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多听听他的意见,或许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温斯顿·丘吉尔
如果英国政府当时能够多听听他的建议,未雨绸缪,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许就不会发生了。但遗憾的是,当时的大多数人都不像他那样深谋远虑。
1857年,美国南北战争[1]爆发的前四年,美国经济一片惨淡。然而,也就是在这一年,一位名为雷诺·杰鲁姆的人却赚了6亿美元,成为纽约证券市场的大赢家。这对他本人来说无疑是件天大的喜事,只是没人会想到,他的这笔财富竟会对整个人类历史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若不是杰鲁姆在证券市场赢得如此大笔财富,历史中可能根本不会出现温斯顿·丘吉尔这一人物——他正是杰鲁姆的外孙。
当时,杰鲁姆从这6亿美元中抽出一部分买下了《纽约时报》的股份,又用剩下的钱在美国开了两家赛马场。这些投资使他的财富急剧增加,金钱源源不断地流向他的口袋。而与此同时,他开始周游世界,并在英国的上层社会日益活跃起来。就这样,他的女儿珍妮·杰鲁姆结识了英国贵族伦道夫·丘吉尔,两人相交甚好。珍妮独特的女性魅力深深吸引了这位英国贵族,二人最终步入了婚姻的殿堂。1874年11月30日,他们的儿子温斯顿·丘吉尔,在英格兰历史最悠久的庄园之一——布莱尼姆堡[2]降生。这么追溯起来,丘吉尔还有着一半的美国血统。
这位英国最杰出的政治家赢得了举世瞩目的地位,在将近三分之一个世纪里左右着人类历史的进程。1911年,温斯顿·丘吉尔担任英国海军大臣,手握英国海军最高权力。可以说,他的政治决策不仅仅决定着英国的命运,甚至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动向。
小时候,丘吉尔一直梦想着能成为一名军人。他时常模拟演练军队的生活模式,将他的玩具排列得整整齐齐。他还常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玩打仗的游戏。后来,从英格兰赫斯特陆军学院毕业后,他就开始在英国第四骠骑兵团服役。他曾跟随着基契纳将军[3]在苏丹的沙漠中和当地的土著军队厮杀。
1900年,丘吉尔在非洲前线表现出的果敢使他在英国倍受欢迎,而这次非洲之行也使26岁的他一跃成为英国国会议员。1899年布尔战争[4]在南非爆发时,还是伦敦《晨报》一名普通新闻记者的丘吉尔被选派到前线进行报道。到前线后,丘吉尔确实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他在那里表现出了杰出的才能,成为英国史上最出色的记者之一。颇为有趣的是,每当他报道前线的最新消息时,他总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一次,为了拿到第一手新闻,他深入敌后进行采访,不幸被布尔人抓到。但他成功地从关押他的营地逃了出来。丘吉尔这样的传奇经历被其他记者报道了出来,在英国广为流传,吸引了整个英国人民的目光。
当时,布尔人四处悬赏,追捕丘吉尔。为了躲避追捕,丘吉尔加快了逃跑的步伐。他穿过铁路、跨过大桥、翻过山丘、跃过草地,东躲西藏。一路上,追兵不断,危险四伏。为了躲避追兵,他一会儿徒步前行,一会儿又藏进卡车里,穿过警戒线。逃跑过程中,丘吉尔“四处为家”,累了就席地而睡,森林、荒原、矿井,在哪种环境下他都休息过。
这些危险的经历被英国当地的报纸争相报道。再加上丘吉尔生动的叙述,他成为了一名颇具传奇色彩的记者,在英国轰动一时。1900年,他已然成为了英国新闻媒体中一颗“闪耀的明星”。因此,当他回国时,英国人都将他视为心中的英雄,甚至有人还专门为他写下了赞歌。而他关于这次经历的演讲更是场场爆满,盛况空前。在英国民众的拥戴下,他顺理成章地被推选为国会议员。
1931年,丘吉尔的一句“绝不在危险面前退缩”成了当时整个时代最振奋人心的座右铭。那年,他应邀到美国做演讲。在出发前,英国情报部门截获确切消息,称一个仇视英国政府的激进组织认为丘吉尔是大英帝国的象征,将对其进行刺杀。但丘吉尔不顾警方的警告,坚持要前往美国做演讲。当他抵达美国某个城市后,警方接到报告,一些恐怖分子已经买了票,潜伏在演讲现场,伺机行动,丘吉尔正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警方考虑到事情的严重性,强烈要求取消演讲,但丘吉尔的经纪人路易斯·阿尔伯断然拒绝了这一建议。丘吉尔听说这件事后,说:“当危险袭来,你不应该退缩;相反,只要你能够勇敢直面挑战,危险便会消失。”
