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入故事
个体户小王得知近来某高档啤酒销售的差价利润丰厚,就托关系以预付30%款项的方式从厂家批发8000箱。同时招一批临时工以每瓶5角回扣的报酬组织促销队伍,并安排饮食店和宾馆代销。但因促销不得力,5000箱啤酒积压在库房。小王的家人说他做事没有计划,小王感到委屈。
◇ 思考
1.你认为小王有计划吗?
2.从管理的角度看如何界定“计划”呢?
◇ 分析
计划工作是管理职能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职能,是其他职能的基础。计划可以为组织的未来预测变化,减少失误,为组织成员指明方向。计划是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对未来工作的一种策划过程,是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学习任务三 计划
学习目标
1.掌握计划、目标管理、时间管理的概念;计划的原则;目标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熟悉计划的内容、步骤;目标管理的标准、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及优缺点;时间管理的步骤及方法。
3.了解计划的类型;目标的概念和目标管理的特点;时间管理的意义。
学习项目一 计划概述
一、计划的概念和意义
(一)计划的概念
计划是指为未来组织活动设定目标,为完成目标指定策略,并建立相关机制以协调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包括工作的具体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等,它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计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指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评价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仅指制订计划的活动过程。
管理名言
虽然计划不能完全准确地预测将来,但如果没有计划,组织的工作往往陷入盲目,或者碰运气。
——哈罗德·孔茨
(二)计划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 计划工作使人们就组织的目标、当前的现状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做出事先的安排,由此明确组织的发展方向,使各方面的行动获得明确的指示和指导。护理工作繁杂琐碎,但解决的每一个具体问题都与组织目标相联系。计划可以使行动对准既定目标,经过周详的计划过程,将工作统筹安排,使工作运转井然有序,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
2.有利于减少变化带来的问题 计划工作针对未来的组织活动,而未来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计划虽然无法完全消除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事物的变化性,但通过计划设计过程,可以预测变化趋势及变化对组织的影响,并制订适应变动的最佳方案,可有效回避风险,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
3.有利于合理使用资源,提高管理效益 计划职能可使组织中的成员对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信息等资源合理分配使用,减少重复行动和多余的投入,可有利于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例如科学、合理地排班计划可使各级护理人员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使人力资源达到合理而有效的利用,并可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病房物资领取、使用、保管、维护计划可使被服、药品、仪器、设备妥善保管,物尽其用,减少不必要的物资损耗。
4.控制是管理人员为保证下属执行结果与计划相一致 对执行中出现的偏差采取纠正措施,实现预期目标和计划的管理活动。计划是控制的基础,控制与计划密切联系,是管理职能中两个重要环节。由于临床护理工作复杂多变,所以在制订和执行计划中可能会出现偏差现象。但是管理者可以通过控制工作及时发现工作偏差,并通过组织反馈来修订原计划。没有计划规定的目标作为测定的标准,就无法检查工作,也无法纠正偏差。例如检查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的运转情况,就必须按照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的计划制订质量检查标准,衡量实施效果。
二、计划的类型
(一)按计划的期限分类
1.长期计划 是指5年以上的计划。它是针对未来较长时间所作的计划,又称规划。特点:时间跨度长;具有战略性,内容不要求详细具体;主要以问题和发展为中心;不确定因素多。如组织的发展规模、护理队伍建设规划等。一般由高层管理者制定。
2.中期计划 是指1~5年的计划。它是根据长期计划提出的阶段性目标和要求。特点:时间跨度较长,但比长期计划短;具有战役性,内容较详细;主要以时间为中心;对未来的预测相对较容易,但不能完全把握。如组织发展规模中的人员配备、护理队伍建设规划中的培养计划等。一般由中层管理者制定。
