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给家长的100条建议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诚信篇:品德·诚信·责任(1)

品德,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人生的方向盘。德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一个人德育不合格就是“危险品”。

从古至今,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信奉的做人标准。一个人要想在社会竞争中有所作为,必须讲诚信。

责任,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是无法成才的。

给家长的建议之十一:培养孩子优良品德有三个最佳期

心理学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乳儿期(出生到一岁)、婴儿期(一岁到三岁)、幼儿期或学前期(三岁到六七岁)、童年期或学龄初期(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

后三个阶段,是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期:

一、童年期

童年期(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第一时期,正是孩子在小学读书的时候,其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六点:

(1)感觉、知觉和注意力的随意性较强。

(2)自我控制能力和调节能力较差。

(3)情感外露,可塑性大。

(4)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和模仿性。

(5)有很强的好奇心,感情多变而且外露。

(6)独立性较差,活动能力较弱。

思想特点:思想单纯,天真幼稚,很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和塑造。

这一阶段孩子的活动有了目标,抽象思维相当发达,集体主义感已经发展起来,是对孩子思想品德教育打基础的最好时机。家长应该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教育孩子。

在这个年龄段,家长是其主要依靠的对象,孩子一般都听家长的话。家长应该趁此机会教孩子正确判断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对与错等。让孩子成为一个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的好学生。只要孩子把这些优良品质融汇到思想深处,并能控制自己的行动,养成自己的习惯,不但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十分有利,而且,对家长今后教育孩子也大有益处。

二、少年期

少年期(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是第二时期,正是孩子在初中读书的时候,也是变化最大的一个阶段。其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五点。

(1)增强了独立意识和行为能力。

(2)增强了自尊心、自信心。

(3)情感向稳定、内向方向发展。

(4)开始关注异性。

(5)形象思维逐渐向逻辑思维发展。

思想特点:开始追求平等,萌生民主、自由的意识。但是,思想不成熟,有时摇摆,看问题容易片面,行为偏激。

这一阶段孩子的抽象思维发达,自我意识有了很大的发展,兴趣扩展,意志坚定,性意识趋于成熟,是一个人不稳定的独特时期,心理学上称为危险期(犯罪的可能性大)。并且有了成人意识,孩子希望与大人获得同样的席位,甚至家里的钱是怎么花的他也想过问。

这个时期,家长要切记一条:一定不要压服孩子。这个时期的少年有不少正是对家长或老师的高压政策不满,才产生了逆反心理,变得不听话、爱说谎、逃学、出入网吧,有的甚至加入了犯罪团伙。孩子这时的成人意识与他的心理水平是不吻合的,所以,家长应该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比如:跟孩子交朋友,平等地探讨问题,如果孩子说得有道理,就要适时夸奖,让孩子感到家长是尊重他的意见的。当孩子的意见有问题时,也不要粗暴的予以否定,要通过对利害的分析,引导其正确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如果家长跟孩子不讲道理,只会以势压人,使孩子屈服,那一定是这个家长的教育方法有问题。

三、青年初期

青年初期(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是第三时期,正是孩子在高中读书的时候。其心理特点主要有两点。

(1)自主、自立意识逐渐成熟,也逐渐稳定。

(2)自我意识和情感内向心理逐渐成熟。

思想特点:人生观、世界观渐趋成熟。各种社会意识逐步趋向系统化。

这一阶段心理发展趋向成熟,逻辑思维、独立思考的能力逐渐提高,渴望创造,幻想未来,性完全成熟,是个人立志、个性独特化的时期。这一时期正是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事业心教育、责任感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家长一定要严格要求孩子,教他们言必行、行必果,敢做敢为,勇于负责,遵守纪律、文明做人。

经典案例:呵护好孩子善良的心灵

安迪从幼儿园放学回来,小脸阴沉着,妈妈过去摸了摸他的额头,还好,没有发烧。妈妈问他:“怎么了?做错了什么被老师惩罚了吗?”

