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常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不可不知的日本经济常识

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经济状况一直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本章将对日本经济的发展史、重要支柱产业、经济体系、经济政策等问题展开阐述,力求全面解析日本经济。

可以说,日本的经济是在艰难之中前行的:从一战时依靠为欧洲战场提供物资而大获其利,到一战结束后由于欧洲军需急剧下降而导致经济低迷;从二战开始时自由主义经济代替国家统治经济,到二战结束时产业遭遇沉重打击;从1968年GDP位居世界第二到1973年经济陷入混乱;从20世纪80年代泡沫经济到20世纪90年代泡沫破裂之后被称为经济“失去的10年”,而且当下日本经济依旧不景气。尽管如此,日本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它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1.日本拥有怎样的经济体系?

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不仅拥有自己的农业和工业,服务业也非常发达,在日本GDP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其中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更是重中之重。日本首都东京,不仅扮演着全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的角色,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

在日本,政府鼓励小规模耕种。日本政府为了保护国内的稻米行业,不仅对外来米征收惊人的高额关税,还限制其进口量。不过,小麦、黄豆等日本还是要从外国购买。日本还扮演着欧盟最大粮食出口国的角色。此外,日本的渔业也高居世界第二位,沙丁鱼、金枪鱼、螃蟹、牡蛎、秋刀鱼、鲔鱼和日本鰤鱼等颇受人们喜爱和欢迎。

日本拥有亚洲最悠久的工业发展史。其中电子、汽车、半导体、光纤、光电、多媒体、影印机、高级食品等发展迅速。其他行业,如卫星、火箭、大型飞机等,由于需要大量的矿产作为后备力量,在军事方面也具有很大作用,所以日本一般都采取与他国合作的方式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日本的交通运输业也相当发达,仅高速公路就有100多条。尽管日本的公路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和中国的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一样,在日本的特大城市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堵车现象,只是没中国这么严重。日本的水路交通和空中交通也非常发达,其港口有20多个,航线有几百条。

日本是世界第一大动漫强国,动漫产业也自然成为了日本的经济支柱,是日本的第三大产业。全世界有60%的动漫作品是出自日本人之手,动漫产业占日本GDP的比重已经超过10%。

日本由于火山频发,矿物资源种类也颇为丰富。不过,日本的矿业在二战前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二战之前,日本的矿业相对还算发达,可是到了二战之后,由于发展矿业同时还要兼顾到自然环境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成本也就水涨船高了,因此日本的矿业开始走下坡路。不过,有的矿业产业并未受到多大影响,比如成本比较低,并且可以露天开采的石英、石灰石、金、银、石油、天然气等产业。

服务业是日本最大的产业,占据着日本GDP的75%左右,其中有不少行业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甚至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服务业同时也是日本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产业。

2.日本的三大支柱型产业是什么?

日本的三大支柱型产业是汽车、电子和动漫产业。

丰田汽车在世界范围内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有近百年发展历史的丰田财团汽车工业,是全世界汽车生产企业中唯一一家生产微型汽车的厂家。丰田汽车的零部件无需从国外引进,完全达到了自给自足。

二战之后,日本的电子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世纪50年代增长速度高达36%,60年代时以20.8%的平均速度增长。现在,日本电子工业的规模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日本电子工业的产品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家用电子产品,比如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等;第二类是工业用电子产品,如通讯设备、电子计算机等;第三类是电子元件,例如半导体等。尽管日本电子工业的新技术大都来自美国,不过不要小看日本的改造技术,它在某些方面的生产技术已经超越了美国,比如生产彩色显像管等。

日本的动漫产业不仅是小朋友们的娱乐方式,在日本经济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日本的动漫产业之所以如此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动漫作品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动漫产品的开发投资模式良好,顶级动漫大师不遗余力地创作,政府的大力支持,等等。但是,日本的动漫产业也并非那么完美,日本国内的动漫作家在创作方面并不顺利,作品的质量也是鱼龙混杂,参差不齐,缺乏将动漫产品成功推向国际市场的专业人才,还有来自国外动漫的竞争。

3.日元为什么能全球通用?

