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著 全知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孙膑兵法/战国/孙膑/战国兵书之杰

作者简介

孙膑像

孙膑,真名失传。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山东鄄城北)一带人。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孙膑是孙子的后代,孙子死后100多年而有孙膑。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据载,青年时的孙膑曾与庞涓一起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下山后,投奔魏国,得到魏惠王的宠信,被任为将。庞涓自忖才能不及孙膑,害怕他下山到魏国后影响自己的前程,更担心他到别国后成为自己的对手,于是决定设计陷害孙膑。不久,庞涓派人上山,以同朝为官为由,劝孙膑赴魏。孙膑不知是计,欣然允诺。不料一到魏国,便落入了庞涓的圈套。魏惠王听信庞涓谗言,无端处孙膑以膑刑,挖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使之终身残废。孙膑身处危境,显示出卓越的智慧。他佯狂自晦,并设计归齐,得到大将田忌的赏识;又通过著名的“田忌赛马”显露出惊人的才华,得到齐威王的器重,被任为齐国的军师,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公元前354年,魏国以庞涓为将率军伐赵,兵围邯郸。齐国应赵国之请,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击魏救赵。魏惠王见齐军逼进,急令庞涓回师自救。刚刚攻下邯郸的庞涓闻大梁告急,急率疲惫之师回救。至桂陵时,遭到齐军迎头痛击,几乎全军覆灭,庞涓仅以身免。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12年后,魏国在国力恢复之后,再次发动战争,将矛头指向了韩国。韩国难以抵挡,遂派使向齐国求救。齐威王采纳孙膑“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的建议,在魏韩两国几经激战、韩危魏疲之际,再次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韩。孙膑依然采用“围魏救赵”的计策,率兵长驱魏境,兵锋直逼大梁。孙膑为调动敌人,创造战机,果断引兵东撤。一路上,他令军队逐步减灶,造成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以诱敌深入。庞涓果然上当,便丢下步兵,率轻骑精锐,兼程穷追。至马陵时,遭到齐军主力伏击,庞涓智穷力竭,愤愧自杀。齐军遂全歼魏军,俘太子申,取得了马陵之战的重大胜利。马陵之战后,田忌遭宰相邹忌的陷害,被迫流亡楚国。孙膑辞官归隐,潜心军事理论研究,终于写成了流传千古的军事名著——《孙膑兵法》。

作品评价

《孙膑兵法》是一部价值很高的战争、战略理论著作,受到中外兵家和军事学术界的推崇。在继承孙武、吴起军事思想的基础上,在战争、治军和战争指导艺术等方面都有新的建树,发展了前人的军事思想和战争指导艺术。美中不足的是,书中有某些迷信色彩和唯心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马陵之战要图

背景介绍

战国时期,奴隶制度处于崩溃之中,封建制度正在逐步确立。各国不但重视发展生产,进行改革和变法,壮大自己的国力,而且还注重扩大地盘,兼并邻国。因而各国普遍建立了常备军制,兵员数量大大增加,精选将领和训练士卒成为形势的迫切要求,对人在战争中的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提高。

名著概要

《孙膑兵法》又名《齐孙子》,系与《孙子兵法》区别之故。《汉书·艺文志》称“《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但自《隋书·经籍志》始,便不见于历代著录,大约在东汉末年便已失传。《孙膑兵法》共16篇,系原上编诸篇加上下篇中的《五教法》而成,其篇目依次为: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篡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篡、杀士、延气、官一、五教法、强兵。孙膑的军事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战争观上,孙膑总结了从三皇五帝到战国中期的一些主要战争的经验教训,在《见威王》篇中,集中地阐述了他的战争观。其贡献和主要观点有:(一)提出了“战而强立”、“天下服”的战争指导原则。他认为,在分裂、割据、混战和“诸侯并伐”的战争环境中,决不能靠“仁义”、“礼乐”去“禁争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实现国家的统一,达到“天下服”的目的。这是孙膑战争观的核心思想,揭示了战争的政治目的。(二)区分了“有义”、“无义” 战争,初步揭示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性质。指出“有义”战争,“卒寡而兵强”,即兵员虽少,而战斗力强;“无义”战争,“天下无能以固且强者”,即天下谁也无法使其防守坚固、战斗力强大。(三)阐明了战争胜负对国家安危、存亡的关系,指出“战胜”,能挽救和保存危亡中的国家;“战不胜”,就会失地害国。对战争要认真研究,高度警惕。(四)主张慎战,反对穷兵黩武。指出,轻率好战者会导致亡国。战争不是儿戏,不可轻率进行,不能“无义”地贪求胜利。无止境地穷兵黩武,最后必然灭亡。