“不是。我们班的古柏得了癌症,不来上学了。”安迪说。

“他会好的,你们要有信心,不是所有的癌症都不能治愈,对不对?”妈妈想不出什么话让一个5岁的孩子理解生与死。

安迪犹豫了一会儿,怯怯地望着妈妈:“可是,老师说,他在做化疗,头发都掉光了。”

“也许,不久又会长出来的……”妈妈的心里泛起了一阵悲意。

“我们班有几个同学,明天想去医院看他。”

没等安迪说完,妈妈抢着说:“好极了。你们可以在院子里剪些鲜花带去。”

安迪忽然吞吞吐吐起来:“我们想……想一起剃个光头再去。”

妈妈愣住了。

安迪终于直视着妈妈,勇敢地说道:“带我去理发店,好不好?我要剃光头。”

她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习惯性地打开冰箱,给安迪倒了杯牛奶。

安迪一边在餐桌上摊开书包里的东西,一边再次想说服妈妈:“是我想到的主意。我跟汤姆和路易说,我们也把头剃光,好叫古柏放心,我们跟他一样,他就不怕了。”

妈妈看着儿子,异常感动……最终,妈妈决定陪安迪去理发店。

在理发店里,安迪兴奋得手舞足蹈,骄傲地宣讲着他剃光头的目的。

不一会儿,汤姆和路易也来了,他们的家长都以此为荣,连理发师也被感动了,对他们说:“今天就不收你们理发的钱了。古柏有你们这样的同学真棒……”

望着三个小光头,妈妈忽然间记起了自己的童年和曾经收集的无数小帽子。因为自己小时候头发稀疏,“不男不女”,常常觉得羞于见人。后来,还是姨妈想出好办法:每次带她出门,都让她戴顶帽子。因此,收集帽子便成了妈妈的一种嗜好。

回到家里,妈妈对安迪说:“我有个更好的主意,明天去医院之前,请同学们来我们家,我要送你们每人一顶帽子,你说好不好?我有一顶最贵的帽子,是外祖父从法国买回来的,你带去给古柏,他一定会喜欢的。”

安迪高兴了,搂着妈妈说:“妈妈,我爱你……”

安迪妈妈给我们的启示:

(1)呵护孩子的童心。多么可贵的童心!多么朴实真挚的友爱!小小年纪有如此关爱他人之心,作为父母,难道不值得骄傲吗?安迪的妈妈做得真好!

(2)支持孩子的行为。安迪妈妈不但很好地呵护了孩子的童心,而且拿出自己珍爱的小帽子,让孩子送给小朋友,支持孩子善良的行动,(3)留给我们的思考。每个孩子小时候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家长只要善待、呵护孩子的童心,孩子就会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给家长的建议之十二:为孩子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

环境可以影响人、改造人。孩子从小到大,在家庭的时间最长,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最大。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要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做到“五个优化”。

一、优化家庭的文化环境

家庭装修时,可以设计一些室内文化墙、书橱、壁画、书法作品等来点缀,烘托、营造出一种浓浓的文化氛围。孩子置身此中,在书墨飘香中不知不觉地被感染、熏陶、浸润和同化,从而追求一种高雅的精神境界。

二、优化家庭的语言环境

孩子在学说话的时候,对家长的语言往往是不分良莠,全盘接受。家长讲话态度和蔼、用语文明、讲究礼仪,孩子也会学得讲文明、有礼貌。家长讲话态度蛮横、用词粗鲁、满口脏话,孩子也会学得不文明,讲粗话。因此,家长在孩子面前要文明用语。

三、优化家庭成员的心理环境

家庭成员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家庭的每一位成员。家长要提高心理素质,努力营造宽松、平等、和睦、温馨的家庭气氛,以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家庭关系比较紧张,就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四、优化家庭的玩耍环境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家长不但要支持孩子玩耍,而且要与孩子一起玩游戏。其益处有三点:一是有利于与孩子的沟通,让孩子体会亲情的可贵;二是有利于父母与孩子双方的身心健康;三是有利于促进孩子多方面的发展。同时,在玩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给孩子游戏的自主权。让孩子当游戏的主角,家长只能诱导和启发,而不是替代他们去设计游戏;二是要了解游戏间互相渗透的作用,根据孩子的兴趣、性格、能力等不断调整、变化,吸收新信息。三是在与孩子玩游戏时,要尽情地玩,使孩子感到其乐无穷。

