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口才知识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演讲前的语音训练

第一节 发声能力训练

著名的寓言大师伊索年轻时曾经给一个贵族当奴仆。有一天,这位贵族想设宴,宴请城中的达官贵人。于是传下话去,让伊索准备最好的酒席,伊索听后就四处收集各种动物的舌头,办了一个舌头宴。用餐时,贵族大吃一惊,忙问伊索是怎么一回事,伊索笑着说:“我尊敬的主人,你吩咐我为这些高贵的客人办最好的菜,而舌头是引导各种学问的关键,对于这些名士、贵族们来说,舌头宴不是最好的菜吗?”客人们听后,一个个都发出由衷的赞叹和笑声。贵族也为伊索的机智表示赞许,又吩咐他次日准备一次最差的酒宴。伊索应声赶紧下去准备,谁知次日开席上菜时仍是舌头。这次贵族勃然大怒,伊索却不慌不忙地说:“难道一切坏事不是从人口中出来的吗?舌头既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东西啊!”贵族听后无话可说。

虽然这只是个古希腊流传下来的故事,却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说话之于人们有着无可估量的作用。

有一位非常成功的女性,她的声音清脆圆润,不管她到任何地方,只要她一开口说话,所有的人都洗耳恭听,因为他们无法抗拒这如此富于魅力的声音。那种真诚、爽朗、充满生命活力的声音就像从干裂的地面喷出的一股清泉,就像从静寂的山谷涌出的一道急流,在每个人的心头涓涓而流,恰似生命中最美的音乐。事实上,这位女士的相貌相当普通,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丑陋,然而她的声音却是那样的圣洁甜美;它所带来的魅力是不可阻挡的,并且也从某个层面象征着她高雅的素养和迷人的个性。

一、不同的语调带有不同的意义

作为一个人,我们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带有一定的语气的,或是高兴的、或是伤心的、或是忧郁的、或是兴奋的,语调反映一个人说话时的内心世界,它能够表露出人的情感和态度。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同样的一个字、一句话,因为说话的语调不同,就具有了不同意义,这也是中国语言的魅力。一个演讲中,听众可以从演讲者的语调中,感受到演讲者的内心状况和他的感情。

同样,听众会从演讲者的语气中来评价演讲者的性格,他们会下意识地对演讲者作评判,判断他是一个令人信服的人、幽默的人、可亲可近的人,还是一个呆板保守、具有挑衅性、好阿谀奉承或阴险狡猾的人。

所以,当演讲者向听众阐述一个问题时,应保持说话的语调并与讨论的话题相适应,并能恰当地表明你对这一话题的态度。严肃的问题要用正式的语气,幽默的问题,要用玩笑的语气,切不能用错,一旦用错,就会导致观众对于演讲者提供的信息不信任。

二、如何在演讲中运用突兀语言

有些演讲者善于在演讲开头时出语惊人,突兀而起,配以起伏变化的语调使演讲体现出一种神秘的色彩,一下子就能把听众震住。这样既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又能确定演讲的情感基调。有位演讲者在介绍刘玲英为了保卫国家金库而与行凶抢劫者奋力拼搏的事迹时,是这样开始演讲的:

刀,一把明晃晃的三角刮刀已经逼近了刘玲英的眼睛,穷凶极恶的歹徒丧心病狂地嚎叫:“你交不交钥匙?不交就要你变成瞎子!”面对威吓,刘玲英毫不畏惧,回答的是三个字:‘不知道!’凶手手中的刮刀刮进了刘玲英的眼睛,可刘玲英回答的仍然是三个字:‘不知道!’歹徒用三角刮刀在刘玲英身上、脸上捅了二十多刀,鲜血染红了地面,刘玲英还是那三个字‘不——知——道!’朋友们,这就是我们的英雄,面对猖狂,面对凶暴脸不改色心不跳,用生命和鲜血捍卫着人民的财产。在这里我要用我全部的热情来赞一赞这位女豪杰,女英雄!

这里,摆在听众面前的是一幅凶残血腥的画面,令听众为之惊心,为之动魄。加之演讲者夸张地运用轻重、快慢、升降、停顿等语调技巧,强烈地感染着听众。

我们再看看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广播演讲》的开头:

希特勒德国从6月22日向我们祖国发动的背信弃义的军事进攻,正在继续着。虽然红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虽然敌人的精锐师团和他们的精锐空军部队已被击溃,被埋葬在战场上,但是敌人又往前线调来了主力军,继续向前闯进……

这样的开头,由惊人的事情说起,听众为之惊叹。

运用突兀而起的方法要注意与后面的内容配合得当,否则给人一种头重脚轻、“吊胃口”的感觉。前后越不协调,听众反感越大。过渡要自然,联系要完整,表达不要过分神秘。

三、怎样用顿歇技法推进情感

顿歇,绝不是思想表达的终止,而是力量的积蓄。停顿是为了更好地连接和贯通。

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特殊含义,可以运用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感情停顿等方法变化停顿时间。一般在被突出的事物,感情前后进行。我们看看富兰克林的演讲《制造国旗的人们》的最后两句:“她振奋明亮、果敢光辉,信仰坚定,因为那是你们用心做成的。你们是国旗的制造者,所以你们应当为制造国旗而感到无上光荣。”

这里在“因为”和“所以”后作较长的停顿,然后把声音明亮畅快地送出去。

运用停顿可以产生一种骤然紧张的气氛,停顿以后,听众绷紧的心弦也会突然放开,能让听众得到一种快感,并彻悟到演讲的内容和感情。这里的“顿”是短暂的歇息,是整体之中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对听众的引领,是使听众进入演讲情绪场的诱导,听众会拿上你交给他们的这把钥匙去开启演讲情感的大门从而去领略演讲的风采。

俄国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普列汉诺夫在日内瓦作《无产阶级与农民》的演讲时,台下一些无政府主义者企图破坏,不时吹出口哨声,其他听众也受到影响,面对这些破坏者,普列汉诺夫运用顿歇技巧:“如果我们也想用这种武器,同你们斗争的话,我们来时就会……我们来时就会带着冷若冰霜的美女。”

把强烈愤怒的感情蓄积在停顿处,然后再爆发出来,怒指那一小撮人,收到了奇妙的控场效果。

强调的是,停顿的时间要适可而止。如果太短,紧张的气氛难以形成,高潮难以产生;如果太长听众会琢磨到你顿歇的原因,从而能理解到你停顿后高潮的意义,削弱顿歇的效果。

下列一些场合可运用顿歇手法:

1.上台站定演讲之前与演讲完了下台之前。此时可做较长时间的停顿,且停顿时要配合态势进行。

2.赞叹、悲伤、惊讶、愤怒之时,如“你太不像话了”之前停顿。

3.反问、设问之后。

4.举例、述说另一整体内容之前。

5.段落之间。

6.当你的演讲受到干扰或得到赞美时。尤其是由于你精彩的演讲,听众对你报以热烈的掌声,你一定要停下来,微笑着面向听众。如果听众的掌声是建立在你严肃的幽默之上,你也可以“严肃”地看着听众。

四、演讲有声表达如何科学运气

科学的发音取决于科学的运气,有些演讲者时间稍长点就底气不足,出现口干舌燥、声音嘶哑的现象,此时,只得把力量集中到喉头,使声带受压,变成喉音。

“气乃音之师”。气息是声音的原动力,科学地运用运气发音方法可使声音更加甜美、清亮、持久、有力。要达到这个地步,平时要加强训练,掌握腹胸联合呼吸法。其要领是:双目平视,全身放松,喉松鼻通,无论是站姿还是坐式,胸部稍向前倾,小腹自然内收。

吸气方法是:扩展两肋,向上向外提起,感到腰带渐紧,后腰有撑开感。横膈膜下压腹部扩大胸腔体积,小腹内收,气贯“丹田”。用鼻吸气,做到快、静、深。

呼气方法是:控制两肋,使腹部有一种压力,将气均匀地往外吐,呼气时用嘴,做到匀、缓、稳。

这样的呼吸方法可以进气快,到位深,运气长,好控制。可用下列方法练习:

1.闻花香。好像眼前有一朵花,深深吸进香味,两肋张开,控制一会儿,缓缓送出。

2.模拟吹掉桌面上的灰尘。

3.咬紧牙关,从牙缝中发出“咝”声,平稳均匀。

4.数数:“1,2,3,4,5,6,7,8,9,10”,循环往复,一口气能数多少就数多少,吐字要清。

5.数“一个葫芦,两个葫芦”或“一张球拍,两张球拍”,看一口气能坚持多久。

6.喊人,如“王刚”、“小胡”。

7.一口气反复念:“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

8.一口气诵读一首五言绝句或七言绝句,力求清晰、响亮,有感情。

五、学会使用语气来表达不同的意义

语气是声和气的结合,不同的语意是某一种声和气在人们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具有社会性的,是约定俗成的,具有稳定性,包括思想感情、声音形式两个方面。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只能遵循这一特点,而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地违背它或改变它。

人们对于不同的语气的反应在长期的生活中,是本能的认知:恶声恶气不会是抒发柔情蜜意、大声吼叫不会是称赞别人、粗声粗气不会是向别人道歉、更不能用来表现我们激动的心情。所有使用有声语言的场合,都离不开语气。若想成为一个说话富有感染力的人,就一定要熟练掌握驾驭语气的能力,要善于运用合适的语气来表达复杂的内容和不同的思想感情。

只有用正确的语气才能表示正确的意义,否则我们将不能正确地表达我们的本意,甚至还会招致麻烦和痛苦。但是当一个团体的成员固定使用一种新的语气,那么也会给既定的语气赋予新的含义。

相同的词语因为不同的语气而产生不同的意义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

语气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这是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现象。意大利一位演员曾经用悲怆的语气来朗读阿拉伯数字,虽然朗读阿拉伯数字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因为语气的悲哀,使得听众产生了共鸣,不少听众潸然泪下。所以,有时,在表情达意方面,甚至超过语言本身。

就像我们很熟悉的一个词“讨厌”,来举个例子。

当我们用粗声粗气来说,就表示出一种指责、反感;用恶声恶气来说,就表现出一种愤怒、斥责;用柔声细气来说,则有一种害羞的感觉;用嗲声嗲气说,则有一种打情骂俏、撒娇的感觉。使用好声和气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要尽力避免可能会出现的歧义现象。

那么作为一个演讲者,在演讲中可以常用哪些语气呢?

首先,当演讲者需要激励听众的士气时,可以使用慷慨激昂的语气。慷慨激昂的语气有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可以给予人们激励的感觉,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感染力。

其次,当演讲者需要引起听众的兴趣时,可以使用抑扬顿挫的语气。所谓抑扬顿挫,就是指句子里的语气有高低升降、轻重缓急的变化。抑扬顿挫,使得一句话说出的时间和强度有了变化,这样它所表达的意思就有可能不同,甚至会截然相反。所以,抑扬顿挫的语气可以加强句子的语气,有助于演讲者抓住听众的情绪,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第三,当演讲者需要平复听众的情绪时,可以使用平和舒缓的语气。有时,一味的慷慨激昂,高声演讲,并不能够吸引听众,当演讲者置身于某些特定的场合中,例如分别的时候,吊唁的时候,演讲者说话时的声音不能高声喧哗、慷慨激昂,这时就需要演讲者用平和缓慢的语气,这样的语气不但能符合听众的心理,还能够安抚、治愈听众的心灵。

最后,当演讲者需要说服听众时,可以使用气势沉稳的语气。这样的语气是在演讲者想要将一种观念或理念传达给听众时常用的,教师就常用这种语气来给学生们讲解新的内容。这样的语气最大的特点就是自信,因为,一个人想要别人相信自己,首先要相信自己,要想说服别人,就先要说服自己,然后再以自己的沉稳自信去征服别人。

总之,用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时要注意语言、语意、演讲的场景和主题,注意语气与措辞的一致以及语气之间的协调,这样,我们的演讲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六、有活力的声音才能吸引听众

演讲者在演讲中想要得到听众的认同,自己的声音就不能有气无力的,有生命力的声音能给听众认同和活力。响亮的声音,就有一种生机勃勃而富有朝气的感觉。当一个演讲者,希望向听众传递信息、劝说他们赞同时,有活力的充满朝气的语言可以加强给予他们的暗示,得到他们的认同。同样的话用充满活力的语气来表现,还可以带动听众的情绪。

一个再好的演讲稿,如果演讲者用呆板、平淡无奇的语气将演讲稿读出来,一样无法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有活力的声音,甚至可以蛊惑听众,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中,赵本山就说过:“听这小声,至少有五个加号。”这就是说明有活力的声音,可以使人产生极美好的幻觉,它能够使一个年过七十的老人给人一种年轻、有活力的感觉。同样的,如果一个年轻人说话有气无力的,则会给人一种苍老的感觉。

而要使自己的声音充满活力,其重点就是要注意重音。即根据演讲内容的需要,把重要的音、句或语意用强调的方式说出。这样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就能清楚明晰地传达给听众,并加深他们的印象。

声音不可千篇一律,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抑扬顿挫的语气的重要性。

那么具体来说,哪些内容需要演讲者重音强调呢?