创设于1871年5月1日的日元,是日本的官方货币,由日本的中央银行——日本银行负责发行,日本国立印刷局制造,也叫日本银行券,经常在美元和欧元之后被当作储备货币。

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各国中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进出口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而日元也在日本高速发展的影响下迅速升值,在外汇交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886年,日本开始采用金本位制,并发行了日本银行券,而且日本银行券可以兑换金币。一战期间,日本废除金本位制。1964年,日元正式成为国际流通货币。1971年,日本开始实施浮动汇率,与不景气的美元相比,日元更被看好,在国际货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4.日本的税收政策是怎样的?

日本的税收以直接税为主,主要税种包括:法人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继承和赠与税、烟税、酒税、居民税、法人事业税、汽车税、固定资产税、城市规划税等。

法人税的纳税人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普通法人组织和其他有经营性收入的法人组织。纳税人分为国内法人和外国法人两种。征税对象是法人各经营年度从事经营获取的利润,基本税率为30%。日本法人除缴纳法人税外,另需缴纳附加的法人事业税和法人居民税。法人事业税属于都道府县收入,法人居民税属于都道府县和市町村收入,税率由各地方政府制定。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为居民和非居民个人。居民指在日本国内拥有住所、居住期满1年以上的个人,居民应对来源于全世界的所得纳税。非居民指在日本国内没有住所、居住期不满1年的个人,即居民以外的个人,非居民只对来源于日本境内的所得纳税。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受基本生活扣除额等因素的影响。夫妇带两个孩子的标准工薪家庭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384.2万日元。

消费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日本国内提供应纳税货物与劳务的居民、非居民以及国内法人和外国法人。采用价外税方式,对在日本国内所有有偿货物劳务交易普遍征收。与欧洲国家普遍实行的增值税相同,都属于税基较宽的间接税,税率为4%。

继承税的纳税人是因继承或遗赠取得财产的个人。征税对象是继承人取得的继承或遗赠财产。

对烟酒收税,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利国利民的政策。而且与其他商品相比,烟酒征收的税更高。其中,酒税在直接税确立为主导税种之前,在国税收入中稳坐第一把交椅。现在虽不及当年,但风光依旧。只要是含酒精1度以上的饮料就要征收酒税。烟税不仅要征收消费税和地方消费税,还要征收国税的烟税和地方的烟税以及特别烟税。

5.日本企业都是“员工终身制”的企业吗?

在日本,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在实行员工终身制,但是实行这一制度的企业却占有绝大部分。在这些实行员工终身制的企业中,不同的是固定员工的人数和所占的比例。一般来讲,大型企业获得员工终身制的人数和比例要高于中小微企业。

早在20世纪20年代时,员工终身制的概念就产生了。成为终身制的员工,不仅生活稳定,不会遭受失业再去找工作的风险,而且退休后的生活也能得到有力的保障。成为终身制的员工,似乎也意味着自己开始成功步入中产阶级的行列。尽管刚进企业时工资不高,甚至可以说少得可怜。但是,随着自己资历的提高,涨工资也是必然的事情。

获得终身制的员工,不仅自己受益,就连自己的家人也会跟着受益。可以说,成为终身制员工好处非常多。比如,你年迈退休之后,退休金的事丝毫不用你奔波劳累,公司就会给你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6.日本的汽车产业为什么能一枝独秀?

汽车产业是日本三大支柱产业中最为重要的产业。20世纪最后的20年,日本汽车产业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建立起了强大而又无可取代的竞争力。

1950年时,日本汽车产量仅占到全球比例的0.3%,1960年时增加到3%,而到1970年时,由于日本内需的增加,日本汽车产量占全球的比例猛增至20%。到1980年时,日本汽车产量已占到全球产量的30%,并且开始在国外深受欢迎,出口量大增。

日本的汽车产业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做到一枝独秀,最主要的原因自然是它无可取代的核心竞争力。这里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产品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产品的开发期限、开发生产效率等。日本在这些方面要远远领先于全球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家汽车企业。比如,在汽车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极具代表性的工序是装配作业,装配作业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汽车生产效率的高低。据有关调查显示,早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企业在这方面就已经独领风骚。另外,1989年国际汽车计划项目的调查表明,日本汽车装配工厂的平均生产效率约为17人-小时/辆,远高于美国工厂的25人-小时/辆和欧洲工厂的37人-小时/辆。日本汽车企业不仅在这一生产工序上占据优势,而且整个汽车生产工序的劳动生产效率也是位居世界首位。就拿日本和美国相比,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总体性的每辆工时数是131人-小时,而美国是152人-小时。虽然对从原料投放到产品出厂这一生产周期没有确切的数据和系统的国际比较研究,但是普遍认为生产周期最短的非日本莫属。这一点可以从与生产周期密切相关的半成品库存的周转率来说明。以准时化方式闻名于世的丰田公司的库存周转率要远远高于欧美汽车企业的库存周转率。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美欧汽车企业竞争力比较的舞台开始出现多元化。不仅包含装配的生产效率、装配质量等生产活动,而且逐步扩大到开发生产效率、开发周期等产品开发活动上。日本汽车企业的优势仅仅在于生产这一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很快得到了矫正。举个例子,从提出概念的时刻,即从车型最初的产品策划会议的日期开始到新车上市为止的开发周期,日本的平均时间是4年,而美国的平均时间是5年。还有从确定外观设计到产品上市的周期,日本企业只需30个月,而欧美企业大约需要40个月之久。

