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科疾病中西医结合护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疾病护理常规(5)

证候施护:①注意休息,劳逸结合。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持大便通畅。③调节情志,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④保持室内干燥通风,温度适宜。

(2)瘀热互结型

主证:术眼刺痛,出血较多,检查白睛溢血,赤脉包睛,或见包膜下血瘀色暗,伴口渴不欲饮,便秘尿赤,或舌上有瘀斑,苔薄黄,脉弦。

证候施护:①保持病室整洁,光线不宜太暗。②中药汤剂宜温服,少量多次,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服药后发现汗出、流涎、腹泻、甚至憋气、肌肉颤动、血压下降、四肢发麻,立即停药,报告医师处理。③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紧张或急躁。

(3)气虚血瘀型

主证:眼痛隐隐,不能远视,检查白睛,赤脉包睛,或见包膜下血瘀色暗,伴情志不舒,口苦乏力,或舌上有瘀斑,苔薄黄,脉弦。

证候施护:①创造良好环境,避免忧思伤脾。②宜食补脾宜气之品,如山药、莲子等。③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防劳伤脾,参加适宜体育锻炼。

(四)健康教育

1.术前指导

(1)术前化验检查,无血液及其他传染病即可手术,如心电图、胸片、大小便常规,血常规、血糖、凝血时间、HIV、HAV等。

(2)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不吸烟,因为烟雾、致病微生物可以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打喷嚏,导致伤口裂开;如有感冒、咳嗽时应先控制好方行手术。

(3)术前保证充足睡眠,以增进食欲,提高机体抵抗力。

(4)局部手术当天早晨宜进易消化、清淡饮食,不宜过饱,以免引起胃部不适导致术中呕吐。

(5)术前准备:术前3天需滴抗生素眼药水,注意眼睛卫生,不用手揉眼;术前一天要洗澡洗头、换干净衣物,剪指(趾)甲;术晨冲洗结膜囊,包上无菌纱布;术前30分钟打止血、镇静药。术前如有活动义齿,要取下用冷开水浸泡,贵重物品交家属或当班护士保管。

2.术后指导

(1)手术有疼痛剧烈,异物感,流泪等情况出现,可能是伤口的线摩擦引起,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处理,给予适当的处理。

(2)术后要卧床休息24小时,注意眼部卫生,勿用手用力揉眼,洗脸时不要弄湿敷料。

(3)术后第一天滴抗生素眼药水,更换干净敷料,伤口无明显渗血及无其他不适时可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增进食欲,有利伤口愈合。

(4)忌食辣椒、大葱等刺激性食物,并应忌烟酒。

(5)翼状胬肉不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有复发的可能,因此事先一定要向患者交代清楚。为防止胬肉术后复发,在初次手术时,对各个步骤的要点,如胬肉的剥离、胬肉下方组织的清理、巩膜的暴露或结膜移植片的采用,都应慎重处理。术后辅助治疗对预防复发也有一定的效果。如术后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每天4次,持续1个月,可减少新生血管;1:2000噻替派溶液滴眼,每天4次,持续1~3个月;或采用X线或β线照射,对防止胬肉复发,都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3.出院指导

(1)指导患者掌握正确滴眼药水的方法、用药时间及剂量。

(2)保持眼部清洁,洗脸时勿用力搓洗术眼,尽量避免水进入眼内。

(3)3个月内避免频繁转动眼球,术眼不适时不要揉搓术眼,避免剧烈运动,以免碰撞术眼。

(4)外出戴防护眼罩避免强光、风沙刺激。

(5)注意休息,每日保证6~7小时睡眠时间,每次连续看电视、阅读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以免眼睛疲劳引起充血。

(6)忌食辣椒、大葱等刺激性食物,并应忌烟酒。

4.复诊指导

(1)指导患者出院后术眼无特殊不适症状术后1个月内每周回院复诊1次。

(2)2~3个月内每15天复诊1次,3~6个月内每个月复诊1次,6~12个月内每3个月复诊1次,1~2年内每半年复诊1次,2年后每年复诊1次。

(3)若出现术眼红、肿、痛、畏光、异物感、分泌物增多、视力下降等症状随时复诊。

(4)翼状胬肉的病因可能与结膜长期暴露于阳光、烟尘、风沙、气候干燥等环境因素有关,指导患者避免诱因,以减少术后复发。

(五)药膳食疗方

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有很大的不同。食物治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副作用。也就是说,利用食物(谷肉果菜)性味方面的偏颇特性,能够有针对性地用于某些病证的治疗或辅助治疗,调整阴阳,使之趋于平衡,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心的康复。但食物毕竟是食物,它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主要在于弥补阴阳气血的不断消耗。因此,即便是辨证不准确,食物也不会给人体带来太大的危害。正如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说“食疗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因此,食物疗法适应范围较广泛,主要针对亚健康人群,其次才是患者,作为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的辅助手段,随着日常饮食生活自然地被接受。