首先,感情上的重音,在演讲中,它的作用在于帮助演讲者突出某种情绪,增强说话的感染力。

其次,声音的轻重要考虑到全篇的内容,通篇高亢的声音也会使人感到厌烦,所以重音的运用要考虑整个演讲的内容和主题。所以轻重得当,才能使整个演讲充满活力与激情。

七、发音是建立良好沟通的第一步

我们所说的话都是由每一个字组成的,然后我们给每一个字加上适当的重音和语调,再将所有内容正确而恰当地发音,就形成了我们的演讲。这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使听众明白演讲者的意思和所强调的重点。

练习发音的第一步是,练气。

咽喉炎似乎是所有教师的通病,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每天的说话量过大,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我们都知道播音员和歌唱家每天的一个必备功课就是练习发声,练习用气来发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练声先练气。

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是发声的基础。演讲的效果与发声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之前说了,有活力的声音可以使听众兴奋,反之就会给人一种说话绵软无力的感觉。而影响发声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气息,气息充足,声音就会响亮而有朝气;气息不足,声音就会恹恹无力;用力过猛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嗓门,给人一种不礼貌的感觉。

我们在练声时,最重要的就是吸气与呼气训练。我们可以参考瑜伽当中腹式呼吸法来联系吸气和呼气。

所谓腹式呼吸法就是,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压缩腹部使之凹入的呼吸法。正确的腹式呼吸法为:开始吸气时全身用力,此时肺部及腹部会充满空气而鼓起,但还不能停止,仍然要使尽力气来持续吸气,不管有没有吸进空气,只管吸气再吸气。然后屏住气息4秒,此时身体会感到紧张,接着利用8秒的时间缓缓地将气吐出。吐气时宜慢且长,不要中断。做完几次前述方式后,不但不会觉得难受,反而会有一种舒畅的快感。

它不但能练气,同时还能锻炼腹部肌肉,有助于减肥。

练习发音的第二步,练声。

第一,练习音高和音低。可以通过朗读古代诗词、散文等来练习。先从低音说起,再一句句地升高,说到最后再一句句地降下来。然后再一句高,一句低,高低交替地朗读,也可以每个字的音调由低向高,再由高向低。

第二,练习音强与音弱。可以采用和之前同样的材料,按音量从小到大来练习,从小音量练习开始,要注意的是音量虽小,但吐字一定要清晰。之后把音量加大到正常来练习,同样要求吐字清晰,抑扬顿挫。之后再加大音量,用大音量练习,这时要求气息强大,音色高亢洪亮。当我们能熟练清晰地用三种音量发音时,就可以进行三种音量的混合练习,这样的练习还可以加强我们的语感和语气。

第三,练习实音与虚音。所谓的实音,就是音色响亮、扎实、清晰度高的声音,这就要求我们在发音时,要清晰明白,咬字要准确。所谓虚音多用于表达感叹、回味、夸张等情感的语句中,说话的气息强而逸出较多,音量则有所控制,但是同样注意字音的清晰。

最后要注意的是,早晨刚睡醒时不要直接就到室外去练习,特别是室外与室内温差较大时,冷空气会刺激声带,那样会损害我们的声带。

八、不要让声音尖锐刺耳

每个人的声音和音域有所不同,有的人声音天生甜美,也有的人声音天生沙哑,有的人声音高亢,有的人声音低沉,有的人声音浑厚,这是每个人的先天条件,是不能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音高。偶尔的高声尖叫意味着紧张惊恐或者兴奋激动;在演讲中,偶尔来一次,可以起到加强气氛的作用,可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但是如果整篇演讲都用一种尖锐的歇斯底里的声音来说,那么会使得听众神经紧张,使他们感到厌烦和痛苦,破坏了会场的氛围。

九、节奏适中有助于听众理解

听语言出色的人演讲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这是因为他们在演讲时,抑扬顿挫,就像一个优秀的指挥家,将语言的节奏当做一首优美的交响乐随意指挥,随心所欲地演奏出扣人心弦的乐曲。

如果想要成为优秀的演讲者,就要了解语言的节奏有哪几种,同时按照这些节奏来不断地进行练习的话,每个人都能成为优秀的演讲家。

第一,高亢的节奏能营造出威武雄壮的效果,这种节奏的演讲者发出偏高的声音,同时语气的起伏较大,高亢的节奏能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鼓动性使听众热血沸腾,这样的节奏适合于叙述一件重大的事件,宣传重要决定及使人激动的事。

第二,低沉的节奏和高亢的节奏正好相反,它是为了营造一种低沉、庄严的气氛,通常使用较低的声音,低缓、沉闷,语流偏慢,语气压抑。大都在一些郑重的环境中应用,如悲剧色彩的事件叙述,或慰问、怀念、吊唁等。

第三,凝重的节奏介于高亢和低沉之间,声音适中,语速适当,重点词语清晰沉稳,比较中庸。这种节奏每个字都要重音来读,为了体现出一种一字千钧的感觉,在对于一些问题发表议论,或者在做一些大的演讲时比较常用。

第四,轻快的节奏,这种节奏是大部分演讲常用的,这样的演讲节奏比较适合大众,容易使人们产生融入感,日常性的对话、一般性的辩论,都可以使用这类型的节奏。

第五,紧张的节奏,通常运用比较快的语速来表达,往往带有一种迫切、紧急的情绪。每句话之间没有长时间的停顿。其目的是为了引起听众的紧张感和注意力,用于重要情况的汇报,或者是必须立即加以澄清的事实申辩等。

第六,舒缓的节奏和紧张的节奏正好相反,这是一种稳重、缓慢、舒展的表达方式。声音不高也不低,语流从容,给人一种安心悠闲的感觉。一般的说明性、解释性的叙述,学术探讨等类型的演讲都可以运用这种节奏。

最后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同的节奏有时可以改变一个演讲的性质,作为一名演讲者,根据自身演讲的内容和性质选择合适的节奏,才能达到演讲的效果和目的。