不过,日本汽车在价格方面,优势似乎就没那么明显了。价格不同于劳动生产率,汇率变化的同时价格也会跟着发生大幅度变化。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时,日元每升值1元,在汇率方面日本的汽车产业就要亏损数百亿日元。但是在车型的设计质量、动力性能、乘坐舒适度、安全性、外观设计魅力以及销售、服务等方面,日本可以说还是做得相当好的。

7.日本的动漫产业为什么能引领世界潮流?

动漫产业是日本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不仅为日本带来了经济价值,也为全世界的动漫迷们送去了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日本动漫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不仅是由于它凝聚了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还因为其精致的画面、高超的创意以及百花齐放式的丰硕作品。

1958年东映动画制作的《白蛇传》是日本第一部彩色动画电影,这部电影也被认为是日本现代动画的开端。以剧情作为重点,不追求图像华丽的效果,只看重角色塑造这一独特的日式动画风格始于1958年创作的经典动画,也是日本第一部科幻动画——《铁臂阿童木》。标志着日本动画进入黄金时期的是1974年由松本零士创作的《宇宙战舰大和号》。让日本动画的商业化发展到极致的是1995年的《新世纪EVANGELION》,这是一部以心理学和宗教名词为核心的动画。

动画的特点是不会受实物的限制,可以以极度夸张的表现手法来塑造动画形象。因此,在超现实主义的表现上,它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难以匹敌的。日本动画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既具有超现实的幻想性,同时又不失现实的合理性。日本动画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同时也不失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关注。可以说,它是一种融多元性与思想性为一体的艺术。

日本动画成功的基础在于其高水平的动画创作和制作队伍。日本动画的创作特点是不仅具有自身的民族特色,同时还具有多民族性,即创作的过程中会不拘一格地吸取其他民族的养分。与欧美的漫画家相比,日本的漫画家更具开放性和创新性,他们会从各个领域汲取营养,比如料理界、体育界、法医界和财经界等。日本动画对人类情感的刻画也是相当细腻、深刻的。另外,与美国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相比,日本更加称颂集体主义。

日本动漫产业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概括来讲,它可以分为四步:第一步,漫画被创作出来后,原作先刊载在杂志上;第二步,等漫画刊载两个月后,就会把漫画整合成单行本出版;第三步,作品差不多刊载一年左右后,就可以把它制作成动画上映;第四步,将动漫作品里深受观众欢迎的人物做成玩具推向市场。

当然,日本动漫的成功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日本政府曾拨款24亿日元购买动画片的播放版权,并将这些动画片以免费的方式,提供给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电视台播放。这样做既将日本动漫产业成功推向了海外,同时又宣扬了日本特有的民族文化。

8.日本的泡沫经济是怎么回事?

日本泡沫经济,是指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的经济现象。这也是日本在二战之后第二次经济大发展时期(第一次经济大发展是在20世纪60年代)。1985年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开始,日本也面临着重大战略转变,即由管制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变、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转变、由外需主导型经济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转变。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战之后,日本的经济便罩上了一层浓浓的封闭和管制意味。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才开始迈向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进程。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银行界开始致力于向不动产、零售业、个人住宅等领域融资。1985年,日本政府推出《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政策,拉开了日本经济、金融全面自由化、国际化的序幕。这一时期,日本政府不仅致力于成为经济大国,更要成为政治大国,为此,日美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1985年的广场会议和1986年的卢浮宫会议中都体现了这一点。

