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常见突发事件
第一节 自然灾害
一、水灾
(一)水灾的危害
洪水是一种自然水文现象,只有威胁到人类安全,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并造成损失时,才称为水灾害。水灾泛指洪水泛滥、暴雨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多对人类社会造成的灾害。一般所指的水灾,以洪涝灾害为主。水灾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洪水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的伤亡,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列居第一位。重大水灾不仅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兴衰,还往往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1.水灾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危害
(1)对农业的危害。严重的暴雨洪水,常常造成大面积农田被淹,作物被毁,使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洪涝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主要是粮、棉、油料等种植业。
(2)对交通运输的危害。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动脉,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铁路所担负的运输任务越来越繁重,但是每年汛期各类洪水灾害对铁路正常运输和行车安全构成很大危害。不少铁路干线处于洪水严重威胁之下,京广、京沪、京九、陇海和沪杭甫等重要铁路干线,受洪水威胁长度10000多千米,西南、西北地区铁路常受山洪泥石流袭击。
(3)对水利设施的破坏。洪灾对水库、堤防、渠道、塘堰、电站、泵站等水利设施的破坏也很严重。
2.水灾对社会的危害
重大水灾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灾民流徙,这些不仅给人们心理上造成巨大创伤,而且给社会生产力带来严重的破坏。水灾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危害可以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
(1)重大水灾可直接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洪涝水灾来势凶猛,来不及躲避的人可能被洪水卷走而淹溺死亡,溺水者即使心肺复苏成功,也容易继发感染。其次是各类创伤,由于大批建筑物被冲毁可产生大量患者,而且大多伤情复杂,常常伴有复合性损伤,尤以颅脑外伤、脊柱脊髓损伤、骨折、出血、挤压伤、休克等多见。
(2)水灾可导致多种传染疾病流行。灾后瘟疫的暴发和蔓延,给社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有时甚至超过水灾本身。1931年我国长江洪水泛滥,全国先后9个省流行霍乱,发病10余万例,因病死亡3万余人;1988年5月,孟加拉国水灾后发生大规模疾病流行,1周内登记12194例霍乱病例,死亡51人。
(3)水灾可导致电击伤、中毒等次生灾害的发生。洪涝水灾可破坏电力设施,水中带电电缆、倒塌电杆上的电线可以使人遭到电击而受伤。被洪水浸泡而外溢的农药、毒物,会污染水源,导致人中毒甚至危及生命。洪水冲垮家园,灾民聚居在拥挤的帐篷里,因取暖或炊事失慎,容易引发火灾而造成人员伤亡。
完善的洪涝灾害应急反应系统、突发洪涝水灾时的医疗急救和灾后防疫是十分重要的。随着科学技术进步,防洪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障能力的增强,以及政府部门对卫生防疫工作的高度重视,由洪水造成的伤害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
(二)水灾现场常见的伤害及其救治原则
1.溺水
(1)溺水致死的病因。溺水是洪涝水灾直接威胁人类生命的最严重的伤害。溺水致死的主要原因有:①人体被卷入洪水或落入江水中,水和杂物经口、鼻进入肺内,造成呼吸道阻塞而窒息死亡;②溺水后人体受强烈如惊慌等反射性引起喉头痉挛,以致空气不能进入肺内,造成急性窒息,反射性引起心脏骤停而死亡。③溺水后肺内进入低渗液体,很快吸收入血,导致循环负担过重,红细胞破坏溶血,释放大量钾离子。高钾血症所致的心室纤颤、肾衰竭等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2)溺水救治要点。溺水者只要没有发生心力衰竭,一般就有救活的可能。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和血压下降,救活的可能性极小。对溺水者的急救,是一套综合的措施,包括搬运、检查溺水者情况、清除口鼻中异物、排出腹水、人工呼吸、心脏按压和转送医院抢救等。溺水整个发展过程非常迅速,往往可在4~5分钟或6~7分钟内使患者死亡。因此抢救工作必须分秒必争。
【现场急救】
①尽快将溺水者打捞上来,立刻清除口、鼻淤泥、杂草等异物,保持呼吸通畅。同时解开衣扣、裤带,检查呼吸、心跳情况。②溺水者如果有心跳,但有明显呼吸道阻塞,可进行倒水,但动作应敏捷,切勿因此延误其他抢救措施。方法是:将溺水者的腹部置于救护者屈膝的大腿上,使溺水者头部下垂,然后用手按压背部,使呼吸道及消化道内的水倒出。③如果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人工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术和口对口人工呼吸必须同时进行,吹气量要偏大,吹气频率为14~16次/min。这是溺水抢救最重要的措施,要坚持较长时间,不能延迟、中途间歇或轻易放弃。④待呼吸心跳恢复后,人工呼吸节律可与患者一致,待自动呼吸完全恢复后可停止人工呼吸,同时用干毛巾向心按摩四肢及躯干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淹溺救治的重点是尽快改善淹溺者低氧血症,恢复有效血循环及酸中毒。⑤昏迷者可针刺人中、涌泉、内关、关元等穴,强刺留针5~10分钟。⑥有外伤时应进行包扎、止血、固定等对症处理。⑦呼吸、心跳恢复后应送医院救治,运送途中可给氧、适量静脉输液及补充碳酸氢钠。
【医院救治】
①继续心肺复苏。入院初重点在心肺监护,通过气管插管、高浓度供氧及辅助呼吸等一系列措施来维持适当的动脉血气和酸碱平衡。间断正压呼吸或呼吸末期正压呼吸,以使肺不张肺泡再扩张,改善供氧和气体交换。积极处理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和急性肺水肿。②防治脑水肿。及时选用脱水剂、利尿剂,早期应用激素等有助于防治肺水肿、脑水肿,有条件可行高压氧治疗。脱水剂通常首选20%甘露醇,首次250ml,以后每6~8小时1次。③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无重要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机体可自动调节,无需处理。病情严重者,要酌情进行补液,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护。纠正酸中毒用较大剂量碳酸氢钠(1~2mmol/kg)静脉输入并适当过度通气。对淡水溺水者可输入3%高渗盐水,浓缩血浆或白蛋白,并适当使用利尿剂;对海水淹溺者则静脉输入5%葡萄糖液、右旋糖酐40及血浆等。④抗感染治疗。溺水复苏后大多有程度不同的感染,以肺部感染为主,故应加强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应每日2~3次用含有抗生素的雾化液从口鼻吸入,对预防发生肺炎、肺脓肿有一定疗效。复苏时间较长者应警惕真菌感染。⑤其他并发症处理。及时防治肺部感染,体温过低者及时采用体外或体内复温措施,合并颅外伤及四肢伤者亦应及时处理,警惕急性肺水肿、急性肾衰竭及脑水肿等并发症。
【淹溺救治的注意点】
①不要因倒水而影响其他抢救;②要防止急性肾衰竭和继发感染;③注意是否合并肺气压伤和减压病;④不要轻易放弃抢救,特别低体温者(<32℃)应抢救更长时间。
(3)水灾自救互救原则。①洪涝水灾发生时,不要心慌意乱,要保持清醒头脑,尽快离开危险区域,有组织地撤离到地势高的地方,尽可能寻找可用于救生的漂浮物。落水者应尽量避开主流和水面上的漂浮物。当水面上有污染物时,应赶快离开,以免吸入呼吸道和肺部。②被洪水围困或落水后,必须尽可能保留身体的能量。③如果水灾发生在秋冬季,人在水中最大的危险之一是寒冷,穿衣比不穿衣体温下降慢得多,静止比游泳体温下降慢得多,在水中应尽可能地减少活动。④为了更容易被发现或实施互救,在等待救护时,灾民应尽可能聚集在一起。⑤在水中救护要注意不要被溺水者紧抱缠身,应该设法和溺水者脱离后再施救。
2.电击伤
(1)病因。重大水灾可破坏高压输电设备致人体电击损伤,也可有雷击伤。前者多为人体直接接触电源线后损伤,后者往往是在暴雨时雷击伤躲在树下和屋檐下的人员。
(2)电击伤救治原则。①立即切断电源。②将患者转至通风处,平卧,解开衣扣,抬起下颌,保持呼吸道通畅。③若呼吸心跳微弱或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④伴有软组织或骨折者,应包扎止血、妥善固定,然后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三)水灾后常见的流行病及其救治原则
洪涝水灾后流行疾病多以肠道、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他传染病的发生与所在地区的传播媒介和自然疫源地有关,如疟疾、流行性脑炎与蚊子传染有关,多在南方流行。血吸虫多发生在长江流域,如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区。由于被洪水围困或由于救灾需要在水中长时间作业,皮炎的发病率也很高。
水灾可以通过3种途径促使某些疾病的流行:①疾病传播的机会增加。水灾后由于环境恶化,人口密度大,卫生条件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易导致肠道传染病如痢疾、肝炎等的流行。水灾多发生在温度高、湿度大的夏秋季,为各种病原体及其传播媒介提供生长繁殖的最适条件,容易导致某些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的流行。水灾后存活下来的鼠随人迁居到高处,造成个鼠密度增加数倍至数十倍,鼠类的活动则构成了出血热流行的威胁。②易感人群增加。气候和精神因素再加上食物短缺,使得大批灾民处于疲劳和心力交瘁状态,由于免疫力的下降,人群易感性增大。③水灾可使一些原来隐蔽局限的自然疫源地暴露和扩散,造成血吸虫等病的流行。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急性血吸虫感染有很多来源于水灾中的疫水接触。