十、准确地把感情色彩表现出来

人的声音不像机器一成不变,而是有不同的语气的,同时,人的感情在声音中都能够表达出来,声音是感情色彩的外部体现。演讲者正是通过演讲的语言将自己的感情传达给听众。

当人们心情愉快时,人的声音充满了活力,声音是明朗的。而当人们忧伤时,声音就比较低沉,声音是黯淡的。演讲者在演讲中根据不同的演讲性质和演讲内容把自身的感情融入其中,才能够真正地感动听众,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我们将声音注入感情时,不能单纯地见喜用喜声,见怒用怒声,只是单纯地运用一种感情会使得听众感觉虚假,同时在喜庆的场合有时也需要用庄重、悲伤的感情。举例来说,在婚礼上,大部分的语言所带有的感情都是喜悦、幸福的,但是在提到父母对新郎新娘的养育之恩时,可以用庄重的语气,而再提起去世的老人时则会用一种哀伤的感情。

十一、不要用鼻音说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些人在说话时,经常会发出“哼”、“嗯”这样的发音,这就是鼻音。

有些人认为,“哼”、“嗯”这样的发音是一种时髦的说话方式,或者把这当成一种追星的表现。但是我们要知道,用鼻音来说话,不但会使得对方听不清你说的话,同时会使语言的影响力大打折扣。

当我们用手指捏住鼻子,我们说话时就使用鼻腔来发音,这就是一种鼻音。鼻音是一种影响极坏的缺点。

我们在看电影时,经常会看到那种喜欢抱怨、脾气不好的反面角色,他们往往说话尖锐,怪声怪气,使人觉得不舒服,他们使用的就是鼻音。所以一旦演讲者用鼻音来说话不但不会达到演讲效果,反而会使得听众产生反感、排斥的心理,所以作为一名演讲者要练习运用胸腔发音,这也是我们之前练声的目的之一。

如果你没有用鼻音说话的坏习惯那么就要保持现状,并避免在将来说话时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你现在有用鼻音说话的坏习惯也不用着急,要保持心态的平稳,减低心理紧张,在说话时放松下腭、舌头,张开喉咙,打开声音,使声音是从喉咙而不从鼻孔中发出。

同时,我们可以用录音机、MP3等录音设备将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反复地倾听,从中寻找自己声音的缺点,发现有鼻音的地方,仔细想想是为什么,想想当时的语境并从中找到发音缺陷的原因。也可以通过和别人交谈来纠正自己语言的缺点。

第二节 普通话能力训练

普通话的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这个定义实质上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普通话的标准,运用普通话来进行演讲既符合社会的需求又能够使演讲的内容被尽可能多的人理解。

一、吐字要清晰准确

准确的发音,是演讲者传达自己意图的最基本的要素,只有清晰准确的发音才能使听者明确地领会演讲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加深听众的印象。

不准确的发音不但会损坏演讲者的形象,还会影响演讲者的思路和才能的发挥,影响听众的理解效果。

有这样一则笑话:

有一户潘姓人家长辈过世,家祭时请一位乡音很重的老先生来当司仪。

讣闻的落款是这样写的:“孝男:潘根科;孝媳:池氏;孝孙女:潘良慈;孝孙:潘道时。”这位老先生老眼昏花并且发音不标准。当他照着讣闻唱名时,凡是字面上有三点水的或左边部首都漏掉没看到。于是他就给念成:“孝男,翻……跟……斗……”

孝男一听,直觉得很奇怪,但又不敢问,于是就翻了一个跟斗。

老先生接着又说:“孝媳,也……是……”

孝媳一听:“我也要翻啊?”于是孝媳也翻了一个跟斗。

老先生继续说:“孝孙女,翻两次。”

孝孙女一听,想想爸妈都翻了,我也翻吧!于是就翻了两个跟斗。

此时孝孙心想:“老爸、老妈都各翻一次,姐姐也翻两次,那么我要翻几次?”心里想着想着就开始紧张了:“怎么办?”只见老先生扯开喉咙,大声念出:“孝孙……翻……到……死!”

这仅仅是一个为博人一笑的笑话,但是仔细想想,要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那么我们是怎么也笑不出来了。

那么怎么样才能准确地发音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念准字音

念准字音是有效交流的第一要素,要念准字音就要尽可能使用普通话,避免方言发音带来的误读误听。

(二)一定要避免读音错误

很多人都知道一个笑话:我骑着自行[háng]车到银行[xíng]去问行[xíng]长行[háng]不行[háng]。

汉语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语言之一,尤其是多音字,声调的不同以及字形相近且平时不常用的字,如果不细心的话,经常会出现口误闹出笑话。

1.口部训练

口部的开合练习。张嘴像打哈欠(打牙槽),闭嘴如啃苹果(松下巴)。开口的动作要柔和,两嘴角向斜上方抬起,上下唇稍放松,舌自然平放。经常做这个练习,可以克服口腔开度小的问题。

咀嚼练习。张口咀嚼与闭口咀嚼结合进行,舌自然平放,反复练习即可。

双唇练习。一个方法是双唇闭拢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及左右转圈。另一个方法是双唇打响。

舌部练习。舌部练习方法较多,分列如下:舌尖顶下齿,舌面逐渐上翘;舌尖在口内左右顶口腔壁,在门牙上下转圈;舌尖伸出口外向前伸、向左右伸、向上下伸;舌尖弹硬腭,弹上唇,练习其弹性;舌尖与下齿龈接触打响。

2.呼吸发声练习

慢吸慢呼。立定站稳或一只脚稍向前,双目平视前方,头正,双肩放松,用鼻子吸上一口新鲜空气。保持几秒钟,然后再轻缓地呼出。

快吸慢呼。想象当你看到一封意想不到的来信时,你会迅速而短促地吸一口气,并保持气息,喊一声“啊”,然后保持着吸气状态。你可以经常假想这种状态,反复练习,可以延长呼气时间,对吐字清晰、掌握运气有帮助。

上述方法,只要坚持练习,就可以使你的发音准确,使你的音色圆润。

二、语调要准确

语调是语言表达中的第二大要素,同样的拼音因为平仄不同可以生出不同的语义,例如“tang”因为语调不同可以有“汤”、“糖”、“躺”、“烫”这四种不同的意思。

语调能够润色语言,促进思想沟通,使语言表达更加清晰明确,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四声是中古汉语声调的四种分类,以表示音节的高低变化,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平声、上声、去声又称舒声,入声则为促声。舒声韵尾以元音或者鼻音结尾,促声韵尾以塞音结尾。入声除了是一个声调,还是一系列以塞音收尾的韵母的统称。现代普通话已经失去了入声。唐宋以来,汉语在四声的基础上区分声母清浊对应的阴调和阳调形成八声,也就是四声八调。

