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话语中绽放的智慧(4)
就在那时,我突然想起一本书上说的,孩子的这种表现意味着他们到了爱说“悄悄话”的敏感期,这是孩子在语言敏感期的一种表现。有时孩子的悄悄话仅仅只是嘴巴在动,并没有发出真正的声音,铛铛和我的这次对话就是这种情况。
于是,我又趴在铛铛耳边,小声地对他说:“铛铛,你很喜欢刚才那位阿姨,对吗?”铛铛听了,开心地笑了笑,又钻进我的怀里。
后来又有一次,我正在电脑前整理资料,铛铛走过来,举起小手半捂着嘴靠近我的耳朵,说了些什么,说完之后,还煞有介事地问我:“妈妈,你听到了吗?”
当时,尽管我正忙事情,但是我依然做出非常感兴趣的倾听姿势和表情,专注地听孩子把话说完。我知道,在这种时候,让孩子知道你在听他讲话,哪怕是微笑着点点头,这比任何事情都紧急。有时,遇到类似情况,我还会让铛铛把声音稍微放大一点,并鼓励他再说一次。我很清楚,处于这一语言敏感期的孩子,是如此地着迷来自语言本身的那种神秘感,而这也无疑会引起他们对说话的无限兴趣。而我们做家长的,对孩子的耳语做出相应的反应,势必会使孩子的兴趣和神秘感得到更好地满足。
说给菜鸟妈妈听
耳语是一种特有的交流方式,它声音低,不让他人听见。孩子之所以喜欢这种交流方式,是因为它有一种不让别人知道的神秘感。在幼儿园或是早教中心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老师用“耳语游戏”来发展孩子的听力、理解力和表达能力。在家里,很多家长也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孩子不高兴或是闹脾气的时候,家长就用耳语的形式来转移孩子的注意,说些这样的话:“宝宝,我告诉你,我有一个礼物要送给你,我们不告诉别人。”“妈妈告诉你,我在房间里藏了一个好东西,你去找找看。”
不过,由于孩子年纪小,再加上他从耳语中体验到的快乐更加强化了他不分场合、不分事情大小、不分对象地习惯于耳语,久而久之,害怕人多的场合,不敢大声地在人前说话。所以,建议家长帮助孩子分清耳语使用的场合。比如,家里来客人了,父母不妨轻声耳语地提醒宝宝怎样用正确的方式打招呼。但是,在其他场合,父母就要积极示范并鼓励孩子大声又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次,“说”悄悄话也是增进家长和孩子感情的一种交流方式。当孩子很神秘地趴在你的耳边嘀咕着什么的时候,你又怎么可以错过这个绝佳的亲子交流的机会呢?比如,当孩子在公共场合闹情绪时,家长可以用“悄悄话”来转移他的注意力,你可以伸出食指,放在嘴边,发出“嘘”的声音,等孩子安静后,悄悄地趴在他的耳边说“宝宝,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或是“我在房间里发现了一件好东西,宝宝快去找找”。再比如,当孩子睡醒时,家长也可以用亲切的语调和对他讲一些“悄悄话”,如“噢,宝宝睡醒了,宝宝睡得好香啊”,等等。
当孩子表现出爱说“悄悄话”的倾向时,父母也不可忽略这么一种情况,那就是孩子的防备心理。这种孩子一般在众人面前不敢说话,而是寻找可以信任的人说悄悄话。这种时候,家长一定要给予足够重视,找到孩子胆小的原因,然后试着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心理氛围,让自己成为他可以信任的人,而不是让耳语成为孩子的惯用表达方式。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也不能强迫孩子,而要以引导为主,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智慧小博士
父母和孩子说话时,一定要耐得住性子,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耳语,这样才不会使孩子失去诉说的兴趣,也不易引起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障碍。
亲子小游戏
3~4岁是幼儿语言发展最关键的时期,下面这个《拍照片》的游戏就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开始游戏喽:家长两手在体前交叉,两个小拇指相勾,拇指和食指相点,放在眼睛上,当照相机,假装给宝宝照相。家长边照边念:“小宝宝,坐坐好,看看我,笑一笑,妈妈给你拍张照。”等宝宝熟练后,再让他给大人拍照,并把儿歌改成:“好妈妈,坐坐好,看看我,笑一笑,宝宝给你拍张照。”
