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毒性研究进展及应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九里香

Jiulixiang

【药名】九里香

【拉丁名】Murraya exotica L.

【别名】满山香、千里香、过山香、五里香、石辣椒、九秋香、千只眼、月橘。

【历史】本品为少常用中药,载于《岭南采药录》。《生草药性备要》,名千里香、满山香。

【基原】本品为芸香科植物九里香Murraya exotica L.和千里香Murrayapaniculata(L.)Jack的干燥叶和带叶嫩枝。

【分布】前者分布于我国南部至西南,后者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除去老枝,阴干。

【炮制】除去杂质,切碎。

【性味归经】味辛、微苦,性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活血散瘀。主治胃脘疼痛,风湿痹痛;外治牙痛,跌打肿痛,疮痈,蛇虫咬伤。用于麻醉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3~9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使用注意】为小毒之品,可致动物中毒死亡,故不宜大量使用。

【化学成分】

1.香豆素类。九里香所含香豆素多为8-戊烯香豆素、脱水长叶九里香内酯(phebalosin)、7-甲氧基-(1,2-二羟基-3-甲基-3-丁烯基)香豆素、九里香酸(paniculin)、九里香内酯酮醇(murpanicu⁃lol)、九里香内酯醛(paniculal)、水合橙皮内酯甲酸酯(coumurrin)、九里香香豆精(paniculatin)、月橘香豆素(coumurrayin)、双香豆素(mexolide)、异长叶九里香醇烟酸酯(isomurralonginolnicotinate)、九里香内酯烯醇醛(panial)、顺式欧芹烯酮酚甲醚(cisosthenon)、过氧九里香醇(peroxymurraol)、异九里香内酯酮醇异戊酸酯(paniculonol isovalerate)、九里香甲素(isomexoticin)、九里香乙素(murpanidin)、九里香丙素(murpanicin)、海南九里香内酯(hainanmurpanin)、版纳九里香素(bannamurpanisin)、murragatin、mur⁃ralongin、5,7-二甲氧基-8(3c-甲基-2c-酮基丁基)香豆精、Iosthol、murralongin、7-(3-methyl-2-buten-yloxy)-8-(3-methyl-3-methyl-2-oxo)-coumarin、7-O-D-gluco-pyranosyl-oxy-8-(3-butenyl-2-oxo)-coumarin、8-(butenyl-3′-methyl)-7-O-β-D-galact-opyranoside、7-methoxy-8-(2′-isovaleryloxy-3-butenyl-3-methyl)-coumarinmar-me-sin-4′-O-A -Larabinopyranoside、omphalocarpin、(-)-murracarpin、murrayacarp in-A和B、yuehgesin-A、-B和-C、迈九里香素(mexoticin)、7-甲氧基-8-(1-甲氧基2-羟基-3-甲基-3-丁烯基)香豆精、[1~3]

2.黄酮类。九里香中含九里香酮5,7,3′,4′-四甲氧基黄酮、爱克受梯新(exoticin)、8-异戊烯犁莓素(8-isopentenyllmietin)、费巴露新I(phebalosin I),5,7,3′,4′-四甲氧基黄酮、5,7,3′,4′,5′-五甲氧基黄酮、5,6,7,3′,4′,5′-六甲氧基黄酮、5-hydroxy-3,7,8,3′,4′,5cheptamethoxyflavone、8-hydroxy-3,5,7,3′,4′,5′-hexamethoxyflavone、5,6,7,3′,4′-五甲氧基黄酮、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5,7,8,3′,4′-五甲氧基二氢黄酮、7-羟基-5,3′,4′-三甲氧基黄酮、5,7,3′,4′-四甲氧基黄酮、5,7,3′,4′,5′-五甲氧基黄酮和3′,5-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4]

3.生物碱类。九里香里有橘烯碱、panlculidines A, B, C、柯氏九里香卡任碱(murrayacarine)、异戊烯吲哚、九里香叶甲碱、九里香碱、咔巴唑生物碱(murrayafoline-A)、九里香碱(murrayanine)、柯氏九里香酚碱(koenine)、isomahanine、广西九里香碱(kwangsine)。

4.萜类。九里香叶与花中均含有挥发油成分,主要为萜类化合物。成分有l-cadinene、Meanthra⁃nilate、bisabolene、β-caryophyllene、geraniol、3-carene、engenol、citronellol、Mesalicylate、sguaiazulene、ses⁃quiterpence adc、1,8-cineal、A -terpineol、hydroxycitronallal、isoeugenol、geanylacetate、cadinene、dmiean⁃thranilate、3,4-二乙烯基-3-甲基环己烷。

