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科学管理原理》(2)
2)科学地选人、用人
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科学地挑选员工,并进行培训和教育。健全的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使员工的能力同工作相适应,企业管理当局的责任在于为员工找到最合适的工作,培训他们成为第一流的工人,激励他们尽最大的力量来工作。为了挖掘人的最大潜力,还必须做到人尽其才。
因为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才能,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于做任何一项工作的,这和人的性格特点、个人特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率,对某一项工作,必须找出最适宜干这项工作的人,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最适宜这项工作的人的最大潜力,才有可能达到最高效率。
因此,对任何一项工作必须要挑选出“第一流的工人”,即头等工人。
然后再对第一流的人利用作业原理和时间原理进行动作优化,以使其达到最高工作效率。
“第一流的工人”,就是指那些最适合又最愿意干某种工作的人。所谓挑选第一流的工人,就是指在企业人事管理中,要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才能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例如,重活、体力活,让力气大的人干,而精细的活找细心的人来做。
3)标准化原理
在科学管理的情况下,要想用科学知识代替个人经验,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实行工具标准化、操作标准化、劳动动作标准化、劳动环境标准化等标准化管理。这是因为,只有实行标准化,才能使员工使用更有效的工具,采用更有效的工作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只有实现标准化,才能使员工在标准设备、标准条件下工作,才能对其工作成绩进行公正合理的衡量。
要让每个人都用正确的方法作业,须对员工操作的每一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代替传统的经验方法。为此,应把每次操作分解成许多动作,继而把动作细分为动素,即动作是由哪几个动作要素所组成的,然后再研究每项动作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去掉那些不合理的动作要素,并对保留下来的必要成分,依据经济合理的原则,加以改进和合并,以形成标准的作业方法。
在动作分解与作业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和分析员工完成每项动作所需要的时间,考虑到满足一些生理需要的时间和不可避免的情况而耽误的时间,为标准作业的方法制定标准的作业时间,以便确定员工的劳动定额,即一天合理的工作量。
标准化对劳资双方都是有利的,不仅每个员工的产量大大增加,工作质量大为提高,从而得到更高的工资,而且使员工建立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使公司获得更多的利润。
4)差别计件工资制
1895年,泰勒提出了一种具有很大刺激性的报酬制度——“差别工资制”方案。其主要内容是:
①设立专门的制定定额部门。这个部门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计件和工时的研究,进行科学的测量和计算,制定出一个标准制度,以确定合理的劳动定额和恰当的工资率,从而改变过去那种以估计和经验为依据的方法。
②制定差别工资率。即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定额而采用不同的工资率。如果工人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定额,就按高的工资率付酬,以资鼓励;如果工人的生产没有达到定额就将全部工作量按低的工资率付酬,并给以警告,如不改进,就要被解雇。例如,某项工作定额是10件,每件完成给0.1元。又规定该项工作完成定额工资率为125%,未完成定额工资率为80%,那么,如果完成定额,就可得工资为10×0.1×125%=1.25(元);如未完成定额,例如哪怕完成了9件,也只能得工资为9×0.1×80%=0.72(元)。
③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根据职位和工种,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工资尽可能地按工人的技能和工作所付出的劳动来计算,而不是按工人的职位来计算。其目的是克服工人“磨洋工”现象,同时也是为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要对每个人在准时上班、出勤率、诚实、快捷、技能及准确程度方面作出系统和细微的记录,然后根据这些记录不断调整工人的工资。
差别工资制有利于充分发挥个人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够真正实现“高工资和低劳动成本”。同时,由于制定计件工资制与日工资率是经过正确观察和科学测定的,又能真正做到多劳多得,因此这种制度就能更加公平地对待工人。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最大的优点就是它能够迅速地清除所有低能的工人,吸收适合的工人来工作。因为只有真正好的工人,才能做到又快又准确,可以取得高工资率。
5)建立专门计划层
在旧体制下,所有工作程序都由工人凭他个人或师傅传授的经验去做,工作效率由工人自己决定。由于这与工人的熟练程度和个人的心态有关,即使工人能十分适应科学数据的使用,但要他同时在机器和写字台上工作,实际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来改变这一状况。
