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要注意的细节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1.避免卷入派系斗争

一个公司不管规模大小,只要超过3个人,就会有“结党营私”的状况发生,由于背景相近(同期进公司、同校情谊),或志趣相投(喜欢逛街、爱打高尔夫球、爱聊八卦)等,很容易形成“小团体”。除了这些因素外,共谋彼此利益也是形成派系的主因。最常见的状况是,谁是谁推荐进入公司的,或谁是哪个上司提拔重用的,就会自动被人贴上派系的标签,所有的人就都会认定他是属于某派人马。这种情况下,即使他本人极力否认,也无法改变别人先入为主的观念。

要不要加入公司里的“小团体”,一直是职场中人的共同困惑。如果你想保持中立,避免卷入“抢人战争”中,那么你就会两边都不讨好;如果你加入“小团体”也不见得会受到保护,因为大多数的老板都不喜欢员工搞派系。

那么,这是不是让你面对公司的派系斗争时处于两难的境地?你也别太担心,如果懂得人情往来,你就可以在他们之间游走自如,避免在派系间的“抢人大战”中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

李丽投简历、面试、笔试……好不容易从一个大学生变成一个小白领。可去公司上班之后她才明白,要想在这里成功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她暗自感叹:你的出色就意味着“老员工”们的失色,即使开会迟到半小时也不会得到忠告,大声在办公室里打私人电话也没有人会提醒你,他们甚至连传真机放在什么地方都不会主动地告诉别人……

出人头地是李丽的目标,可她并不心急,只是把目标藏在心里。在公司里,李丽一直隐而不发,也从来不参加任何“小团体”,大家从不视她为目标。但在私下里,她却经常与部门主管沟通,并通过别人向老板传递这样的信息:他有一个叫李丽的员工,而且客户都认为她很出色。

老板曾特意问过她的部门经理,谁是李丽,当然老板听到的还是赞扬。李丽对工作也非常地努力,不停地钻研业务、开发客户……在年终的绩效考评上,谁也没有想到平时表面上一言不发的李丽成了公司的销售冠军。李丽因此不仅得到了不菲的奖金,而且春节后还顺利地当上了销售部副主任。

通过李丽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道理:只要你有能力,即使你是新人也没有必要加入公司原有的派系团体中,想去依靠“小团体”给自己撑起半边天。或许投靠是一时的对策,但是如果你卷入了派系斗争的旋涡,有可能会让你在明争暗斗中精疲力竭,又如何有精力让自己的工作做得出色呢?你要知道“靠人永远不如靠自己”。

有些人由于在派系斗争中历练多年,学会了察言观色,只听有权者的命令,只看利害关系做事,久而久之,变得过度现实,有好处才肯动手,有利用价值才愿意配合。这种“看谁的靠山强就听谁命令”的人,即使他的工作能力再强也不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机会,因为像这样的人不但搞不好同事间的关系,而且上司也会觉得“一旦情势转变,对方就会翻脸比翻书还快”,所以上司也绝对不会提拔这样的员工。

程剑锋在一家文化公司上班,刚进公司不久,他就发现上司喜欢抽烟,于是就投其所好,上司自然知道他的用意,在工作上也经常照顾着他。

从此程剑锋有了一种比其他员工高出一截的优越感,工作上有时候同事需要他帮点忙,他都不爱答理,时间长了,同事们对他的印象就变得很差。

天有不测风云,上司因在一项工作上出现严重失误而被老板炒了鱿鱼,程剑锋一下子没有了靠山。不过,他并不发愁,总有新上司会来,他也正准备故伎重施,尽快与新上司搞好关系。