五、优化家庭的周围环境。家长要对居住的周围环境分类

第一,凡是对孩子有益的,如书店、学校、公园等地方,就多带孩子去玩。凡是对孩子无益的,如网吧、舞厅、游戏厅之类的地方,就讲明利害,不准孩子去那些地方。第二,家长不要在家里与同事、朋友从事打扑克、搓麻将之类的赌博活动。第三,家长要经常带领孩子到户外活动。可以散步、远足、爬山、骑车、玩泥沙、球类等,长假里还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千里路”。让孩子在旅游中强健身体,增长知识。

久而久之,孩子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生活品位上去了,文明行为养成了,道德修养也得到了整体提升,通过优化家庭环境而告别陋习、粗俗与野蛮,成为了一个健康、文明、快乐的孩子。反之,不良的家庭环境,会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经典案例:瞧这一家小莉今年上小学五年级了,她聪明伶俐,活泼热情,在班里成绩也不错。

她一回家放下书包后就打开电视机,然后看起动漫来。这时,妈妈在一旁唠叨:“怎么回来就看电视,先去写作业!”小莉只好不情愿地去做作业。

小莉的妈妈文化水平并不低,是一位小学教师,但小莉从没见妈妈在家备课、改作业。小莉做完作业,只要她一看动漫,妈妈就和她抢电视频道,只要她一上网,妈妈就抢电脑,然后就上网聊天、打游戏。由于“抢”,母女有时还会发生口角。

小莉说:“你为啥可以看电视、上网,我却不行?”

妈妈就说:“小孩的任务就是写作业,大人的任务就是工作。”

小莉做完作业了,妈妈也还要布置她看一些课外书或练一会儿琴,并强调说:“小孩晚上是绝对不可以看电视、上网的。”

小莉的爸爸常常很晚回家,小莉一直以为爸爸在加班,不能准时回家,后来发现爸妈有时会为此事吵架。

最近,爸爸能下班准时回家了,然而他下班一回家就会在家里张罗起来,原来他是个麻将迷,他是在为晚上家里的聚会打麻将做准备。妈妈不喜欢打麻将,于是,家庭“战争”时常爆发……

父母不断地吵架,使小莉非常烦恼。

父母矛盾给我们的启示:

(1)这位爸爸跟本就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更不要说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教环境了。

(2)这位母亲身为教师,却不能以身作则,只是一味地强调孩子该学习,粗暴武断,也起不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如此行为,怎么能对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给家长的建议之十三:借鉴美国家教方法,培养孩子责任意识

美国整个社会充满着竞争,人人凭本事吃饭,没有人身依附,“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勤奋、节俭蔚然成风。为了让孩子长大后能够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并成为强者,几乎每一位家长都不溺爱儿女,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存的能力。因此,在美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从小就尊重孩子,重视给孩子个人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做法,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总结起来,美国的家庭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注重培养孩子的平等意识

美国家庭各式各样的玩具和儿童读物放在能让孩子拿到的地方,墙上、门上贴满孩子们的“美术作品”,父母很少强求孩子的言行,孩子们像伙伴似的称呼长辈的名字是很自然的事,父母与孩子说话永远是蹲下来的。

二、注重培养孩子动手能力

美国父母看见孩子在墙上乱画,用嘴咬玩具,拿剪刀在书本、衣服等物品上乱剪,不是痛惜某件东西被孩子损坏了,而是会感到高兴,然后耐心地告诉孩子一些操作上的技巧和知识。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孩子学会了某种技能。

三、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在美国,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从小睡小床,稍大后单独有一间房间。在孩子打理日常事务上,父母只帮孩子做一些当时年龄还无法做到的事,凡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尽量由自己去完成。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青少年,都自己挣钱读书。

四、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美国小学在课堂上对孩子从不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而是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而是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肯定孩子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通过思考得出的一切结论。

经典案例:爸爸教孩子勇于承担责任

1920年,一个11岁的美国小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向他索赔12.5美元。在当时,12.5美元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足足可以买125只生蛋的母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