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气候对地貌的影响
降水的多寡对地貌的形成影响颇大,其地貌发育在中国东部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随着降水量向西北方向的减少,风化作用逐渐占优势。西北地区干旱的大盆地中,年降水量大都不到200毫米,地面植被稀疏,温度变化急剧,机械风化强烈,风力侵蚀与堆积作用明显,分布着大面积的沙丘、戈壁,及岩石裸露、干沟纵横的干燥剥蚀山岭,山麓洪积平原。中国沙漠(包括戈壁的沙漠化土地)总面积有128.2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35%,其中沙质荒漠占45.3%、沙漠化土地(沙地)占10.3%、戈壁占44.4%。
侵蚀
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蒸发量超过降水量,地表径流不足,河网密度不大,但暴雨洪水的冲刷和泥沙堆积作用仍然十分强烈,风力作用也有一定的影响。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降水增多,有发育良好的水系,流水侵蚀作用使地表破碎起伏,而流水的冲积作用又不断使平原加高。华南湿热地区,化学风化作用较盛,广泛发育了深厚的红色风化壳。如海南岛某些地区的红色风化壳厚达30米左右。在植被稀疏的地方,红色风化壳受暴雨强烈冲刷,往往发育“暴流地貌”,形成华南丘陵地表破碎的地貌特征。
冰川发育
中国西部分布着特高山、高山和大高原,气候寒冷,现代雪线高度约在4200~5000米以上,并有现代冰川发育,冰舌下端沿河谷可下降至3000米左右。这些特高山和高山受现代冰川和第四纪古冰川的作用,冰川地貌发育。中国现代冰川分布范围,北起阿尔泰山,南至喜马拉雅山和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西抵帕米尔和昆仑山慕士塔格,东到四川西部的贡嘎山,纵横2500千米,约有冰川43000条,总面积约58700平方千米,为亚洲冰川总量的一半多。冰川大都为山谷冰川和冰斗冰川类型。高山冰雪融水对中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农牧业生产有着具大意义,提供了沙漠绿洲灌溉和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
冻土
中国冻土面积达21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22.3%,主要分布在东北区的北部和青藏高原。冻土的存在使地表水不能顺利下渗,地表因过度湿润形成沼泽;流水的下蚀作用受到限制,侧蚀作用得以发展,使河谷具有平浅宽阔的形态特征。冻土区还有各种冻土丘、局部融解陷落等地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