三、语言能力的练习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口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要别人理解我们的思想一般是依靠前后连贯、相对完整的语言来实现的。常见的表达能力不强而又缺乏训练的人,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是语言吞吞吐吐、辞不达意、前后脱节等问题。所以,对于这些问题,语言的训练就是能够培养他们完整、准确的口语表达能力。

首先,增大词汇量的储存。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一个人不能说出他不知道的事情,同样的,也不能说出自己不知道的词汇。所以语汇贫乏就会造成语流阻断、语言无味、语无伦次。

为了解决这种现象增加词汇量的储存量,你需要储备各方面富有表现力的词汇、短语,使语流更准确、更顺畅。

增加词汇量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和其他人的交流从别人身上学习自己没有掌握的词汇,也可以通过阅读字典、词典来增加自身的词汇储备,或者也可以通过专门的普通话训练来一方面增加词汇量另一方面也能够纠正读音。

其次,炼句的训练。

在生活中,人们都讨厌说话啰嗦重复的演讲者,就像一些单位,人们一听到领导讲话就头大,这主要是大多数领导讲话给人一种冗长但没有多大意义的感觉,这是因为,在每句话中的信息量过少,但每句话又都很长。

一个人在说话前如果没有想好要说些什么、怎么说,就会无可避免地产生无法凝聚思维语言的现象,这就导致了词不达意。

炼句的训练就是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使演讲者的语言简洁利索。

在炼句的训练中,我们可以倾听别人的演讲,寻找其中的语言缺陷和用句的精妙之处。也可以和朋友互相练习,让对方故意讲一句或一段不精练的话,然后对这个句子进行改写。也可以给将原本没有问题的句子进行缩写,例如,一句话新闻。

最后,练习使用各种句式。

不同的句式能够表达不同的感情,在演讲中,避免通篇运用陈述句,使得听众觉得无聊。

句式训练的目的是培养运用多种句式推动语流畅通,增强表达效果的能力。重点训练长短句的交错和多重复句、插入、倒装等句式的运用以及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句式的组合使用。

四、有声语言怎样正确练声

声带发出来的音是单调乏力的,只有经过头腔、口腔、喉腔、胸腔等共鸣腔的控制才能产生洪亮悦耳的声音。要么激昂高亢一泻千里,要么清澈流转娓娓道来,要么平缓深沉宽厚低吟。

人的共鸣腔以咽腔为主分为中、低、高三区。低音共鸣区是指胸腔共鸣区。中音共鸣区就是咽腔共鸣,指硬、软腭以下,胸腔以上的各共鸣腔。高音共鸣区指鼻腔共鸣腔,头腔共鸣腔。应用、控制各个共鸣腔并求得整体配合可美化音色,加大音量,使声音变化无穷。

下面介绍几种练习方法:

1.“哼鸣”练习:放松喉头,把“哼”的感觉置于叹气的呼吸状态上。练时不能太紧。检验方法:哼唱时看嘴巴能否灵活动作,可以则为正确。

2.半打哈欠:即闭口打一个哈欠,喉咙呈打开状,软腭提。

3.气泡音练习:嘴闭,用轻匀的气流冲击声带,使之发出细小的抖动声。

4.模拟汽笛长鸣(di——),可平行发音,也可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变化进行。

5.模拟声乐节奏发音。

6.呼唤练习:假设一个对象分别处在50米、100米或更远点,大声拖喊:“小程——等——等!”

7.音阶层递练习:由低到高,由高到低或高低变化层递训练。

天啦!走开!

天啦!! 走开!天啦!

走开!请安静!

我们开始上课啦!

8.夸张四声练习:

山——明——水——秀;

风——调——雨——顺;

阴——阳——上——去;

逆——水——行——舟;

刻——骨——铭——心;

胸——怀——广——阔;

鲲——鹏——展——翅。

五、有声语言怎样清晰咬字

有些演讲者演讲时听众听不清,听不明,听不准。主要原因是吐字不清,归音不到位。吐字归音是说唱艺术中传统的咬字方法,即把音节的发音过程分为出字、立字、归音三个阶段,出字要准确,有叨住弹出感;立字要圆满,充实;归音要鲜明,干净。整个过程类似枣核形。可以用下列方法进行训练:

(一)弹唇:双唇紧闭阻住气流,然后突然打开,爆发b或p音。

(二)转唇:双唇紧闭,用力嘬起,顺时转360度再逆时钟转360度。

(三)弹舌:舌轻触上齿背,用气冲击使舌跳动。

(四)卷舌:用“er”练习。

(五)练习下列绕口令:

1.荞麦摘巴包谷摘巴。

2.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妞妞轰牛,牛拗妞妞拧牛。

3.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着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南边提拉着鳎目的喇嘛,要拿鳎目换北边别着喇叭的哑巴的喇叭,哑巴不乐意拿喇叭换喇嘛的鳎目,喇嘛非要换别着喇叭的哑巴的喇叭,喇嘛抢起了鳎目抽了别着喇叭的哑巴一鳎目,哑巴摘下喇叭打了提着鳎目的喇嘛一喇叭,不知是提着鳎目的喇嘛抽了别着喇叭的哑巴一鳎目,还是别着喇叭的哑巴打了提着鳎目的喇嘛一喇叭。喇嘛拿眼瞪鳎目,哑巴滴滴哒哒吹喇叭。

六、普通话训练

(一)声母训练

普通话声母:按汉语语音传统的分析法,一个音节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几部分。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如feiyue(飞跃)两个音节中的f和y, gongjiaoche(公交车)三个音节中g、j、c。

普通话由辅音充当的声母有21个,还有一个零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二)平、翘舌音训练

1.训练要领

z c s发这三个声母时,舌头平伸,舌尖与上齿背接触形成阻碍。

zh ch sh发音时,舌尖上翘,与硬腭前部接触形成阻碍。

2.对比训练

(1)字对比

损—顺 长—仓 参—掺 春—村

早—找 从—虫 苏—书 缩—说

森—深 沙—洒 三—山 脏—张

谆—尊 怎—真 扎—杂 资—知

(2)词对比

粗布—初步 擦车—叉车 乱草—乱吵

史记—死记 师长—司长 商业—桑叶

私人—诗人 自立—智力 栽花—摘花

(3)组词对比

作者 滋长 种族 转载 残春 操场 冲刺

揣测 飒爽 私事 疏松 世俗 财产 声色

(4)听辨训练

推辞—推迟 三角—山脚 资源—支援

主力—阻力 征兵—增兵 照旧—造就

棉纸—棉籽 事实—四十 诗人—私人

商业—桑叶 鱼翅—鱼刺 一成—一层

竹子—卒子 最粗—最初 摘桃—栽桃

(5)绕口令训练

这是蚕,那是蝉。蚕常在叶里藏,蝉藏在树里唱。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十不能说成四,四也不能说成十。若是说错了,就要误大事。