1985年的日本《经济白皮书》中说到,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扩大内需迫在眉睫。同年的9月22日,世界五大经济体——美国、日本、西德、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召开会议并通过了广场协议。五国共同宣布要介入汇率市场。随后,日元开始迅速升值。日元兑美元汇率升值近1倍。汇率的急剧变动导致大量资金流入日本,致使日本出口产业受到重创,为此日本政府开始实行金融缓和政策,大量的流动资金便开始流入投资市场,尤其是流向股票交易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或许是受到坊间流传的土地不会贬值的影响,土地交易与日俱增,地价也随之上涨。各个银行也开始以土地为担保向民间贷款。不断上涨的地价使得土地所有者的资本不断升值,升值了自然钱包就鼓,钱多了自然就会消费,日本国内消费需求便开始大幅度增长,从而给日本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当时有些企业为了取得大都市周边的土地,便与黑社会勾结,用非法手段夺取土地,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位于偏远乡村的土地也被炒得如火如荼,这些土地被开发为休闲旅游区,地价也随之上涨。很多人把在买卖土地中挣的钱买了股票、债券,还有海外的不动产、艺术品和古董等。爱车一族自然也少不了购买法拉利、劳斯莱斯等这类高档轿车。

与日本相比,还未解体的俄罗斯前身苏联,在阿富汗战争和美苏军备竞赛的影响下,再加上东欧各国剧变,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欧洲各国失业率严重,国际和社会秩序也不容乐观。而拥有世界超级大国之称的美国,经济也陷入了低迷期。在世界各大强国经济都不景气的情况下,经济状况日益上升的日本,自然以为自己才是世界第一,而且日本民众也觉得真正属于大和民族的时代到来了。世界各国对日本的评价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认为日本已经从过去的发展中国家摇身一变成为了到处都是发财机会的富裕国家。

当然,对于日本民众而言,经济的腾飞也并不是只有利而无弊的。日本都市一向推崇一户一屋,但是地价的上升,使得居住在大城市中心的普通劳动者无法承担高额的地租和房租,大部分劳动者都被迫流向郊区。

1989年是日本泡沫经济的巅峰期。当时日本的各项经济指标都空前的高,不过,由于实业无法支撑资产价格的上升,泡沫经济的繁华也开始凋零。日本中央政府的金融缓和政策也接近尾声,国内资产价格的维持可能一去不复返。1990年3月,日本大藏省为了对土地金融进行总量控制,发布了《关于控制土地相关融资的规定》,更使得日本泡沫经济雪上加霜,导致已走向自然衰退的泡沫经济加速下滑。加之日本银行也采取了金融紧缩的政策,泡沫经济也加速破裂。日经平均股价于1989年12月29日达到38915.87点,创历史最高,之后便开始下跌,土地价格也于1991年下跌,这意味着泡沫经济开始正式破裂。日经平均股价1992年3月跌至1989年最高点的一半。8月,又下跌到14000点。大量账面资产也随之消失。由土地作担保的贷款因为土地价格的急速下跌也出现了极大风险。金融界由于大量不良贷款也遭受了巨大打击。

有人认为日元升值是日本泡沫经济形成和破灭的原因,其实不然。日本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误才是其主因。1986年,因为日元的升值日本出现了短暂的经济衰退,日本政府对日元升值致使经济萧条这一现象判断失误,之后,日本银行连续5次降低利率,日本中央银行的利率也降低到了2.5%,不仅为日本历史之最低,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也是最低的。货币宽松政策导致产生了大量的过剩资金。这些资金流入了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使资产价格大幅上涨,从而形成了经济泡沫。

9.日本经济存在什么问题?

日本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经济产业空洞化、金融效率低下、创业环境差导致创业困难、贫富差距大,首都人口过密与地方人口过疏、公共债务庞大等。

1980年以后,由于日元升值导致人力成本提高,致使许多工厂开始迁移到海外,从而导致日本出现了产业空洞化现象。不过最近几年,一些日本企业开始在日本国内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据点,目的是防止技术外流和保持企业自身独有的竞争力。另外也有不少日本人提出将企业迁回国内。

泡沫经济期间,因为融资过剩和后续实际抵押品,即房产和土地的价值骤减,致使银行负担了巨大的不良债权,导致金融效率低下。

和欧美国家的创业环境相比,日本的创业环境更加不容乐观,创业十分艰难。因为很多人都认为,要想在日本创业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向金融机构借钱,而如果没有创业经验,向金融机构借钱十分困难。即使费九牛二虎之力借到了,也要承担很高的利率。而且创业一旦失败,就要背负大量的债务。针对这一状况,日本政府为了鼓励创业,于2004年修改法令,建立起“1元也可以创业”及其他各种经营支援的体制,以期给日本的创业环境带来些许光明。