当新上司到来的时候,却让程剑锋大吃一惊,原来新上司就是他的一个同事,因为他的工作表现相当出色,所以程剑锋一直把他视为眼中钉,经常在原来的上司面前贬低他。

这样一来结果可想而知,程剑锋只能自动辞职。

“靠近”上司是很平常的事情,不过,切不可仗着自己与上司的某种特殊关系而洋洋得意,只有工作上尽量与同事搞好关系,这样才不会断了自己的后路。

一般说来,上司对“小团体”总是抱着不信任的态度,对“小团体”里的人当然多有顾虑。当你新进公司时,切不可随便加入为己牟利的团体中,你应该既要表现得友善大方,主动与人交际,又要察言观色,与公司中已有的“小团体”中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你就会很快落入“小团体”的陷阱,让上司或公司上层觉得你在搞或参加了派系斗争。比如:你邀请了同事共进午餐或晚餐来表达你愿意配合同事工作的善意,并寻找机会请教工作上的问题,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你借此常邀三五同事聚在一起,或唱歌,或逛街看电影,或聚会玩牌,久而久之,情谊加深,你就有可能形成自己的“小团体”,如果上司误认为你的“小团体”是公司派系斗争中的一支而把你列入了黑名单,那么你也就只能等着倒霉——或开除,或根本得不到加薪升职的机会。

那么,公司上层为什么会如此厌恶“小团体”呢?

首先,上司会认为公司派系斗争的诱因是“小团体”里的人公私难分,如果提拔了圈内某个人,而与之较好的同事“哥儿们”就有可能得到偏爱而被放纵,这不仅对公司的事业不利,而且对其他员工也不公平;其次,上司还担心“小团体”里的人“不忠诚”——经常聚在一起的人气味相投,若上司对其中某个人批评或扣奖金,或其中某个人与别的同事发生矛盾,那么“小团体”里的几个人就有可能联合起来对抗上司或其他同事;还有,如果公司想给其中某个人单独奖励,这个人很可能就会泄漏给“小团体”内的朋友知道,而公司这种额外的奖励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其他同事知道后肯定会认为上司不公,这也影响到公司团结和公司奖惩制度的正常运作。

“小团体”在每个公司中都存在并被分成了各种派系,作为职场中人如何避免自己卷入这样的旋涡中呢?

首先你应该知道职场中的各种派系类别。职场中的派系划分最常见的莫过于“元老派”与“新秀派”这两种,所谓“元老派”的争斗主题主要是“捍卫主权”;而“新秀派”的争斗主题则是“拓展权力”。两派的争斗实质不外乎是利益和权力。

一边是创业的“元老”,自认为劳苦功高;一边是公司里的新锐,后起之秀。这种派系斗争最易耗费你的精力,其表层特征常常为:元老与新秀桌面握手,台下踢脚;或者各自为阵,双方暗相交兵。

方云来到了一家著名的国有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她对公司的同事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她和其他的新人一样处处被公司里的老员工压制着,得不到表现的机会,无形中公司内就形成了两大派系——“元老派”与“新秀派”。在“元老派”里有一个吕大姐,负责活动策划,她跟其他“老同事”都有说有笑,唯独对方云她们这些“新人”不冷不热。

一天上午,一个活动策划进行最后定稿,大家都聚在一起讨论策划方案,研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方案进行修改。方云发现其中一个环节有点问题,说道:“这个活动由厂商赞助,是不是让他们反馈一下意见比较好?”别人还没有说话,吕大姐就不高兴地说:“原来的活动都是这么做的,有什么问题?我们公司这样的活动做得多了,你才来没多久,可能不太了解吧!”

听着吕大姐不太客气的回话,方云觉得有点委屈,就算她比自己进公司早,工作时间长,也不能“倚老卖老”,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啊!方云忍住心中的不满,继续说:“厂商出钱了,让他们在活动开始前跟观众见面,能够加深他们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再说,对他们也是一种尊重。”方云平心静气地说着。吕大姐不说话了。

几天后,活动策划方案批下来了。方云一看,她的建议被加了上去,她找到吕大姐,真心实意地说:“谢谢你采纳我的建议,吕姐!以后还得请您多指导!”

吕大姐向她露出了罕见的笑容:“谢什么!大家都是为了工作。你的想法不错,以后要继续努力!”