为此,泰勒主张:“由资方按科学规律去办事,要均分资方和工人之间的工作和职责”,要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并在企业设立专门的计划机构。泰勒所谓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际是把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所谓设置专门的计划部门,实际是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所谓均分资方和工人之间的工作和职责,实际是说让资方承担管理职责,让工人承担执行职责。这也就进一步明确了资方与工人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计划的职能和执行的职能分开,改变了凭经验工作的方法,而代之以科学的工作方法,即找出标准,制定标准,然后按标准办事。
计划部门的主要任务是:
①进行调查研究并以此作为确定定额和操作方法的依据;
②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和工具;
③拟订计划并发布指令和命令;
④把标准和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等工作。
在现场,工人或工头从事执行的职能,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的指示,使用规定的标准工具,从事实际操作,不能自作主张、自行其是。这种管理方法使得管理思想的发展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将分工理论进一步拓展到管理领域。
6)例外原则
规模较大的企业不能只依据职能原则来组织和管理,而必须应用例外原则。所谓例外原则,就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属管理人员,而自己保留对例外事项一般也是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这种例外的原则至今仍然是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原则之一。
拓展阅读
现在,泰勒所倡导的科学管理理论及措施虽然已成为管理常识,但在当时却给世人以极大的震惊,引起了人们的极力反对。
泰勒出生于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由于身体缘故,很早就辍学了。退学后的泰勒到费城的一个水压工厂当了整整4年的学徒。由于表现出众,泰勒很快由工人一步步升为总工程师。这段经历给他进行管理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他曾满怀信心地推广他的科学方法,以求提高产量和效率,但是却遇到了工人的对抗。工人们对任何企图让他们增加产量的做法都表现出高度的不信任。面对工人的不合作,泰勒曾经使用过罚款手段,但他很快从实践中认识到,罚款无济于事,不管你进行管理改革的初衷是多么诱人,都必须得到工人的理解和支持。
后来,泰勒到伯利恒担任管理顾问。就是在这里,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逐步得以实现。但是,泰勒在这里遇到了另一种考验。伯利恒的居民担心像泰勒这样提高劳动生产率,会导致市民就业机会的减少。公司的管理部门充斥着大量毫无技术的拿摩温式管理人员,他们由于泰勒引进了成本会计法而无法继续滥竽充数地蒙混下去,因此把泰勒看作是对他们饭碗的威胁。尤其是旧式工头的反对,使泰勒在伯利恒的日子并不好过。1901年,泰勒不得不离开这个公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泰勒离开后,伯利恒由于停止推行科学管理而导致生产下降,基层管理人员又悄悄地采用了泰勒的方法来恢复生产,只是向上级汇报时不承认而已。
离开伯利恒以后,一些工厂主动采用泰勒所倡导的管理方法,支持泰勒的学者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泰勒开始到处旅行、到处讲演、宣传和推广科学管理。
1910年的东部铁路运费案,使泰勒的管理方法名声大振。当时,铁路公司要求提高运费,客户当然反对运费涨价,州际贸易委员会为此举行听证会。
波士顿的律师布兰代斯,是个非常热心的公益代理人,他为泰勒的管理方法取名“科学管理”。听证会上,主张推行“泰勒制”的埃默森甚至算了一笔细账,认为实行科学管理后铁路公司每天可节省100万美元,所以完全不必提高运费,真正要做的事情是改革管理。从此开始,科学管理迅速广泛传播开来,泰勒也于1911年出版了他最重要的专著《科学管理原理》。
但是,科学管理在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了强有力的抵制,最大的麻烦来自工会。泰勒根据他多年的经验认为,工会存在的必要性是建立在劳资对抗的基础上的。1911年,泰勒受聘担任陆军军械部的顾问,在兵工厂推广科学管理方法。他的助手梅里克在沃特顿兵工厂进行工时研究时,一个铸工拒绝配合,兵工厂的领导人惠尔上校同这个工人谈话后,该工人依然不合作。于是,工厂以“不服从命令”为由解雇了这个工人,由此引发了工人的罢工,要求国会调查此事。众议院组织了一个特别委员会开始调查听证。在听证中,泰勒从正面阐述了科学管理的实质和意义,使他的证词成为有关科学管理的重要文献之一。
泰勒是科学管理的先锋,其追随和同行者也对科学管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亨利·甘特用图表进行计划和控制的做法是当时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
从一张事先准备的图表上,管理部门可以看到计划执行的进展情况,并可以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使计划能按时或在预期的许可范围内完成。甘特根据这个思想设计的甘特图现在还常用于编制进度计划。
亨利·福特在泰勒的单工序动作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对如何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进行了研究。他充分考虑了大量生产的优点,规定了各个工序的标准时间定额,使整个生产过程在时间上协调起来,创建了第一条流水生产线——福特汽车流水生产线,使成本明显降低。同时,福特进行了多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包括产品系列化、零件规格化、工厂专业化、机器和工具专业化、作业专门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