3.短期计划 是指1年或1年以内的计划。它是针对未来较短时间内的工作安排。特点:时间跨度短;具有战术性,内容详细具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执行后见效快。如病房护理的年度计划、月计划,病房护理人员新技术培训计划等。一般由基层管理者制定。
(二)按计划的规模分类
1.战略性计划 是指关于整个组织的长远目标和发展方向的计划,包括目标及达到目标的基本方法、资源的分配等。特点: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内容抽象、概括,一旦确定,很难更改。如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医院护理队伍建设规划。
2.战术性计划 是指针对具体工作问题,在较小范围和较短时间内实施的计划,包括必须做什么、如何做以及谁负责做等细节的安排。特点:时间跨度较短;覆盖范围较窄;内容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如病房的排班计划、设备的维护计划等。
(三)按计划的内容分类
1.综合计划 又称整体计划,是指对组织所有工作的整体安排。如某医院的年度工作计划。
2.专项计划 又称专题计划、项目计划,是指为完成某种特定任务而制定的计划,是综合计划的具体化。如护理人员培训计划。
(四)按计划的表现形式分类
1.宗旨 是指组织对其信仰和价值观的表述,用以回答组织是干什么的以及应该干什么这类问题。护理工作的宗旨应包括护理活动、病人、护理人员三个方面。其中“护理活动”包括对护理理论、护理教育、护理实践、护理科研、护理行政和护理管理,以及护理在整个组织中的地位等问题的认识和观点。明确组织的宗旨,是制定具体计划的前提,也是社会对该组织的基本要求。
2.目的或任务 是社会赋予一个组织的基本职能。例如: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了护理工作的任务是:“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痛苦、促进康复”。各国护理组织都以这一任务为依据来确定具体目标。
3.目标 是在宗旨、任务的指导下,整个组织活动所要达到的、具体的、可测量的最终结果。目标不仅仅是计划工作的终点,而且也是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以及控制等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例如:护理质量管理年度目标中“急救物品完好率为100%”、“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达到95%”等。
4.策略 是为全面实现组织的长期目标而确定的整体行动过程、工作部署及资源分配的总纲。其重要作用在于合理整合资源,避免资源浪费,以及为组织机构明确了统一方向。如中小型医院为了增加市场竞争优势的策略是开创糖尿病、甲状腺、椎间盘治疗等特色专科,医院管理者将整个工作部署和资源配置的重点放在这些专科的建设上,以期获取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5.政策 是组织为达到目标而制定的一种限定活动范围的计划。是组织执行决策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方针,是指导决策的指南。政策由组织最高管理层确定,一般比较稳定。政策既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以保证组织统一意志的贯彻,又可使下级在一定的范围内灵活处理。组织制定的政策有三个基本的作用:①为组织成员指出行动方向;②保证组织成员的各项活动协调一致;③树立和维护组织的尊严。例如,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
6.程序 是根据时间顺序而确定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其实质是对所要进行的活动规定时间和先后顺序,它是指导行动、执行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法,具有严格的指定性。管理者一般把反复出现的例行业务的合理操作方法编制成程序,一旦该业务再次出现,就成为员工采取行动的有效指导。例如:护理程序、心肺复苏程序。
7.规则 是对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下,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可以理解为规章制度、操作规则。规则详细地阐明了必须行动,或者非必需的行动,没有酌情处理的余地,对执行者有较强的约束力,可作为要求员工为实现计划而努力的行为规范。例如: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规则与政策和程序不同,规则与政策的区别在于规则在应用中不具有自由处置权,规则与程序的区别在于规则不规定时间顺序。规则是一种管理手段,制定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但过多的规则容易抑制思维、不利于发挥成员主观能动性,因此应减少到最低限度。
8.规划或方案 是指为实现组织计划所采取的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执行步骤、资源分配等要素的复合体,它是一项综合性计划。它需要有严格的技能、系统的思想方法和统一的行动步骤来协调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而且通常还需要有预算作为支持。一个主要规划可能需要多个辅助计划。如护理部制定的护理人员继续教育规划,其中包含各层次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如培训目标、相关政策、规定、培训方法、时间安排及经费保证等。
