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疾病护理常规(1)
第一章 眼科疾病
第一节 睑腺炎(针眼)
一、概述
(一)定义
西医定义:睑腺炎(blepharitis)是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又称麦粒肿,是常见的眼睑炎症,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年人。按其感染的腺体不同,可分为内、外睑腺炎。睑板腺感染,称内睑腺炎;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皮脂腺、汗腺感染,称外睑腺炎。
中医定义:眼生偷针,俗称“针眼”、“眼疮”,是指在眼睑边缘生小疖而言。因其眼睑内应脾胃,脾胃束土,故有“土疳”、“土疡”,之称。
(二)病因和病机
是由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引起的感染,大多为金黄葡萄球菌感染。本病属胞睑疾病,胞睑内应脾胃,上胞属脾,下胞属胃。故本病的形成与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三)临床表现
1.内麦粒肿
眼睑皮肤潮红、肿胀、疼痛,可于皮下睑板部位触及局限性硬结,突出明显;相应睑结膜面局限性充血,2~3日之后可形成黄色浓点,并可破溃。
2.外麦粒肿
炎症反应主要集中在睑缘部位睫毛根部。病变初期阶段红肿范围较为弥漫,睑缘处可触及有明显压痛的硬结。患侧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触痛。如病变近外眦部,可引起颞侧球结膜反应性水肿。
中医称本病为“针眼”,临床可分为风热外袭、热毒上攻、脾胃伏热或脾胃虚弱三个证型。
(1)风热外袭型:病初起局部微有红肿痒痛,并伴有头痛、发热、全身不适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
(2)热毒上攻型:胞睑局部红肿,硬结较大,灼热疼痛,伴有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舌苔黄,脉数等,治宜清热泻火解毒。
(3)脾胃伏热或脾胃虚弱型:针眼反复发作,但诸症不重。治宜清解脾胃伏热或扶正祛邪。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早期眼睑皮肤面局部可触及硬结、红肿、疼痛,严重者球结膜水肿、发热,伴有颌下或耳前淋巴结肿大。
(2)发病后3~5天形成脓肿,溃破出脓。
(3)病灶位于睫毛根部皮脂腺者,俗称外麦粒肿。
(4)病灶位于睑结膜面睑板腺者,俗称内麦粒肿。
2.鉴别诊断
(1)眶周蜂窝组织炎:眼睑潮红肿胀、皮温升高,常有眶周皮肤擦伤、裂伤或感染灶存在。患者可有发热。
(2)睑腺脓肿:本病常有麦粒肿发展而来,伴有剧烈的疼痛和睑组织、球结膜明显水肿,以及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肿大,全身反应较重。在病变后期,炎症浸润逐渐局限化,并穿破皮肤,致皮肤的深部溃烂。
(五)常见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为蜂窝织炎、海绵窦血栓、败血症等。
(六)治疗
1.西医治疗
(1)病史:睑腺炎病变初期局部红肿明显时,可行局部冷敷。
(2)局部滴用抗生素眼液如妥布霉素滴眼液(膏)、左氧沙星滴眼液(膏)等。
(3)若有脓肿形成,如脓肿尚未破溃或虽破溃却难以排出脓液时,行脓肿切开排放,并放置引流条进行引流。注意内麦粒肿应在睑结膜面切开,切口与睑板腺走行方向平行,即与睑缘相垂直;外麦粒肿从皮肤面切开,切口应于睑缘平行。
2.中医治疗
(1)中药服法
1)防风通圣丸:每次服6g,1日2次。本方疏风解表,泻热通便,用治本病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
2)牛黄上清丸:1次服1~2丸,1日2次。本方泻热消肿,疏风止痛。主旨本病内蕴积热,外感风邪证。
3)相砂六君子丸:每次服6g,每日2次。本方补中益气,理气和胃,适用于本病脾胃虚弱证。
4)散结灵片:口服1次4片,1日2次。功能散结消肿,活血止痛。适用于本病硬结久不溃脓亦不消散者。
(2)针灸法
1)针刺疗法:常用穴:攒竹、睛明、丝竹空、童子、阳白、鱼腰、四白、承位、合谷、列缺、外关等。眼部取穴应在红肿区以外、手法宜用泻法。亦可酌选用太阳、合谷、上行等穴点刺出血。
2)挑刺法:在肺俞或膏盲穴附近皮肤表面,找出红点1个或数个,消毒后,用针挑破,挤出黏液或血水。
3)放血疗法:耳尖穴位放血治疗本病,收效多速。在病眼侧耳尖穴位上,及耳廓最高点处用酒精消毒后,以左手拇、食指从内外2侧捏住耳尖皮肤,以右手持针(毫针、三菱针均可)速刺,深达皮下,出血后放血1滴。
4)耳压疗法:主穴:眼。配穴:肝、神门。王不留行籽用胶布贴压,拇、食指由轻到重按压半分钟,以局部有沉麻或明显的疼痛灼热为宜。轻者紧贴压主穴,每日按压4次,红肿显著者酌情选配穴。
