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霸权:从巅峰走向破产(增订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中文增订版序

美国世纪的终结

20世纪40年代,“二战”激战正酣,美国当权者内部就趾高气扬地宣布:世界迎来了“美国世纪”的曙光。时至七十多年后的今天,美国的霸权,尤其是在金融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已显现颓势,欧亚大陆新兴国家的崛起势不可挡,这些国家正设法摆脱“二战”后美元的霸权统治。

2015年秋,笔者写下这些话时,国际金融体系再一次徘徊在危机边缘。自2007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尽管美、欧、日的央行采取了空前的干预措施,但其经济依然没有些许真正复苏的迹象。

这场干预史无前例,美联储一马当先,美元体系的支柱机构紧随其后,全球金融市场和各大银行均受到波及。美联储这样做,不是要清理银行的坏账,更不是想清除金融界的腐败,尽管这些问题在2008年时险些导致全世界停摆。相反,它此番费尽心思,只是拿美国纳税人的钱去救助华尔街的大银行,结果这些问题银行的规模不降反升,那些银行家依旧尽情享受着曼哈顿的豪宅,挥霍着数千亿美元的救助金带来的红利。

这场金融危机始于2007年春天,堪称美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由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次贷”危机引发。所谓“次贷”,实质上是用打包发行债券来为贷款融资的模式,看名称就知道这种贷款不是最佳方式,信用风险比正常贷款大得多。究竟大多少,随后数月的情形让全世界始料不及。

随着危机的蔓延,世界各国的银行和保险公司迫不及待地要抛售手中的美国抵押债券,美国金融体系的根基面临前所未有的系统性危机。2008年9月10日,美国财政部宣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家政府资助的房地产企业,当时二者在美国房贷市场的担保贷款金额高达5万亿美元。前华尔街银行家、时任财政部部长亨利·保尔森打破常规,允许华尔街最大的企业之一雷曼兄弟在当年9月15日破产。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的金额达6300亿美元,创美国历史之最。这一决定让人始料不及,因为仅仅几周前保尔森还救助了一家小企业——贝尔斯登公司。全球顿时陷入恐慌,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衰退就此开始。转瞬之间,谁都无法预测哪家银行能够生存下去,人们对全球金融体系的信心轰然倒塌。

2008年10月,在华盛顿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时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的法国人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表示:“对美欧若干最大金融机构偿付能力的担忧日益加剧,已将全球金融体系推至系统性崩溃的边缘。”随着银行间的拆借完全冻结,全球银行接二连三地陷入危机。11月,韩国政府被迫采取紧急措施保护本国银行,欧洲央行和欧盟各国政府也纷纷出手。12月,美联储前所未有地将联邦基准利率下调至接近零的水平,此举不是要帮助美国经济走出困境,而是为了救助华尔街岌岌可危的金融体系和那些大银行。

2015年9月,也就是整整七年之后,零利率仍然没有改变,显然表明这不是一场普通的金融危机。美联储这样做是因为它知道,一旦提高利率,将会引发企业大规模破产浪潮,继而导致新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原本已捉襟见肘,届时将无力回天。

正是华尔街这些大银行肆无忌惮地放贷,才导致了这场全球性的危机,但是这些罪魁祸首却获得了上千亿美元的救助,6家大银行的首席执行官没有一人因欺诈入狱。华盛顿的救助理念更是令人匪夷所思,那就是让高盛、花旗和摩根大通“太大而不能破产”,于是纳税人的钱被用来购买那些已经毫无价值的抵押债券。而事实是,它们太大了,根本无法救助。更有甚者,政府并没有认真采取措施避免新的危机,而反观20世纪30年代,国会还出台过避免危机的政策。华尔街银行我行我素,俨然就是万能的“金钱之神”,它们资助的政客——甚至是总统奥巴马——当然都要毕恭毕敬。

美国的央行就是美联储,其实是一个私人机构,它应对危机的措施风险极高,那就是一味地印钞票,上万亿美元地印,用来购买华尔街大银行那些垃圾债券。此外,它们还采取了早已被证明并不成功的量化宽松政策,此举导致美联储的负债表在随后的七年增加了4万亿美元。

奥巴马政府刚上台时,谎称“衰退”即将结束,经济“复苏”就在眼前,实际上美国政府的债务每年又多了1万亿美元,从危机开始时的9万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18万亿美元,占到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4%。

像底特律这样曾经无比辉煌的工业城市也被迫宣布破产。加利福尼亚州政府面临严峻的财政危机,无奈让数千名政府职员下岗,公共服务大幅削减。根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威廉姆斯的独立统计,到2015年7月,美国劳动力人口中有9300万未就业,真正的失业率(想就业但找不到工作)达到创历史纪录的23%,而非劳工部宣传的区区5%。23%的数值仅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才出现过。

从美元到欧元

到2009年年底,华盛顿面临美元崩盘的危险,而美元恰恰是美国霸权的顶梁柱。作为美国国债最大的持有者,中国在2009年3月明确表示,对华盛顿不能控制飞涨的债务深感失望,正考虑把贸易顺差转化为欧元,当时欧元是替代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最佳选择。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甚至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尽快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来替代美元。