9.预算 也称数字化的规划、数字化的计划,是以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预算的内容包括人员、设备、时间、经费等,它是组织各项计划相统一的重要手段。如财务收支预算,可促使管理者对预算的资金流动、收入、开支等进行数据化的管理。
三、计划的原则
(一)预见性原则
计划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和如何去做,是对组织未来的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因而要有预见性。这种预见性不是凭主观的猜测,而是一种科学的预见。这就需要组织认真进行调查研究,运用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预测,才能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和发展规律,正确进行计划。
(二)整体性原则
计划要从组织的整体出发,全面考虑各构成部分的关系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的特点,把握住它们的必然联系,进行统一筹划,做到小局服从大局,局部服从整体。
(三)重点性原则
制订计划既要考虑全局,又要分清主次轻重,抓住重点和关键点,管理者要着力解决影响全局的重点问题,而不是事必躬亲,眉毛胡子一把抓。如预防外科手术后伤口感染的计划,重点是加强手术室、换药室的管理。
(四)目标可考核性原则
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开始和结束,计划必须始终坚持以目标为导向。目标要具体、可考核、可测量,否则计划无法执行、检查和评价。如护理部的年度目标之一“本年度住院病人压疮发生率为0%”,此目标既有时间标准,又有结果标准,便于考核。
(五)弹性原则
计划是面向未来的,而未来的工作难免会有意外情况发生。因此,制订计划时应当保持一定弹性,留有余地。计划的弹性越大,则因突发事件引起损失的风险就越小。但是,弹性也要有一定的限度。预留弹性的大小应视具体的计划和相关因素而定,对于预测经验较多、较精确、未来不确定因素少的工作,预留计划的弹性可小些;反之,则应多留弹性,以确保实现目标。
四、计划的步骤
计划是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职能,是一种连续不断的程序,经过此程序,组织可预测其发展方向,建立其整体目标,发展行动方案以达到组织目标。计划的类型虽然多种多样,但计划的步骤都是相似的。一个完整的计划一般包括估量机会、确立目标、评估资源、拟定备选方案、比较各项方案、选定方案、制定辅助计划、计划预算8个步骤,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步骤并非绝对化。
(一)估量机会
估量机会是计划的第一步,是在制订计划之前应着手进行的工作。通过广泛收集信息,分析、整理资料后,预计组织将来可能出现的机会,并根据自己的优势、劣势和组织所处的地位,确立组织对机会的把握能力,明确期望得到的结果。一个组织能否有机会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关键就在于能否准确地估量机会。估量的内容包括:①社会的需求,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对组织的影响;②行业的竞争;③服务对象的需求;④组织自身的管理服务、技术水平及资源情况等。如护理部计划开设家庭护理服务项目,应估量以下内容:医院所处社区对家庭护理的需求;医院的地理位置;开展家庭护理服务的人力、物力资源及其他医院开展家庭护理的有关信息资料。
(二)确立目标
在充分估量机会的基础上,计划工作的第二步就是为组织或个人制定目标。通常在确定组织的总目标后,各所属部门按照总目标拟定各部门的分目标,各部门的分目标又分解成其基层单位的子目标,包括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如此层层控制,可有效统一整个组织共同的行动方向。目标的内容包括时间、空间、数量三要素,即某项工作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具体指标。如本年度特护、一级护理合格率为90%。
确定的目标通常应具有以下特点:①指导组织内部最合理的资源分配;②充分发挥职工的潜力和工作热情;③达到管理活动的最佳效益;④促进组织内部团结,提高成员整体素质和社会效益。
(三)评估资源
在大量收集信息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和确定执行计划时的前提条件和期望环境。组织的前提条件包括外部前提条件和内部前提条件。外部前提条件包括整个社会的政策、法令、经济、人口、技术等;内部前提条件包括组织内部的政策、人力、物资、经费、技术力量等。目前常用SWOT态势分析法:S(strength)指组织内部的优势;W(weakness)指组织内部的劣势;O(opportunity)指来源于组织外部可能存在的机遇;T(threats)指来源于组织外部可能的威胁或不利影响。
例如,某医院护理部计划开设家庭护理服务项目,经评估,S——人力资源可得到保证有一批有志于家庭护理且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W——建立家庭护理中心的场所难以落实;O——可向上级部门申请一定的经费支持;T——该医院所处城市开展家庭护理的机构较多。
(四)拟定备选方案