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日本社会也会发生资本主义国家都会遇到的问题。其中就有贫富差距。日本由原来的以中产阶级为社会主流转变为富裕与贫穷两个极端。大前研一对日本出现的这种现象有所研究,他指出,可能是来自全球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越中下层的人越会遭到冲击,而富人阶级却没有遭到冲击,反而因此获利,故而导致阶级不断拉大,进而衍生出价值观崩溃和职场伦理瓦解等不良现象。

由于日本出口贸易的高速发展,劳动力不断从农村流入城市,特别是日本首都东京,从而导致了农村人口过疏,而城市人口过密的现象。为此,日本政府采取措施,建设了覆盖全国的高速路网,在各个地方兴建医院和学校等公共设施。这种持续的大规模公共建设,对这一现象产生了积极作用。

日本政府的公共债务庞大。据悉,日本公债于2006年高达832兆日元,约为日本国内GDP的170%,北海道夕张市很不幸成为日本首个地方都市破产的政府机关。

此外,日本引以为荣的职场伦理和终身雇佣制,随着泡沫经济的破裂也开始走下坡路,短期零工也随之产生。

10.日本为什么会经常爆发金融危机?

日本的银行曾一度占据世界级银行前10个席位,可惜好景不长,1995年,日本金融界接连发生了多起恶性事件,尤其是大和银行事件,更是令日本金融雪上加霜。究其原因,其一是日本的金融体系缺乏应有的透明度及应变能力。日本的银行虽然资金量庞大,但对国际上先进的金融交易却很陌生。而且银行内部管理相当无序、混乱,信息透明度低,还有不顾法律私下秘密交易等暗箱操作行为。最为严重的就是大量的不良资产导致众多金融机构破产。这些不良资产是之前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物。那时候,人们掀起了购股热潮,致使金融商品价格迅速提高。到1989年年底,平均股价高达3.9万日元。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由于一些融资企业因经营不善导致破产,使得金融机构放出的大量货款无法收回,因而变成了不良资产。据有关部门统计,日本银行业不良资产的数额接近50万亿日元。

在马克思主义学者看来,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1989年日本经济崩溃,许多人认为可以用一个线性的因果链来说明,即《广场协定》签署——日元大幅升值——房地产等资产价格飙涨——经济泡沫破碎。二战之后,日本遭遇了第一次经济大危机——1970年的石油危机。当时美苏冷战热火朝天,日本陷入危机也属身不由己。美日贸易虽有不顺,但美国及其盟国相对开放的市场与原料供给,造就了日本以出口为导向型的经济。1985年,随着《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公告的发表,全面自由化及国际化的日本经济到来了。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自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开始,以迫使别国货币升值来减少财政赤字与贸易赤字成了美国的绝技。1985年,日本和美国分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与债务国。9月22日,美、日、英、德、法五国发表《广场协定》,协定里要求多国货币升值,其中就包括日本。日元急剧升值,外国资本蜂拥而至,导致土地等资产价格飙升,经济泡沫也随之产生。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日本央行采取了低利率的政策,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

日本经济的困难之处主要在政府财政方面,它的社会经济实力与活力还是很好的。1989年的经济危机后,日本政府鼓励发展文化产业——这一短期来讲经济效益并不明显的产业,如动漫产业。类似的还有以东京为中心的时尚产业。政府还采取措施积极鼓励大企业集团把中低端产业向海外转移,当地生产当地销售,金融业的改革也异常突出。在组织机制方面,安全度过经济危机的各大财团开始强强联合,迈向资本集约化的道路。在投资方面,各大财团包括个体户,对房地产等行业的投机行为异常冷静,包括在海外的投资也是一样。这种谨慎的资本运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日本的海外产业在全球的经济危机中也未遭到多大损失。

日本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给了各国很多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任何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机遇、挑战,同时也会遇到危机。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决不能回避危机,而应该直面危机,这样才能解决危机,获得发展。日本能在分享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经济红利时,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在经济危机时,最大限度地承担危机后所应承担的责任,可谓难能可贵。

11.二战后日本经济是如何发展的?

