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推荐家庭必备验方(珍藏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4章 常见症状(13)

【名医指导】

1.注意口腔卫生:若为大量牙垢、牙石导致的出血,可到口腔科去除牙垢、牙石,并口服抗生素1周。一般来讲,半年到一年应洗牙1次。

2.如果是由于残根、残冠引起的牙龈出血,应将其拔除,以后镶假牙;如果是制作不良的牙套或不良修复体导致的牙龈出血,应重新制作牙套或重新补牙。

3.女性月经期、妊娠期要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

4.最好选用新型保健软毛牙刷;采用竖刷法,避免横向用力刷牙。

5.经常吃鲜枣,喝绿豆汤。在暑天用西瓜皮煎汤代茶饮,都有助于减轻出血。

6.遇有原因不明的大范围自发性牙龈出血时,应及早到医院检查,以便确定其是否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尤其是隐蔽的血液病要高度注意,多方面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理。

7.平时多用茶水漱口。因为茶叶中的儿茶素可杀灭口腔中的细菌,从而减轻牙龈炎症,减少牙龈出血。

口臭

口臭又称口气,是指口腔散发出的令别人厌烦的难闻的气味。口臭多为吃冷饮过多以致胃的功能受损所致。牙龈炎、牙周炎、龋齿等都可导致口臭,而口臭的最常见病因是牙周炎。居高不下的牙周炎发病率,使口臭患者也变成一个庞大的群体。口臭主要分为两大类型:①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口臭;②单纯性口臭。

中医学认为,体质强壮、神清气爽、口舌生香是人体正常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口臭的产生源于人体的各种急、慢性疾病,即胸腹不畅,浊气上逆,胃阴耗伤,虚热内生,胃阴受损,津液不足,虚火上蒸;肺阴受损则气逆上冲;精气血受损则虚火郁热内结,阴虚津亏,胃肠肝胆虚火郁热上蒸,肝火犯胃,火气上炎,脾虚气滞,寒热互结,升降失司所致。导致口臭有五大原因:①肝火亢盛,耗神伤精,火气上炎所致。②胃肠蕴积湿邪热毒,心火亢盛,而上攻头、目、口、喉,浊气下行,邪结肠胃所致。③胃阴受损则津液不足,虚火上蒸;肺阴受损则气逆上冲;精气血受损则虚火郁热内结,阴虚津亏所致。④脾虚气滞,寒热互结,升降失司所致。⑤气候、精神、饮食等因素造成脾胃失节,而气滞、食积;心情不舒致肝火犯胃,气郁不舒所致。

【必备验方】

1.咸鱼头1个,豆腐数块,生姜1片。将咸鱼头斩块稍煎,与生姜同以武火煲约半小时,入豆腐再煎20分钟即可。每日1次,连服1周。适用于口臭兼口腔溃烂、牙龈肿痛、便秘者。

2.芦根30克,大米50克。将芦根洗净后以大火煮15分钟,去渣,入大米煮成粥,每早空腹顿服,连用5剂。适用于舌干或牙龈肿烂所致口臭者。

3.甘草10克,茶叶5克,食盐8克,水1000毫升。将水烧开,入甘草、茶叶、食盐煮沸10分钟左右,即可饮用。适用于风火牙痛、口臭、火眼、感冒咳嗽。

4.广藿香适量,粳米250克。同放入铝锅内(一定要用铝锅)水煎5分钟,取汁待用;将粳米煮成粥,加入广藿香汁煮沸即可。适用于口臭兼有脾胃虚弱、吐逆者。

5.吴茱萸适量。研细末,清水调敷肚脐或双足涌泉穴,外以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5~7日。

【名医指导】

1.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注意剔除残留在牙缝中的肉屑,这类蛋白质较高的食物易引起口臭。

2.平时注意保持口腔湿润、勤喝水。

3.有顽固性口臭的患者,坚持饭后刷牙。

4.积极治疗引起口臭的疾病,如牙周炎、肝炎、胃病等。

5.不要吃得过饱、空腹时间不宜过长、睡眠时间不宜过长。

6.因食用刺激性食物(如大蒜)引起者,可通过嚼茶叶、口香糖或吃大枣的方法消除。

7.每次就餐前,做十余次深呼吸;在两餐之前可吃些水果,有助于避免产生口臭。

8.少饮酒,过量酒易生胃火致口臭。

9.睡前不吃零食。

10.多吃谷类、蔬菜和水果,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

11.适量进食生姜、肉桂、芥末和辣椒,以防鼻窦炎。

12.适量进食胡萝卜、花茎甘蓝、菠菜和柑橘类水果,以摄取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

