现的这些还要早一些。据鉴定,这些文字符号是在大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刻上的。所以,考古学家们认为,这些文字要比在埃及发现的文字还要早大约200至300年。这次在哈拉帕的发现无疑会引起对人类文字起源的新争论。
众说纷纭,人类最早的文字到底是在哪里出现的,至今还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不过,至少有了几个备选的答案,即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中国和哈拉帕。至于答案到底是什么,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种族出现分散
灵长类动物因为自身条件和智力的限制而没有能够走到比大草原更远的地方去发展,因为草原给它们带来了较为稳定的气候和生活条件。假如超出了这样的条件,它们就无法继续生存。
与灵长类动物不同的是,人类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也就是说,能够根据自然条件和环境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生存措施。事实证明,有着较强适应性的生命,在地球上存在的时间都很长,而且活动范围也会不断地扩大,不只是限于一个地区。例如直立人,他们因为掌握了取火的技术而可以四处游荡,吃得饱,穿得暖,在很多地方留下了足迹。
这也就开始了人类在地球各个地区的分散。技术的突破让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直立人因为懂得了如何取火,他们的数量飞速地增加。与每一次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相同,技术的有效改进是最主要的。拿旧石器时代为例,在最初的时候,人口还只有十几万,可是到了末期,农业革命刚刚开始的时候,人口竟然增长到了五百多万,这令人不可思议。而往后每一次人口的大规模暴涨,也都是源于技术的革新。
当技术一次次地得到革新,人类对自然的适应性也就一次比一次增强。之前不能去的寒冷地带,在有火的情况下就可以去了,之前不能去的热带雨林地区,在拥有生存技术的条件下也可以去尝试了。这样,人类在地球上的足迹开始扩大起来,人类的分布也散开了。从欧洲、亚洲和非洲,到美洲和大洋洲,人类迁移的速度不容小视。经过漫长的时间,人类最终战胜其他生命,成为地球上分布最广的动物。
由于各大洲的气候环境不同,因此,在不同地方生存的人类经过长时间的适应以后,自身的肤色和长相也就变得不同了。科学家们都认为,在人类广泛分布于地球上的各个洲际之前,人类的外形是没有大的不同的,而伴随着人类脚步的迁徙,人种的差别才开始显现出来。
再加上大洲和大洲之间相对隔绝,交通极为不便,所以洲际之间人类的往来几乎没有,这也就是为什么地球上会有如此明显的种族分别。当然,在智力这个问题上是几乎不存在差异的,因为在种族差别开始形成之前,不同地区的人们早已经拥有了大致相同的智力水平。
在大约一万年前,地球上各个大洲上的人种分布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例如,在澳大利亚地区有棕色人种;在撒哈拉沙漠一带有黑色人种;在欧洲和北非一带,则有白色人种;在东亚则有黄色人种等等。然而,之后的大的技术革新又一次地改变了人种的分布图。大约公元一千多年前的时候,人种的分布就曾发生过大规模的变化,其中很多的人种都因为跟不上技术革新的步伐而逐渐消亡,例如部分印第安和澳大利亚土著民族等。
今日人类分布的格局因为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的不同,也因此有着发展上的快与慢。不过,让多数科学家所承认的是,人类智力的水平没有因为人种的不同而产生高与低的分别,而是大致相当的。
最古老的“欧洲人”
人类的鼻祖无法探究清楚,后来就有人提出了,最早来到欧洲的“先驱人”竟然是食人族!这一消息从学术界传播到社会上,想必很多欧洲人吃惊得连嘴巴都合不上,但这的确是有科学依据的。
这一结论是由考古人员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发掘和实验才得到的。这群具有旺盛好奇心的考古学家们相约到西班牙北部的阿塔普埃卡考察,在那里偶然发现了一个颇有时代感的山洞。于是,一群人冒着生命危险摸进去,结果在洞里找到了大概8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但这些化石都是很小的块状,且和其他能够作为人类食物的动物的化石散落在一起。由此,考古学家们推测这些80万年前的“先驱人”把同时代的人当做和动物一样,是食物的一种,而不像人们之前认为的那样——“先驱人”杀人是为了祭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非常重视这些化石,甚至组织了“阿塔普埃卡研究项目”对这些化石进行研究。
他们首先对“先驱人”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先驱人”并不是欧洲大陆的土著,而可能是从其他地方,不远千里地迁徙来到西班牙,并定居在阿塔普埃卡的山洞里。因为这里气候温暖,适宜人类生存,而且两河交汇,物产丰富,可以满足“先驱人”的胃口。
随后,科学家们又发现在这些作为食物的人类化石中,儿童或青少年占大多数,难道是这些“先驱人”认为吃年轻人可以永葆青春?还是说作为食物的其他族群里上年纪的人都已被吃光,他们已等不及这些年轻人长大,只好饥不择食?由此可见,在这些“先驱人”生活过的地方可能会造成其他族群的灭亡,因为这些“先驱人”实在太强了。
然而,食物链存在于自然界的每个角落,这些没有食物可吃的“先驱人”也慢慢体力不支,不得不转移到其他地方,或者直接倒毙在欧洲大陆——用现在的话说,这就叫做“多行不义必自毙”。
同时,科学家们也指出这群“先驱人”已具有制造工具的能力。但是,鉴于他们“恶劣”的行为,研究人员不敢把他们归为人类的祖先,只是认为他们是在20万至15万年前活跃在非洲的一种被称为“智人”的族群的祖先。而“智人”在迁徙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改掉了他们祖先的坏毛病,终于和现代人类靠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