当危险逼近时,丘吉尔非但没有畏缩,反而主动迎向它——这种例子在他的一生中屡见不鲜。当他出任海军大臣时,英国海军总共只有五六架飞机,飞行员的人数也屈指可数。那时自莱特兄弟成功发明飞机也不过八年之久,飞行技术还并不成熟。一架飞机起飞升空后,没人能够确定它会在哪里着陆。在这种情况下,飞行员面临着巨大的危险。即便如此,丘吉尔仍敢为人先,不顾其他人的反对,坚持亲自驾驶飞机试飞。在他尝试飞行的冒险旅程中,曾几次身处险境,几近坠机。好在上帝庇佑,最终他每次都能安全脱险。随后,连英国政府都出面阻止他再次冒险,但他依然执着到底,不愿放弃。无论如何,他都要过过在天空翱翔的瘾,亲自感受飞翔的感觉。作为一名冒险家和战略家,丘吉尔准确预测到,飞机的出现将完全改变未来的战争方式。因此,他特别重视海军航空兵建设。可以说,就是丘吉尔一手缔造了英国的海军航空兵。
丘吉尔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个性,那就是他有着比钢铁还要坚硬的意志。这在他的学习道路中可见一斑。年轻时,他从没有认真学习过拉丁语、希腊语、法语和数学。当时的他一点儿也不喜欢阅读,成绩也十分不理想。在他看来,花那么多时间学习外语,还不如努力把英文学好。这听起来颇有几分道理,但当时的大多数人都不这么认为。由于他不重视外语和数学,他在预备军校里总是倒数第一。这样糟糕的分数使丘吉尔进入赫斯特陆军学院费了不少功夫,他一共考了四次才通过入学考试。但毕业后,他发现自己还是一无所获。毕业那年他22岁,只是驻印度英军中一名卑微的小军官。
“从现在起,我要刻苦自学,争当命运的主人。”——这样一位曾经不努力学习的人竟能说出这样的话,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他下定决心后,立即写信给远在英国的母亲,请她寄一些历史、哲学、地理和经济书籍给他。自那以后,整个夏天的午后,他一有空闲就拿出柏拉图的哲学著作进行研读,或者读读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和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他就这样自学了好几年。也就是在这些年的学习中,丘吉尔逐渐形成了简洁有力的写作风格。在他后来的著作和演讲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他这样的风格。丘吉尔早期做演讲时,声音并不动听,也不擅长控制现场。但到了后来,通过努力,他却成了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杰出演说家之一。
每天工作14到17小时对丘吉尔来说是家常便饭,有时他甚至连续一星期都不休息,把他的秘书都累得筋疲力尽。不过,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也会及时地休息一下再继续,这就是他一直保持精力充沛的秘诀。关键是必须要在彻底累垮前就稍事休息,一定不能拖到最后。每天早上,丘吉尔10点后才下床,不过,这之前他已经在床上工作了3个小时了。
丘吉尔把自己的演讲结集成书,名为《军备与盟约》,并于1938年出版。书中,他预言到,希特勒是位极其危险的人物,他正在准备发动战争。从1933年到1939年,丘吉尔一有机会,就及时警告英国人,称德国人有征服世界的狼子野心,他们正在重新武装,企图进攻英国舰队,侵占英国。当时已经预测到未来的丘吉尔急切希望唤醒英国人民,使他们意识到危险即将来袭。如果英国政府当时能够多听听他的建议,未雨绸缪,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许就不会发生了。但遗憾的是,当时的大多数人都不像他那样深谋远虑。
[1]又称“美国内战”(1861年-1865年),美国联邦政府和宣布脱离联邦的南方11个州之间的战争。
[2]位于英国牛津郡,是世界文化遗产,又称“布莱尼姆宫”、“丘吉尔庄园”。
[3]布尔战争中的英军总司令,被视为英国的民族英雄。
[4]布尔战争是英国人和布尔人之间为了争夺南非殖民地而展开的战争。荷兰殖民者于17世纪来到南非。他们和葡萄牙、法国殖民者的后裔被称为布尔人。19世纪晚期,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士自由国相继发现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矿和金矿。英国殖民者觊觎这些宝藏,于1899年8月与布尔人爆发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