13.口臭者应少吃糖、甜食、甜饮料、蛋糕和饼干。

14.患者若伴有口苦、口干、口舌生疮、牙龈肿痛、便秘等一种或多种炎热之象,应及时就医。

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多见于老年人。瘙痒是发生于皮肤并引起搔抓的一种自觉症状,无原发性损害。其发生原因比较复杂,致病因素包括内因或外因,或两者兼有。内因多导致全身性瘙痒,外因可引起泛发性或局限性瘙痒。皮肤瘙痒是因皮脂腺萎缩使皮脂分泌减少、皮肤干燥所致。尤其在干燥的冬季,皮脂流失加重,极易发病。患者瘙痒部位多有明显的抓痕、血痂等,严重者可并发感染,出现渗液、脓痂等,但不伴有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等继发性皮肤瘙痒。瘙痒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以胫前(小腿前侧)、背部最为多见。

本病中医学称“痒风”、“风瘙痒”。急性瘙痒多由于风、湿、热所致,故以清热祛风为治疗原则。慢性患者,多由血虚生风,或血瘀气滞所致,故以养血祛风,或以养血祛风兼活血化瘀为治则。阴囊瘙痒症和女阴瘙痒症多由肝胆湿热引起,当清泻肝胆湿热为治则。

【必备验方】

1.人参240克,白蒺藜、石楠藤各60克,苦参500克(以酒浆、生姜汁各浸泡1日,晾干),僵蚕45克,玳瑁120克,甘草15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黄酒或温开水送服。每次30~60粒,每日1~2次。适用于皮肤瘙痒、慢性湿疹。注意:孕妇慎用。

2.炉甘石80克,滑石50克,赤石脂90克,冰片9克,蒸馏水1000毫升,甘油150毫升。将前4味研末,加入蒸馏水及甘油,配制成药水。用时摇动,用毛刷涂搽患处。

3.苦参100克,食用白醋适量。同浸泡3~5日即可,每取30~50毫升加入温水中洗浴(或用棉签蘸液搽患处),每日2~3次,连用5~7日。

4.蒺藜、何首乌各等份。研细末,每晚洗浴后,取药末适量,以米醋调敷于双足涌泉穴,外以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次晨取下,连用7~10日。

5.辽刁竹、麝香草(兰花草)、甘草各50克,50%乙醇500毫升,冰片0.5克,香精2滴。将前4味浸泡15日,加甘油及冷开水15毫升,再加冰片、香精混匀,搽患处,每日3次。

【名医指导】

1.认真查找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2.注意调节神经功能,避免紧张;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遇事豁达开朗。

3.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避免饮酒、喝浓茶及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5.避免气候环境变化对皮肤的刺激。特别是寒风的侵袭、被褥太暖及汗液的刺激。

6.保持皮肤卫生。但洗澡不要太勤,洗澡时要使用中性沐浴液;不要用力搓擦,不要用热水烫洗。

7.衣服要宽松、舒适,贴身衣服最好是质地柔软的纯棉衣物。

8.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9.保证皮肤屏障功能的完整,也就是要保证皮肤角质层及皮脂膜的完整。

10.皮肤清洁方法应根据季节、气候及个人的皮肤状况随时调整。如夏季皮肤新陈代谢旺盛,皮脂及汗液分泌较多,可以适当增加洗浴次数,使用清洁作用较强的沐浴露。入秋以后,就要减少洗浴次数,每周1~2次即可,并且要随着环境干燥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减少。冬季应该选用含有滋润成分的沐浴露,浴后全身涂抹有滋润保湿功能的润肤剂。

跌打损伤

跌打损伤是指扭、挫伤,金属利器割伤是临床较常见的损伤。扭伤是指间接暴力致使肢体和关节周围的筋膜、肌肉、韧带过度扭曲、牵拉,引起损伤或撕裂。挫伤是指直接暴力打击或冲撞肢体局部,引起该处皮下组织、肌肉、肌腱等损伤。跌打损伤主要是由于体外的物体或物质作用于形体导致组织器官的损伤而发病。如从高处跌下足部着地时,躯干因重力关系急剧向前屈曲,胸腰脊柱交界处椎体受折刀力的作用而发生压缩性损伤,或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损伤。一般情况下,损伤多发生在关节及关节周围的组织,挫伤以直接受损部位为主。颈、肩、肘、腕、指间、膝、踝、腰等部位均可引起扭、挫伤,其中腰部是最常见的腰部伤筋疾患,多见于青壮年。轻者伤及肌肤,多于短期内痊愈,只用通常膳食治疗即可;重者伤筋动骨,创面污染,或出血过多,而致血虚气衰,甚至伤及内脏,生命垂危,病期较长,则需膳食治疗辅佐。