1.消化道传染病
(1)痢疾。
【病因】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临床表现】
临床上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及黏液脓血便为特征,也有少数患者可迅速出现严重的毒血症状及微循环障碍,导致感染性休克、脑水肿等中毒性菌痢的临床表现,而肠道症状较轻。
【治疗要点】
①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消化道隔离。饮食宜流质或少渣半流质为主。对于高热、腹痛、失水者给予退热、止痉、口服含盐米汤或给予口服补液盐,呕吐者需静脉补液,每日1500~3000ml。小儿按150~200ml/(kg·d),以5%葡萄糖盐水为主。中毒症状严重时可用氢可琥珀酸钠100mg加入液体中静滴,或口服强的松10~20mg,以减轻中毒症状。②病原治疗。由于耐药菌株增加,在选择用药时应尽可能按个体差异选择敏感药物。如磺胺类、β-内酰胺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疗程一般为5~10天。③中医中药治疗。黄连素0.4g,每天3次,连用5~7天。生大蒜口服。亦可选用马齿苋、地榆、苦参、地锦草等单方草药煎汤口服,早晚各1次。对于中毒性菌痢的治疗和慢性菌痢的治疗可以详见本书有关章节。
【预防】
灾后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主要措施有:①水灾之后要清除垃圾污物、消毒环境、管理好粪便、垃圾、减少污染。②保护水源,特别是生活饮水。③洪水之后不要去游泳,减少感染机会。④注意个人卫生:进食之前应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清洁的食品。⑤通过疫苗预防。一旦感染消化道传染性疾病,应及时确诊并尽快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肝炎。
【病因】
肝炎为肝炎病毒(HAV)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或吃下被病毒污染的用品或食物而被感染。水灾常使粪便、垃圾、污物到处漂浮,水源发生严重污染,易发生甲肝暴发流行。苍蝇、蟑螂等昆虫也可携带病毒,停留在食物或食具上,增加污染机会,促进传播。
【临床表现】
肝炎发病早期有畏冷、发热、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腻食物、腹胀或腹泻,严重者有黄疸,肝区闷痛、尿深黄等。
【治疗要点】
①避免饮酒、过劳及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②黄疸型肝炎患者,早期卧床休息,给以容易消化,富于营养、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等。不能进食者,静脉补液,供给足够热量,注意水电平衡,供给维生素C及维生素B族。有厌食者,给予多酶片、胃复安等对症治疗。③中医中药治疗。出现黄疸或转氨酶升高者,可予以清热解毒剂,如蒲公英、夏枯草、板蓝根、金银花、金钱草或茵陈、金钱草等。如退黄及降酶效果不满意者,可加用茵陈、栀子、黄连、黄芩、黄柏及大黄水煎服,或茵栀黄注射液静脉点滴。
(3)伤寒。
【病因】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经消化道侵入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各种传播因素中,水源被污染是造成伤寒暴发流行的主要因素,其他如食物、接触、苍蝇等均可引起病菌的传播。
【临床表现】
伤寒患者以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脾脏肿大、玫瑰疹与血细胞减少等为特征,肠出血、肠穿孔为典型并发症。
【治疗要点】
①按消化道传染病隔离,临床症状消失后每隔5~7天送检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可解除隔离。②发热期患者必须卧床休息,退热后2~3天可在床上稍坐,退热后2周可轻度活动。③给予高热量、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包括足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发热期间宜用流质或细软无渣饮食,少量多餐。退热后食欲增加,可逐渐进稀饭、软饭,忌吃坚硬多渣食物,以免诱发肠出血和肠穿孔,一般退热后2周才恢复正常饮食。④应鼓励患者多进水分,每日约2000~3000ml(包括饮食在内),以利毒素排泄,如因病重不能进食者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⑤病原治疗:抗菌药物治疗首选氟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或左氧氟沙星等,根据病情口服或静滴,疗程14天。头孢菌素的毒副作用小,尤适用于孕妇、儿童、哺乳期妇女。⑥有严重毒血症者可在足量有效抗菌治疗配合下使用激素,可短期应用氢化可的松50mg/d。⑦若伤寒合并血吸虫病,尤其是急性血吸虫病时,一般宜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配合伤寒的病原治疗。待体温被控制,全身情况明显改善后,再给予口服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对兼有毒血症和显著鼓肠或腹泻的患者,激素的使用宜慎重,以免发生肠出血及肠穿孔。⑧并发症的治疗:肠出血,应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血压、脉搏、神志变化及便血情况;暂停饮食,或进少量流质;静脉滴注葡萄糖生理盐水,注意电解质平衡,并加用维生素K、安络血、抗血纤溶芳酸、止血粉等止血药;根据出血情况酌量输血;如患者烦躁不安,可注射镇静剂,如安定、苯巴比妥钠;禁用泻剂及灌肠。经积极治疗仍出血不止者,应考虑手术治疗。肠穿孔除局限者外、肠穿孔伴发腹膜炎的患者应及早手术治疗,同时加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如氯霉素或氨苄青霉素与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联合应用,以控制腹膜炎。中毒性心肌炎严格卧床休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B1、ATP、静注高渗葡萄糖液。如出现心力衰竭,应积极处理,可使用洋地黄和速尿并维持至临床症状好转,但患者对洋地黄耐受性差,故用药时宜谨慎。中毒性肝炎除护肝治疗外,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胆囊炎按一般内科治疗。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控制伤寒杆菌的原发感染采取输血、补液、使用皮质激素,还可以采取抗凝疗法,必要时行腹膜或血液透析,以及时清除氮质血症,促进肾功能恢复。
(4)霍乱。
【病因】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儿童和成人均可受到感染。霍乱通常通过经粪便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霍乱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高峰期在7~8月间。2004年年末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中遇难人数突破15万,重灾区最先出现的疫情就有霍乱。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有轻度腹泻;重者剧烈吐泻大量米泔水样排泄物,并引起严重脱水、酸碱失衡、周围循环衰竭及急性肾衰竭。在受感染者中,约20%罹患急性水泻,其中10%~20%出现伴有呕吐的严重水泻。
【治疗要点】
①紧急隔离、抢救霍乱患者和严重腹泻患者。潜伏期短的霍乱可在洪水期暴发或流行。防治人员应亲临第一线,在尽快取材送检确诊的同时,就地抢救严重腹泻或脱水患者,严防其排泄物污染外环境。②疑诊患者的处理原则:需作传染病疫情报告和采取消毒措施。③补液疗法:口服补液适用于病情允许的轻、中度脱水患者。静脉补液适用于中毒脱水或对口服补液不能耐受的轻、中度脱水患者需静脉补液。液体的选择、用量及输液速度应根据脱水程度和全身状况而调整。抗菌药物能抑制肠内霍乱弧菌繁殖,从而缩短病程与排菌期,可作为液体疗法的辅助治疗。四环素为首选药物,用法为0.25~0.5g口服,6小时1次,疗程3~5天。还可以应用其他药物如盐酸多西环素、复方磺胺甲基异唑、氯霉素、氟喹诺酮类药物等。
【预防】
①控制传染源,带菌者或密切接触者应进行隔离检疫,同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或预防。②切断传播途径,加强水源、粪便管理及注意饮食卫生。③提高人群免疫力,可注射霍乱疫苗。
2.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
(1)出血热。
【病因】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
【临床表现】
流行性出血热一般为3~9天,长的可超过2周。临床表现为:①发热及毒血症症状。②消化系统表现。③出血。④其他:皮肤充血性皮疹是本病特异的临床表现,在发病后第5~7天开始出现红色丘疹,从面部和臀部扩散到四肢和躯干,1天后发展为融合性斑丘疹,不痒,到第12天消退。可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咽痛、咳嗽、胸痛;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少尿、无尿及肾衰竭;谵妄、昏迷等神经系统表现。
【治疗要点】