自公元1868年,即日本明治维新开始的那一年起,日本的经济便开始有了质的变化,掀开了日本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的新篇章。到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跃居世界经济体的第二位。更令日本人民引以为傲的是,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经济规模上已经仅次于当时的世界超级大国——美国。不仅如此,日本还在诸多领域占据世界前列,比如工业技术装备水平、高精尖加工能力、产业结构等。日本已然由发展中国家蜕变为发达国家,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之一。不过,日本固有的经济体制、生产关系及政策制度等,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在面临需要重大变革的这一重要关头,日本政府却没能认识到,依然采用旧有的发展体制,致使大量社会资本没能流入技术创新产业,反倒流入了所谓拥有保值和升值空间的房地产行业和拥有高风险高回报的股市之中,从而导致了经济泡沫和大量经济毒瘤的产生。比如,银行不良贷款、股市低迷、消费惨淡、政府巨额财政赤字等。由于日本政府的错误判断而采取的错误措施进而导致的经济泡沫,致使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期的日本举步维艰,再加上世界大的经济环境也处于消沉阶段,日本经济要实现转型和腾飞更是难上加难。

日本经济发展放缓,除了经济泡沫遗留的问题及世界低迷经济环境的影响之外,日本经济的基数过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和中国相比,日本的国土面积不到中国的4%,人口相当于中国的10%,尽管如此,日本在2000年时,国内生产总值,即GDP却是中国的4倍多,由此可见日本国内经济基数之大。如果说日本的GDP?2001年的增长率为2%,中国要在同年GDP增长总量上与日本持平的话,中国的GDP的增长率就要在8%以上,乍一看8%的增长率确实比2%要快好几倍,但实际上增长的总量是一样的。这就说明同样的GDP增加量在不同的经济基数的情况下,会得出不同的增长率。经济基数越大,得出的增长率就会越低。这也就说明,经济基数增大,经济增长速度必然会有所下降。在1990~2000年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约为1.75%。而在同期的其他几个主要发达国家中,与日本经济增长率差不多的有法国、英国和意大利,它们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8%、1.94%和1.56%。而被誉为“经济增长优等生”的德国,同期的增长率也仅仅是2.25%,比日本高不了多少。

日本经济之所以可以高速发展,离不开世界其他发达经济体给其带来的好处,尤其是美国。在日本经济发展初期,大量的高精尖技术完全无需自己开发研究,直接从世界上其他发达经济体引进即可。而且,随着技术的引进,大量的新兴产业开始遍地开花。产业结构迅速调整,经济规模也迅速扩大。大量劳动力开始由传统行业涌入新兴行业,为日本迎来了经济迅速发展的春天。不过,随着各种技术及产业结构与各发达经济体距离的日益缩短,单纯依靠模仿和拿来主义发展经济的模式已经无法保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经济模式需要向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道路迈进。

日本经济的增长速度虽然大不如前,但是日本依然是世界上三大经济体之一。日本的人均GDP依然高居世界之首。早在1966年时,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超越英国,1967年便将法国和原西德甩在了后面。在原世界超级大国之一——苏联解体之后,更是荣登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之位。此外,日本发达的制造业以及对研发方面的高投入,也巩固了日本作为发达经济体的地位。不仅如此,日本对外贸易顺差也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总体而言,日本经济还是很有发展潜力的。一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而日本是世界上国民受教育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不仅人的素质有保障,而且日本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勤劳而又不失高素质的劳动力,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日本国民的高储蓄率和长期的对外贸易顺差也给日本经济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再就是日本政府并不存在对外债务问题,反而是最大的债权国。此外,自身优势的自主研发能力也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12.日本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是什么?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集团化。比如,20世纪80年代,西欧12国组建了经济共同体;20世纪90年代后期欧盟成立;之后北美地区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并延伸至中南美;1989年,由澳大利亚等国发起并成立了亚太经合组织,并在短短数年内就发展到了21个国家。世贸组织曾做过一项统计,在1970年时,世界范围内共签订了6个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以及双边自由贸易的协定,20年后增至31个,而在2003年更是猛增到184个。这些数据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开始加速发展,并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日本开展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有政治因素的左右。其实不只是日本,在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合作都是如此。冷战结束后,随着苏联的解体,原来的世界两大超级大国只剩美国一家,所以美国开始以一个强势家长的角色对世界施行家长式管理。各国出于对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开始密切合作,强强联合以期给国家带来更大利益。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由12个国家组成的欧共体在区域经济合作集团化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功,更是加速了各国的跟风效仿。而且,以自由贸易形式开展的区域化经济合作不单单是给参与的各国带来经济利益,同时也打破了世界单一强权的格局,使世界开始朝着多极化格局发展。

