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的气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重义轻利,气场中的儒雅气(3)

《蛇与农夫》的故事时时警示着我们,农夫出于一片好心救了一条冻僵了的蛇,而蛇却在苏醒后反而咬了农夫一口。好心办坏事也是一样,帮助别人是出于好心,可是不讲究方式方法的帮助人,有时不但不会对别人有帮助,还会使自己身受其害。上帝只会给人们自助的能力,但最终的结束却操纵在自己的手中,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无论选择的好与坏都只能由自己来承担。

每个人的命运都和他内心的渴望有关联,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受到“内心的吸引力”的影响。而一个人的渴望往往就会伴随着这个人的气场表现出来,自己的命运由自己做主,不要为了一时的义气而断送了自己的一生。只要我们内心是妥帖的,安稳的,那么我们的精神气场才能得到一定的净化和升华。

儒家提倡的道义,就像是一把拐杖,总是在我们走入泥泞道路时第一时间出现在我们手里。当我们失意、痛苦、受挫、无助时,真正讲义的朋友总是坚定地站在我们的身后,就算我们穷困潦倒,他们也绝不会袖手旁观。

有的人认为儒家的中庸就是不讲原则,无所谓的折中,而其思想内涵是为人处世应该慎重,恰到好处,适可而止,这不但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气场。有的时候,我们必须相信,气场就是人生的指挥棒。

气场修炼的儒家智慧

有这样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其实,命运是气场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性格也只是它的产物,很多时候气场决定了性格,而气场才是命运的主宰者。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交友要交真诚、坦荡、刚正不阿,没有一丝谄媚之色的朋友,只有这样的朋友,才能提升自身的人格。那种见风使舵,谄媚逢迎,溜须拍马的朋友,就像是慢性毒药,只会腐蚀心灵。很多的事情不是上苍所能决定的,因为在很多的时候这些所发生的事情早已藏于你的心中或者是体内。所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气场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5.明辨君子与小人

君子与小人,同样是人,只因为做人的标准和价值观不同,所以他们的人格才有了高低贵贱之分。君子做事光明磊落,心胸宽广,凭借的是强大的气场;而小人则是损人利己,表里不一,阳奉阴违,自然没有什么气场可言了。

孔圣人对君子与小人早有理论,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光明磊落的,心胸宽广坦荡,所以君子有着强大的气场。而小人之所以没有什么气场,那是因为小人整天忙于算计,患得患失,经常会处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

君子的坦荡荡正是大气场的表现。君子即使居住在简陋的地方也不会感觉到简陋,在他们内心有一种恒定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气场,可以使周围熠熠生辉。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标准,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与内心。只有内心完满、富足,才能提高自我修养,而后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场风度。

唐朝时,有一个叫卢杞的人,位居宰相之位,此人不但阴险狡诈,而且还忌能妒贤,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排斥宰相张镒,成为历史上遗臭万年的人。

平定“安史之乱”后,功高权重的郭子仪晚年并不居功自傲,反而远离朝政,享受起了田园生活。

有一天,郭子仪闲来无事,就在自家欣赏歌舞。突然,有人来报,卢杞前来拜访,一听说是卢杞来了,郭子仪马上命令所有的家眷都退出大厅,一个也不准出来见客。

郭子仪与卢杞聊了好久,等到客人走了之后,家眷们非常的奇怪,就问他:“你在平时接待客人时,大都是我们在旁边侍奉的,也无所顾忌,今天只不过是接待一个书生,为何如此谨慎呢?”

郭子仪笑说:“你们是不知道呀,这个卢杞是个非常有才干的人,只是他心胸非常狭窄,睚眦必报。不但如此,他的长相十分的丑陋,一边脸是青色的,和庙里的鬼怪十分的相似。你们这些人,在平日时总是爱开玩笑。如果你们看到卢杞鬼怪般的脸,我怕你们忍不住笑出声来,你们这一笑不要紧,卢杞就会怀恨在心。一旦得志,势必不会放过我们这一家。”

就如同郭子仪预言的那样,没过多久,卢杞果然做了宰相。凡是过去那些看不起或是得罪过他的人,都遭到了他的报复,不是抄家就是被杀,唯独对郭子仪的全家却很宽厚。

对于卢杞来说,郭子仪不但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看不起他,并且一向都是颇为重视,因而便大有知遇感恩的意思,就算有时候郭家人做些不太合法的事情,他也是睁一眼闭一只眼,尽力保全。

