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骑士精神:一种信念,一种荣誉,一种责任(1)
信仰:没有信念的人生,只会停留
越是黑暗时,越不能熄灭生命的灯盏,越要点亮人生的光芒这光芒就是理想、信念和希望。
什么是信念?
昔日的骑士,拍去身上的尘土,哪怕遍体鳞伤,只要一息尚存,绝不忘却初衷。名誉、谦卑、忠诚、骄傲……他们铭记于心,用毕生、用行动来实践。这就是信念,一份英勇无畏、执着精神、崇尚荣誉的信念。没有它,就没有流传至今的骑士精神。
“二战”期间的某次战役中,盟军的一支伞兵因飞机偏航而误投,身陷绝境,成为德军的俘虏。在德军的刺刀下,他们做着苦役,身形憔悴,却始终坚信盟军会打过来的!当盟军胜利的枪炮声不断逼近时,德军惶恐不安,命令这支伞兵俘虏站成一排。看到周围荷枪实弹的德军,伞兵们猜到了将要发生的事情。
战争的残酷与可怕,在于它与死亡紧密相连。
一个年轻的伞兵想起了父母和未婚妻,眼睛湿润了,身体不停地颤抖。站在他旁边的老兵紧握着他的手,说:“兄弟,我们不哭!”一瞬间,所有的伞兵一个接一个地拉起手,视死如归。就在德国士兵举起步枪准备射击的时候,盟军发动了进攻,正义的枪炮最终压过了屠杀的子弹,一些伞兵幸免于难,其中就有那位年轻的伞兵。
后来,他随军队攻克了柏林,目睹着纳粹旗降下的那一刻,他想起那位曾经拉着他的手给予他安慰和力量却已永远不能醒来的老兵,想起了那一句“兄弟,我们不哭”。
原本简单的一句话,在那样的环境里,却显得格外沉重。这也是信念,一份铁肩担道义的信念,一份忠诚于国家、愿为之付出生命的信念。正因如此,军人们才有了视死如归的从容。
信念有多重要?
传说讲到,女娲造人之后发现,泥做的人很脆弱,禁不住风吹雨淋,于是就给人插了一个脊梁。从此,人便可以顶天立地,栉风沐雨。这根脊梁就是“信念”。
一个人有没有信念,决定着他将拥有怎样的人生。
有信念,就能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将其集中在人生目标上,改变自己的命运;没有信念,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要去哪里,进而失去掌控自我的能力。有信念的人生,无论成功与否,至少不会迷茫;没有信念的人生,却如同茫茫大海上没有方向的船,只会不停地徘徊。
我们一生大约有1/2乃至更长的时间都在工作,工作对大多数人来说,既是谋生的手段,也是磨炼意志、展示才能、培养人格、提升品性、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我曾让员工们思考并回答一个问题:你如何看待工作与信念?
1.两者是一回事
2.两者完全冲突
3.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4.工作是生命信念的一部分
大多数员工给出的答案是2和3,只有极少数选择1和4。换句话说,在大多数员工看来,信念与工作没有关系,工作只是养活自己、赚取财富、不得不做的一种人生选择,仅此而已。他们很实在地对我说:“我工作就是为了养家糊口,否则为什么要工作?”
可以想象,抱着这样的心态日复一日地工作,消耗掉的只是时间,根本难以收获实效。不少员工甚至表示,赚钱就是工作的首要目的,倘若有了足够多的钱,就会放弃工作。这样的回答是令人忧心的,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把工作与生命信念联系起来,从一开始就扭曲了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我反复重申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但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让员工谈谈职业规划是最难互动的一个课题。不少员工在拿到规划表时,愁眉苦脸,不知道该写什么,其中不乏工作多年的老员工,他们在职业观上仍然处于迷茫的状态。
他们为什么对自己的职业没有规划?最主要的原因是,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没有形成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没有树立起一生的目标和生命信念。一个有人生信念的人,绝不会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该怎么过,也不可能没有目标和计划,不会每天浑浑噩噩度日,更不存在对职业规划一脸茫然的情景。
当然,也有不少员工对我说,只有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能称之为“事业”,事业里才有自己的生命信念和人生价值,但工作和职业不是,那仅仅是谋生的工具。他们目前所做的事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但碍于各方面的条件所限,只能如此。
这种工作与信念的分离是现代职场人的常态,无论是底层的普通职员,还是高层的管理者,都面临着同样的困惑。也许是出于生活的压力,也许是为了实现其他目的,他们选择了自己不感兴趣、不喜欢的事,尽管能够换来一些物质上的东西,但心灵却长期处于煎熬中。他们的才能、志向、职业观与当前从事的工作不相匹配,所做的事与他们对自己人生意义的看法完全不符,甚至相悖,职业带给他们的感觉是空虚、乏味、痛苦,在这种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挣扎,势必难以对工作充满热情、尽职尽责。
