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经济形势:预期下降走势复杂 结构性改革亟待推进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持续深度调整,复苏步伐缓慢沉重。
一、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降,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依然突出
今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全球经济增长率2015年3.5%、2016年3.7%,较去年10月预测值均下调0.3个百分点;发达经济体增长率2015年、2016年均为2.4%;美国经济是最大亮点,预计2015年经济增长率2.2%、2016年3.1%,是唯一预测增长率上调的主要经济体。欧元区、日本2015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下调为1.2%、0.6%。预计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2015年增长率4.3%、2016年4.7%,均比2014年10月下调。IMF指出,虽然全球经济得益于石油价格走低,油价下跌将使2016年全球产出增长0.5%至1%,但由于对中长期经济增长预期悲观,大多数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投资乏力,世界经济复苏明显低于预期。4月上旬,IMF最新报告指出:世界大多数经济体需准备应对一段经济增长较低的时期,这意味着政府和企业将更难降低其债务水平,尤其新兴市场将更难实现预算盈余。
世界银行预计,全球经济增长率2015年3%,2016年3.3%,2017年3.2%;高收入国家经济增长2015年2.2%,2016年2.3%;美国经济2015年增长3.2%, 2016年、2017年将回落至3%、2.4%;欧元区经济2015年增长1.1%,2016年1.6%;日本经济2015年增长1.2%,2016年增长1.6%;发展中国家经济体2015年增长4.8%,2016年、2017年分别升至5.3%、5.4%。世行认为,全球经济面临多重风险,国际贸易量可能继续疲软,预计2013年、2014年增长均不到4%,远低于危机前7%的年均增速。贸易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是需求下降;全球价值链和进口结构变化也是重要原因。同时,油价下跌已经对石油生产国资产负债表造成很大压力;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可能陷入通缩或停滞。
二、主要经济体走势复杂,政策取向继续分化
(一)美国经济。目前在全球经济复苏中处于领先地位。受美元升值和油价下跌的影响,美国失业率下降,通胀压力减弱,再度显示美国从经济危机中复苏的能力。尽管利率将逐步上升,但国内需求会受到油价下跌、财政调整放慢等因素的支持。目前美国加息预期确定,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Fed)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开始加息,而美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加息预期上。IMF认为,美联储加息是美国经济复苏和利率正常化的体现,但加息在短期会带来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应循序渐进;新兴经济体需做好应对加息准备。从长期看,美国经济复苏将提振全球经济,有利于新兴市场。美国经济新一轮增长主要依靠创新驱动,美元走强源于市场对美国加息和增长前景的预期。但美国不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唯一引擎,其他国家必须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
(二)中国经济。世界银行认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精心管控的增长放缓,增长动力依然强劲。预计2015年增长率7.1%,2016年、2017年将分别增长7%、6.9%。IMF指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反映其决心实现经济再平衡。美国彼得森经济研究所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虽有波动,但无法与迪拜或日本的情况相提并论。中国按揭负债率仍然偏低,首付比例至少为30%。在17个国家中,中国的总负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率排名居中,远低于日本和美国的水平。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消费信贷仅占总负债的一小部分,中国的影子银行业规模仅为正规银行业的28%,远低于美国的200%。中国制造业仍在生产全世界80%的空调、90%的个人电脑、75%的太阳能板、80%的手机和63%的鞋类。中国研发投入占全球比重12.8%,领先于英国和大多数西欧国家。到2025年,如果中美达成自贸协定,中国对全球出口额将会再增长10%。
(三)亚洲经济。美国彼得森经济研究所认为,今年亚洲地区增长放缓,但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地区,预计增长率为4.5%。中国经济仍将是亚洲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5年,按美元(市场汇率)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1.2万亿美元,超过亚洲其余所有国家经济增长的总和,相当于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并将占到今年全球生产总值增量的30%,明显超过美国22%的贡献度。即使中国经济增速减慢,其巨大总量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期,中国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IMF预测,2015年印度经济增长率为6.3%,经济总量增加值3950亿美元,大致与东盟3350亿美元的总量增加值相当;印度尼西亚2015年经济增速将提高到6%;越南、柬埔寨、缅甸2015年经济增速也将加入6%—8%的行列,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引入中国低成本、外向型的制造业。