药膳方:猪肝250g、胡萝卜100g。将猪肝洗净切片,放于大碗内,加盐、酒、姜、菱粉适量拌匀待用。将胡萝卜洗净切片。炒锅置于旺火上,倒油于锅内,烧热,将胡萝卜放入锅内煸炒,然后倒入猪肝翻炒几下即可装盘,佐餐食用。其功效为补肝、养血、益目,适用于目涩、目难远视。猪肝含有丰富的铁与维生素,应用猪肝治病历史悠久。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有安五脏、使人健食、补中下气、利肠胃的功能,所以胡萝卜既可用菜又能作果,生熟皆可服食。

第六节 细菌性结膜炎(暴风客热)

一、概述

(一)定义

西医定义:是由细菌感染引起,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眼病,俗称“红眼”或“火眼”。常见的细菌有科韦氏杆菌、肺炎双球菌、流行性感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一般多在春夏暖和季节流行,但由肺炎双球菌引起者多见于冬季。

中医定义:外感风热,以白睛卒然红赤肿胀,痒痛流泪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二)病因和病机

由于肺炎双球菌、科韦氏杆菌、流行性感冒杆菌、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直接侵入感染结膜所致。祖国医学认为,是因风热之邪外袭,客于内热阳盛者,内外合邪,风热相搏,上攻于目突然成病。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双球菌、科韦氏杆菌、流行性感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也可见到,后两种细菌平常可寄生于结膜囊内,不引起结膜炎,但在其他结膜病变及局部或全身抵抗力降低时有时也可引起急性结膜炎的发作。细菌可以通过多种媒介直接接触结膜,在公共场所、集体单位如幼儿园、学校及家庭中迅速蔓延,导致流行。特别是在春秋两季,各种呼吸道疾病如流感、鼻炎盛行,结膜炎致病菌有可能经呼吸道分泌物传播。本证多因风热毒邪,突从外袭,风热相搏,交攻于目,猝然而起,如原有肺胃积热,与风热之邪交织于目睛,则症情更重。

(三)临床表现

1.西医症状

(1)患眼刺痒、灼热感、刺痛、异物感。

(2)晚间或阅读时较显著,且有眼疲劳感,也有感觉眼部干燥者。

(3)分泌物不多,常为黏液性,晨起时易将眼睑粘着。

2.中医辨证分型

(1)风重于热型:症见胞睑肿胀,白睛红赤,痛痒兼作,畏光多泪,头痛鼻塞,恶风发热。

(2)热重于风型:表现为白睛浮肿,赤痛较甚,胞睑红肿,热泪如汤,怕热畏光,口渴尿黄。

(3)风热并重型:症见白睛赤重,痛痒兼有,恶寒畏光,头痛鼻塞,发热,口渴欲饮,便秘尿赤。日久失治者,可转变为慢性。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反复眼痒,可有季节性。

(2)眼睑及球结膜轻度水肿,上睑结膜有细小的乳头增生。

(3)角膜一般不受影响。

(4)结膜刮片细胞学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可帮助确定诊断。

2.鉴别诊断

(1)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水样分泌物、耳前淋巴结肿大、滤泡以下睑及穹隆为主、角膜上皮下浸润。

(2)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急性滤泡性结膜炎、点片状出血。

(五)常见并发症

(1)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由奈瑟氏菌属细菌(淋球菌或脑膜炎球菌)引起。其特征为,潜伏期短(10小时至2~3天不等),病情进展迅速,结膜充血水肿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有15%~40%患者可迅速引起角膜混浊、浸润、周边或中央角膜溃疡,治疗不及时,几天后可发生角膜穿孔,严重威胁视力。其他并发症包括前房积脓性虹膜炎、泪腺炎和眼睑脓肿。淋球菌性结膜炎成人主要是通过生殖器、眼接触传播而感染,新生儿主要是分娩时经患有淋球菌性阴道炎的母体产道感染,发病率大约为0.04%。奈瑟氏脑膜炎球菌性结膜炎最常见患病途径是血源性播散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成人淋球菌性结膜炎较脑膜炎球菌性结膜炎更为常见,而脑膜炎球菌性结膜炎多见于儿童,通常为双眼性,潜伏期仅为数小时至1天,表现类似淋球菌性结膜炎,严重者可发展成化脓性脑膜炎,危及患者的生命。两者在临床上往往难以鉴别,两种致病菌均可引起全身扩散,包括败血症。特异性诊断方法需要培养和糖发酵试验。近年来,奈瑟菌属出现青霉素耐药菌群,因此药物敏感试验非常重要。