正是因为郭子仪对卢杞太了解,所以在和他打交道时也是十分的小心,这也充分反映了郭子仪为人处世的周密和老练。

有句话说得好:宁可得罪君子,也绝不可得罪小人,小人往往是得罪不起的,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用各种手段来算计别人,让人防不胜防。

小人的气场和常人是不同的,小人的气场一直会保持着攻击性的存在,也就是说小人的气场随时都有可能攻击别人。在我们身边,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高尚的气场,也存着一些鼠辈小人,小人的气场核心目的是追求利益。利益出现的时候是一个样子,而利益消失时又是另外一种样子。

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当没有确定狗的主人时,他是一个态度。当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时,却又是另外一个态度。他会根据狗的主人的身份而改变对于事件的态度,那是因为狗主人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他个人的利益。小人正是利用了他自身的这种攻击性的气场,牵引着他的欲望,从而改变他的态度。

君子与小人其实只在一念之差。君子拥有好的心态,那么他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强气场。而小人没有良好的心态,整天以算计别人为乐,那么他所表现出来的气场就是弱气场。气场就像人的精神名片。我们可以通过气场认识一个人、喜欢一个人,或者是讨厌一个人、憎恶一个人,或者对一个人存在着无所谓的态度,这些都是气场传递的信息。气场能在生活中让我们更简单的认识一个人,察觉隐藏在气场之下的意图和想法。什么样的气场吸引什么样的人,正所谓是“物以类聚”就是这个意思吧。在很多的时候,一个人的品格往往就蕴涵在那些简单的行为之中。

儒家所崇尚的君子是一身正气,坦坦荡荡。正因为如此,君子从不畏惧谣言,因为他做什么事都问心无愧。而小人则不同,小人看到别人暴露了他的真实面目,为了自保,他的气场会攻击他人。有很多人对这种小人无可奈何,对他们不但敬而远之,甚至还抱着仇视的态度,以显示自己的正义。但在人性的丛林中,这并不是正确的保身之道,因一时的正义公然的暴露了这些小人的无耻,并不是保身之道,反而可能使自己成为小人所报复的对象。

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和小人保持距离,是明哲保身的正确选择,不必嫉恶如仇和他们划清界限,毕竟他们也是很要面子的。事实上,判断一个人品行的好与坏,主要是他的品德和为人处世的方式。品行端正的人,气场才会强大,坚不可摧,而品行不端的人气场就会弱。可见,品行也是气场的外在表现。

君子走的是君子之道,修身是君子之道的首要条件,修身就是修自己,容忍的力越高,所修的道也就越高,容纳的力越强,气场的能量就越强。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而小人则是斤斤计较,心胸狭窄,故而小人的气场很弱。俗话说:“君子不念旧恶。”这是对君子的要求,也是君子的处事标准,但事实上真正能做到的能有几个?有的人宰相肚里能撑船,有的人则不然,芝麻绿豆的小事就会记恨在心,难以释怀。

君子之所以是君子,是因为君子拥有强大的气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成为瞩目的焦点,而小人只会在背后使绊儿,所以小人的气场非常弱,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气场去认识不同的人。

气场修炼的儒家智慧

天地万物都有好与坏之分,昆虫有益虫害虫之分,人类同样也是良莠不齐。在大多数情况下,善良感动不了卑鄙,正直消融不了无耻。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小人”随时随地都有,造谣生事、挑拨离间、兴风作浪,为了避免受到伤害,慧眼识破小人的招数,构筑一道防火墙,才是明哲保身的关键。

6.莫对小人讲义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人不希望让自己的气场强大起来,可是,无休止的欲望也会带给人们无穷的痛苦,这些欲望促使人们的气场走向极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出卖他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这就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小人。

不管是君子还是小人,都有气场,差别只在于大与小而已。君子身边总是会有很多的朋友,那是因为他们有着强大的气场,强大的气场总会不自觉地吸引身边的人;而小人的气场则是高深莫测的,这种气场非常容易引起他人的不安。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古往今来,“小人”随时随地都有,去掉女子,单看孔圣人的评价,确实是非常有道理的,与小人太过亲近,会造成一种负担,要是过于冷落他,又会招致嫉恨,对于这种人,真不知该怎么办好。