①发热期。主要是一般和对症治疗。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有中毒症状者可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g/d,也可用地塞米松5~10mg/d。有免疫功能变化者可用其他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如环磷酰胺。抗病毒治疗:可以选择利巴韦林等。②低血压休克期。补充血容量,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调整胶体渗透压,可输血浆或白蛋白;纠正酸中毒;选择适宜的血管活性药物,常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血管收缩剂常用间羟胺,血管扩张剂常用多巴胺或苄胺唑啉。心功能不全的可用毒毛旋花子苷K等强心药物。③少尿期。严格控制入水量,可用利尿合剂、速尿等利尿。口服导泻法,给予20%甘露醇250ml顿服,也可100ml每天2~3次口服,疗效不显著时可加服50%硫酸镁40ml,方法简便,消化道严重出血者忌用。导泻无效者可用透析疗法。此期应注意针对高血钾的处理。出血治疗可给维生素C、维生素K、安络血等,并应作凝血因子检查确定有无DIC、继发性纤溶等而给予相应治疗。必要时输新鲜血(新鲜血浆、血小板尤宜)以补充各种凝血因子。④多尿期。要补充足量液体及电解质,以口服为主,静脉输液为辅,防止电解质紊乱。⑤恢复期。无须特殊治疗,加强营养,充分休息,逐步恢复活动。
(2)钩端螺旋体病。
【病因】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该病的分布极为广泛,储存宿主动物种类繁多,是洪灾后需要重点防范的传染病之一。
钩体病的流行方式主要有洪水型、雨水型、稻田型3种。其中洪水型,多发生于洪灾后3~4天,9~14天内流行区即达到发病高峰,发病者以青壮年有接触疫水者为主,猪是洪水型钩体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家畜和鼠类、蛙类等是次要传染源,这些动物的肾脏长期带菌,随尿液排出,污染环境,发生洪灾时,洪水冲刷,使病原体大量蓄积于内涝的积水中,人员一旦接触疫水,病原体经皮肤进入人体,感染发病。
【临床表现】
临床上常见的是发高烧、头痛、全身酸痛、腓肠肌(小腿)疼痛、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
【治疗要点】
钩体病的治疗原则是“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就地治疗。本病治疗应重视以有效抗生素及时消灭机体内病原体,对控制病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应强调休息,细心护理,注意营养,酌情补充热能及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①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早期应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维生素B和维生素C以及容易消化的饮食;并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出血严重者应立即输血并及时应用止血剂。肺大出血者,应使患者保持镇静,酌情应用镇静剂;肝功能损害者应保肝治疗,避免使用损肝药物。②患者应隔离至痊愈为止。③病原治疗。为了消灭和抑制体内的病原体,强调早期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如治疗过晚,脏器功能受到损害,治疗作用就会减低。青霉素应早期使用,有提前退热,缩短病期,防止和减轻黄疸和出血的功效,首次剂量为40万U,以后治疗剂量每日120万~160万U,分3~4次肌肉注射,避免发生赫氏反应,儿童剂量酌减或与成人基本相同。疗程7天,或体温正常后2~4日。重症病例剂量加大至每日160万~240万U,分4次肌注,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其他抗生素如四环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氨苄西林等亦有一定疗效。赫氏反应多发生于首剂青霉素G注射后30分钟至4小时内,因大量钩体被杀灭后释放毒素所致,其症状为突然寒战、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心率、呼吸加快,原有的症状加重,并可伴有血压下降、四肢厥冷、休克、体温骤降等,一般持续30分钟至1小时,偶可导致肺弥漫性出血,应立即应用氢化可的松200~300mg静滴或地塞米松5~10mg静注,伴用镇静降温、抗休克等治疗。④全身中毒明显者,在进行抗菌治疗同时可短期(数日内)应用氢化可的松。⑤对肺出血型垂危期有发生窒息的可能性,宜做气管切开用小导管从气管内吸血,并连续输血。⑥并发症的治疗。多采取对症治疗,可取得缓解,重症患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加速恢复。
【预防】
①加强猪的管理,将猪圈养,避免猪尿等排泄物随洪水污染四周环境;②洪灾后立即加强灭鼠,特别强调的是:务必要使用国家爱卫会推荐的慢性灭鼠药,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用的氟乙酰胺、毒鼠强、四二四等剧毒鼠药。
(3)乙脑。
【病因】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潜伏期一般在10~14天左右。传染源是被感染的人或动物,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人尤其是儿童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发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不醒等症状,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甚至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
【治疗要点】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采取对症和支持治疗的综合性措施。必须重视对症治疗,要认真把好“三关”,即高热关、惊厥关和呼吸衰竭关。①高烧易发生惊厥,可加重脑水肿,诱发呼吸衰竭,故必须及时降温,最好把体温控制在38.5℃以下(肛表),头部温度力争降到36℃左右。其方法有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和激素等。②乙脑患者因头痛剧烈,常有烦躁不安,因颅压增高易发生惊厥,故应给以适量镇静剂以防止发生惊厥。如果遇抽搐患者则应尽快地用镇静剂予以控制。③防止呼吸衰竭。重症病例早期可发生颅压增高,在防治颅压增高上首先要防止痰堵造成换气不佳的缺氧,故应多让患者侧睡,防止昏迷时舌根后坠。若已出现痰堵,可考虑气管插管或切开,以改善肺部的换气功能。当出现脑水肿或脑疝,引起呼吸衰竭时,应立即给以脱水剂。如患者有缺氧表现,则应早期给氧,如患者出现呼吸表浅或节律不齐时,应采用呼吸兴奋剂。
【预防】
预防乙脑应采取灭蚊、防蚊及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10岁以下儿童应尽快接种乙型脑炎疫苗,以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开展防治乙脑知识的普及教育运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扫卫生死角、积水,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滋生地,降低蚊虫密度,切断传播途径,以防止乙脑疫情的发生和扩散。
(4)急性血吸虫病。
【病因】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寄生于人体的主要有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和曼森血吸虫种。血吸虫以人与哺乳动物为终宿主、淡水螺为中间宿主,进行时代交替,借水中尾蚴侵入终宿主皮肤或黏膜而感染。含血吸虫粪便入水、钉螺存在和接触疫水是传播的3个重要环节。洪水是钉螺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使人感染血吸虫的重要途径。
【临床表现】
血吸虫病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3种类型以及异位损害。急性期的潜伏期有40天,期间出现和疫水接触处皮肤发痒、红色小丘疹、咳嗽、胸痛等。起病较急,临床症状以发热等全身反应为主。发热的高低,期限和热型视感染轻重而异。此外患者还伴有胃肠道症状如常呈痢疾样大便,可带血和黏液;肝脾肿大;肺部症状以咳嗽多见,可有胸痛、血痰等症状。慢性期:多因急性期未曾发现,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多次少量重复感染等原因,逐渐发展成慢性。本期一般可持续10~20年,因其病程漫长,症状轻重可有很大差异。晚期:患者极度消瘦,出现腹水、巨脾,腹壁静脉怒张等晚期严重症状。
【治疗要点】
①急性血吸虫病治疗原则是首先挽救患者的生命。因病情较重,应加强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防止病情恶化,使患者尽快脱离危险。在积极挽救生命的同时,要掌握有利时机,及早进行抗虫治疗,以杀灭血吸虫和彻底消除症状。②支持和对症治疗:早期卧床休息,同时口服维生素类药物。有明显腹泻及消化系统症状的患者,可考虑补充水、盐及能量物质。当重症患者不能进食时要从静脉给予补充能量。对一般轻型和中型患者的发热用吡喹酮即可逐渐退热。对高热、中毒症状严重的重型患者可于杀虫治疗前同时合并应用皮质激素类退热药物,这样对改善病情的作用更快。对出现休克要立即实施抗休克疗法。③病原治疗:轻型及体温在40℃以下,一般情况较好的中型患者,可近早使用吡喹酮进行病原治疗;对病情较重的中型或重型患者,先用支持疗法,治疗并发症,改善集体状况,再作病原治疗。急性血吸虫病:成人总剂量为120mg/kg(儿童为140mg/kg),4~6天疗法,每天剂量分2~3次口服。一般病例可给10mg/kg,每天3次,连服4天。慢性血吸虫病:总剂量60mg/kg,2日疗法,体重以60kg为限,成人每日3次,每次10mg/kg,1日3次,连服2天;儿童体重小于30kg者的总剂量为70mg/kg。现场大规模救治:轻中度流行区总剂量40mg/kg,一剂疗法:重流行区用5mg/kg,1天分2次口服。晚期血吸虫:因药物吡喹酮半衰期明显延长,药物剂量应适当减少,一般可按总剂量4mg/kg,1次顿服或分2次口服,1天服完。
【预防】
①流行区对患者普查普治。②消灭钉螺,加强粪便管理,保护水源。③保护易感人群,加强卫生教育,改变接触疫水的行为。
(5)疟疾。
【病因】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
【临床表现】