再叮咛几句:这个游戏可以发展宝宝的语言能力和精细动作的能力。当宝宝给其他人拍照时,家长要让他根据拍照人来变换儿歌。
10.孩子喜欢自言自语(4岁~5岁)
“自言自语”是孩子的语言特点之一,儿童的自言自语是由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中的一种过渡形态,是儿童思维的有声表现。正确理解孩子的游戏言语,能帮助家长更直接、更清晰地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
聪明妈妈私手记
by丹丹妈妈
丹丹4岁多的时候,能够比较自如地与别人会话和对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要求、愿望和意见,也能把自己看过的、听过的事情、自己的体验和意图连贯地告诉别人。
但是,就在丹丹的语言能力进一步发展的时候,我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她常常会“自言自语”。一些权威的育儿书上说,这是此阶段孩子的语言特点之一。
比如,丹丹会一面做游戏,一面嘴里嘀嘀咕咕。丹丹很喜欢玩娃娃家游戏,也常常扮演妈妈。在玩游戏的时候,她会一边玩一边对孩子说这说那:“小鸭在水里游泳,小鱼游来了。”这种自言自语的伴奏直到游戏结束才停止。
如果说上面这种自言自语是游戏言语,是一种行动的伴奏的话,通过观察,我发现丹丹还有一种自言自语的形式,那就是问题语言。丹丹常常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出困惑、怀疑、惊奇等神情,而在她忽然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时,又会自言自语起来。比如,她在搭积木时,往往一边搭一边说:“把这个放在哪里呢?”“不对,应该这样这是什么?原来应该放在这里……”后来,我一查阅相关资料,才知道这是孩子面对困难时,在言语中的表现。
后来,每当丹丹自言自语时,我从未不以为然或是嫌孩子“吵”而加以大声斥责,而是尽量去琢磨她的话。当丹丹能独立战胜困难时,我就及时给予鼓励。正如书上所说,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言语能力的发展,并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其实,早在丹丹3岁左右的时候,她就特别喜欢跟自己讲话,一个人躺在床上或坐在桌子边,轻声地对自己说着什么,好像在给别人讲故事,又好像在和怀里抱着的毛绒玩具商量什么事情。当时的我看到这一幕还不禁有些担心孩子难道不会是有什么心理问题吧。
现在看来,孩子有这种自言自语现象,做父母的是根本不用着急的,因为宝宝的自言自语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性的说话游戏,这类游戏是宝宝发展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
说给菜鸟妈妈听
4~5岁的儿童常常会“自言自语”,这是此阶段孩子语言的特点之一。儿童的自言自语是由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中的一种过渡形态,是儿童思维的有声表现。从儿童的自言自语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孩子的思考内容及方向,能够体察到孩子的想象力,这为进一步引导孩子发展智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自言自语较多的孩子,恰恰说明他们肯动脑筋。一般情况下,孩子从1岁开始,就能真正发自内心地说话了。到3岁左右,随着自身外部语言表达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他们和周围人的语言交流已不成问题。这时,孩子的语言能力就会有一个巨大进步,那就是形成内部语言。简单地说,孩子会像成人那样,开始独立思考问题,而不是把思考问题的整个过程一五一十地都说出来。
当孩子到了4~5岁,常常表现出来的“自言自语”现象就是从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进行转化的一个过渡阶段,而且在这一阶段,孩子还会下意识地把自己心里所想的内容用外部语言的方式讲出来,进而在自言自语中理顺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