一位心理咨询师在解答员工的这一困惑时,提到了她自身的经历。她说,目前的工作是她非常热爱的,且愿意为之奉献终生,她为自己能在不太老的时候找到自己喜欢的事业感到幸运。但是,这种幸运不是从天而降的,也经历了百转千回的周折。
大学毕业之初,她也不清楚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庆幸的是,她并未停留在原地等待,而是积极地尝试可能接触到的所有工作。她做过中学教师,做过报纸和杂志社的记者、编辑,还做过行政文职、工程管理人员……最后,才与心理学相遇,并将其确定为自己最终的归宿。为了从事这个行业,她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她并未抱怨为何没有一开始就让她遇到心理学。
她说,之前所有的经历对于目前所从事的工作都有巨大的帮助。做中学教师让她掌握了授课的技能,记者和编辑的经历培养了她良好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行政和工程管理的工作让她对企业管理有了基本的认识,并为把心理学融入企业管理奠定了基础。
人生中最理想的事莫过于,找到自己喜欢的事,且没有任何烦恼能阻碍对工作的热情。就像乔布斯一样,我坚信让他一往无前的唯一力量就是他热爱自己所做的。可惜,这种情况并不多见。有时,你可能实现了当初的理想,做了自己想做的工作,可到了具体的烦琐事务中,却产生了厌烦的情绪,甚至最终选择放弃这份工作。
现实中,大多数人的最终选择并非是当初自己最满意的,都是在深入了解这个职业后,发现了其中的乐趣和惬意,渐渐地把这份职业变成了毕生的事业,将工作与生命的信念联结在一起,实现了人生的最大价值。
美国作家理查德·C.卡伯特说过:“一个人的工作代表了他在这个世界的位置。”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更是教育自己的儿子说:“孩子,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他们所说的这些话,无疑都在阐述一个事实:为生存而工作,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为信念而工作,工作就是一种乐趣。把工作上升到信念的高度,把工作视为实践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方式时,内在的动力和能量就会被唤起,它的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写过一首小诗:“用你的心织布缝衣,仿佛你的挚爱要穿上这件衣服;激情满怀地建造房屋,仿佛你的挚爱要居住其中;柔情蜜意地播种,欢喜地收获,仿佛你的挚爱要品尝果实。把你的灵魂气息注入你的一切物品,而且知道所有被祝福的谢世之人都在你身边守护着。”这位颠沛流离、贫病交加的诗人,一生饱经磨难,尝尽孤独,却把残酷的现实当作圣殿,把爱与美当作信念,用一首首动人的诗篇,感染了无数读者的心。
这就是信念的力量!当你找到自己的位置,全身心地投入,你会发现那是一件极其幸福的事。当你带着信念去工作时,你的人生便有了目标,那种坚定地要得到某样东西、试图完成某些理想的愿望,会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指引着你向积极的人生迈进。记住: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每个人都可以超越平庸,超越自我,前提是你要像骑士那般,坚守一份信念。
谦卑:永不过时的品行,永远值得称道
在最平凡的生活里谦卑努力。总有一天,我会站在最亮的地方活成自己曾经渴望的模样。
提起谦卑,我想起了普华永道高级顾问大卫·艾尔顿先生讲过的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玛丽,出生在苏格兰格拉斯哥生活最艰苦的地区,家中有五个兄弟姐妹。玛丽说自己的父亲是个好人,当周遭许多孩子都赤脚上学时,他总会想办法给自己的孩子脚上弄些可穿的东西,如果有新的纸板,就给孩子们换上新纸板鞋掌。
玛丽很聪明,成绩总是前三名,唯独地理科目学得稍差,得七八十分,这还是她几乎每天迟到、被老师用皮条处罚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多年后,老师才得知,玛丽之所以迟到,是因为要先送妹妹上学,而妹妹上学的时间比她晚。玛丽不愿意解释,是不想为迟到找借口。
可惜,家里实在太贫穷了,玛丽14岁时不得不辍学,给人做保姆贴补家用。“二战”爆发后,玛丽参军报国。在军队里,她凭借自己的技能和才智,很快就被提拔成二级军士长,且不管到哪儿做什么工作,都得到一致的好评。随着战火渐熄,玛丽与一名突击队军士长结婚,不料对方却在战争即将结束前离世了,留下玛丽和一名遗腹子。
后来,玛丽找到了一个愿意接纳怀有身孕的她的家庭,在那里做厨师和管家。在这个大户人家做工是很辛苦的,尽管他们通情达理,但不时地在家宴请大班宾客,家务活有多繁重不言而喻。玛丽经常从早上6点开始就要忙着打扫卫生和下厨,直到晚上11点才能休息,可她一句怨言都没有,坦然从容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她来说,人生就是有机会要好好把握,但日子还要一天一天过。
玛丽一直跟这个家庭生活在一起,直到72岁那年,她想放慢一下生活节奏,才停止全职工作。尽管年岁已高,但玛丽的头脑从未衰减。耄耋之年,她依然能在英国《泰晤士报》的填字比赛中打入伦敦市的决赛,只因不想在公众面前抛头露面承受公众人物的压力,才选择退赛。
在数十年的工作中,玛丽从来没有主动要求过加薪,她稳重、忠诚、谦卑、纯粹、无私,她的付出为他人的成就奠定了基石。她从来没有为自己做保姆、当家佣感到羞耻,她说任何一项工作都是值得做的,如果你在人生中能够有些许机会去做些什么,那就好好地把握这些机会,把事情做好。