(四)欧洲经济。欧元区经济依然疲弱。油价下跌,欧元贬值,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更为中性的财政政策,这些将为经济活动提供支持。据欧洲央行4月7日发布,3月份是欧洲实施1.1万亿欧元量化宽松政策的首月,欧元区合计购买了价值525亿欧元的政府债券。但这些因素很可能被投资前景黯淡抵消: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减缓将导致欧元区出口下降;欧元区内部、外部的负面冲击可能使消费物价进一步下跌;欧元兑美元汇率持续走低,对欧元区增加出口有利,但不能解决提振经济问题。虽然欧元区当前货币政策适当,但需进一步巩固财政政策,特别是需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以提振经济。
(五)日本经济。日本政府1月12日发布,预计2015年日本名义GDP金额为504.9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6万亿元);完全失业率3.5%左右;消费物价涨幅1.4%左右。IMF预测,2015年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为0.6%,比去年10月预测下调0.2个百分点。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将日本2015年经济增速预测从1.3%下调至0.7%,将2016年预测从2.1%下调至1.3%。野村证券公司将日本2015年实际GDP增长预测从1.7%降至0.8%;该机构分析指出,随着人口结构老化,相对美国的高科技企业,日本企业保守而迟钝,在集成电路、计算机软件、生物科技、新能源等行业和新领域,日本企业已被美国和新兴国家赶超。
三、多数经济体急需结构性改革,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巨大
IMF认为,对于大多数经济体,优先政策任务依然是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而不是实施紧缩政策。尽管各国宏观经济有很大差异,但都必须采取有效举措,切实推进结构性改革。对于主要经济体,如果通胀水平继续下降,导致通胀预期进一步下行,货币政策必须通过其他方式保持宽松,以防止实际利率上升。财政政策和支出结构需适当,以支持经济复苏和长期增长。特别是一些经济体急需扩大基础设施投资。2015—2020年,仅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就高达7300亿美元,总投资额至少8万亿美元。世界银行认为,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实施结构性改革,尤其需要消除私营部门投资障碍,拓宽私营企业就业渠道,加大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世界银行认为,对于外汇储备充足的经济体,应当利用外汇储备延缓汇率调整速度,同时对外国直接投资采取激励措施,以提振市场信心,改善长期增长预期。
四、宽松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并重成为共识,防范金融风险再次敲响警钟
IMF数据显示,最近几年从发达经济体流向发展中经济体的资金激增,2009年至2012年间,总计有4.5万亿美元资金流入发展中经济体,占同期全球资金流动规模的一半。然而,2014年下半年全球15个领先新兴经济体资本净流出额3924亿美元,其中第四季度资本净流出额2502亿美元。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截至去年6月底,对新兴经济体的贷款已增至3.1万亿美元,其中多数贷款都是以美元计价的。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与波动性加剧有关的风险仍居高不下。随着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大幅上升,欧元、日元兑美元大幅贬值,许多新兴经济体(特别是商品出口国)货币持续贬值,汇率风险上升。据IMF统计,2014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外汇储备同比下降1145亿美元;今年1—2月同比下降2997亿美元。世界银行认为,总体而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逐步退出进展顺利,但如果利率上升过快,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入有可能在数月内下降50%以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加强信贷传导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鼓励不能生存的银行迅速、有序退出市场,使有生存力的银行积累和维持资本缓冲并满足信贷需求。宏观审慎政策应作为第一道防线,主要防范金融过度行为。发达经济体继续增加双边、多边货币互换额度,将缓解美元融资压力。
五、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对供需双方影响不一
2014年9月以来,以美元计价的国际石油价格下跌了55%;全年国际铁矿石价格暴跌近50%;目前国际油价已跌至每桶50多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虽然油价下跌对全球经济产生一定正面作用,但不抵负面影响。油价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加大了全球通缩风险,对石油出口国造成严重冲击,决定石油价格未来走势和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仍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市场分析指出,国际油价下跌可能已经过度。如果石油供给对价格下跌反应强于预期,则未来国际油价反弹的时间可能更早、力度更强。德意志银行预计,2015年全球铁矿石需求量将出现2009年以来的首次萎缩,而且价格会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在40—45美元的水平。
六、某些国家局势紧张动荡,地缘政治冲击经济
中东和北非地区的教派冲突不断加剧,也门等国家紧张局势升温;伊朗核问题谈判复杂多变对国际油价造成冲击;经济制裁和卢布大幅贬值使俄罗斯经济前景暗淡,并削弱独联体其他国家增长动力。这些都通过直接渠道和信心效应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