临床以周期性寒战、发热、头痛、出汗和贫血、脾肿大为特征。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治疗要点】
①基础治疗。发作期及退热后24小时应卧床休息;要注意水分的补给;吐泻不能进食者,则适当补液;有贫血者可辅以铁剂;寒战时注意保暖;大汗应及时用干毛巾或温湿毛巾擦干,并随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以免受凉;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过高热患者因高热难忍可药物降温;凶险发热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记录出入量,做好基础护理;按虫媒传染病做好隔离。患者所用的注射器要洗净消毒。②病原治疗。目的是既要杀灭红内期的疟原虫以控制发作,又要杀灭红外期的疟原虫以防止复发,并要杀灭配子体以防止传播。一是控制症状的药物。磷酸氯喹即服1g(基质0.6g),6小时后再服0.5g,第2及第3日各服0.5g,总量2.5g。青蒿素首剂1g,6小时后0.5g,第2日及第3日各0.5g。蒿甲醚首剂0.2g肌注,6小时后肌注0.2g,第2日及第3日各肌注0.2g,总量0.8g。青蒿琥酯按1.2mg/kg计算每次用量,于4、24、46小时各再注射1次,3日为一疗程。主要用于耐氯喹的疟疾发作。硫酸奎宁每日服0.9g,分3次服,疗程3~5天。二盐酸奎宁0.25~0.5g加入5%葡萄糖液500~1000ml中点滴每日1次,待病情缓解后改口服。甲氟喹:每日1g,连服3天。主要用于脑型疟疾凶险发作。磷酸咯萘啶第1日0.4g分2次口服,第2、第3日各0.4g,口服,总剂量1.2g(基质),用于耐用氯喹的疟疾发作病例。二是防止复发和传播的药物。伯氨喹啉每次13.2mg(含辅料7.5mg),成人每日3次,连服8天。三是主要用于预防的药物。乙胺嘧啶口服25mg可维持1周。
【预防】
①蚊媒防治主要包括各种防蚊灭蚊措施,如使用纱窗、纱网、蚊帐和各种防蚊灭蚊药物等;②治理环境,清除室内外积水,消灭蚊虫滋生地;③积极治疗患者,现症患者要及时发现,及时根治。
(6)炭疽。
【病因】
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人与动物共患传染病,主要存在于食草动物和牲畜群落之中,并能造成环境的广泛污染。由于炭疽芽孢具有对外界环境极强的抵抗力,造成这种污染常持续存在。人类主要通过接触患病的牲畜、进食感染本病的牲畜肉类、吸入含有该菌的气溶胶或尘埃,以及接触污染的毛皮等畜产品而罹患本病。
【临床表现】
炭疽感染主要分为3种:肺炭疽、皮肤炭疽和肠炭疽。肺炭疽是吸入炭疽杆菌芽孢感染的。最初症状像普通感冒,有咽痛、低热、肌肉疼痛和精神不振。几天后出现严重呼吸道症状、休克,并发脑膜炎等。肠炭疽是因进食生的或未煮熟的受污染的肉类而引起的,潜伏期1~7天,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呕血等。皮肤炭疽感染是皮肤上出现小丘疹,1~2天发展成小水疱,随后变为溃疡,溃疡中央是特征性的黑色坏死区。
【治疗要点】
①炭疽的治疗原则是隔离患者、尽早治疗、早期杀灭体内细菌,中和体内毒素,克服平滑肌痉挛,维持呼吸功能,防止发生并发症。②病原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抗菌药物。皮肤炭疽,成人应用常规剂量,疗程7~10天。肺型、脑膜型和败血症炭疽宜用大剂量青霉素,1200万~2000万U/d,分次(8小时或6小时1次)静脉点滴,并同时联合应用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疗程延长2~3周。对青霉素有过敏反应的患者,可选用其他抗生素,如四环素或氯霉素,成人剂量2g/d、4次口服。还可选用多西环素200~300mg/d;环丙沙星500mg,每日2次。③局部病灶的处理。对皮肤炭疽的局部病灶除取样作诊断外,切忌挤压和外科手术切开引流,以防止败血症和发生混合感染,肿胀部可用冷敷法消肿。创面保持清洁,局部可用0.1%的高锰酸钾冲,外敷无刺激性的软膏,如硼酸软膏、四环素软膏、磺胺软膏等。④对症治疗。预防和抢救感染性休克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最为重要的是对营养摄取不足或呕吐、腹泻严重者,应给予静脉补液及调整电解质紊乱;对呼吸困难者应给以坐位,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给氧和呼吸中枢兴奋剂;对出血严重者给予适当输血;对头痛、烦躁不安者给予镇静和止痛剂;对有脑膜刺激征和脑压增高者,应给脱水剂。氢化可的松每天200~300mg静脉滴注,对抑制局部水肿的发展和减轻毒血症症状有一定疗效。
3.呼吸道传染病
(1)麻疹。
【病因】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传染性极强,人类为唯一自然宿主。急性患者为本病最重要的传染源。一般认为无症状感染者及麻疹病毒携带者数量少,传染性很低。
本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从潜伏期末到出疹期初,患者口、鼻、咽及眼部黏膜分泌物中含大量病毒,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病毒可借飞沫小滴散布到周围空气中,经鼻咽部或眼结合膜侵入易感者,密切接触者也可借手的污染而传播。本病的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有潜伏期第七日起已具传染性,但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2日传染性最强。患者若并发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日。经衣服、用具等间接传染者甚少。凡未患过麻疹或未接受过麻疹疫苗者均为易感者。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为其特征。
【治疗要点】
对麻疹病毒还没有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治疗应加强护理,对症治疗和防治并发症。①一般治疗和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和湿度适宜,避免日光直射。患者应卧床休息,直到皮疹消失后咳嗽停止才可起床。给予足够水分及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注意口、鼻、眼、皮肤的清洁。发现眼结膜炎时,可用3%硼酸水或温热生理盐水清洗。当患者烦躁不安及高热时,可酌情给予解热剂和镇静剂。咳嗽剧烈时可给予复方甘草合剂、止咳祛痰剂或止咳糖浆、川贝枇杷露等。②并发症的治疗。麻疹患者可能会出现肺炎、喉炎、心血管功能不全、脑炎等并发症,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
(2)百日咳。
【病因】
百日咳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程较久,甚至长达100天,所以叫“百日咳”。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感染引起。患者及无症状带菌者为本病的传染源,主要经飞沫通过呼吸道传播。潜伏期末至发病6周内传染性大,其中卡他期传染最大。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7~10天,最长可达21天。百日咳的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症状相似:流鼻涕、干咳及轻微发热。但它与普通感冒症状不同的是,百日咳的症状经过数日后,咳嗽逐渐加重。直至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等。百日咳的严重咳嗽阶段可长达2~10周之久,可产生多种并发症如支气管肺炎、肺不张、肺气肿、纵隔气肿、原有肺结核活动、中毒性脑病、脑水肿等,其中肺炎是最常见的一种。
【治疗要点】
①一般疗法: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保持空气新鲜。避免一切可诱发痉咳的因素。良好护理以预防并发症。注意营养。②抗生素治疗:应用于卡他期或痉咳期早期。可降低传染性、减轻症状并缩短病程。一般选用红霉素、氨苄西林、卡那霉素、复方SMZ、异烟肼等,疗程为7~10天。③支持和对症治疗:包括积极给氧、吸痰、保持呼吸道畅通及加强营养。可选择祛痰止咳剂如氯化铵、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舒喘灵,albuterol)、氯丙嗪等可减少夜间咳嗽、有利睡眠。加强检测、警惕出现的惊厥、窒息、低钙、低血糖等。④并发症的治疗按并发病种,给予相应治疗。⑤皮质激素只短期应用于危重患者,如幼婴或有脑病时。泼尼松龙15~20mg/d,口服或相当剂量的氢化可的松静脉给药,疗程3~5d。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病因】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流脑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主要是健康携带者。本病传染性较低,如仅有3%~4%的家庭会出现二代病例,而且大部分仅有1例二代病例。个体抵抗力下降、上呼吸道感染、吸烟、居住生活环境拥挤等是发病的危险因素。人群易感性增高、人口流动、低温、干燥、沙尘、居住拥挤等为流行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人群发病易感性较低,感染后往往表现为局部黏膜感染,而无临床症状,为无症状携带状态,只有不到1%的人会出现临床症状。
脑膜炎是脑膜炎奈瑟菌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发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4天左右。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畏光、皮肤淤斑等。流脑按照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上呼吸道感染期、败血期和脑膜炎期。
【治疗要点】