精彩语段

孙子曰:智不足,将兵,自恃也。勇不足,将兵,自广也。不知道,数战不足,将兵,幸也。夫安万乘国,广万乘王,全万乘之民命者,唯知道。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 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此王者之将也。

所不胜者也五,五者有所一,不胜。故战之道,所不胜者也五,五者有所壹,不胜。故战之道,有多杀人而不得将卒者,有得将卒而不得舍者,有得舍而不得将军者,有覆军杀将者。故得其道,则虽欲生不可得也。

在军队建设上,认为“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强兵的关键所在;强调治军不但要信赏明罚、令行禁止,还要对士卒进行系统的教育训练,包括政治教育、队列训练、行军训练、阵法训练、战法训练等多方面的内容,从而提高军队的全面素质。

在战争指导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以“道”制胜的观点。这里的“道”即战争规律。孙膑对“道”的内容作了全面的概括:“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件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此王者之将也。”也就是说,“道”的内容包括天时、地利、民心、士气、敌情、战法、战机等多方面内容,战争指导者掌握了“道”便能够赢得战争的胜利。

马陵道

《孙膑兵法》创建了“覆军杀将”的彻底歼灭战的作战指导思想。打歼灭战的原则与战法有:(一)明确了打歼灭战的标准为“覆军杀将”。指出,作战中既歼灭了敌全军,又杀敌将者,才算全胜,道明了战争的目的原则和战场作战的根本方针。(二)以“道”制全胜的原则。战争指导者,懂得战争规律,会运用规律指导战争,才能驾驭战争并取得胜利,使敌人欲生而不得。(三)采用“斗一,守二”、“以一侵敌,以二收”的部署、战法制胜敌人。即在部署、区分兵力时,用三分之一的兵力与敌接触、交锋,用三分之二的兵力隐蔽待机,在发起进攻时,用三分之一的兵力突破敌阵,用三分之二的兵力伺机而动,抓住有利战机,聚歼敌人。(四)采用“中央无人”的阵法与战法围歼敌人。即三面设伏,一部断敌退路和援路,诱敌钻进口袋阵后,四面合击,围歼敌人,以求全歼。(五)以强击弱,以弱诱敌。即对战力弱、阵势乱之敌,用精锐部队攻歼之;对战力强、阵势严密之敌,用部分战力弱的部队引诱、牵制之。这是打歼灭战的绝妙战法。(六)对不同情况的敌人提出了不同的打法。《威王问》指出,我强敌弱时,用“赞师”战法,即用示弱藏形之计,诱敌出战,聚而歼之;敌强我弱时,用“让威”战法,即后发制人,先退一步,以小部队袭扰敌人,待敌疲惫时,相机用主力攻歼之;敌我势均力敌时,用“营而离之”、“并卒而击之”战法,即先设法迷惑、调动、分散敌人,使敌犯错误,抓住有利战机,集中兵力,逐个歼灭;对走投无路之敌,用“待生计” 战法,即不要急于追歼,要虚留生路,使其上当,引而歼之。(七)以创造“阵”、“势”、“变”、“权”的指导艺术制胜敌人。即正确布阵,创造有利态势,灵活使用兵力和变换战术,夺取主动权,使四者有机结合,就能“破强敌,取猛将”而获胜。(八)用“必攻不守”的原则制胜。即把主要打击方向选在敌人空虚而又是要害之处,予以坚决的打击。强调运用“谋”、“诈”、“利诱”等手段欺骗敌人和充分利用有利地形造就有利态势,以趋利避害,扬长击短,克敌制胜,达到歼灭战之目的。

阅读指导

《孙膑兵法》发展了《孙子兵法》,两者有类似之处。在阅读时主要抓住孙膑五个方面的观点,即“战胜而强立”的战争观,“必不攻守”的积极战略,巧妙选势的灵活战略,以人为贵的治军原则,以“道”制胜的军事哲学,把这五个方面形成一个系统,再重点注意一下孙膑关于歼灭战的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