5.其他。过氧九里香醇、九里香酮醇异戊酸酯、九里香花瓣含东莨菪(scopolin)、冬莨菪素(scopole⁃tin)、西比赛亭七甲醚I(hibiscetin heptamethylether I)、半-A-胡萝卜酮(sem-iAcarotenone)、羽扇烯酮(lupenone)、羽扇豆醇(epilupeol)、糖蛋白、九里香多糖、薄荷酮和异薄荷酮。

【药理研究】

1.抗生育和终止妊娠。福建民间用九里香根煎剂进行中期妊娠引产。陈琼华等研究了九里香的抗生育作用,以九里香皮效果最好。九里香皮煎剂对小鼠抗着床,抗早孕和中期妊娠引产都有明显的效果,但抗运卵效果不明显。抗早孕作用以腹腔注射效果最好,皮下注射效果最差。刘京丽等用九里香糖蛋白给妊娠小鼠腹腔注射,表现抗早孕率高,初步用于临床中期妊娠引产,完全成功率达87.5%。张宗禹等研究了九里香糖蛋白终止孕兔妊娠的机理,认为可能是通过对蜕膜损害和导致PG释放而起作用。王迺功等研究九里香的月橘烯碱药理活性发现,小鼠口服或皮下注射月橘烯碱有明显的抗着床作用,同时,月橘烯碱存在明显的雌激素活性,无孕激素或抗孕激素活性。

2.抗菌、消炎活性。九里香中所含的丁香酚对多种细菌及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九里香叶提取物有明显的抗菌消炎解热作用。20世纪70年代,九里香在临床上曾用于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破伤风,急、慢性肾炎等。据称九里香的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2002年,Choudhary等从九里香叶分离出多个香豆素和咔唑生物碱。可用于治疗痢疾,具有抗金黄色化脓微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活性[5]。九里香酊能辅助治疗阑尾脓肿也说明了该物质具解毒消肿、抑菌等功效[6]

3.降血糖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调料九里香叶的提取物可抑制胰A淀粉酶,控制淀粉质的降解速度,使人体慢慢吸收来自食物的葡萄糖,避免血糖的升高。现在美国、欧洲各国正在研究利用调料九里香作为糖尿病食疗和药物治疗的辅助用药。樊秋菊研究了九里香叶总黄酮的降血糖作用,发现九里香叶总黄酮对肾上腺素所致的小鼠试验性高血糖有明显降低作用,并可改善大鼠试验性Ⅱ型糖尿病的血脂代谢,减轻炎性反应和氧化损伤,提高胰岛细胞分泌功能[7]

4.抗痉挛作用。九里香具有解痉、镇静作用。Khosla等从九里香醚(60~80℃)部分分离出一种非氮结晶principleA,它对大鼠离体小肠平滑肌具有明显的松弛或舒张作用,不能对抗乙酰胆碱引起的痉挛,但对组织胺和BaCl2引起的痉挛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对离体蛙心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5.局部麻醉。九里香茎叶煎剂有局部麻醉及表面麻醉的作用,12.5%浓度用于浸润麻醉,效果尚好,但局部刺激较大。以九里香注射液作局部麻醉行大小手术100例,初步观察效果稳定,无不良反应,术中和术后血压、脉搏、呼吸平稳,无肝、肾等损害或其他并发症,无出血、水肿、坏死等现象;镇痛时间长。49例胃次全切除术术后除2例外,均无明显疼痛。缺点是局部刺激较大,腹部手术时腹肌较紧张,对深部手术仍较困难。用九里香制成表面麻醉剂,涂于咽喉部黏膜表面,做扁桃体挤切术108例,效果良好。

6.农用活性研究。九里香的医用活性和观赏价值上的研究比较多,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渐热,九里香的农用活性的研究也受到人们的关注。

6.1 抑菌活性。喻大昭等研究结果表明,九里香叶的提取物对部分真菌有较显著的抑菌作用[8];骆焱平等对128种南药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初筛,发现九里香的丙酮提取物有很好的抑菌效果[9]

6.2 抗虫活性。2001年,李会新等研究九里香的精油对储粮害虫四纹豆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0];2002年,周琼等研究表明九里香提取物对桃蚜和萝卜蚜具有较高的拒食活性[11];2005年,骆焱平等对九里香茎叶和果实的乙醇提取物对斜纹夜蛾拒食活性进行初步研究[12],结果表明,提取物对斜纹夜蛾3龄和5龄幼虫均有较好的拒食活性,当浓度为0.5mg/ml时,与0.1mg/ml印楝素的拒食活性接近,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2007年,杨长龙等研究发现,九里香提取物对桃蚜、萝卜蚜和荔枝蒂蛀虫的产卵驱避作用[13]

【毒性研究】

1.急性毒性。九里香皮煎剂给小鼠腹腔注射,其LD50为14.14g/kg。从九里香皮分离得到的抗生育物质V-IX给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分别为1.05g/kg、2.8g/kg、1.56g/kg、1.2g/kg和0.46g/kg。九里香蛋白多糖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462±56.7)mg/kg。九里香糖蛋白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1.125g/kg。