①按呼吸道常规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但不少于发病后7天。②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流质饮食,必要时鼻饲或静脉补液。③病原治疗。轻症病例首选磺胺嘧啶,疑对磺胺过敏或耐药者应改换其他药物如青霉素或氯霉素。磺胺嘧啶:成人首剂2g,以后每6小时1次口服或静滴1g,应同时给予等量的碳酸氢钠及足量水分以防止结晶尿。用药后24~48小时一般情况显著改善。如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原有肾功能不全或有休克者应改用青霉素,成人480万U,静脉给药,每8小时或6小时1次,疗程5~7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头孢曲松静脉滴注2g/d或头孢氨噻肟2g/8h一次。也可选用氯霉素,首剂为50mg/kg,继而剂量为50~100mg/kg,成人最高剂量不超过4g/d,分次静滴或口服。④对症治疗。高热、头痛、呕吐、烦躁或惊厥等,应分别给予相应处理。⑤暴发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治疗。除抗菌治疗外应扩容和纠正酸中毒,必要时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若皮肤淤点淤斑不断增多并有合成片趋势,不论有无休克,均可应用肝素。首剂为1.5mg/kg,置于100ml溶液内缓慢静滴,以后每4~6小时静滴1mg/kg,病情好转后停药,一般疗程1~2天。此外应加强脱水治疗,根据病情每6~8小时快速静滴或静推20%甘露醇至颅内高压好转。
(4)猩红热。
【病因】
猩红热是由能产生红疹毒素的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又称为化脓性链球菌,革兰染色阳性。传染源是患者和健康带菌者,主要借空气飞沫(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通过呼吸道而传播细菌。
【临床表现】
本病的临床特征为发烧、咽疼、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少数患者在病后可出现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
【治疗要点】
①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宜。皮肤保持清洁,可予炉甘石洗剂以减少瘙痒。②患者应进行呼吸道隔离6天。由接诊医师填报传染病卡。③病原治疗。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和一切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早期应用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一般成人80万~120万U,每天2~3次,肌肉注射,小儿4万~8万U/(kg·d),分4次肌肉注射。疗程至少10天。中毒症状严重者,合并心肌炎及感染性休克者应加大青霉素的剂量,成人每日800万~2000万U,小儿20万~30万U/kg,分3~4次静脉滴注。对青霉素G过敏者可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克拉霉素,成人250~500mg,每日2次口服,儿童7.5mg/(kg·d),分2次服用。罗红霉素成人150mg,每日2次口服。儿童2.5~5mg/(kg·d),分2次口服。阿奇霉素,成人500mg,每日顿服,儿童8mg/(kg·d),疗程7~14日。④并发症的治疗:出现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及急性肾小球肾炎者应相应给予积极治疗。
(5)白喉。
【病因】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健康携带者和患者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白喉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经衣物、用具等间接接触或通过污染的食物传播,此外还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感染白喉杆菌。
【临床表现】
以咽、喉等处黏膜充血、肿胀并有灰白色伪膜形成为突出临床特征,严重者可引起心肌炎与末梢神经麻痹。
【治疗要点】
①一般治疗:患者须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保证充足热卡供应,给予高热量的饮食,补足维生素B和维生素C。注意口腔、鼻咽部卫生。②患者应隔离至症状消失30天后。严格消毒患者的分泌物及用具。接触者须进行医学观察7天。③病原治疗:治疗目的是杀灭白喉杆菌并减少外毒素的产生。常选用青霉素,疗程7~14天。如果青霉素过敏或治疗1周后培养仍呈阳性可选用红霉素,剂量为30~40mg/(kg·d),分次口服或静滴,疗程大约为7~10天。此外还可以选择利福平、阿莫西林等。④抗毒素治疗:目的是中和游离的毒素。使用前须做皮肤过敏试验,阳性者脱敏后方可使用。剂量多选用2万~4万U,严重者最大可用至10万U,肌肉注射或稀释后静脉点滴。⑤并发症的治疗:合并心肌炎患者给予能量合剂并短期使用激素。有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者应及时处理。周围神经麻痹多数能自行恢复,有吞咽困难者可鼻饲食。
4.皮肤疾病
1)感染性皮肤病
如水痘、麻疹、猩红热、脓疱疮、各类皮肤癣等。
(1)脓疱疮。俗称“黄水疮”。
【病因】
是一种传染性化脓性疾患。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也可导致感染。
【临床表现】
初起为小的红斑或丘疹,迅速变成水疱或脓疱,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壁薄而易破,破后形成糜烂面,可自家接种传染。好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脓疱干后结成黄痂,痂皮脱落不留瘢痕,可有暂时的色素沉着斑。可并发淋巴结炎,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或急性肾炎。
【治疗要点】
治疗以口服或外用抗生素为主。
【预防】
预防本病的关键是注意皮肤卫生及消毒衣被用具,及时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对患病儿童应隔离,防止接触传染,已污染的衣服用具应行消毒处理。
(2)皮肤癣。
【病因】
皮肤癣是指发生于人体皮肤的,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皮肤病。根据部位的不同,又分为股癣、体癣、足癣(即脚气)、手癣等。春夏季因炎热、潮湿,故发病率较高。
【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皮肤不同部位的炎性红斑,渐离心性扩展,呈环形,周边隆起,呈花边状,边缘可见丘疹和水疱。也可伴有局部的浸渍、糜烂、渗出、角化等损害。多瘙痒明显。皮疹初期多不对称。
【治疗要点】
治疗可外用各类抗真菌药物。注意使用时,应将皮疹边缘作为治疗重点,并应坚持2~4周。
【预防】
应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可配合局部扑粉。注意洗涤,尽可能及时更换内衣、内裤、鞋袜。发现疾病及时治疗,以免扩大、播散。
2)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1)接触性皮炎。
【病因】
接触性皮炎是指人体皮肤接触某种物质后,在皮肤或黏膜上发生的一种炎症。灾后防疫时,会使用大量各种消毒用品。绝大多数都会对皮肤、黏膜产生过敏或刺激作用,因此应注意预防。
【临床表现】
通常表现为接触部位的边界清楚的炎性水肿性红斑,较重时可有糜烂、渗出。
【治疗要点】
治疗可试用扑尔敏等抗组织胺药,疗效不佳或症状较重时,糖皮质激素也可选用。外治法当皮疹有糜烂渗出者,可选用3%硼酸溶液、中药马齿苋煎水作冷湿敷,然后可外用糊膏。水肿性红斑可外用炉甘石洗剂。
(2)丘疹性荨麻疹。
【病因】
丘疹性荨麻疹发病与昆虫叮咬有关,是由节肢动物类叮咬引起的。灾区房屋倒塌后,节肢动物,如臭虫、跳蚤、蚊子、螨类被大量释放出来。
【临床表现】
典型皮损表现为风团中央有小丘疹或水疱。皮疹可群集或散在分布,但一般不对称。多有剧痒,以夜间尤甚。常因搔抓而继发细菌感染。病程约1~2周,损害消退后,可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斑。
【治疗要点】
中药治疗可以参考接触性皮炎。西医治疗可试用扑尔敏等抗组织胺药,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药膏也可选用。
【预防】
应注意环境、居室和个人卫生,以杜绝引起本病的昆虫滋生。并可喷洒杀虫剂,以消灭臭虫、跳蚤、蚊子等有害的节肢动物。
3)物理性皮肤病
(1)摩擦水疱。
【病因及临床表现】
摩擦水疱的产生是由于摩擦所致。灾区抢险救援人员因长时间的工作和行军,致使局部如手掌、足跖形成水疱或者大疱。
【治疗要点】
如已出现皮损,对小水疱一般无需处理,常能自行吸收。大疱有皮肤紧张、感觉不适或疼痛时,可作短暂休息,并进行引流。但疱壁不应完全去掉,作为保护创面之用。对已感染者可清洁创面后,局部消毒包扎。
【预防】
减小摩擦。
(2)浸渍性皮炎。
【病因及临床表现】
在抗洪救灾时,下身长时间浸泡在污泥浊水中,下腹、股内侧、外生殖器、会阴及臀部等处皮肤会发胀松软,发白起皱,出现水肿性红斑、丘疹,重者皮肤剥离、糜烂,甚至溃疡,伴有程度不等的痒、痛感,俗称为“烂裤裆”,医学上称为浸渍性皮炎。若继发感染则可红肿、化脓,严重时伴有全身症状。
【治疗要点】
轻者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洗净后扑干燥粉。糜烂时,可用10%~15%的明矾溶液或3%~5%的食盐溶液洗净,再涂龙胆紫或炉甘石粉。
有继发感染时,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后,再用棉花球吸干,涂以龙胆紫或10%硼酸软膏。感染严重时,应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
【预防】
为了避免本病的发作应尽可能脱离洪水浸泡。注意个人卫生,加强个人防护。上岸后应立即擦干下身,换上干净内裤。若发现下身皮肤有破溃,应暂时不要下水,条件允许应穿防水裤。
(3)痱子。
【病因及临床表现】
痱子是夏天最多见的皮肤疾病之一。这是由于气温高、湿度大,身体出汗过多,不易蒸发,汗液浸渍表皮角质层,致汗腺导管口闭塞,汗腺导管内汗液潴留后,因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汗液渗入周围组织引起刺激,于汗孔处发生水疱和丘疹。多发生在颈、胸背、肘窝、腘窝等部位,小孩可发生在头部、前额等处。灾区生活条件艰苦,抢险救援人员工作繁重劳累,容易诱发本病。
【治疗要点】
痱子已发生不要用手搔抓,不要烫洗。可用温水冲洗擦干,扑撒痱子粉。抓破后有感染的患者,应涂用抗生素药膏。中药以清热除湿消暑为原则,可内服藿香正气丸、十滴水等。