战士史有志,喜欢看报纸。一看中央指示,二看国际时事,三看国内新闻,四看小说新诗。认不得的字就查字典,重要的内容就抄笔记。久而久之,学问挺深,大家就拜他为师。要问他有什么诀窍,回答很妙:学无止境,持之以恒,时间抓得紧,不愁不长进。

(三)鼻音与边音训练

1.训练要领

发鼻音n时,软腭、小舌下降紧贴舌根,这时口腔通路关闭,鼻腔通路打开,气流振动声带,在鼻腔产生共鸣,从鼻腔流出。

发边音l时,软腭、小舌上升,堵住鼻腔的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舌的两边流出。

2.对比训练

(1)字的对比

老—脑 刘—牛 路—怒

类—内 赖—耐 年—连

诺—落 龙—浓 闹—捞

拉—拿 冷—能

列—涅 吕—女 零—宁

(2)词的对比

新粮—新娘 旅客—女客 呢子—梨子

新连—新年 脑子—老子 水牛—水流

(3)组词对比

冷暖 老年 能量 奴隶 凝练

暖流 嫩绿 历年 尼龙 老农

落难 鸟类 年轮 奶酪 农林

(4)听辨训练

褴褛—男女 老路—恼怒 浓重—隆重

女伴—旅伴 留念—留恋 难住—拦住

大年—大连 无奈—无赖 脑子—老子

允诺—陨落 泥巴—篱笆

(5)绕口令训练

有座面铺面朝南,门口挂个蓝布棉门帘。摘了蓝布棉门帘,看了看,面铺面朝南;挂上蓝布棉门帘,看了看,面铺还是面朝南。

门口有四辆四轮大马车,你爱拉哪两辆就拉哪两辆。小罗要拉前两辆,小梁不要后两辆。小梁偏要抢小罗的前两辆,小罗只好拉小梁的后两辆。

牛郎年年恋刘娘,刘娘连连念牛郎;牛郎恋刘娘,刘娘念牛郎;郎恋娘来娘念郎。

老龙恼怒闹老农,老农怒恼闹老龙,农怒龙恼农更怒,龙恼农怒龙怕农。

第三节 朗读能力训练

所谓朗读就是朗声读书,在朗读中要求朗读者语言清晰、明亮、富有感情色彩。作为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朗读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朗读的目的就是将平板的书面的文字烘托出视觉效果。

一、朗读的作用

朗读可以培养人们的情趣,可以给人们一种将人带入身临其境的感觉,富有韵律的朗读可以深切地撞击人的心灵。同时朗读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一篇文章,在人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就可以为人们描绘出文章中的场景。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是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和观点,所以在朗读时,根据不同的理解,区分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就形成了或是铿锵有力,或是婉转缠绵,或是辗转回环,或一泻千里的语言风格。这样,朗读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听众的听觉,叩击他们的灵魂,拨动他们的心弦。朗读还可以激发人的感情,使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我们可以通过朗读来抒发与宣泄自己的感情,将静态的无声的文字转换成动态的有声的各种情景,从而激发读者的感情,将听众和演讲者的情感交融在了一起。

朗读是作用于人们听觉的一种形式,它虽然不像影视作品一样能够直接作用于人们的视觉,但正是因为这样,才给予了听众丰富的想象空间。

朗读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一)深入地理解作品

1.理解作品的内容

2.把握作品的结构

(二)字音正确

1.认读生字

2.纠正方音

3.按字定音

4.读出音变

(三)把握作者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绪

1.关切:天冷了,多穿点衣服,别感冒了。

2.烦躁:讨厌,离我远点。

3.热情:老王,干吗去了,中午一块儿吃饭吧。

(四)设身处地将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感情利用语言表达出来

(五)准确使用内在语

1.和文字描写一致的内在语

“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上,有一座现代化的汽车城、科技城、纺织城——湖北省襄樊市。她有着古老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古隆中、鹿门寺、米公祠,无不展示着襄阳古代文化的灿烂与辉煌。”

2.和文字描写不一致的内在语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六)把握感情基调

感情基调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昂扬有力、坚定深沉、喜悦明快、悲愤凝重、愁思满怀、豪放舒展、清新细腻。

二、朗读训练法

(一)选择朗诵材料

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朗诵者要很好地传情,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的而且适于上口的文章。

(二)把握作品的内容

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容,透彻地理解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读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正确、深入地理解。朗读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需要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清除障碍,把握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

2.深刻、细致地感受。有的朗读,听起来也有抑扬顿挫的语调,可就是打动不了听众。主要是因为朗读者没有进入作品的深层,在那里“挤”情、“造”性。

3.用普通话语音朗读

要使自己的朗读优美动听,必须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读。只有普通话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朗读中常见的问题

每个人都渴望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可怎样才能做到呢?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三言两语就能说完的。因为造成语言不流畅的原因很多,比如口讷、口吃、思维逻辑混乱,等等,但是这些障碍都是可以解决的,只要我们了解清楚其现况以及根本原因,就可以消除语言流畅的阻力。

(一)口讷

人人都希望自己语言流畅,出口成章。但不少人在人前讲话却十分费力,说出话来结结巴巴,意思支离破碎。正如俗话所说:“茶壶煮饺子,肚里有货,嘴里倒不出来。”这种现象叫做“口讷”。

从心理学角度看,口讷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口语的自动化程度较差;二是意识对语言活动的监控失当。言语包含着无意动作,也叫自动动作。平常说话并不需要去思考口唇、舌头、喉部如何活动,呼吸怎样调节,口腔怎样共鸣,只要想好了要说的内容,发音器官就会自动发出适宜而连贯的有声语言来。人的很多行为都是这样,琴师只看乐谱,手下便飞出悠扬婉转的曲调;打字员眼看文稿,手指自能按到正确的字键。习惯成自然,动作经多次重复达到熟练之后,不需要进行更多的思考,便能自发地进行,这就是高度的自动化。

如果缺少正确而充分的训练,没有养成言语自动化的技能,口语表达就难以流畅顺妥。言语活动又是一种高度自主性的思想和情感活动,选择哪些词语和句式来表达,声音高低和语速快慢的调节等,都需要高度灵活的自觉意识和监控。高度的自动化和高度灵活的意识监控是相辅相成的,是言语活动顺利进行的两个必要条件。高度的自动化使意识得到解放。