2.亚急性毒性。给犬分别静脉注射九里香皮分离物10mg/kg,每日1次,连续5天,用药前后血浆、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皆无明显改变,肝、肾、胃肠、心、肺、脾、胰、肾上腺等脏器病理学检查未发现有异常改变。

【中毒机制】九里香抗生育有效物质为九里香蛋白多糖和九里香多糖,可能由于其与热源物质有类似的化学结构而呈现热源样的发热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前列腺素的大量释放而引起。用去热源的方法处理后,活性也随之消失,目前尚未找到既可保持活性不变,又无热原不良反应的好方法。

【中毒症状】目前临床上尚无应用九里香出现中毒的相应报道,但动物实验证实可导致中毒反应[14]

【解毒措施】[14]如出现中毒应立即到医院救治。

【临床应用研究】

1.用于局部麻醉及表面麻醉。以九里香注射液作局部麻醉行大小手术100例,初步观察效果稳定,无不良反应,术中和术后血压、脉搏、呼吸平稳,无肝、肾等损害或其他并发症,无出血、水肿、坏死等现象,镇痛时间长。49例胃次全切除术术后除2例外,均无明显疼痛。缺点是局部刺激较大,腹部手术时腹肌较紧张,对深部手术仍较困难。用量:一个胃次全切除术用12.5%注射液150~200ml(切口浸润),6.25%注射液150~200ml(内脏封闭);小手术则几十毫升不等。注射后约10~20分钟即产生麻醉作用,手术时间最长达3小时。小手术均不用术前药,对胃次全切除术术前一般用苯巴比妥钠0.1克或哌替啶(度冷丁)50~100mg肌注,对精神较紧张的患者,术时加用冬眠Ⅰ号半量或全量。用九里香制成表面麻醉剂,涂于咽喉部黏膜表面,做扁桃体挤切术108例,效果良好。涂药后数分钟即出现麻醉作用,痛觉减退。麻醉时间可维持10分钟左右。

2.治疗乙型脑炎。九里香等配合西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128例(有病历记录的110例中,轻型56例,普通型26例,重型20例,极重型8例),全部治愈。退热时间最短2小时,最长6天。住院天数,最短3天,最长54天,平均8天。方法:九里香鲜叶15~30g,金盏银盘(鬼针草)鲜叶30~90g,水煎分2次服(昏迷者可鼻饲)病情重可日服两剂,服至症状消失为止。高热加大青叶30g,抽搐频繁、痰液多,另取九里香鲜叶15~30g,捣烂取汁,加冷开水冲服。并配合西药及新针和按摩疗法。

3.治疗破伤风。九荆合剂:九里香鲜叶(后下),土荆芥全草各30~60g,东风橘30g左右(痰多时可加至60g),水煎服(或鼻饲)。开始治疗时日服2剂,分4次服,每次6小时1次。以后视病情减量至停药。一般服药10~12天左右。恢复期用新针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汤秋玲,卢远倩,骆焱平.九里香属植物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523-11525,11529.

[2] NEG IN,郗砚彬.九里香中两个新的双香豆素[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6,28(2):106.

[3] 王晓中,马彦东,李绪文,等.九里香叶中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的NMR研究[J].波普学杂志,2007,24(3):341-346.

[4] 黄锁义,阳文辉,李卫彬,等.超声波提取九里香总黄酮及其鉴别[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3):395-396.

[5] Choudhary M I, Azizuddin K A, Sultan I S Z, et al. A new coumarin from the leaves of Murrayapanculata[J]. Planta Medi⁃ca,2002,68(1):81-83.

[6] 梁静原.九里香酊辅助治疗阑尾脓肿15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4,20(8):957.

[7] 樊秋菊.九里香叶总黄酮降血糖作用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8] 喻大昭,杨小军,杨立军,等.植物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1(5):49-51.

[9] 骆焱平,郑服丛,杨叶.128种南药植物提取物对6种病原菌的生长抑制作用[J].热带作物学报,2004,25(4):106-111.

[10] 李会新,魏木山,易平炎,等.25种植物精油对四纹豆象的防治效果[J].粮食储藏,2001,30(6):7-9.

[11] 周琼,梁广文,曾玲,等.多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桃蚜和萝卜蚜试验种群的控制作用[J].中国农业科学,2002, 35(11):1356-1360.

[12] 骆焱平,朱朝华,谭仲清.九里香提取物对斜纹夜蛾拒食活性的初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5(6):49-51.

[13] 杨长龙,江世宏,陈晓琴.芸香科及樟科8种植物提取物对荔枝蒂蛀虫的产卵驱避作用[J].植物保护,2007, 33(6):57-59.

[14] 苗明三.常用中药不良反应及救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