【预防】
注意防暑降温,注意皮肤洗涤、清洁,保持皮肤干燥,清洗后扑撒痱子粉可预防痱子发生。
5.中暑
【病因】
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夏季,由于气候炎热空气湿度大,人体的热量难以散发较容易发生中暑。特别是抗洪救灾人员因为工作强度大,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更大。
通常人体温通过大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产热与散热得到平衡,恒定在37℃左右。当周围环境温度超过皮肤温度时,散热主要靠出汗、皮肤和肺泡表面的蒸发,还可通过循环血流,将深部组织的热量带至上下组织,通过扩张的皮肤血管散热。
如果人体在不通风闭塞环境工作,或烈日暴晒、高温环境下重体力劳动,流汗太多,补充水与盐分不够,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当体内有过量热蓄积,就会使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导致高热中暑。
【临床表现】
中暑可分为:①先兆中暑。中暑者出现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心悸、无力、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体温正常或稍高,一般不超过37.5℃。此时若及时采取措施如迅速离开高温现场等,多能阻止中暑的发展。②轻度中暑。患者面色潮红或苍白,出现恶心、呕吐、气短、大汗、皮肤热或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呼吸等循环衰竭现象,患者的体温升高超过38℃以上,此时如及时处理并休息几个小时。大都可以很快缓解。③重度中暑。大多数患者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并伴有昏厥、痉挛或高热。此前患者常有头痛、麻木、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肢体不能随意运动等,皮肤出汗停止、干燥、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重度中暑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中暑高热。体内大量热蓄积、中暑者可出现嗜睡、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无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压下降、高热,体温可超过40℃。二是中暑衰竭。即体内没有大量积热。中暑者可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呼吸浅而快、晕厥、昏迷、血压下降等。三是中暑痉挛。即与高温无直接关系,而发生在剧烈劳动与运动后,由于大量出汗后只饮水而未补充盐分,导致血钠、氯化物降低,血钾亦可降低,而引起阵发性疼痛性肌肉痉挛(俗称抽筋)、口渴、尿少,但体温正常。
【治疗要点】
①降温。将患者立即撤离高温环境,置于通风阴凉的地方,使其平卧,头部抬高,松解衣扣。还可以在额部、太阳穴上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藿香正气水等中药。②补充口服液体。饮淡盐糖水及清凉饮料,如冰镇汽水、绿豆汤等,也可以内服人丹、十滴水。③人工散热。采用电风扇吹风等散热方法,但不能直接对着患者吹风,防止又造成感冒。亦可头部冷敷,应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用冰块、冰棍、冰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内,封严密即可),并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直到皮肤发红。③中暑衰竭者,失水较多时,应补充等渗葡萄糖静脉滴注;以低钠血症为主者,可给生理盐水静脉滴注;重症低钠血症而又见水中毒者,可给3%的高渗盐水静脉滴注。中暑痉挛重症给5%的葡萄糖盐水静脉滴注,或用10%的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出现感染时,应当选用抗生素治疗。④对重症中暑者应迅速地为其进行物理降温(用井水、自来水、酒精擦浴),并立即请医生救治或送医院抢救。
6.毒蛇伤
【病因】
洪涝水灾多发生在夏秋季,正是毒蛇繁殖和活动最频繁的季节。水灾时大量居民聚居野外,容易受到毒蛇攻击。蛇毒是一种复杂的蛋白质,其成分主要有神经毒素、血液毒素和细胞毒素三类。
【临床表现】
不同类型的毒蛇咬伤后的表现不同。①神经毒致伤的表现:伤口局部出现麻木,知觉丧失,或仅有轻微痒感。伤口红肿不明显,出血不多,约在伤后半小时后,感觉头昏、嗜睡、恶心、呕吐及乏力。重者出现吞咽困难、声嘶、失语、眼睑下垂及复视。最后可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及休克,致使机体缺氧、发绀、全身瘫痪。如抢救不及时则最后出现呼吸及循环衰竭,患者可迅速死亡。神经毒吸收快,危险性大,又因局部症状轻,常被人忽略。伤后的第1~2天为危险期,一旦度过此期,症状就能很快好转,而且治愈后不留任何后遗症。②血液毒致伤的表现:咬伤的局部迅速肿胀,并不断向近侧发展,伤口剧痛,流血不止。伤口周围的皮肤常伴有水泡或血泡,皮下淤斑,组织坏死。严重时全身广泛性出血,如结膜下淤血、鼻出血、呕血、咯血及尿血等。个别患者还会出现胸腔、腹腔出血及颅内出血,最后导致出血性休克。由于症状出现较早,一般救治较为及时,故死亡率可低于神经毒致伤的患者。但由于发病急,病程较持久,所以危险期也较长,治疗过晚则后果严重。治愈后常留有局部及内脏的后遗症。③混合毒致伤的表现:兼有神经毒及血液毒的症状。
【治疗要点】
①阻断。要尽快在伤口上方的大血管处进行捆扎,防止毒性血液回流入心脏。②冲洗。用大量清水反复冲洗伤口表面。③负压吸引出毒素。要特别注意用嘴吸吮时,如果口唇皮肤有破损或者口腔内有溃疡,会迅速吸收扩散毒素,所以要尽可能用塑料性薄膜覆盖在口唇与伤口之间,再进行吮吸。也可以用刀划开伤口,挤压出血排出毒素。④迅速寻求医疗救助,注射抗毒血清。⑤严禁奔跑或做剧烈运动,以免加快血流速度,导致中毒加深。
7.心理疾病
【病因】
重大水灾后由于失去家园或亲人,灾民会出现恐惧、失眠、噩梦,会表现出对事物的麻木、精神不集中或过激行为,自杀率也往往会升高。有些灾民还会以吸烟、酗酒、服镇静药物来排解内心的痛苦,且极易造成依赖性。精神医生称这些现象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如果不及时诊治,心理伤害便会转化为身体上的实质性疾病。
【治疗要点】
在灾后救援工作中应该提倡加强心理创伤的安抚,同时需要对从事灾后救援人员进行此方面的培训、辅导,救援队里应该配有专业的心理医生,及时地对灾民进行心理创伤治疗。对于有比较严重精神症状的灾民的治疗应强调以疏导为主,暗示治疗。正面疏导,消除恐惧心理和顾虑心理,稳定情绪。在用语言暗示治疗的同时,可酌情实施氨水吸入、10%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等治疗,不可用兴奋剂。催眠疗法对患者进行催眠后进行语言暗示,或用2.5%硫喷妥钠作静脉缓慢注射,或酌情服用一些抗焦虑药。
【药物治疗】
灾害后心理疾病方面主要表现为焦虑、忧郁、精神异常等,具体表现及原因如下。①焦虑症:应激事件发生时出现焦虑症,与甲状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这些和紧张情绪有关的激素的分泌紊乱(过量)、造成放大作用有关。表现为常伴有某种受威胁感和危险感、患者体验到的是一种痛苦的、不愉快的、烦恼不安的情绪、处于警觉性增高、惊跳反应加强的状态、纠缠他人、采取回避性行为以对抗威胁和危险感,如逃离认为有危险的场所,或不敢外出,或害怕独处,躯体不适是常见的主观体验,躯体功能紊乱是明显的客观表现。②抑郁症:对于抑郁症比较一致的认识是,体内某些物质所致神经质的变化,如去甲肾上腺(NE)学说就认为抑郁症是脑内儿茶酚胺,尤其是NE的缺乏或相对缺乏所致;5-羟色胺(5-HT)学说认为与情感活动有关的受体亚型有关,不同的受体亚型功能又各异。抑郁症的表现为长时间情绪低落或悲痛欲绝,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感到悲伤、感觉无望、哭泣、没有感受、无法从事平常活动、睡眠困扰、无助感、无可动摇的无价值感和不适当感、退缩不与人接近、对别人无反应;记忆丧失、茫然。③精神异常:灾害对某些人造成严重的刺激后,成为一种诱发因素引起精神异常。常表现为歇斯底里不能控制地哭泣与不快、尖叫、不能没人照顾、激动、身体有些部分可能出现麻痹或麻木。
灾害出现后,不同的个体对灾害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有些年龄层对灾变压力会格外显得脆弱,问题也会随着灾害的到来而马上出现,而有些则会延迟到数日、数周甚至数月后发生。出现以上情况,除了给予心理治疗外,还可用药物来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1)抗焦虑症药。抗焦虑药主要选择性地抑制边缘系统的海马、杏仁核,产生抗焦虑作用,同时亦能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使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下降,产生镇静催眠作用,它尚能抑制脊髓运动神经元产生中枢性骨骼肌松弛等作用。
苯二氮䓬类
这一类药物是作为抗焦虑症的首选,主要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特殊受体7 -氨基丁酸(GABA),通过增加GABA的传递,进一步开放氯通道,氯离子大量进入细胞内,引起神经细胞超极化,从而起到中枢抑制作用。并间接影响5-HT和NE系统,从而显示其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和骨骼肌松弛的药理作用。这类药品种甚多,具有抗焦虑药作用强、作用快、时间持久、安全可靠、疗效较好、副作用小等特点。一般可根据它们的镇静催眠作用、抗焦虑作用和肌肉松弛作用的强弱选用。其镇静催眠作用强弱顺序如下:硝基安定>安定>利眠宁>安宁>去氧安定;抗焦虑作用则为:安定≥去氧安定≥利眠宁>安宁>硝基安定;松弛肌肉作用大小为:安定>羟基安定。