(2)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又称“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传染性强多见于春秋季节,可散发感染,也可流行于学校、工厂等集体生活场所。发病急,潜伏期1~3天,两眼同时或相隔1~2天发病。发病3~4天时病情达到高潮,以后逐渐减轻,病程多少于3周。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病原体可随季节变化,有研究显示冬季主要是肺炎双球菌引起的感染,流感嗜血杆菌性结膜炎则多见于春夏时期。

(3)慢性细菌性结膜炎:可由急性结膜炎演变而来,或毒力较弱的病原菌感染所致。多见于鼻泪管阻塞或慢性泪囊炎病人,或慢性睑缘炎或睑板腺功能异常者。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摩拉克菌是慢性细菌性结膜炎最常见的两种病原体。慢性结膜炎进展缓慢,持续时间长,可单侧或双侧发病。症状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眼痒、烧灼感、干涩感、眼刺痛及视力疲劳。结膜轻度充血,可有睑结膜增厚、乳头增生,分泌物为黏液性或白色泡沫样。摩拉克菌可引起眦部结膜炎,伴外眦角皮肤结痂、溃疡形成及睑结膜乳头和滤泡增生。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者常伴有溃疡性睑缘炎或角膜周边点状浸润。

(六)治疗

1.西医治疗

(1)局部治疗

1)当患眼分泌物多时,可用无刺激性的冲洗剂如3%硼酸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冲洗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伤角膜上皮,冲洗液勿流入健眼,以免造成交叉传染。

2)局部充分滴用有效的抗生素眼药水和眼药膏。急性阶段每1~2小时1次。目前常使用广谱氨基苷类或喹诺酮类药物,如0.3%庆大霉素、0.3%妥布霉素、0.3%环丙沙星、0.3%氧氟沙星、0.3%~0.5%左氧氟沙星眼药水或眼药膏。在特殊情况下,可使用合成抗生素滴眼液,如甲氧苯青霉素耐药性葡萄球菌性结膜炎可使用5mg/ml万古霉素滴眼液。慢性葡萄球菌性结膜炎对杆菌肽和红霉素反应良好,还可适当应用收敛剂如0.25%硫酸锌眼药水。

(2)全身治疗

1)奈瑟氏菌性结膜炎应全身及时使用足量的抗生素,肌注或静脉给药。淋球菌性结膜炎角膜未波及,成人大剂量肌注青霉素或头孢曲松钠(ceftriaxone,菌必治)1g即可,如果角膜也被感染,加大剂量,1~2g/d,连续5天。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大观霉素(spectino-mycin,淋必治)(2g/d,肌注)。除此之外,还可联合口服1g阿奇霉素或100mg多西环素,每日2次,持续7天;或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0.5g或氧氟沙星0.4g),每日2次,连续5天。新生儿用青霉素G100000U/Kg静脉滴注或分4次肌注,共7天。或用头孢曲松钠(0.125g,肌注)头孢噻肟钠(cefotaxime,25mg/kg,静注或肌注),每8小时或12小时1次,连续7天。大约1/5外源性(原发性)脑膜炎球菌性结膜炎可引起脑膜炎球菌血症,单纯局部治疗患者发生菌血症的几率比联合全身用药患者高20倍。因此必须联合全身治疗。脑膜炎球菌性结膜炎可静脉注射或肌注青霉素。青霉素过敏者可用氯霉素代替。2天内可有明显疗效。有脑膜炎球菌性结膜炎患者接触史者应进行预防性治疗,可口服利福平每日2次持续2天,推荐剂量是成人600mg,儿童10mg/kg。

2)流感嗜血杆菌感染而致的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或伴有咽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局部用药的同时应口服头孢类抗生素或利福平。

3)慢性结膜炎的难治性病例和伴有酒糟鼻患者需口服多西环素100mg,1~2次/日,持续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