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关于艺术与设计起源的几种看法
艺术的发展与设计的发展并行不悖,二者都是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比较自由的领域,它们都在追求一种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实质的理想形式。
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在历史上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人类艺术发生的某些条件和根据,我们可借鉴艺术的起源学说来思考设计的起源。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人类原始时候的设计与艺术活动是融为一体的,随着社会分工才出现各行业的专业性特征,艺术也从实际技术中分离出来,艺术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设计的创作过程是遵循实用化求美法则的艺术创造过程。这种实用化的求美不是“装饰”、“美化”,而是以专用的设计语言进行创造,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必然涉及人类艺术的方方面面。
图2-8 拉斐尔《雅典学院》局部中的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
原始艺术与现代的艺术虽然有本质的不同,但它们在发生动因特别是在表现形态方面又有不少相似之处。从远古的兵器、礼器、乐器、食具、车马船轿,到现代家具、工具、电器、服装,以及火车、飞机等等,作为物质生产第一步的设计,无不在功能设计的基础上追求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尤其在近代,为了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当设计解决了物质技术产品的技术课题与使用功能,艺术便成为它永无止境的追求。现代设计与现代艺术之间的距离日趋缩小,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极易诱发新的设计观念,而新的设计观念也极易成为新艺术形式产生的契机。
一、模仿说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模仿的对象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艺术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艺术创作靠模仿能力,而模仿能力是人从孩提时就有的天性和本能。”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指出画家在画自然时,心应像镜子一样映照自然、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这种理论直到19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
模仿说揭示了人类一种比较原始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艺术是相通的。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模仿也是一种对事物的把握方式,使人从中看到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从而引起人心理上的快乐和满足。原始艺术如史前洞穴壁画上的动物轮廓无疑是由模仿得来的,也就是说,模仿即使不成为动因(动因为实践活动),只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正因为史前造型艺术都基于模仿的手段,我们才能认识到这些形象所模仿的原型是什么动物。我们从今天所发现的原始艺术作品中也不难看出,模仿是大部分原始艺术创作和制作的主要方法。而其他方法,如表现和象征的方法也都是从模仿之中发展演变而来的。
二、游戏说
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其代表人物是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如图2-9)和英国学者斯宾塞,人们也因此把游戏说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通过对游戏和审美自由之间关系的比较研究,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自由”是艺术活动的精髓,它不受任何功利目的的限制,人们只有在一种精神游戏中才能彻底摆脱实用和功利的束缚,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游戏说还认为,人的审美活动和游戏一样,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剩余精力是高等动物人类进行艺术这种精神游戏的动力。人不需要以全部精力去从事维持和延续生命的物质活动,因此有过剩的精力,这些过剩精力体现在自由的模仿活动中就有了游戏与艺术活动。斯宾塞和席勒一样,也认为游戏是过剩精力的发泄,它虽然没有什么直接的实用价值,却有助于游戏者的器官练习,因而它具有生物学意义,有益于个体和整个民族的生存。
图2-9 席勒(1759-1805)
游戏说强调了游戏冲动、审美自由与人性完善间的重要联系,对于我们理解艺术在审美方面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它揭示了艺术发生的生物学和心理学方面的某些必要条件,如剩余精力是艺术活动的重要条件,艺术的娱乐性和审美性等,揭示了精神上的自由是艺术创造的核心,对我们理解艺术的本质是有启发的。但它把艺术看成是脱离社会实践的绝对自由的纯娱乐性活动,且偏重从生物学的意义上来看待艺术的起因,过分强调了艺术与功利的对立,有绝对化和片面性的弊病。
图2-10 托尔斯泰(1828-1910)
三、表现说
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持这一理论的主要有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等,还有欧美的一些现当代美学家。在这种学说看来,原始人所有的艺术只有一个最主要的推动力,那就是他们通过各种艺术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从而促成了艺术的发生和发展。如托尔斯泰认为:“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表达出来。”这些外在标志就是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艺术形象,通过这些艺术形象的传达,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样,作者所体验到的感情感染了观众或听众,这就是艺术活动。
如果说人类的科学主要是与理性、认知相联系的话,人类的艺术就更多的是和感性、情感等联系在一起。表现和交流情感的确是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表现情感也是推动艺术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心理动力。但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多样的,语言、情感都能表达情感,而且艺术也不仅仅是表达情感的工具,因此这一学说并不能完全说明艺术起源的全部原因。