一个计划常常同时有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通常可供选择的方案越多,对选中方案的相对满意程度就越高。因此,管理者一要充分评估与分析;二要发扬民主,充分利用组织内外的专家,从而拟定尽可能多的方案。发展可选方案还应考虑以下因素:①方案与目标的相关程度;②可预测的投入与效益的比例;③时间因素;④下属的接受程度;⑤公众的接受程度。
例如,护理部的目标是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可行的备选方案有:聘请护理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招聘一定数量的大学毕业的护理人员,成立护理质量管理检查组,加强护士的在职培训,加强护士的学历教育等。
(五)比较各种方案
考察找出可供选择的每一个方案的优、缺点,再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按照所期望的社会效益、是否符合卫生政策的规定、计划实施的可行性、经费预算的合理性、计划效益的显著性以及时间安排的可行性等原则来排列各种可选方案的优先次序,权衡利弊,从中选择最优计划方案。如加强在职护士培养计划,方案1:选送护士到本市三甲医院进修学习,优点是易联系、路程近、学费少、费用低等;缺点是学习效果比外地差。方案2:选送护士到北京三甲医院进修学习,优点是学习效果好;缺点是不易联系、路程远、学费多、费用高等。
(六)选定方案
选定方案是制订计划的关键步骤,经过对各种方案的利弊权衡,选出最优的或最满意的方案。选定的最优方案应该是可行性和满意性高,少投入、高产出、低风险的方案。有时会发现同时有两个最可取的方案,那么必须先确定首先采用哪个方案,并将另一个方案完善和细化,作为后备方案。甚至有时会综合各种方案的优势,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可行的满意方案。
(七)制定辅助计划
选定最优方案后,还要制定一些派生计划来辅助和扶持该方案。辅助计划是总计划下的分计划,是主计划的基础,只有先完成了辅助计划,主计划的完成才有保证。如建立家庭护理服务项目的总计划中,培训家庭护理专业人才、相关设备的添置计划等均属于辅助计划。
(八)计划预算
在完成上述各步骤后,最后一项工作就是把计划转化为预算,使之数字化。计划预算的实质就是资源的数量分配计划,包括人员、设备、经费、时间等方面。通过计划预算,组织对各类计划进行汇总和综合平衡,控制计划的完成进度和完成程度,从而保证目标的实现。因此,预算又被看做是一种重要的控制手段。
知识链接
举例实训
某医院开设社区医疗保健护理服务项目的计划编制过程
步骤一:估量形式 评估整个社会和医院所处社区对社区医疗保健护理的需求,医院的地理位置,开展社区医疗保健护理服务政策支持力度,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情况及其他医院开设社区医疗保健护理的有关信息资料。
步骤二:确定目标 医务科、护理部组织召开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及资深医护人员参加座谈会,讨论开设社区医疗保健护理服务项目的计划,确定在半年内建立社区医疗保健护理服务机构。
步骤三:考虑制订计划的前提条件 需进一步明确组织内外环境是否达到目标的条件和应采取的措施。经预测:建立社区医疗保健护理服务机构的场所可以落实;人力资源可得到保证,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志愿参加社区医疗保健护理服务工作;可向上级部门申请一定的经费支持,并给予财政、物价、税收等优惠政策,纳入“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医院所处城市开展社区护理的机构较多,但一般以单纯的健康档案和体检为主,真正形成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服务模式者不多。
步骤四:发展可选方案
方案1 在医院和社区各设立一个门诊作为社区医疗保健服务中心,确定社区医疗保健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以社区为中心进行健康体检,建立社区人员健康档案,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服务模式。
方案2 在医院内成立社区医疗保健服务中心,确定社区服务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完善社区服务体系,进行健康体检,建立社区人员健康档案,开展预防,医疗、康复护理、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等工作。
方案3 在社区中心设立门诊作为社区服务中心,确定社区服务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完善社区服务体系,进行健康体检,建立社区人员健康档案,开展预防、医疗、康复护理、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等工作。
步骤五:比较各种方案 对三种方案进行可行性比较。
步骤六:选定方案 经研究认为方案一更合理,设立两个社区点,便利社区人群,依托医院的医疗资源,能更好地开展社区医疗护理服务。虽然人力资源需要多,根据医院目前人员情况,有人力支持,最后选定方案一。
步骤七:制定辅助计划 在社区医疗保健护理服务的总计划的基础上,设立社区医护人员培训计划、业务用房计划、医疗护理设备添置计划等。
步骤八:编制预算 预期目标完成时间,成果和收益;费用支出,如业务用房、房租、购置设备、人员工资、交通费、水电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