二、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了解病人有无糖尿病等慢性病;评估病人眼睑肿痛时间、程度,有无体温升高、寒战,有无挤压或针挑,以及用药史;了解病人用眼卫生情况。
(2)身体状况:睑腺炎病人通常患侧眼睑表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症状,并可伴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如并发蜂窝织炎或败血症,可出现发热、寒战、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
1)外睑腺炎的炎症反应集中于睫毛根部的睑缘处,红肿范围较弥散。若感染靠近外眦部,可引起反应性球结膜水肿。脓点常溃破于皮肤面。
2)内睑腺炎的炎症浸润常局限于睑板腺内,肿胀较局限,有硬结,疼痛和压痛均较外睑腺炎剧烈,病程较长。脓点常溃破于睑结膜面。
(3)心理-社会状况
睑腺炎起病较急,又疼痛不适,且影响外观,病人较为着急,尤其在脓肿未溃破之前,病人易自行挤压或针挑,护士应评估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情绪状态。
(二)一般护理
(1)仔细观察病人对疼痛的反映,耐心听取病人疼痛的主诉,解释疼痛的原因,给予支持与安慰,指导放松技巧。
(2)指导病人热敷: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炎症消散和疼痛减轻;早期热敷有利于脓肿成熟。热敷时应特别注意温度,以防烫伤。常用方法如下。
1)气热敷法:将装满开水的保温瓶瓶口覆盖上一层消毒纱布,嘱病人眼部靠近瓶口,并将干净的双手围成筒状,使热气集中于眼部。温度以病人能接受为宜,每次15~20分钟,每日3次。
2)干性热敷法:用装有2/3满的热水袋,外裹多层纱布,将它直接置于患眼。温度一般在40摄氏度左右,每次15~20分钟,每日3次。
3)湿性热敷法:嘱病人闭上眼睛,先在患眼部涂上凡士林,再将消毒的湿热纱布拧干盖上,温度以病人能接受为宜。每5~10分钟更换一次,每次2~4遍,每日2~3次。
(3)指导病人正确滴用抗生素眼药水或涂用眼膏的方法。
(4)掌握脓肿切开引流的指征,及脓肿成熟后如未溃破或引流排脓不畅者,应切开引流。外睑腺炎应在皮肤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平行;内睑腺炎则在结膜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垂直。
(5)监测体温、血常规,并采集脓液或血液标本送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6)局部炎症明显并有全身症状或反复发作者,可全身应用抗生素。
(7)合并糖尿者,应积极控制血糖,按糖尿病常规护理,对顽固复发、抵抗力低下者,给予支持治疗,提高机体抵抗力。
(三)常见症状及证候施护
1.风热外袭
(1)症候:病初起,胞睑微红肿痒痛,可触及小硬结。伴恶风发热,周身不适,头痛,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2)证候施护:①汤剂不宜久煎,煎后冷服。②室内应凉爽,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③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油腻荤腥食品。④夏季宜多饮清凉饮料,如桑菊薄竹饮(桑叶、菊花、薄荷、竹叶、白茅根)。
2.热毒上攻
(1)症候:胞睑皮肤红赤肿胀,睑弦硬结较大,灼热疼痛拒按,继之脓成破溃,兼头痛,发热,口渴,便秘,溺黄,舌质红苔黄,脉数。
(2)证候施护:①绝对卧床休息。②患者安居凉爽病室,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③进流质饮食。给予低脂、柔软易消化及富于营养的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避免摄入生冷、煎炸、坚硬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适量补充蛋白质。
3.脾胃伏热
(1)症候:胞睑硬结未消,红赤未尽,而新疖又生,久而不愈,反复发作,全身可无明显兼症,舌苔黄,脉数或滑数。
(2)证候施护:①患者安居凉温适宜病室,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②给予软食,进平淡食物,多食水果,少食甜食、糖类。忌辛热、酒及油腻之品。③中药汤剂偏温服。④做好情志调护,减轻患者思想负担,嘱病人听音乐散步以调节情志,精神愉快、气机畅达则湿浊易化。
(四)健康指导
(1)在脓肿未成熟前,切忌挤压或用针挑刺,以免细菌经眼静脉进入海绵窦,导致颅内、全身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用脏手或不洁手帕揉眼睛。