《呻吟语》的作者吕坤说:“处小人,在不远不近之间。”而中国另一位贤哲庄子也说过:“小人之交甘如饴。”这和孔圣人的想法如出一辙,圣人们的告诫和历史的兴亡成败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不要招惹小人,更不要对小人讲义,保持适当的距离才是上上之策。其实无论是什么人,归根结底就是欲望的问题,欲望有的时候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但过度的欲望就是为了满足虚荣,小人往往就是为了自己的虚荣,追求表面上的光彩,做出一些极力掩盖自己不足的行为。

有这样一个寓言:有一匹狼跑到农场,想捕杀一只羊来吃,农场里的猎犬追了过来,这只猎犬非常高大凶猛,狼见打不过也跑不掉,就装出可怜兮兮的样子,边流眼泪边哀求,发誓再也不打羊的主意了。猎狗听了它的哀求,看到它的眼泪,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便放了它。想不到这匹狼在猎犬回转身的时候,纵身咬住了猎犬的脖子,多亏主人及时赶到,才救了猎犬一命。

这个寓言告诉人们,无论何时,若对小人动了恻隐之心,心慈手软,只能深受其害,就如同猎犬一样。所以面对小人的圈套和诡计,必须保持冷静。再则,眼泪是小人经常运用的武器,但却也是君子的弱点,面对眼泪的攻势,千万不要动摇意志,否则,被“别有用心”的人抓住弱点,就等于自投罗网。

世界上虽然没有心如止水的人,但是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却很多。其实这种人是最可怕的,因为你无法掌握他对某件事的观感。在这种人身上,无所谓气场的强与弱。在他们来看,除了关乎自己利益的事情,其余的事情对他们而言,都是可有可无。所以,有的时候,对于小人要以毒攻毒,以牙还牙,反还对方,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但打蛇不死反被蛇咬的故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或让其同类之间相互挤对,不攻自破。

武则天为了铲除唐朝宗室势力,为自己登上皇帝的宝座扫清道路,也是运用了“以毒攻毒”的计策。

武则天把持朝政之后,把宗室诸王势力的存在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为了使自己能够及时掌握政敌的动向,清除诸王的势力,武则天就鼓励告密和使用酷吏的权宜之计。

武则天下令,无论是什么人,都可以面见皇帝,告发机密;凡是告密者,任何人都不得阻拦,外地来京告密者,沿途的地方官员都得妥善安排好住宿。告密者进京之后,大都是武后亲自召见,凡是擅长辞令,面色凶狠,可以做爪牙的,都被武后封官,并赏金万两。

由于武后的大力提倡,一时间,告密成为了一种风气,因此,告密在当时就成为一帮无业流氓、赌徒、罪犯、无赖之辈获得富贵的捷径。

武则天从告密者中选拔一批新官员,这些人大都是无赖,狡诈残忍,惯于陷害无辜,是一帮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帮助武则天镇压异己。武则天借助于告密,利用酷吏扫荡了自己所有的障碍,唐朝宗室几乎被斩尽杀绝。

告密和酷吏肆意横行,造成了小人钻营、世风败坏、人心惶惶、怨声载道。为了安定民心,武则天开始向酷吏开刀,在当时,周兴、来俊臣为酷吏之首。

酷吏周兴,残害无辜,杀人无数,朝野上下无不对其恨之入骨,正值他得意之时,有人告发他“谋反”。武则天令酷吏来俊臣审理周兴案,来俊臣深知周兴和自己是同一类人,就请周兴到家中饮酒,席间,来俊臣询问如果罪犯不肯认罪,该有什么办法。周兴不知是计,就出了一个主意,把人装入一大瓮之内,四周燃起炭火。把囚犯装入其中,就是再坚强的人也受不了这种酷行,殊不知,周兴正是死在自己设计的酷行之中。

周兴被除掉之后,不久又有人告发来俊臣谋反,武则天下令将他斩首示众。为了争取民心,武则天还下了一道诏书,把来俊臣历年来的罪行公布天下,把所有的灾祸都统统归于这种奸佞小人身上。

武则天借酷吏之手,为她登上帝位扫清了政敌,而今又用同样的方法,使自己置身世外,可见手段是何其高明。

自古以来,凡是想处置小人的,往往都会采用以毒攻毒的计策,合理利用此计策,就能化解难堪与尴尬,也能为自己挽回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