苯二氮䓬类药物的剂量原则上初用者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焦虑得到控制或出现不良反应为止。疗程一般不宜超过6周。一般为口服,短效每天3次,长效每天1次。睡前服用,既有抗焦虑作用,又有催眠作用。停药时应当缓慢减药,经过数周才完全停药,否则出现停药综合征。常见副作用有困倦、眩晕、乏力、嗜睡、便秘;大剂量可发生震颤、视力模糊、兴奋不安、失眠、共济失调及皮疹等。可抑制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尤其是早产儿,但致畸胎作用尚有争论。
非苯二氮䓬类
①丁螺环酮:主要作用于海马5-HTlA受体及D1受体,降低5-HT能神经元的能力,产生抗焦虑作用。丁螺环酮是高度选择性的抗焦虑药物,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对神经内分泌功能无影响,适用于急、慢性焦虑状态。对焦虑伴有轻度抑郁者也有效。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恶心、腹泻、头痛、眩晕、激动、失眠。严重肝肾疾病、青光眼、重症肌无力、孕妇禁用。不宜与酒精、降压药、降糖药、抗凝药、避孕药、MAOI合用。该药无药物依赖及戒断反应。②黛力新(又名黛安神):是氟噻吨和四甲蒽丙胺的复合物,每片含氟噻吨0.5mg及四甲蒽丙胺10mg。具有较强的抗焦虑作用。常见不良反应有失眠、短暂不安。严重心脏病、束支传导阻滞、闭角性青光眼禁用。本药增强机体对巴比妥、酒精和其他中枢神经抑制剂的反应。与MAOI合用可导致高血压危象。药物过量可以出现胆碱能和锥体外系症状。抢救时禁用肾上腺素。③唑吡坦(又名思诺思、乐坦、诺宾):选择性作用于ω1受体亚型,用于失眠症的短期治疗。小剂量时,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大剂量时,第Ⅱ、第Ⅲ、第Ⅳ相睡眠时间和REM潜伏期延长,REM时间缩短。睡前服用。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头晕、头痛、恶心、腹泻、眩晕,极少数有记忆障碍(顺行性遗忘)、夜间烦躁、抑郁、意识障碍、复视、颤抖、舞蹈步等。可对中枢神经及胃肠蠕动产生影响,老年人最易发生。禁用于梗阻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重症肌无力、严重肝功能不全、急性呼吸功能不全伴呼吸抑制、妊娠及哺乳期。④佐匹克隆(又名忆梦返):与苯二氮䓬类受体结合,具有苯二氮䓬类相似的抗焦虑、抗惊厥、肌肉松弛作用。改善睡眠,使睡眠延长,减少觉醒次数,用于失眠症的治疗。睡前30分钟服用。不良反应常见为晨间嗜睡、口苦、口干、肌无力等。长期服药后突然停药可出现戒断症状。严重呼吸功能不全者及对本药过敏者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肝硬化及老年患者可使半衰期延长,肝功能不全患者应减少剂量。肾衰竭患者T1/2不延长。⑤羟嗪(又名安他乐、苯海拉明):是皮质下活动抑制剂,能阻断中枢和外周组胺受体,具有弱的抗焦虑、镇静催眠、中枢性肌肉松弛、抗胆碱及抗组胺作用。用于紧张、焦虑、激动性神经症及胃肠道疾病伴有的焦虑,也可用于催眠及心身疾病,如慢性过敏性皮肤病。口服易吸收,口服每次25~50mg,每日2~3次。不良反应有嗜睡、头昏等。久服易产生耐受,但它不会引起药物依赖。有诱发癫痫发作的可能。6岁以下慎用。⑥水合氯醛:有较强的催眠和抗惊厥作用,安全有效,不易蓄积中毒服药10~20分钟即可入睡,可持续6~8小时,醒后无不适感。多用于严重失眠、兴奋状态、痉挛发作、癫痫等。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和乙醇,遇碱性溶液分解。是肝药酶诱导剂,促进药物代谢,降低药效。常用量无毒性,但对心脏病、动脉硬化、肾炎、肝脏疾患、消化性溃疡及肠炎患者须慎用。口服4~5g可引起急性中毒,致死量在10g左右。长期服用有成瘾性与耐受性。⑦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主要药物为普萘洛尔(心得安):能阻断周围交感神经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对躯体性焦虑尤其是焦虑症的心血管症状,或有药物滥用倾向者普萘洛尔最为适宜。普萘洛尔禁用于哮喘、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低血压患者。
(2)抑郁症用药。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和可逆性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药(RIMA)
异丙烟肼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异丙烟肼是第一个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其主要机理是通过抑制MAO活性,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氧化降解,提高神经元突触间隙递质浓度,从而产生抗抑郁作用。此后相继有很多类似的化合物用于临床治疗,主要有苯乙肼、异丙肼等。经长期临床观察,这类药物易于引起肝脏损害、高血压危象、急性黄色肝萎缩等严重的不良反应,是心血管患者和老年患者的禁药,所以国内逐渐停用。
吗氯贝胺 20世纪80年代一种新型可逆性选择性MAO-A亚型抑制剂吗氯贝胺的发现使MAOIs抗抑郁作用重新得到确认。它克服了经典MAOIs抗抑郁药的肝脏毒性和奶酪效应的致命缺陷,几乎没有抗胆碱能副作用,目前为止也没有对造血功能及心血管功能有毒性作用的报告。本药经肝脏CYP酶代谢,与许多药物如TCA、丁螺环酮、卡马西平、许多降糖药等有相互作用,需谨慎和其他药物合用。
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
自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TCAs抗抑郁作用经受了考验,即使与新型抗抑郁药相比,它的疗效也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TCAs对神经递质的选择性差,所以不良反应多,使得TCAs的使用受到了一些限制。经典的TCAs有丙咪嗪、氯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等,其作用是通过抑制5-HT和NE再摄取来实现的,尤其是抑制NE的再摄取。其中丙咪嗪有较强的振奋作用,可用于迟滞的抑郁症;阿米替林和多虑平具有镇静和抗焦虑作用,用于激越和焦虑状的抑郁症;氯丙咪嗪用于具有强迫症的抑郁症。
新三环类美利曲辛(四甲蒽丙胺)有抗抑郁作用,目前主要与抗精神病药三氟噻吨组合成复合片剂黛力新。一些学者从药理学及临床应用中发现两药合用具有协同作用,能提高疗效,同时可减轻大剂量用药带来的抗胆碱能作用和锥体外系副作用。该药起效较快,不良反应少且轻微,不宜长期服用,因可致依赖性。
四环类抗抑郁药(HCAs)
该类药多为NE再摄取抑制药,抗抑郁作用与三环类相当,但有起效快、耐受性好、抗胆碱作用弱、心脏毒性小、抗焦虑作用等特点,适用于老年人和心血管患者。目前,投入临床应用的有马普替林、米安色林、瑞波西汀。
瑞波西汀是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NE再摄取抑制剂,通过抑制神经元突触前膜NE再摄取来增强中枢神经系统NE功能,对肾上腺素α、组织胺H1、多巴胺D2、毒蕈碱胆碱受体的亲和力低。药理和生理实验表明,该药无镇静作用,不影响认知功能,可增加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潜伏期。虽然有关该药的临床资料有限,但已有的资料表明瑞波西汀治疗抑郁是有效而安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常见不良反应有口干、失眠、出汗、便秘等。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SSRIs)
SSRIs是目前新药开发中最多的一类,对5-HT再摄取有高选择性抑制作用,几乎不影响其他神经受体,作用位点相对“单一”,不良反应少,目前已成为全球广为应用的抗抑郁一线药物。SSRIs的缺点是起效慢,用药后4~6周才产生明显效果。目前常用的药物有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西酞普兰和氟伏沙明。
氟西汀为二环类化合物,1988年在美国上市,是第一个SSRI。对强迫症也有效,国外已批准治疗强迫症。本品不良反应较少,主要有恶心,其他如头痛、口干、失眠、皮疹等均较轻,发生率也低,故适用患者长期抗复发治疗和老年抑郁症的治疗。也有报道在治疗不典型抑郁症的疗效上,氟西汀不如文拉法新及吗氯贝胺。
舍曲林对5-HT再摄取作用最强,选择性高,与其他药相互作用少,可推荐作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首选用药。该药还增加多巴胺(DA)释放,较少引起帕金森综合征、泌乳素增多、疲乏和体重增加。它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和注意力,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症状。
氟伏沙明是唯一具有单环结构的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阻断5-HT回收最弱,通常需较高剂量才能起效(100mg/d以上),是该类药物中引起性功能障碍最少的,也是改善抑郁性自杀的首选药物。另外该药激动DA神经元突触前膜上5 -HT2受体,抑制DA释放,改善妄想,故对妄想性抑郁也有效。
选择性5-HT及NE再摄取抑制剂(SNRI)
文拉法辛 是一类新的苯乙胺衍生物,主要药理机制为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对5-HT及NE的再摄取的双重作用,增强中枢5-HT及NE神经递质的功能,发挥抗抑郁作用。研究显示文拉法辛治疗的第2周起效,而SSRIs起效时间为3~4周,提示其抗抑郁起效快。文拉法辛还具有很好的抗焦虑作用,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广泛焦虑障碍,其快速有效的抗焦虑作用有助于早期缓解抑郁症状,增加患者的依从性。缓释剂口服吸收好,相对生物利用度在96%~104%, T1/2约为15小时,适用于广泛抑郁症患者的长期维持治疗。
度洛西汀 作用机制与文拉法辛相似。其抗抑郁、抗焦虑疗效确切,显效时间较快,且对躯体化症状(如全身疼痛)改善明显,不良反应较轻,服用简便(日服1次),治疗依从性高。若使用SSRI类或其他抗抑郁药8周无效,换用此药仍有较好疗效。
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NaSSA) 米氮平主要作用机制为增强NE能,5 -HT能的神经功能及特异性阻滞5-HT2及5-HT3受体,拮抗中枢肾上腺素能神经突触前α2自身受体及异质受体,增加5-HT及NE水平。另外其对组胺H1受体也有一定程度的拮抗作用,增强镇静作用,故有利于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推荐的起始剂量为15mg/d,1次睡前服用,有效剂量为15~45mg/d。对于肝病、肾病和老年患者应减少用量。