对华盛顿和华尔街而言,中国的表态相当于对美宣战。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尤为重要的是,美元一举成为世界头号储备货币。美国称霸全球的实力就来自美元的特殊地位,世界其他国家在进行石油等贸易活动时,不得不用美元交易。中、日、韩等贸易顺差国只能拿贸易盈余去购买美国国债,其他别无办法,因为至少这样还能获得些许的利息。

现实就是这么具有嘲讽意味,这些国家以辛勤劳动换来的贸易顺差,却年复一年地被迫用来购买美国国债。美国在全球开战,用的就是这些钱,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利比亚、叙利亚和最近的乌克兰战事,无一例外。

2009年6月,中国再次呼吁用新的储备货币来替代美元,并于当月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数额卖出美国国债。本着这一思路,中国开始与韩国等周边国家在双边贸易中用本币结算。

近年来,美国国债年增幅达一万多亿美元,这个数值比大多数国家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还多。到2010年年初,美元的地位岌岌可危。于是,华盛顿和华尔街的盟友高盛、摩根大通发动了赤裸裸的货币战争,目标就是当时蒸蒸日上的欧元。

这场战争的名称就叫“希腊债务危机”。

欧洲媒体后来披露,为了让希腊混入欧盟,希腊政府和高盛早在2002年就开始偷梁换柱。要知道,希腊在债务和赤字问题上原本达不到入盟要求,这就是欧元危机的开始。这场货币战争的最终目的就是削弱欧元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尤其是让中国放弃使用欧元作为新储备货币的计划。一旦美元丧失世界头号储备货币的地位,“二战”以来确立的美元地位将一去不复返。华盛顿的货币战得到纽约若干对冲基金的鼎力相助,其中就有乔治·索罗斯的身影,他在1997年领头对韩国等亚洲新兴经济体发动了金融攻击,目的是让这些国家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俯首称臣。

机遇前所未有

美国的金融政策反复无常,华尔街的手段难以预料,所以不仅是欧洲,金砖国家尤其是中、俄、印,都在想方设法地考虑如何摆脱美元危机带来的破坏性影响。2014年,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立;2015年,中国成功创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在实现宏伟的“一带一路”战略上迈出了一大步。

眼见自己的霸权地位面临1945年之后最大的挑战,华盛顿和华尔街更加疯狂。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盖茨家族、布什家族、拉塞尔家族,这些操纵华盛顿政策的老牌家族,决定动用美国全球霸权的第二根支柱,那就是无与伦比的军事力量。2010年年末,美国支持的“颜色革命”率先在突尼斯爆发,接着蔓延到埃及和中东伊斯兰国家,然后殃及利比亚、也门;随之而来的还有与美国颇有瓜葛的“伊斯兰国”,其势力正在不断壮大。

尽管如此,美国对叙利亚政策仍然难有收获,因为叙利亚政府背后站着坚定的盟友俄罗斯,这是唯一能对美国霸权构成核威胁的国家。2013年,华盛顿和这些大家族决定直接把目标对准俄罗斯。

华盛顿利用其支持的非政府组织,如国家民主基金会、索罗斯在乌克兰创办的国际复兴基金会,资助了堪称“史上最赤裸裸的政变”——在2014年2月推翻了乌克兰合法民选总统亚努科维奇及其政府。乌克兰内战随即爆发,重灾区就是毗邻俄罗斯且说俄语的几个州。

俄罗斯十分清楚美国的圈套,没有和北约爆发正面军事冲突。普京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治和军事措施,动作之大让人始料不及。

俄罗斯这些措施的中心步骤就是“向东看”,即战略重心向东转移,也有人称之为俄罗斯版的重返亚洲政策,这一举动将改变当今世界的力量平衡。2015年年初,俄罗斯创建了欧亚经济联盟,并以创始成员国身份加入中国创建的亚投行。此外,俄罗斯还和其他金砖国家一起创建了初始资本为1000亿美元的金砖银行,为新兴国家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

2013年,中国宣布“一带一路”战略,其中包含若干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除了海上丝绸之路外,还有欧亚高铁等陆地项目,这些交通动脉将把朝鲜半岛、欧亚大陆国家、南亚、伊朗,乃至西欧国家连为一体。这一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终结美国世纪,打造以黄金为支持的新的储备货币,取代已经腐朽不堪的美元体系。

本书揭露了华尔街那些金主无形的黑手。他们已经毁灭了美国,如果不加控制,将会毁灭整个世界。古希腊有一句名言:“神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华尔街及其帮凶对权力的欲望早已丧心病狂,他们的罪恶已经开始遭到报应,世界对他们发动战争、制造金融危机的损人利己的行为越来越厌恶。

大乱大治!世界即将迎来崭新的欧亚世纪,希望就在眼前。

威廉·恩道尔

德国 法兰克福

201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