区域化经济合作可谓好处多多。不仅为各国经济拓展了市场空间,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彼此之间的合作不断深化加固,使来自区域外的竞争构不成威胁,而且区域合作集团也开始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不再受单一强权的制约,比如欧盟。然而,位于东亚地区的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徘徊在区域经济合作之外。原因在于美国强烈反对日本开展区域化经济合作,而且日本经济正处于低迷期。不过,这种格局于1999年开始打破。

1999年,日韩两国正式启动建立更加密切的经济贸易关系的可行性研究;2000年,日本和新加坡签署贸易协定问题启动可行性研究。自此,东亚自由贸易区合作的萧条局面被打破,日本也正式展开对东亚区域的经济合作。

13.日本要依靠女性来发展经济吗?

影响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地域狭小、资源匮乏就是两个很重要的原因。不过,有人认为号称资源匮乏的日本,长久以来一直在浪费其最珍贵的资源——国内数以亿计的女性劳动力。如果将这些女性劳动力充分挖掘出来,日本经济将有望摆脱低迷,走向繁荣。

日本在振兴本国经济的道路上奋斗了十几年,却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果。不仅如此,日本国内还存在着严重的人口危机,新生儿出生率逐年下降,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这些都对日本未来的经济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可是日本拥有的数以百万计的高学历女性,因为传统观念的束缚,却只能在家待业,无法参加社会劳动。

这些高学历的日本女性其实是日本的一项重要隐形资产。很显然,就目前的日本来讲,光靠男人是不足以拯救日本经济的。如果日本继续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不解放这批高学历日本女性,让她们参与到国民经济建设中来,对日本而言将是一大损失。

在日本,女性的就业率不到60%,而男性的就业率却在80%以上。如果能让更多赋闲在家的日本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工作,那么日本的经济生产力就会因注入新的活力而大大提高。而且在如今的日本,女性的购买力是高于男性的,职业女性数量的增加更会激起女性的消费欲望,进而刺激日本国内的消费。

其实,日本政府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予以关注。比如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在2003年4月的一次发言中就曾指出,女性是日本最没有利用好的资源。提高妇女的就业率成为日本政府的一项经济政策,也成为“安倍经济学”中的重要一部分。

然而,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日本国内民众对于女性走出家门抛头露面挣钱养家仍存有很深的芥蒂。在日本,大约70%的妇女在生完孩子后就只能在家相夫教子,不会再出门工作。而且,在日本男女不平等的现象比较明显,从事同一种工作,男性的薪水普遍要比女性高出28%左右。世界女权主义者们对于日本长期存在的这一不平等现象曾多次表示不满。

据有关专家透露,日本政府仅靠号召是没有用的,要想充分发挥女性劳动力资源的作用,还需要出台一系列长期稳定的扶植政策。日本政府不仅要改革税收,还应高度重视社会福利。只有彻底消除了日本女性的后顾之忧,她们才会愿意参加工作。此外,日本社会“男人的角色是挣钱养家,女人的角色是相夫教子”这一传统观念不改变,日本女性也很难获得真正的平等与自由。

14.普通日本人如何理财?

对于日本的孩子来讲,“理财”这个词并不陌生,因为在日本,父母很注重家庭教育,从小就教育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轻易张口向别人借钱,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钱。孩子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日本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外打工挣钱。在日本,孩子们每个月的零用钱像吃饭一样是定量的。家长鼓励孩子节省零用钱,并教育孩子学会储蓄,还鼓励孩子自己制作账本,专门记录自己零用钱的花费情况。

日本是一个储蓄率极高的国家,存款是日本人最主要的理财方式。与股票、期货、黄金等这类高风险的投资品种相比,国债的风险相对较小一些,因此投资国债也是日本人喜欢的理财方式之一。由于银行存款利息过低,一些投资者为了让自己的钱升值,就把钱投到了回报率和安全系数相对较高的国债上。除了存款、购买国债外,超过90%的日本民众还购买了不同类别的保险,而且支出的保险费占到每个家庭平均收入的10%左右。整体看来,日本人的理财方式还是趋于保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