其他非典型抗抑郁药
安非他酮抑制神经元对DA的再摄取,对5-HT和NE的影响较小。此药比较安全,几乎无镇静作用和抗胆碱作用,不影响心血管系统和血压,没有性功能障碍,但可能导致激越、癫痫、幻觉等精神病症状的副作用。适用于对其他抗抑郁药疗效不明显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在美国已成为抑郁症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
5-HT拮抗和回收抑制剂(SARI)的奈发唑酮,有抗抑郁和抗焦虑的双重作用,在改善激越、睡眠障碍、自杀及性功能障碍方面有优势。但由于有较强的镇静作用,部分限制了该药的实用性和患者的依从性,并且有潜在的肝损害的危险。
5-HT再吸收促进剂噻奈普汀作用机制为增加大脑皮质和海马神经元对5-HT的再吸收。每周1次可维持治疗长期抑郁症发作患者,对单相、双相复发性及重症抑郁症均有较好疗效,副反应罕见,可能有头晕、口干、胃肠不适。
抗抑郁天然药物
天然植物药中具有抗抑郁活性的为数不少。路优泰(Neuroston),贯叶连翘(圣·约翰草)的提取物,是国际上第一个用于抗抑郁的天然植物药,对轻、中度抑郁症有显著效果,并可改善失眠和焦虑,不良反应轻,患者能耐受。其浸膏制剂已在德国上市,在德国抗轻、中度抑郁症药物市场约占50%。另外柴胡,石莒蒲,银杏叶,刺五加通过强迫游泳模型或绝望动物抑郁模型也证明有明显抗抑郁作用。
常用抗抑郁药
常用抗抑郁药见表2-1。
表2-1 常用抗抑郁药
续表
续表
(3)抗精神病用药。
吩噻嗪类
其中二甲胺类以最常用的氯丙嗪为代表;哌嗪类包括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哌啶类包括甲硫达嗪等。这类药中奋乃静主要用于幻觉妄想症状比较明显的患者,其镇静作用较氯丙嗪为弱,常用治疗剂量为30~60mg/d;氟奋乃静作用与奋乃静相似,对急慢性精神分裂症都有效果,尤其对违拗、行为退缩的慢性患者更为适宜,常用治疗剂量为10~40mg/d;三氟拉嗪:对急慢性幻觉、妄想有效,多由于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活跃情感、改善接触,有振奋作用,常用治疗剂量为10~60mg/d。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症状。
硫杂蒽类
泰尔登等。泰尔登适用于伴有焦虑或抑郁症的精神分裂症、更年期抑郁症、焦虑性神经官能症等。不良反应与氯丙嗪相似,也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但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少见。偶有肝功能损伤、粒细胞减少及皮疹发生。大剂量时,可引起癫痫大发作。
丁酰苯类
氟哌啶醇、三氟哌丁苯、哌迷清、五氟利多等。氟哌啶醇用于急、慢性各型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抽动秽语综合征。控制兴奋躁动、敌对情绪和攻击行为的效果较好。因本品心血管系不良反应较少,也可用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和老年性精神障碍。
三氟哌丁苯特点是抗焦虑症、抗精神病作用强而久,对精神分裂症与其他精神病的躁狂症状都有效。镇吐作用亦较强,但镇静作用弱。主要用于各种精神分裂症对吩噻嗪类治疗无效者,本品可能有效;焦虑性神经官能症;呕吐及顽固性呃逆;与哌替啶合用,可增强其镇痛作用。不良反应多见锥体外系反应,降低剂量可减轻或消失。尚可引起失眠、头痛、口干及消化道症状;大剂量长期使用,可引起心律失常、心肌损伤,故心功能不全者禁用。
二苯氯氮平类
氯氮平等。氯氮平用于控制兴奋躁动、消除幻觉妄想疗效显著,临床上显效快、锥体外系反应较轻,常用治疗剂量为100~400mg/d。常见的副反应为流涎、低血压、脑电图改变等,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可出现粒细胞减少的严重副反应,用药时注意血象变化。
苯甲酰胺类
舒必利。舒必利是一种作用强、毒性低、显效快的抗精神病药,对紧张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最佳,用药1~2周开始生效。
萝芙木碱类
利血平。
(四)水灾的卫生防疫措施
水灾后传染源的广泛存在,为消化道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等的流行创造了条件。重大水灾后人群的发病率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饮用水受污染是最重要的因素。采取一系列的卫生防疫措施改善饮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染源是控制疫情的重要手段。以下介绍洪涝灾害后饮用水的处理以及其他应急消毒杀虫的方法。
(1)饮用水的安全与消毒。发生自然灾害之后,水源往往受到破坏或不能利用,这时首先要寻找可用的水源,如清洁的河、湖、塘水、泉水、井水。为保护水源,应当做到:①水源尽量避开排污工厂;②不能在水源边修建厕所、猪牛羊圈,也不能堆放垃圾;③生活污水不要直接排入水源,要经过无害化处理;④把水源分成3段,上段作为人的饮用水,中段作为人的洗用水,下段作为牲畜饮用水;⑤对湖、塘、堰的水源,要筑井或沙滤围堤,使饮用水得到过滤澄清。
煮沸是最简单易行而效果可靠的一种消毒方法。此外,也可通过氯化消毒法,或者使用含氯的化学消毒剂如漂白粉、漂白粉精、液态氯、氯胺丁、净水龙等,杀死水中的致病微生物。
持续消毒法为:将一定量的漂白粉装入塑料袋、竹筒、木盒或陶罐等容器中,将容器钻若干小孔,投放其中。此法一次投药,可持续10~20天的消毒效果;缸水消毒法是家庭用水消毒法之一。先测出缸内水量,再根据水量计算漂白粉用量,然后将漂白粉配成消毒液,滴入水缸搅拌混合半小时后,即可饮用。
简易消毒器可用商品简易消毒器,也可自制,方法如下:取两个空竹筒,用绳连接,下部竹筒内装消毒剂,并钻有数个小孔,投入井中。也可用两个空塑料瓶,以绳连接,其中之一装消毒剂并钻数小孔,投入井中。
从原水状况、消毒剂的种类和质量确定消毒剂投加量。可从以下几方面估算:消毒剂放入水中后氧化水中有机物,水中可氧化物越高消耗消毒剂越多。一般而言,处理水的需氯量约为5~10mg/L。经处理后的水中余氯应不少于0.7mg/L。使用漂白粉,每吨水可加6~10g,添加时先用少量水将漂白粉溶解调成糊状,再加入水中搅匀,静置澄清30分钟后即可使用;对于使用漂白粉精片,则每50kg水加入1片即可,漂白粉精片需先捣碎,用水调成糊状,然后加水搅拌,静置澄清30分钟后即可使用;对于使用含氯消毒泡腾片消毒,方法与使用漂白粉精片相同,50kg水加一片(约0.65g/片)。
(2)食品安全与饮食餐具消毒。汛期正值夏秋季节,受灾地区一般湿度大、温度高,食品容易受到细菌、真菌及各种化学物质的污染。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应做到:①不要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如被水淹过或受其他原因污染的面粉、挂面、饼干、面包等;②不要吃未洗净的瓜果;不吃过期糕点、馊饭菜和霉变的米面。③汛期病死、死因不明的畜、禽及水产品很多,要严格管理,坚决禁止其上市,不能让灾民或防汛人员食用。④防止灾民误食有毒的蘑菇、野菜、野果等。⑤集体进餐时更要确保供应食品的卫生。要加强对集体食堂、食品原料、食品容器的卫生管理。
对于饮食餐具的消毒可以参考表2-2进行。
表2-2 饮食餐具的消毒
(3)尸体的处理。①动物尸体要及时消毒处理,消毒可用500g漂白粉加入5kg水中配成溶液进行喷洒,将动物尸体喷洒湿润,30分钟后填埋。②垃圾在必要时,应于集中处理前进行消毒。消毒可用500g漂白粉加入25kg水中配成溶液进行喷洒,喷洒湿润,30分钟后清除。③如果动物尸体、垃圾有苍蝇孳生,取80%敌敌畏100g加水50kg,按100~200ml/m2均匀喷洒。
(4)厕所卫生与粪便、排泄物消毒。灾区居住条件较差,人口密度高,甚至人畜混杂,环境卫生恶化,这时粪便管理特别重要。为做好粪便管理,应做到:①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埋上粪缸或挖粪坑,坑周围用石灰或水泥砌成,以减少粪液外渗;②粪坑要有掩盖,周边要挖排水沟,以防雨水冲灌;③不可随地大小便;④禽畜应建栏饲养,栏内的禽畜粪便也要及时清理入集中粪池;⑤简易粪坑要挖深,每两天撒一次石灰,石灰层厚5cm,以防蚊蝇滋生。⑥传染病患者的粪便必须用专用容器收集,用漂白粉消毒处理。
(5)垃圾的收集和消毒处理。①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可用砖砌垃圾池、金属垃圾桶(箱)或塑料垃圾袋收集生活垃圾。②专人负责清扫、运输,垃圾做到日产日清。③选地势较高的地方进行垃圾堆肥处理,用塑料薄膜覆盖。四周挖排水沟,同时用药物消毒杀虫,控制苍蝇滋生。④传染病污染的垃圾要按相关的卫生消毒要求处理或直接采用焚烧法处理。⑤垃圾的消毒方法。可燃物质尽量焚烧,也可喷洒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60分钟以上后深埋。
(6)防鼠灭鼠。①洪水期间鼠类集中在高地,局部密度很大,可用人力围打或下鼠夹和诱鼠笼。②保护好食物和粮食,防止食物被鼠类污染。③灭鼠药诱饵毒杀。灭鼠药种类较多,应按具体用药说明使用,或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灭鼠药,使用时应防止人畜中毒。④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鼠类,死鼠应在远离水源的地方烧毁或深埋。⑤灾后建住房时,墙壁和室内地面要建实,设法不让鼠打洞。
(7)防蚊灭蚊。①蚊帐浸泡药物防蚊,夜间睡眠挂好蚊帐。②露宿或夜间野外劳动时,暴露的皮肤应涂防蚊油或使用驱蚊药。③清除房前屋后及室内的各种积水,如将破盆烂罐翻倒等。④对周围的水沟、污水坑,投放杀虫的药物,室内可用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等药物喷洒灭蚊等。
(8)防蝇灭蝇。①水灾期间建临时厕所,不随地大小便。②粪缸、粪坑中加药杀蛆,简单的方法是将苦棵树的叶、桃叶切碎入粪缸、粪坑等可有效杀灭蛆。③杀灭成蝇:把胃毒作用强的杀虫剂拌入诱饵中毒杀苍蝇。④动物尸体要深埋,土层要夯实。⑤灾后应创造条件修建防蝇厕所。
(五)水灾必备药物
溺水救治备用药物目录见表2-3,水灾备用药物目录见表2-4。
表2-3 溺水救治备用药物目录
表2-4 水灾备用药物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