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的微笑:《论语》解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孔子不被重用的第二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孔子极为崇拜尧舜,意图恢复五百多年前文王、周公以礼教化人民的治国理念。孔子想复兴周礼,儒家烦琐礼仪与当时各国与时俱进的当世之政相抵触。


其实各国早在孔子周游列国的一百多年前,都已纷纷寻求创新改革的富国富民政策。


例如,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管仲具有“以百姓为天、以人为本”的民主思想,他实施一系列政经改革、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财政系统、统一货币、外贸经济调控等措施,发展渔业、盐业,鼓励与境外贸易,他秉政三年,齐国经济开始繁荣起来,使齐国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


紧接着又有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也任用吴起、百里奚、蹇叔等贤臣猛将实施政经改革,陆续成为春秋末年的霸主。


孔子年少时,郑国君主郑简公命子产为相,子产提出“以宽服民、以猛服民”的宽猛并济策略。“宽”即怀柔道德教化;“猛”即严刑峻法。接着子产又“铸刑书”,把自己所制定的刑书铸在鼎器上,开创公布成文法律的先例,郑国因而大治。


孔子想恢复五百年前周礼治国的想法,与当时各国的理念相抵触。


孔子说:“上天运行四时、化育万民,无声也无味。”才是为政的最高境界。


孔子说:“真伟大!尧这样的君主多么崇高!有如天一样高大。他的恩德无法形容!百姓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称誉他。他的功绩万古留芳!他所制定的礼仪光辉灿烂!”


孔子说:“我述而不作,喜欢古代的文化,效法商朝的老彭。”


孔子离开卫国经过匡邑,匡人误以为阳货真的又来了,就把孔子一行人围困起来。


孔子说:“周文王已经死了,文化不就在我这儿吗?如果天意要毁掉文化,我死了,后人便不能了解文化了。如果天意不想毁掉文化,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孔子说:“我谈论夏朝礼制,夏的后裔杞国已不足以考证;我学习殷商礼制,殷的后裔宋国还残存着它;我学习周朝礼制,现在还实行它,所以我遵从周礼。”(《中庸》)


孔子自命继承尧舜之道,以文王、武王为典范。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制治理国家。以道德感化人民,严格遵守君臣、父子、贵贱尊卑等级的区别。


孔子周游列国时,所提出的政治理念是恢复尧舜时代以道德礼制治国,不符合春秋末年的政治潮流。所以才四处受挫折。


例如,鲁昭公二十五年,孔子三十五岁时第一次到齐国,齐景公非常欣赏孔子。


有一天,齐景公对晏子说:“我想把尼溪的田封给孔子。”


晏子说:“儒者都能言善道,态度高傲很难驾驭,崇尚丧礼浪费财产厚葬死人,不可将这形成习俗;他们不事生产,只是到处游说求职,这种人不能用来掌理国事。”


齐景公说:“好吧,就不用他罢。”


此后齐景公虽然很礼貌地接见孔子,但不再问关于礼的问题了。


孔子说:“愚昧却喜欢自以为是,卑贱却喜欢独断专行。生在现今,却一心想恢复古代之道。这样的人,灾祸一定会降临自己身上。”


《中庸》这本书中,孔子所说的这句话,刚好印证了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