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佛说知足——活出轻闲幸福的感觉(4)
所以说,“相争”并不是一件坏事,关键要抓住其有利的一面而尽量避免其不利的一面。最聪明的相争是对事不对人,将重点放在解决问题、达成目标,而不是打击、征服别人。
有一个真实故事:一支欧洲雪山探险队准备公开选聘一批探险队员,许多登山爱好者蜂拥而至,争先恐后地参与竞聘。
探险队队长麦克对每一个应聘者都进行了极为严格的体能测试,最后,他对精选出来的20名候选人说:“最后一项是心灵测试,只有心灵测试合格的人才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雪山探险队员。”
说完,麦克队长让工作人员把20名候选人一一安排到一个单独的房间,然后,他分别给每个候选人一张字条,并说:“10分钟后,我来听取你们的答案。”
10分钟后,麦克队长走进第一个房间,微笑着问那个年轻人:“假如再有10米之遥你就要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峰顶,但是十分遗憾的是,有一个队员就在你前面1米左右的地方,这意味着他将成为第一个登上峰顶的人,这时,你会怎么办?”
年轻人立刻回答:“我会毫不犹豫地超过他!”
麦克队长听了,十分遗憾地说:“年轻人,你不适合做雪山探险队员。”
接着,麦克一一走进另外19个房间,对每个候选人都提了同一个问题。几乎每个候选人的回答都跟那个年轻人一样:在胜利在望时,选择超越。
麦克队长不禁大失所望。
直到最后一个年轻人,终于回答出了麦克队长希望听到的答案:“没什么,就让他做第一吧!只要登上珠穆朗玛峰,我盼望多年的目标就实现了,至于名次,我没有想过,我不在乎第几名。”
麦克队长一听,欣喜地说:“祝贺你!你一定能从雪山上活着回来!”
其他19位候选人都不服气,他们认为“争当第一”并没有错。
麦克队长解释说:“在雪山顶上,厚厚的积雪,稀薄的空气,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低温,每一步都可能是死亡陷阱,你们却心存独占鳌头的欲望,等待你们的极有可能是悲惨的命运。为了你们宝贵的生命,我不敢带着你们去冒险。”
大家听了,都恍然大悟。
人生好比登山,越到高处越艰难,真正的对手其实不是他人,而是自己,或者是,最大的对手是自己的智能、体能、才能极限。
突破了极限,无论成为第几,你都是英雄。
有人可能会想: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冠军的选手不是好选手。
其实,无论你想当什么,终究要靠战胜自己。保持平常心,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佳状态,就有当元帅、当冠军的希望。求胜心切,心态失常,水平发挥不出来,别说战胜对手,连“比赛资格”都会被取消,成为被淘汰的对象。那么,只要力争将眼前该办的事办好就行了,何必卷入不理性的竞争呢?何必那么热衷于把对手打败呢?
当你将对手锁定于你所面对的问题而不是他人,你的烦恼一定会减少很多很多。
◎如饮甘泉
人们都痛恨被迫屈服于他人,减少矛盾冲突的最好方法是理性竞争,避免卷入意气之争。有效开发自己,自然可以超越他人,不必战胜竞争者而赢得的胜利,是最有智慧的胜利。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何必苦身积聚添烦恼
怎样培养正确的金钱观念?
佛曰:
生时不赍一文而来,死亦不持一文而去,苦身积聚为之忧恼,于己无益徒为他有,无善可恃无得可怙,致使命终堕诸恶道。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二》
佛说:生的时候带不来一文钱,死的时候带不走一文钱,辛辛苦苦地积聚财富,并为之忧愁烦恼,对自己没有益处,只是为他人所有,外无善行可以依恃,内无心得可以依凭,致使命终之时,堕落到三恶道中。
佛经上这段话,后来被简化为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话: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人们在“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观念指导下,有的走上了恬淡生活的超然之路,有的走上了积极布施的行善之路,有的走上了得过且过的怠惰之路,有的走上了穷奢极欲的腐化之路。同一个观念,对人们产生的影响截然不同,那是因为人们理解上的差别。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是一个自然现象,除了《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薛宝钗,据说出生的时候带来了一块玉,一般人都赤条条而来,带不来什么;死的时候也是赤条条而去,带不走什么。秦始皇积聚天下财宝,陪葬在坟墓中,企图在地底下受用,但他哪曾享受过半分,只是“徒为他有”,先是被项羽掘墓开棺,盗走大半;现在又被有计划开发,尽夺其财。
正因为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许多人积聚到大量财富后,便拼命消费,“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好像在花别人的钱一样。近年来,中国刮起一股炫富风,其势头之猛,令全球奢侈品巨头们瞠目结舌。当“中国式奢侈”流行成为一种时尚,让无数奢侈品牌高兴不已,“到中国去!”这是现在全球奢侈品品牌的流行口号。各种豪车展、珠宝展、奢侈品展、尊贵物品展纷纷登陆中国。而且中国富豪从来就没有让他们失望过。2009年1月1日晚8时,为期三天的TOP SHOW深圳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在全球最大的高尔夫球会所——观澜高尔夫球会开幕,此次展会云集了307件顶级奢侈品,劳斯莱斯、加长悍马……其中最贵的一款手表高达257万元。但如此昂贵的价格却半点也没有吓到中国富豪的迹象,3天的成交总额超过2亿元。至于花200万元置办婚礼、吃36万元一桌的满汉全席、吃18万元的“黄金宴”……种种炫富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商务部预计,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占全球总量的32%左右。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不是第一,奢侈品消费却位居第一,这个现象正常吗?可想而知,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出于这种心理:人死了,钱没花了,白白被别人得去。
那么,把赚来的钱都消费出去,真的等于自己受用了吗?从表面看确实如此,实际上却不是。打个比方,花36万元吃一桌价值10万元的满汉全席,等于白白送给别人26万元;将10万元的食物吃下去,变成营养、变成健康、变成快乐的部分,那是自己真正受用了,变成肥肉、变成各种“富贵病”的部分,那不叫受用叫受损。所以说,无论花多少钱,真正受用的极少,大部分还是浪费掉了,甚至变成自己的损失。
应该如何理解“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呢?应该培养正确的观念。一方面,赚钱可以是一种积极创造的行为,人的价值通过赚钱的过程和结果得到体现,前提是按规律办事,按社会公认的规范办事。不讲规律,不守规则,为赚钱而赚钱,那就变成了破坏行为,体现的是人的负价值,除了让自己一身疲累、满心烦恼,有什么好处呢?只会让那些狮子大开口的奢侈品商人笑掉大牙。
一方面,花钱既可以是快乐的自利行为,也可以是快乐分享的行为,对自利而言,人真正能从金钱上得到的价值仅仅是正好满足自身需求的部分,超过需求的部分,消费再多,也有害无益,那又何必呢?假如你的钱很多,与其白白地浪费在自己身上,不如慷慨地与他人分享,或者帮助那些急需救助的人,或者留给家人,或者留给全社会。假如你的钱不够多,那就要理性消费,按自己的收入安排生活,享受自己该享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