口讷的人多属于羞怯型。他们过分注意别人的评价,过分注意自己言语活动的细节,对自己说话过程中的失误尤其敏感。这种太强的患失意识,往往干扰语言自动化的实行,造成表达的困难。你越是集中精力注意自己说话的动作,嘴就越发紧张得不听使唤。

口讷的毛病是能够矫正的。矫正的途径是进行科学的训练,提高口语的自动化程度和意识监控的灵活性。按下述几点建议做,会对你语言流畅有帮助,使你消除说话紧张、语无伦次的习惯。平日说话时尽量保持冷静,放慢速度,等一句完整的话想妥了再张口;坚持练习朗诵,最好找一些上口、易记、接近日常用语的优秀散文作品,经仔细玩味后反复朗读,直到背诵如流为止。长期坚持下去,不仅可以丰富口语词汇和表现力,而且能养成言语流畅、出口成章的习惯;多参加歌唱、演讲等活动,多抛头露面,以克服羞怯心理,增强自我意识的耐受性。这里有两种循环过程:失误自卑,成功自信,你愿意选择哪一种呢?

(二)思维逻辑混乱

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人由于缺乏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又不注意逻辑思维的训练,导致说话时前言不搭后语,条理不清,逻辑混乱,因此逻辑思维不强也是语言不流畅的一大原因。这种词不达意的言语,不但使对方听着吃力,而且会阻碍交往的进程和深度,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本人也会因此感到烦恼。要纠正这个毛病,应努力做到:

1.多学习,勤实践,讲实效。

除了看一些必要的语法、修辞和逻辑方面的书籍外,报纸杂志上的好文章也在学习之列。多看多读能培养语感,加强对语言的自发控制力;另外,平时应注意语言实践,多听、多说、多练,这样能够提高语言的敏感度、清晰度,增强语言材料的丰富性、逻辑性。

2.有准备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说话前,特别是在叙述一件复杂的事情或者阐述某个观点,或者驳斥某种论调前,最好先在脑子里打一遍“草稿”,先思考,后表达,分层次,讲条理,就会使言语的逻辑性大大提高。而对那些可长可短的话题,要力求短,对可有可无的铺垫话语,则尽量不说。言简意赅,反而能发人深省。

语言的逻辑性,来自于缜密的思考。这就需要把握问题的前因后果,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观点鲜明,中心突出,层次清楚,并摆事实,讲道理,来论证自己的意见,使人心悦诚服。

3.克服紧张、焦虑、恐惧情绪,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

谈话时态度沉着、仪表从容、不慌不忙、镇定自若地阐述自己的看法,就会使语言自然亲切、流利透彻,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观点。

总之,要增强自己口头表达的逻辑力量,应注重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在谈话过程中发现漏洞,可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另外,要做到语言流畅,是不允许语病现象出现的。语病现象常见的有几种:

1.表述简略

表现在其本人自认为表述完毕,而听者却还不知所云。即使是在叙事、状物、抒情时,虽然对于话题的认识有一定深度,也同样找不到话说,不得不三言两语结束。

2.口齿不清

这里指功能正常而“口齿不清”者,这种现象是与过去缺乏训练有关。在口语表述时心里一紧张,加之原本不习惯朗声说话,结果难免使人感到口齿不清了。这种情况要纠正不太困难,只要有意识地加强朗声阅读和当众表述的训练即可。

3.表述散漫

其特点是表述时把握不住中心,东拉西扯,而且越说越远,甚至到后来连自己都不知道最初的话题是什么了。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思维机制的主控功能不强,表述中思维运动的主方向不能紧扣话题向前延伸,在交际中很容易被非主题因素所左右和干扰。如不注意改正,就很难成为口语交际的高手。

4.语不连贯

即同一话题有时可看做几个子话题和分话题,话题的完整表述应该由各个分话题的完整表述综合而成。而“不连贯”性则表现为多个分话题表述得不完整。

5.赘语过多

由于赘语词占据了表述时间,结果干扰了信息交流。语言交际主要依靠表述内容,赘语与表述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是交际时从语言表述的“外部”强加上去的。它对于信息交流反而具有某种阻隔作用,直接影响交际效果。

6.节奏过慢

即通常所谓的“拉长腔”。还有则是语句之间停顿时间过长,即所谓“半天说一句”的情况。有人觉得语言表述时间长、速度慢,显得庄重稳健,能增加语言分量。其实,这也是一种误区。

综上所述,语言交际中的种种语病主要由于:表述时思维机制的主控功能不强,思维“运动”与发声运动表现为一种“不同步性”;表述时发声器官运动乏力,且思维速度偏慢;表述中因紧张而导致的心理障碍,等等。

纠正语病的办法主要是接受系统的口语交际训练,多做朗声表述训练。在训练初期,则可多作有文字底稿依托的朗声表述,这样有助于养成“先想好了再说”的习惯,有助于强化表述时思维机制的主控功能,有助于实现思维运动与发声运动的同步性。

第四节 朗诵技巧训练

朗读技巧包括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四个方面,它们各有侧重,互相区别,又具有共性,互相沟通。

一、朗读的基本技巧

(一)停连

为表情达意所需要的声音的中断或休止叫停连。“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该连不连,语意难全;有断有连,方能扣人心弦。”

停连的一般规律:

1.必须根据作品内容和具体语句安排停连,并以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为前提,不能乱停乱连。

2.必须从读和听双方面的需要考虑停连,读是主导方面,但不能随心所欲。

3.标点符号是重要参考,但无需因此而束手束脚。标点是为看而设的,停顿和连接才是为了听的,要敢于大胆突破。如:“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4.一般来说,句子越长,内容越丰富,停顿就越多;句子越短,内容越浅显,停顿就越少。感情凝重深沉时,停顿较多,感情欢快急切时,连接较紧。

5.只要有两个词相组合,就有停连问题。停顿时间长,表示组合关系松动,或统领其后,余味较长;停顿时间短,表示前后关系较紧密,或受制于前,或要求速进。如“著名教育家班杰明曾经接到一个年轻人的求救电话,并与那个向往成功、渴望指点的青年人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6.停顿必须同重音、语气、节奏一起共同完成朗读的声音化再创作,永远不是单独起作用的。

停顿位置和时间的确定,主要考虑区分语意、表达感情、表示强调。如“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根据停连的位置和时间,停连被划分为10类:

1.区分性停连。如:“最贵的一张值八百美元”; “她看到儿子有些奇怪,就对他说:‘这是粮店的刘同志。' ”“我和哥哥拿着叔叔帮我们做的风筝,高高兴兴地来到体育场。”要善于区分运用停连技巧,词语关系是趋于明确、正确,还是变得模糊、错误,这是运用区分性停连的关键。