四、巫术说
巫术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最有影响、有势力的一种观点。这种理论是在直接研究原始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图2-11)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
图2-11 泰勒(1832-1917)
这种观点用实用性来解释艺术的起源,认为在原始人心目中,最初的艺术有着极大的实用功利价值。按照这种理论,原始人所描绘的史前洞穴壁画中虽然有许多在我们今天看来是美丽的动物形象,但他们当时却是出于一种与审美无关的动机,即巫术的动机。如许多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穴壁画和雕刻,往往是处在洞穴最黑暗和难以接近的地方,它们显然不是为了给人欣赏而制作的,而是史前人类企图以巫术为手段来保证涉猎的成功。还有些动物身上画有或刻有被长矛或棍棒刺中和打击过的痕迹,按照巫术说的观点,这是因为原始部落有一种交感巫术的存在,原始人认为任何事物的形象与实际的该事物都有一种实在的联系,如果对事物的形象施加影响,实际上也就是对这个事物施加影响,在动物身上画上伤痕也就意味着他们在实际的涉猎当中可以顺利地打到猎物。原始壁画中这些身上有被刺中或击伤痕迹的动物形象,成为支持艺术产生于巫术学说的有力证据。巫术说对于我们理解原始艺术发生的动力,以及这些艺术在当时条件下非审美的性质具有重大意义。但巫术说把精神动机视为原始艺术发生的唯一动机,忽略了隐藏在精神动机后面的动因,即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因而也不能完满地解释原始艺术的真正起源。
五、劳动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代表人物:毕歇尔、希尔恩、马克思德索、普列汉诺夫(图2-12)。正确性:首先,劳动是原始艺术最主要的表现对象。其次,史前艺术在内容与形式方面都留下了大量的劳动生产活动的印记。但是,过分注意劳动与艺术发生的直接关系,也不免有些简单化。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却不是社会生活的全部。劳动以外的其他社会生活的内容,也与艺术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艺术的生产是以人的手由于劳动而达到的高度完善为前提的,但艺术起源主要是指社会学意义和心理学意义上的推动力,也就是说指原始人最初的创作动机究竟是什么,从这一意义上来探讨劳动与艺术的关系,还很难判定它在艺术起源方面的作用究竟如何。
图2-12 普列汉诺夫(1856-1918)
劳动说是关于文学起源的重要学说之一,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在劳动中为了需要而创造出具有丰富表意功能的语言系统,恩格斯说劳动“是一切人类活动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其次,劳动产生了艺术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一个自觉的目的,这一目的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再次,劳动构成了艺术描写的重要内容。最后,劳动制约了最早的艺术形式。如各民族最早艺术体裁是诗、乐、舞的结合体。这种早期文艺的形式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原始人将劳动动作和被狩猎的动物的动作衍化为舞蹈,劳动时的号子与呼喊发展为诗歌,而劳动时发出的各种声音和体现的节奏,则为原始人提供了音乐的灵感。诗、乐、舞三位一体实则是劳动过程中这几种艺术形式的萌芽因素统一在一起的反映。
以上尽管是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但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方面了解原始艺术设计的起源及其原因。艺术设计诞生于绘画雕塑之前,作为最古老的文明陪伴人类走过最初的荒漫岁月。艺术设计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设计的发生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设计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它以艺术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设计品类呈现不同的艺术形态,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人类实践活动中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艺术设计便是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可以理解为艺术设计,这就是艺术设计的本质与艺术起源的关系。
艺术设计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设计作为人类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生存方式,其渊源是伴随“制造工具的人”的产生而产生的。
人类设计的创造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设计产生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对石器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加工制作。随着人类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设计也从相对稳定的手工艺设计时代发展到以机械化大批量生产为特色的现代设计阶段。设计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了飞跃的发展,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虽然动物中有很多貌似设计的行为,但他们大多出自遗传或者模仿,不是出自独立的、主动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而依据预想的目的,从事自觉的实践活动,正是人类一切其他动物的最重要分界线。人的创造活动的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它的目的性、预见性、自觉性和规则性。设计是融合物质文化、智能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综合体,是融合了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一体的总和,是人类文化的载体。
由于中外社会发展轨迹不同并形成了不同的各自特色设计,设计史内容丰富,浩如烟海,我们只能整体概括性地介绍中外设计史发展的脉络和不同历史时期重要设计思想和历史经典作品,更深入的梳理设计史发展脉络和每一阶段的重要内容、风格样式及其形成、发展的理念依据则是设计史学科的任务,对于不少二本院校没开设中国设计史课程(目前国内不少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只开设外国现代设计史)来讲是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