任何一家公司里像吕大姐这样的老员工都不在少数。他们自认为资格老,和公司一同打拼过,经历的事情多,是某一方面的“权威”,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尤其不把方云这样的新人放在眼里,认为他们经验少,年轻易冲动,不能够委以重任。

遇到这种“倚老卖老”型员工,千万不能低头“妥协”,唯唯诺诺,那样你会更让人瞧不起。你必须要动之以理,晓之以情,事后要向他们虚心请教,真心感谢,就像方云那样,给这种老员工一个台阶下。切不可联合公司一些与你一样“受委屈”的同事暗地里与“老员工”较劲,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会卷入公司的派系斗争里去,于己于人都没有好处。

在职场中,“嫡系”与“非嫡系”的两种派系争斗也是办公室的一大主旋律。

很多公司老板都会培养自己的亲信,日久天长“嫡系派”自然产生。当然“嫡系派”不一定都权力在握,但他们在公司内的影响力却非同一般。而“非嫡系派”往往会看不惯“嫡系派”唯老板马首是瞻、狐假虎威的作派而与之叫板。

蔡华跳槽进了新公司,让他想不到的是,自己仿佛掉进了一个斗争的“旋涡”:公司里有“保皇派”和“实权派”两大派,这两大派派系分明、暗流涌动。

而刚进公司的蔡华好像突然打破了公司派系间的均势,成了“两路人马”争相拉拢的对象。

蔡华不动声色,暗中琢磨。没多久,他就公开站在了业务部副经理小林一边,因为他了解到,小林不仅是部门副经理,还是公司董事长的同母异父的弟弟,这个消息在公司内部几乎没有人知道。

为了接近自己选定的这个“平台”,从不抽烟的蔡华竟总陪着小林抽烟聊天。很快,两人便成了知己,在公司里小林处处帮着蔡华说话,还在很多事情上为蔡华“指点迷津”。

一年多以后,小林成了业务经理兼公司董事,而刚进公司没多久的蔡华顺利地接替了小林原来的位置。

大凡在职场中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的人,都不会否认“办公室政治”的存在。办公室里同时存在着两种主要关系:一是由工作而产生的合作,一是由晋升而产生的竞争。

如果将办公室比作一个舞台,可谓是“生、旦、净、末、丑”俱全,不时上演着精彩的“办公室角逐战”。蔡华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但是,谁都不敢保证以后会一切顺利。

一切“办公室斗争”都缘于竞争,一般情况下老板也不是没有办法加以平衡。针对各种各样的办公室斗争形式,老板会采取相应的“政治手段”,疏导、平衡、改善、警告,实在无奈,只有使出“杀手锏”——毫不留情地将其辞退。

公司的发展倚重于团队协作,如果听任公司内部矛盾恣意发展,必然会动摇整个团队的实力,影响了团队士气,使公司员工工作效率降低。这些都是每一个老板极力避免的,但是很多“办公室政治”正是老板本人导演的。

小刘以前在一家规模不大的股份制公司工作,由于年轻、肯吃苦、专业知识过硬,很快成了公司不可缺少的技术骨干。老总和副总都先后对他表示了栽培之意,小刘高兴极了,自己的成绩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可是时间不长,就有老员工悄悄给他递话:“你没看出来啊?老总和副总不合,站哪边,你看着办吧……”小刘懵了,刚从学校出来,遇到这种事情,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他仔细盘算了一番,决定严守中立,任何一方都不掺和。“只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谁能挑我的刺?”小刘想。

公司小,老总和副总都喜欢越级交待工作。虽然任务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但小刘决定,宁可自己加班加点,也要做到两边不得罪。几个星期下来,小刘累得够呛,但两位领导似乎并不怎么领情。

他们开始变得热衷于教训他,常常是他前脚迈出总经理室,就被隔壁的副总经理叫去,换个角度、换套说辞再骂一遍。小刘不知道,自己辛辛苦苦,到底做错了什么?

百般烦恼之际,部门经理看不下去了,走过来点拨了一下:“公司现在离不开你,你帮谁,谁的位子就坐得牢。你都不帮,两边都得罪,何苦呢?”

小刘冥思苦想一整夜,终于想通了:受夹板气的日子太难受了,还是得找个靠山,通俗地说,就是得有人“罩”着。他想,当初是老总一眼相中他的,有知遇之恩,今后就跟着老总吧!

第二天,副总又过来交待任务,小刘一反常态,冷冷地说:“您今后有什么事,还是向我的经理交待吧,需要我做的,经理自然会分派。”副总一怔,忿忿地走了。

从此以后,小刘的日子的确好过了很多。副总再想找他的碴,老总总会挺身而出为他说话,他终于体会到“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滋味了!