2.呼应性停连。如:“我们必须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他当过演员,在大学里教过书,还干了几天电工。”“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3.并列性停连。如:“在我国发现的中国猿人、马坝人及山顶洞人,分别属于猿人、古人和新人阶段。”“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奔腾怒吼,绿叶在树枝上飒飒地响。”

4.分合性停连。如:“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5.强调性停连。如:“森林爷爷的脚伸在很深很深的泥土里,任凭风魔王怎么摇,他还是稳稳地站着。”“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自古称作天堑的长江,被我们征服了。”

6.判断性停连。如:“世间一切事务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大家就随着女教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

7.转换性停连。如:“清早出发的时候,天气晴朗暖和,没想到中午突然刮起了暴风,下起了大雪,气温急剧下降。”

8.生理性停连。如:特定的语噎、哽咽、生命垂危时的叮咛、气喘吁吁的报告、个别人物的口吃等,运用时只能给以象征性的表现,点到为止。“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

9.回味性停连。如:“只见灵车去,不见总理归。”“然后他待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是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

10.灵活性停连。如:在语意清晰、语言链条完整、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活跃的基础上,常常运用灵活性停连,或移动停顿位置,或延长、缩短停顿时间,或增多、减少连接。属于不违原作的技巧性处理,给人以新鲜活泼的感觉。“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乎我的意料。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此之从容。”

(二)重音

在朗读中需要强调或突出的词或词组,甚至某个音节,叫重音。即一句话中听起来格外清晰、醒目之处,是诗眼、句子精华所在,也就是语句目的所在。

停顿和连接,解决了作品内容构成的分合。重音,要解决作品内容中词语关系的主次。

并列性重音:古时候,有个人,一手拿着矛,一手拿着盾。

对比性重音:骆驼很高,羊很矮。

递进性重音: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埋在地下的竹根。

比喻性重音: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转折性重音: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强调性重音: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得意极了,就唱起了歌来。

拟声性重音:雨哗哗地下着。会场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肯定性重音:这样气魄宏大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反义性重音:他们说中国是一个贫油国家。

重音的表达方法:单纯地加重声音。强中加强法;低中见高法;快中显慢法;实中转虚法;连中有停法。

(三)语气

语气是指朗读时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和具体的声音形式。朗读学实际上是语气学,语气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语气有具体的思想感情的色彩,喜、怒、哀、乐、爱、恶、惧等等。如:

爱——柔和缓慢——“亲爱的,我想你了。”

憎——气势强硬——“你欠我的钱什么时候能还。”

悲——缓慢低沉——“我亲爱的奶奶,在那年的冬天去世了。”

喜——高亢响亮——“今天是我儿子的状元宴,大家一定要尽兴啊。”

惧——急促尖锐——“把那条蛇拿开,快一点。”

急——气短声促——“快跑,火车要发了。”

冷——气少声平——“我对你已经是绝望了,我不想再见到你了。”

怒——气粗声重——“你怎么能做出这么丧尽天良的事情?”

语气的丰富多彩决定了其声音形式的千变万化,具体的色彩,要通过具体的声音形式表现出来,总体要求是:从内容出发,以准确、具体的思想感情作为依据,通过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虚实、明暗、刚柔等的对比,达到朗读目的。如: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节选自茅盾《白杨礼赞》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抽空把它搬走吧。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呀!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节选自贾平凹《丑石》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首后门,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肩头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节选自巴金《繁星》

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文章的片段,同时也是普通话测试时必考的短文阅读,经常练习朗读这样的文章,不但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普通话水平,同时是练习语气的好方法。

(四)节奏

是指朗读时由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声音上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回环往复的形式。有高亢型、紧张型、轻快型、低缓型、舒展型、凝重型等。

这四种技巧的关系如下:

停连,解决词、词组、句子、段落、层次之间的疏密关系,使语意完整清晰,感情隐现得体。

重音,解决句子、段落中的主次问题,使语言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语气,把握每一个语句的走向、态势、色彩、分量,是朗读技巧的核心。

节奏,控制全篇语流的快慢疾徐,在回环往复中奠定全篇的基调。

他们不是孤立地各行其职,而是作为一个整体,是有声语言流动中的和声,不能割裂开来,而是要出神入化,变为朗读者熟练的习惯,甚至进入“下意识”。

总之,朗读应线索清晰、立意具体,表达细腻,点染得体。要做到有目的、有对象、有内容、有感情。

二、常用的朗读节奏

朗读要快慢合理,节奏得当。

节奏不是外加的东西,它取决于说话的内容和交谈双方的语境,靠起伏的思绪遣词造句,靠波动的情感多层衍进。

人们在说话、朗读和演讲中,速度的快与慢、情绪的张与弛、语调的起与伏、音量的轻与重等,通过变化对比,就形成了节奏。节奏在口语中起着重要作用。

节奏主要表现人的心理的运动变化,不同的口语节奏具有不同的形象内涵和不同的感情色彩。适当的节奏,有助于表情达意,使口语富于韵律的美感,加强刺激的强度。

口才出色的人,与他谈话简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他们说话时就像一个出色的钢琴家,将语言的节奏当做钢琴的琴键随意指挥,弹奏出一曲动人心弦的“高山流水”。他们对语言节奏的掌握可谓随心所欲。

1.高亢型

高亢的节奏能产生威武雄壮的效果,声音偏高,起伏较大,语气昂扬,语势多上行。用于鼓动性强的演说,叙述一件重大的事件。

2.低沉型

这种节奏具有低缓、沉闷、声音偏暗的效果。语气压抑,语势多下行。用于慰问、怀念等。

3.凝重型

这种节奏听来一字千钧,句句着力。语流适当,既不高亢,也不显低沉,次要词语不滑不促。用于发表议论和某些语重心长的劝说、抒发感情等。

4.轻快型

轻快型节奏是最常见的,多扬少抑,听来不着力。日常对话、一般辩论,都可以使用。

5.紧张型

紧张型节奏,往往显示迫切、紧急的心情。声音不一定很高,但语流较快,句中不延长停顿。用于重要情况汇报,必须立即加以澄清的事实申辩等。

6.舒缓型

舒缓型节奏,是一种稳重、舒展的表达方式。声音不高不低,语流从容,既不急促,也不大起大伏。说明性、解释性的叙述,学术探讨等宜用这种节奏。

以上6种节奏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但又互相渗透,有主有辅,只有适当把握,才能显示出技巧的内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