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在决定德国命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战——波兰战役结束后,德国最高统帅部下令组建“髑髅”师。根据布拉斯科维茨将军关于州警和狱警都应该组建本部门的师级番号野战部队的提议,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阿道夫·希特勒(1936年取代辞职的冯·普洛姆堡元帅)予以采纳并下令立即组建“髑髅”师。在佐波特(Zoppot)召开的会议上,阿道夫·希特勒责成提奥多尔·艾克一级突击队大队长负责组建“髑髅”师。
见证“髑髅”师诞生的命令文件
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国的国民情绪,依据官方文件和宣传史料研究的历史学家往往认为当时的德国国内爱国主义热情表现为极为狂热好战,实际上却大相径庭。当1939年9月1日德国政府向国民宣布国家进入战争状态——“04点45分,我们开始反击了”——之后,全国各大城市却表现得十分平静,和1914年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对协约国宣战的情形截然不同,大街上既没有欢呼的人群,也没有列队走过大街的士兵,更没有出现步枪口插鲜花(要求和平、抗议战争)的一幕。一切都显得很平静。
遗憾的是,1918年到1939年仅仅20年的和平期来的太短暂,刚经历了一战痛苦的德国人还没来得及抚平伤痛,就再次戎装上身扛枪踏上了战场。
波兰战役的轻易获胜使年轻的德国国防军自信心爆棚,更为重要的是这次战役唤醒了日尔曼男人那种特有的血性,激发了他们潜在的爱国情操和血性斗志。除了波兰战役这个催化剂外,不平等的凡尔赛和约与日尔曼人天生对祖国的荣誉感及凝聚力,加上宣传机构的鼓动造谣,使全体德国公民相信国联有意通过凡尔赛和约分裂德国,战胜国将一切痛苦和罪名都加在了德国人民的身上,加深了民族的苦难,民众的爱国热情被点燃了,“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漩涡之中。
一支早期的“髑髅”旗队小队正在步行通过1个小村。注意他们的髑髅领章
这种情况下,SS“髑髅”师应运而生。最初,SS“髑髅”师兵源广泛,除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外,还有不少党卫队普通成员也加入到SS“髑髅”师这个大家庭。大体上,“髑髅”师的兵源分为两类:
一类是凡尔赛和约衍生物——但泽本土卫队。按照凡尔赛和约,但泽脱离德国,成为主权归波兰但属国际共管的自由港。纳粹党在德国兴起后,但泽的纳粹党为了争取所谓的“民族自决”权力(也就是自由举行全民公投,决定但泽归属),组织成立了但泽本土卫队,这个武装组织成为德国和波兰两国政府纠纷的焦点,也是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兰战役的原因之一。但泽国民本土卫队是“髑髅”师建制内唯一具有实战经验的单位。这个营级规模的但泽本土卫队最初是以“格策”髑髅突击大队的名义负起当地警察的责任,后改编为1个加强步兵营。1939年9月,“格策”髑髅突击大队在陆军的指挥下参加了波兰战役,为战役胜利做了突出贡献。
第二类就是役龄的狱警阶层。这些狱警对离开狱警部门,转入军事部门服役可谓兴趣盎然。为什么他们好好的后方狱警不当,却愿意当兵上一线战斗呢?原来自愿报名参加“髑髅”师的狱警大部分都是原来掌管“髑髅”旗队的提奥多尔·艾克一级突击队大队长的手下。
图中是刚刚抵达“髑髅”师训练营的新兵,他们刚刚换上了一身军装。不过,他们的头盔依然是过时的一战时期的1916式。初期的党卫军部队可说跟国防军系统格格不入,这也是党卫队全国领袖希姆莱所希望的,不过代价就是最新的武器和装备,暂时没有几支能落到党卫军部队头上,“髑髅”师早期的武器装备可以用“寒酸”来形容,国内一些资料里常常宣称的党卫军部队一开始就拥有最好的装备的说法是极其荒谬的
集中营和髑髅部队之父提奥多尔·艾克正在检阅他的手下,他们都身着早期的党卫队黑色制服
不管怎么说,“髑髅”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也和其他义务兵单位一样健全了军事组织。大约6500人加入 “髑髅”师,使全师实力达到了2万人。在SS“髑髅”师组建的同时,德国境内的州警也奉阿道夫·希特勒的命令组建了“警察”师(日后大名鼎鼎的SS第4“警察”装甲掷弹兵师)。
如果当时国防军没有同意“髑髅”师和“警察”师并入武装党卫军,那么这两个师的兵员都得前往陆军服役,才算完成兵役。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即便去“髑髅”旗队服役也不算完成兵役,非得到陆军服役才算完。幸运的是,两个师组建后不久,就加入了武装党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