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中之王阿维森纳
阿维森纳又名伊本·西拿,公元980年出生在阿拉伯帝国布哈拉(今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附近的一个小镇上,他的父亲是一名有学识的税务官。阿维森纳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
阿维森纳从小就聪明好学,10岁的时候,他就学完了学校里的所有课程,并能背诵《古兰经》以及许多阿拉伯文学著作。后来在一位哲学老师的指导下,阿维森纳开始学习古希腊的医学、数学、哲学和天文学著作,为日后成为一名著名的医学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阿维森纳聪明过人,再加上他勤奋努力,16岁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医生了。一次,国王突然得了一种奇怪的病,整天胡言乱语,疯疯癫癫。御医们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也没有治好国王的病。王室又派人从各地请来许多名医,还是没有治好国王的病。当时年仅18岁的阿维森纳听说后,自告奋勇前往王宫,请求给国王治病。很多行医几十年的著名医生都没有办法,更何况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王宫的侍卫根本不让阿维森纳进去,任凭他怎么说也不行。阿维森纳只好拿出纸和笔,将药方写下来,请侍卫传给御医。侍卫见他态度诚恳,就将药方传了进去。御医们一看,非常吃惊,急忙让侍卫把阿维森纳带进来。在阿维森纳的治疗下,不几天,国王的病就大大减轻,一个月后彻底好了。
为了感谢阿维森纳,国王任命他为御医,并赐给他很多金钱。阿维森纳请求国王允许他去王宫的图书馆读书,国王答应了。在当时,只有非常有学问的人才可能进入王室图书馆。阿维森纳抓住这个机会,每天很早就来到图书馆,直到天黑才回去。困了,就小睡一会儿;渴了,就喝点果酒;饿了,就吃点东西;天黑了,点根蜡烛继续学习。在不长的时间内,阿维森纳就把图书馆里所有的书都看完了。从此以后,阿维森纳的学识更加渊博,医术更加高明。人们纷纷来找他看病,连很多有名的医生也前来向他学习。后来这座图书馆发生了火灾,成千上万册的图书被烧毁。人们虽然很惋惜,但也感到非常庆幸,都说:“智慧的宝藏并没有毁灭,它早已转移到‘学者大师’阿维森纳的大脑中去了。”
后来布哈拉遇到了战乱,阿维森纳背井离乡,开始了长达15年的四处流浪、江湖行医的生活。1014年,阿维森纳定居哈马丹(在今伊朗境内)。国王的侄子得了怪病,整天躺在床上不吃不喝,只是望着天花板发呆。王宫里的御医们都束手无策,只好请阿维森纳来。阿维森纳坐在王侄的床边给他一边给他号脉,一边让一个熟悉哈马丹情况的人大声说出每条大街小巷的名字。当说到一条大街时,王侄的脉搏突然剧烈跳动了一下。阿维森纳让那人把这条街上的人名挨个说一遍。当说到一个姑娘的名字时,王侄的脉搏跳得更剧烈了。阿维森纳站起身,对国王说:“这个年轻人得了相思病,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让他和心爱的人结婚,否则他就会因为悲伤而死去。”国王听了,只好同意。王侄听说可以和自己心爱的人结婚的消息,病很快就痊愈了。王宫里的御医对阿维森纳佩服得五体投地。
《医典》
阿维森纳的《医典》是阿拉伯医学的结晶,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它不仅有医学原理和治疗方法,还有药学部分。药学部分分析了760多种药物的药效,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医典》对当时的一些疑难杂症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如脑膜炎、中风和胃溃疡等。他还论述了水流和土壤在传播疾病时所起的作用,提出传播肺结核、鼠疫、天花等病的是肉眼看不见的病原体的“细菌学说”。《医典》被翻译成拉丁文、希伯来文和英文等多种文字,在西方影响深远。一直到17世纪,《医典》都是欧洲各国医学院的主要医学教科书和参考书。
阿维森纳
阿维森纳是一位在阿拉伯帝国工作的波斯人。他的著作《医典》在若干世纪里被阿拉伯世界和欧洲的人们广为使用。
国王听说阿维森纳非常博学,就任命他为宰相。但由于他为人刚正不阿,不善于应酬,因此得罪了朝中权贵,经常受到排挤。有一次,国家发生动乱,王室卫队诬陷他暗藏奸党,突然闯进他家,把财物洗劫一空。幸好阿维森纳从后门逃走,才逃过一劫。国王死后,王子们为争夺王位展开激烈的斗争。有人指控阿维森纳不信真主,散布邪教,他因此入狱。直到新国王登基,查明真相后,才被释放出来。出狱后,阿维森纳被任命为国王的随从医官和科学顾问。
为了探索医学的奥秘和解除人们的痛苦,阿维森纳笔耕不辍。他先后写成《医典》、《活着的人们,死亡之子》、《指导大全》和《心脏病的治疗》等几十种作品。晚年,他白日行医,给人治病和著书立说,晚上给徒弟们上课。由于劳累过度,再加上经常亲身试药,他的身体日渐衰弱。1037年,阿维森纳以军医的身份随军出征,不幸病死,年仅57岁。至今伊朗的哈马丹还有他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