然而好景不长。这天下班,老总邀请“老总派”全体人员去唱歌。大家正唱在兴头上,老总突然接过话筒说:“今天,我递交了辞职报告。”大家顿时惊呆了。

原来,老总在和副总的斗争中落马了,副总取得了董事会的支持,马上要扶正,而老总只能出局。老总告诉大家,他将去另一家公司担任老总,希望大家都跟他一起走。

小刘的心很乱,他不愿意走,作为元老和技术骨干,公司从无到有,发展壮大,每一点成长,都浸透着他的心血。这次老总带走一大半人马,公司无疑会受到重创,自己真是不忍心呢。

这边,小刘还在为公司命运伤怀;那边,老总和副总已经轮番上阵,展开了攻心战术。副总说,只要你留下,我不计前嫌,升职加薪不在话下;老总说,副总这人睚眦必报,你留下不会有好日子过,跟着我,保证不会亏待你。

几番拉锯之后,小刘的天平还是向老总倾斜了。他想,这时候改换门庭,不会被人说是见利忘义的墙头草么?

老总说到做到,果然对小刘相当照顾,让小刘如沐春风。小刘迅速适应了新公司的节奏,并再次成为技术骨干。但没过多久,他又苦恼地发现,新公司的政治斗争仍然是暗流涌动、非常凶险。

这天,老总和一个部门经理B起了摩擦,当场翻脸。下班时分,B约小刘去酒吧喝酒。小刘没看见吵架那一幕,不了解情况,心想同事之间,喝喝酒又何妨?于是去了。

没想到第二天一上班,就有同事把他叫到一边,说:“你真不怕死呀?怎么跟B搅在一块?B今天当着所有人的面找老总摊牌了。他说,你最得力的手下都和我私下交好,你镇得住谁?”小刘一听,心口一下子凉了半截。

小刘决定赶快找老总说个清楚。推门进去,老总倒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笑容可掬地请他坐下,亲切地说:“最近公司准备抽人去外地分公司搞技术支持,你是个人才,我准备派你去。你要珍惜这次机会啊,很能锻炼人的……”

小刘头皮嗡地一下,原来,不知不觉中,他又卷入了派系斗争。

小刘本来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技术能手,但是他没有掌握好做人的原则而成了公司派系斗争的牺牲品。从表面上看,小刘有点“倒霉”,但实际上这是他缺乏职业道德造成的。因为找个人“罩着”的做法,本身就有投机的成分在里面,而投机往往会使人失去理性,卷入公司派系斗争的旋涡。

如果你在职场中遇到与小刘一样的情况,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充分相信公司的公正性。不管是做人也好,做事也罢,投机的想法容易把你置入两难的境地,对此一定要加以注意。

派系斗争不仅存在于国内的很多公司中,而且在中国很多大型跨国企业里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只要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斗争,公司越大,越往高层,斗争越激烈、隐蔽。在某些跨国大型企业的高级管理层中,他们的人员结构可能是这样的比例:外国人占44%,台湾人占到10%,外籍华人占17%,其他则为香港和内地人。在自觉与不自觉中,他们被冠以台湾派、香港派、欧美派、韩日派、东南亚派、内地派等。这些派系之间势力彼消此长,各具优劣,谁也无法完全控制企业。

欧美派或许对总部文化理解得深,但他们的精英人士大多会留在本土,来到中国的多数也都存在“我是过客”的心理;香港人则是超级推销员,他们开拓有余而守业能力不足;新加坡人则办事规范,虽然是黄皮肤,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没有对西方文化的理解深;台湾人虽然能吃苦,也擅长管理,但在员工认同上却较弱,他们也最喜欢提拔亲信;而内地人最了解市场,但对国际化的理解欠成熟;韩日的就不必说了,他们的官僚几乎把总部的斗争和冲突全盘引入到了在华企业。

尽管国人已有突破了职业瓶颈走上高级管理人员队伍,但目前大型跨国企业的员工本土化还只限于公司的中低层,而他们的高级管理人员组成也是以来自总部的多国部队为主。此外,这些高管们不仅面对国内利益、资源的分配与冲突,同时还处于在华企业与总部、亚太区、大中华区等微妙的关系中,可以说,大型跨国企业的派系斗争比国内企业更为复杂。

因此,即使你在国外大型跨国企业里上班,也应该认清自己所处的地位,并尽量避免卷入派系斗争的旋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