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全知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8.降水状况

降水的空间分布

中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基本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愈向内陆递减愈迅速。400毫米等雨量线,从大兴安岭西坡向西南延伸至雅鲁藏布江河谷。以该线为界,可将中国分为两部分,该线以东明显受季风影响,属于湿润部分;该线以西少受或不受季风影响,属于干旱部分。这与中国内、外流区界线大致相符,在自然景观的形成与农、林、牧业生产上都有重要意义。

[湿润与半湿润区] 降水量随纬度的增高而递减。800毫米等雨量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相符,该线以南,水循环活跃,长江两岸降水量在1000~1200毫米,江南低山丘陵和南岭山地为1400~1800毫米,广东沿海、中国台湾及海南岛大部可达2000毫米以上,云南南部及西南部、西藏东南部的察隅、波密一带,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达1500~2000毫米。在上述多雨区之间,昆明、贵阳以北及四川盆地,是相对少雨区,年雨量一般在800~1000毫米之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黄河下游为500~750毫米,至东北平原减少为400~600毫米,但长白山地、鸭绿江流域可达800~1200毫米,为中国北方的多雨区。

[干旱与半干旱区] 大兴安岭西部和内蒙古高原年降水量一般在200~400毫米。其余地区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并向内陆盆地中心迅速减少。塔里木盆地的年降水量为18.3毫米;新疆的伊吾淖毛湖年降水量只有12.5毫米。而吐鲁番盆地西侧的托克逊,年降水量平均只有5.9毫米,是中国现有年降水记录的最小值。新疆地区降水量受到地形的影响,阿尔泰山、天山北坡相对多雨,年降水量可达500~700毫米以上,准噶尔盆地的年降水量也比塔里木、吐鲁番两个盆地要多。

降水的季节变化

中国各地降水的时间分配,受季风的影响,11月至次年2月,在冬季风的影响下,除中国台湾东北部相对多雨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6月夏季风极盛时期,降水明显增多,成为雨季。随着夏季风的到达与控制时间的不同,自南而北,雨季逐渐缩短,降雨愈见集中。东北、华北及内蒙古等地区,夏雨百分率高达60%~70%左右。在南方多雨区内,夏季风控制的5~10月均有一定的降水量。但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7月中旬至8月,常在副高控制之下,降水相对较少。受西南季风影响的地区,如云南南部、西南部,雨季长达半年(5~10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70%~80%左右。中国降水季节分配的主要特点是:一,春雨最多的是两湖盆地及江浙地区,降水量约占年总量的1/3左右,新疆伊犁河谷在30%以上,秦岭—淮河一线和西北地区约20%,华北和东北在10%~15%之间,青藏高原最少,不及10%。二,夏季是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最多的季节,除长江和南岭之间以及新疆北部山地不及年总量的40%外,华北和东北大于60%,西北和西藏高原大部分70%以上,拉萨以西的雅鲁藏布谷地高达80%以上。三,秋雨较多的是雷州半岛、海南岛、秦岭山地、渭河及汉水上游,约占全年总量的30%,全国其他地区大都占全年总量的15%~20%。四,冬季全国少雨,大部分地区不足年总量的10%,西南地区、青藏高原、东北、华北及黄土高原不及5%。但台湾东北部受东北季风的影响,多地形雨,降水量可占年总量的30%;新疆阿尔泰山区和伊犁谷地,因有来自北冰洋的水汽,冬季降水可占全年的20%以上。

雨日

中国雨日的分布,与降水量分布形势相类似。以日雨量>0.1毫米算作雨日,冷湖、且末、吐鲁番等地的年雨日大约是10~12天,是全国雨日最少的地方。川西和贵州高原的年雨日最多,雅安219.4天,毕节210.3天,镇雄232.1天,峨眉山更高达264天,是全国雨日最多的地方。由于地形影响,山上比山下雨日明显增多,峨眉山年雨日比山下的多80天。华南沿海与长江中下游年雨日在120~140天,秦岭、淮河一带为100~120天,华北与东北为75~100天。

降水变率

中国季风性降水不大稳定,具有较大的年变率。这是由于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属于锋面雨,东南沿海台风占有较大的比重,华北与新疆北部秋冬季节降水与寒潮关系较大,因而降水是气象要素中最活跃多变的要素。中国各地年降水变率的基本特点是:降水量多的地区变率小,反之则大;气旋雨、地形雨为主的地区变率小,而稳定性较小的台风雨地区变率较大。中国东半部北纬30°以南地区变率最小,大部在10%~15%。这里纬度低、距海近,受热带海洋气团、赤道气团的影响,尤以夏半年活跃,所以降水的可靠性较大。但从钱塘江口经福建沿海至雷州半岛一带和台湾海峡,地处气旋活动路径之外,冬季降水依靠寒潮,夏季降水主要来源于台风,所以年变率在15%以上。北纬30°以北,年变率随纬度增高而变大,至华北地区,由于夏季以外的降水不可靠,故变率高达30%~35%。东北地区纬度虽高,但接近海洋,水汽来源较多,气旋活动频繁,因而降水比较稳定,东北平原变率为15%~20%,长白山地和小兴安岭降至10%~15%。西南季风比较稳定,因而受其影响的地区,降水变率较小,哀牢山以西年变率小于10%,为全国最小变率区。西藏高原降水变率为10%~20%。新疆内流区高达30%~50%,是中国变率最大地区。

新疆的罗布泊为全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之一。

降水强度

中国各地降水最大强度一般发生在夏季,往往一个月的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量的1/4,甚至一半,而一个月的降水量又往往由几次大的降水过程所决定,这种情况华北等地最为显著。而东南沿海一带,降水最大强度一般与台风侵袭有关。在江淮一带梅雨期间,也常常出现暴雨,甚至大暴雨。中国东部和南部地区,最大日降水量一般都超过100毫米,有的甚至达200毫米以上。一般情况下,5、6月最大降水多发生在长江以南,鄱阳湖盆地及其周围地区是一个范围较广的暴雨中心,湖北清江、湖南澧水、北江上游和桂北山地也是暴雨中心,它们都和气旋活动有关。7月最大降水主要发生在长江北岸到黄河中下游平原,以及大巴山、巫山以东的江汉平原,暴雨中心在岷江中游、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大巴山,以及山东丘陵和燕山南麓。东南沿海受台风影响较多,最大降水强度也可发生在8~10月。中国台湾是中国降水强度最大的地区。

湿润程度

湿润程度是降水量与可能蒸发量的比值,其倒数称为干燥度指数。中国干燥度指数的分布,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均≤1.0,属于湿润气候。该线向北逐渐增大。东北与华北大部在1.0~1.5之间,属于半湿润气候。内蒙古1.5~4.0,属于半干旱至干旱气候。贺兰山以西都超过4.0,属荒漠气候。江浙地区、两湖平原是最湿润地区,尤以冬春两季最甚,秋季较干;东南沿海也较湿润,以5、6月最湿,10、11月较干;西南地区最湿月出现在春季;西藏全年水分盈亏量不大,年变幅不足100毫米;而新疆荒漠区,全年都是亏水月,仅天山北麓的乌鲁木齐、伊宁等地冬季有一定量降水,因而较湿。此外,东北中部及西部、华北和内蒙古,夏季是湿月,4、5月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