(3)告诉病人治疗原发病的重要性,如有慢性结膜炎、睑缘炎或屈光不正者,应及时治疗或矫正。
(五)药膳食疗方法
1.花露
组成:金银花适量
用法:金银花用水浸泡后,煎煮蒸馏既得。每日饮50ml,分次服用。
功效:疏风清热。
主治:麦粒肿,属风热外袭型,初起局部微有红肿痒痛,伴头痛发热、全身不适。
2.米粥
组成:干菊花15g,北粳米50g。
用法:将干菊花去蒂择净,磨成菊花末待用,北粳米合冰糖少许,加水500ml,煮米汤未稠时,调入菊花末,改文火烧煮片刻,待粥稠时停火,盖紧焖5分钟待服。每日2次,稍温服食。
功效:疏风清热。
主治:麦粒肿,属风热外袭型,初起局部微有红肿痒痛,并且右头痛、发热、全身不适应证。
3.油炒苦瓜
组成:苦瓜250g,猪油、葱、姜、盐各适量。
用法:苦瓜切丝,烧热锅,放猪油,烧制油九成热时,将苦瓜倒入,加葱、姜、盐,爆炒至熟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
主治:麦粒肿,属热毒上攻型,胞睑局部红肿,硬结较大,灼热疼痛。
4.蚌肉金针菜汤
组成:蚌肉200g,金针菜100g。
用法:蚌肉、金针菜同煮汤,加入调料,佐餐食用。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
主治:麦粒肿,属热毒上攻型,胞睑局部红肿,硬结较大,灼热疼痛,口渴喜饮,便秘溲赤。
5.山药茯苓糕
组成:山药200g(去皮),茯苓、大枣各100g,蜂蜜30g。
用法:将山药蒸熟捣烂,大枣煮熟,去皮、核,留肉;茯苓研细粉,与山药、枣肉拌匀,蒸成糕,熟后淋上蜂蜜即可。
功效:扶正祛邪。
主治:麦粒肿,属脾胃虚弱型,针眼反复发作,诸症不重。
第二节 睑板腺囊肿(胞生痰核)
一、概述
(一)定义
西医定义:睑板腺囊肿(chalazion)通常称为霰粒肿。因睑板腺分泌物潴留引起的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睑板腺囊肿是常见的眼睑炎症,常见于青少年及中壮年,并以上眼睑居多,可能与睑板腺分泌功能旺盛有关。
中医定义:本病属胞睑疾病,胞睑内应脾胃,故本病的形成与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凡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而成痰,上阻胞睑脉络;或恣食炙煿厚味,痰热内生,阻滞胞络,致气血与痰热混结于睑内;或睑内针眼日久不溃,硬结不消,气血痰湿凝聚而发为本病。若素体脾虚、水湿不化,聚湿成痰,可致本病反复发作。
(二)病因和病机
由于睑板腺排出口阻塞,腺体分泌物潴留在睑板内,对周围组织产生慢性刺激而引起。
(三)临床表现
1.西医
多发于上睑,可单发亦可出现2~3个,并可双眼同时发生。表现为眼睑皮下界限清晰呈微隆起的硬结,与表皮不发生粘连,无触痛,翻转上睑后可在相应睑结膜面查及略呈紫红色的病灶。
2.中医
(1)痰湿壅阻胞络:病初,肿核小,无压痛。
(2)痰热混结:皮肤微红或睑内红赤明显。
(3)复感风热毒邪:痰核久患,突然红赤化脓。
(4)虚中夹实:痰核多发或此消彼生者。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慢性炎症扩展,偶在眼睑皮下可触及粒至黄豆大小结节,无触痛。正对囊肿处之结膜面呈紫红色或灰白色。
(2)囊肿可向结膜面自然溃破,排出胶样内容物,形成肉芽组织,而有异物感。
(3)病理证实为巨细胞的肉芽肿性炎症。
2.鉴别诊断
(1)睑板腺癌:对于中老年患者,若出现复发性睑板腺囊肿、上下睑同时增厚、单侧慢性睑缘炎,或睑板腺囊肿伴有睫毛脱失,病变表面形成溃疡或呈菜花状且色发黄时,应高度怀疑睑板腺癌的可能。切除术中送冰冻切片检查并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确诊。可将冰冻切片做脂肪染色,有助于进一步病理学诊断。
(2)眼睑结核:初发时呈极小结节,类似睑板腺囊肿。结节逐渐演变为浅性轮廓不清的疼痛性溃疡,呈颗粒状,并常有脓液覆盖。病理组织有干酪样坏死,是与睑板腺囊肿的主要区别。
(五)常见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多为进行手术处理后出现并发症,如皮下血肿的硬结,眼睑皮肤瘢痕等。
(六)治疗
1.西医治疗
(1)早期尤其小儿患者可在局部用1%白降汞或2%黄降汞眼膏涂抹,每日3~4次,并按摩热敷,部分囊肿常可吸收消退。
(2)对部分霰粒肿可用地塞米松或强的松注入囊腔内,可缩小肿块,促进吸收。
(3)较大的囊肿可行睑板腺囊肿摘除手术。
2.中医治疗
本病多实证,或为痰热,或为痰湿,纵有虚证,亦多虚实夹杂。故治当以化痰散结立法。视其不同症情,分别合用清热、燥湿、益气等法。同时,可在局部配合应用外治法,以提高疗效。
(1)初起局部按摩或湿热敷,可促进消散。
(2)外涂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