【必备验方】

1.红尖椒1份(研细末),凡士林5份。将凡士林放锅中溶解,放入辣椒面拌匀(能嗅到辣椒味即止),迅速冷却成膏。每取适量,以棉花或纱布涂于患处,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2.海棠花50克,紫茄子3个,蒜蓉、食盐、味精、香油、食醋各适量。将海棠花处理干净,水煎,去渣;将紫茄子洗净(放碗中),倒入海棠汁,隔水蒸熟,备用;将蒜蓉、食盐、味精、香油、食醋调匀,倒茄子上拌匀,温热食用,每日1次。

3.白莴苣子30克,粟米6克,乌梅、乳香、没药各5克,蜂蜜少许。把白莴苣子、粟米分别洗净后炒香,研细末,与乌梅、乳香和没药共研细末,加入少许蜂蜜做成丸(每丸6克),温酒送服,每日1丸。适用于急性腰扭伤。

4.白芥子15克,栀子50克(研细末),桃仁30克(研细末),鸡蛋清2个。将白芥子洗净,沥干水分后研末,备用;碗中放入少量面粉,加入栀子、桃仁和白芥子末拌匀,放入鸡蛋清调和成糊状,敷于患处,3日换1次。

5.新摘老丝瓜1条。切片、晒干,置铁锅内用小火焙至棕黄色,研细末,入瓶备用。胸腹部跌打损伤者,用白酒冲服,每服3克,每日2次,连用3日;四肢跌打损伤者,以白酒调敷于患处,每日1次。

【名医指导】

1.日常生活中遇到跌打损伤时,在排除骨折的情况下及时止血,并对症选用跌打损伤药。由于跌打损伤药多数为活血化瘀药,孕妇禁用。

2.跌打损伤后,在皮肤无破损的情况下,立即冷敷或用冷水冲洗患处,可减轻肿胀疼痛现象;24小时后再贴伤湿止痛膏。

3.局部有破损者,不可将膏药直接贴在破损处以免发生化脓感染。

4.膏药不能乱贴。要用热毛巾或生姜片将患处皮肤擦净,拭干后再贴;一般1贴膏药不超过24小时,否则易引起皮肤过敏。

5.贴膏药应避开毛发较多的地方。

6.若贴膏药10分钟左右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水疱,自觉瘙痒剧烈,应立即停止贴敷,必要时口服抗过敏药。

7.患者伤后宜食用营养丰富的食物,并主动进行功能锻炼。

刀伤

刀伤是指被利器所割伤,通常可引起皮肤出血,重者可危及生命。

【必备验方】

1.活甲鱼1只,干石灰粉适量。宰甲鱼取血,滴入干石灰粉内搅匀、捏成团,穿线其中,悬于通风处阴干,研末,撒于伤口,并包扎固定。

2.苦杏仁5克,蝉蜕、栀子、红花各1克。共研极细末,撒敷于伤处(厚2~4毫米),外用纱布或绷带固定,隔日换药1次,连用2次。

3.赤小豆100克(研极细末),冰片粉1.5克。调匀,密封装瓶。每取适量,清水调敷于患处(厚约0.5厘米),12~24小时换药1次。如出现张力性水疱,应妥善保护,防止继发感染。

4.水杨木白皮适量。焙干、捣碎,研为细末,水送服,每次1匙,每日3次;同时取适量药末敷患处。适用于刀伤成疮者。

5.马勃50克,蒲黄100克。共研末,酒送服,每次1小匙,每日4次(夜间1次)。适用于刀伤病麻木者。

【名医指导】

1.一般处理:

(1)将双手洗净,以凉开水清洁伤口。

(2)擦消毒药水,如过氧化氢。尽量避免使用刺激的消毒液或消炎药。

(3)盖上消毒纱布,包扎固定。

2.严重刀伤的紧急处理:

(1)压迫止血法:直接用纱布、手帕或毛巾按住伤口,再用力把伤口包扎起来。

(2)止血点指压法:用力按住出血伤口附近靠近心脏的动脉点。

(3)止血带止血法:血流不止时,用布条、三角巾或绳子绑在止血点上,扎紧;每15分钟略松开1次,并尽快送医急救。

3.小伤口可以用清水或生理盐水稍微冲洗(以伤口为中心环形向四周冲洗),然后再用乙醇消毒后用干净纱布包扎(不可以用棉花);当伤口结痂时就可以不用包了。如果伤口很大,千万不能冲洗,先止血再用干净纱布覆盖;不要用力清掉血块,避免二次伤口损伤。锐器伤伤口较深时一定要送医急诊;6小时内使用破伤风抗毒素;预防感染,保持创面干燥,别碰水。

4.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助其消除恐惧不安的心理障碍。

5.处理伤口后,多进食些营养品进补,加快伤口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