令人欣慰的是,玛丽而今已经90岁高龄了,可她依然很敏锐,且非常独立。她过着安静舒适的生活,如果让她看到类似“到别人家去当家佣是一项极为令人羞耻的工作”这样的标题,她一定会说,“人们的期望太高”,然后劝诫人们不要怨天尤人,抱怨连连,相比那些没有工作的人,有工作的人就该知足。
这个故事不是大卫·艾尔顿杜撰的,他与玛丽相识已久,关系亲密。写这篇文章时,他还说晚上要给玛丽打电话。因为,玛丽就是他的妈妈。
我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世间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态度!每一份工作都有它的价值所在,工作不分高低贵贱,只有做得好和做不好!重要的是,你能否用一种谦卑的姿态去对待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份工作,哪怕它很平凡,你也能将它做得无与伦比。
说来容易做来难啊!真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少之又少。有很多初入职场的新人一脸沮丧地跟我说,他毕业于某某名牌大学,曾经如何出类拔萃,带着优越感走进职场,本想大展拳脚实现抱负,结果却得不到领导的重视,每天做着不起眼的工作,没有升职加薪的机会,心理落差很大,以至于后来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自信心大受打击。
产生这种心理的根本原因,是对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天底下不存在卑微的工作,也没有不重要的工作,只有看不起工作的人。同样,天底下也没有不好的工作,只有不愿做好工作的人。当你抱怨自己怀才不遇,艳羡着那些“大角色”的时候,你知道他们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吗?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最初在一家小鞋店做售货员,这份工作基本上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可韦尔奇却觉得可以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是一种乐趣。但凡有客人走进商店,他都会给他们拿来各式各样的鞋子,让他们试穿。如果客人不喜欢,他就会不厌其烦地推荐另外的款式。这份工作教会了韦尔奇一条重要的生意经:一切为了做成买卖。
在鞋店做售货员的几年里,韦尔奇几乎没有让任何一个走进鞋店的客人空手离开。韦尔奇就是从这份平凡的工作起步,逐渐成就了自己传奇的事业。后来,有人问及他的成功秘诀,韦尔奇只说了七个字:做好平凡的工作。
被誉为美国百货商店之父的约翰·沃纳梅克,年轻时曾在费城的一家书店打工。当时,他的薪水每周只有1美元,可他从来没有看不起这份工作,兢兢业业地做着。靠着这份勤奋刻苦的劲头,他最终成了美国最富有的商人之一。
类似的事还有很多,如麦当劳的经理也是从基层一点点做起的,他当过服务生,甚至打扫过厕所;青岛啤酒董事长金志国刚进入青岛啤酒时,做的是刷啤酒瓶的工作,可他把瓶子刷得又快又干净,还在厂里的比赛中取得了最好成绩。
福布斯曾说过:“做一个一流的卡车司机比做一个不入流的经理更为光彩,更有满足感。没有不重要的工作,只有看不起工作的人。”所以,别看不起你的本职工作,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到最好并不容易。
我讲述这些成功者的经历,只是为了说明道理,并不是在谈如何复制他人的成功。卓越,不一定是非要创立自己的公司,成为老板,这未免太过偏激了,也不太现实。对于多数人来讲,我们更该关注的是自己背后存在的另一种成功,即如何在岗位上成就自己的事业。
我以前住的小区有一位电梯司乘员,40多岁的年纪,工作特别认真。但凡有住户走进电梯,不管认不认识,她都会热情地打招呼;待住户走出电梯时,也会礼貌地提醒慢走。日复一日,从没有出现过差池。后来有一次,我在坐电梯时发现司乘员换人了,一打听才得知,原来的那个司乘员已经被调到物业部做了基层管理人员。
许多人都把看电梯当成一份不起眼的工作,可事实再次证明: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态度。一个认真负责的人,不管在什么样的岗位上,都能做得很出色,也都能够从中得到更多更好的机会。
想在岗位上实现个人价值,首先要保证认真完成好每一项工作,而要做到这一点,没有谦卑的态度是不行的。一个有着谦卑之心的职场骑士,他在日常工作中应当是这样的:
1.有着平等的职业观
社会就像是一个不断运转的大机器,而社会中的各种职业都如同这部机器的零件,少了任何一个,都会导致机器不能正常运转。凡是存在于社会上的任何一种职业,都是必不可少的,且所有正当合法的职业都是值得尊敬的。有些工作尽管环境不好,薪水稍低,琐碎繁杂,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值得做好。
前纽约中央铁路公司总裁佛里德利·威尔森有一句话很值得回味:一个人,不论是在挖土,还是在经营大企业,他都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神圣的使命。不论工作条件有多么艰苦,或需要多么艰难的训练,始终用积极负责的态度去工作。只要抱着这种态度,任何人都会成功,也一定能达到目的、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