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全知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5.地质构造对地貌的影响

用板块构造学解释地貌的形成

中国巨大的弧形山脉以及其他的一些地貌,一般可用板块构造学来解释。喜马拉雅山脉是两个大陆板块——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造成的,前者以很小的角度斜插到后者之下,挤压隆起,形成西藏地区的巨厚地壳(厚达70千米,是世界地壳最厚的地区之一)。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互相碰撞所产生的南北向的巨大压力,使中国西部山脉作近似东西走向。准噶尔、塔里木和柴达木都是比较刚硬的地块,它们在这样巨大压力作用下,碎裂成为菱形断块,长轴亦近似东西走向。同样,印度板块向北移动,受到亚欧板块的向南运移的抵抗,自然要向东西寻求应力的释放,西藏高原以东的扬子准地台受到释放应力的巨大压力作用,必然产生强烈的反作用力,于是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东西两端的突然向南转折。台湾岛山地以及东亚大陆沿海的边缘弧,则是太平洋板块(海洋板块)以较大角度斜插到亚欧板块之下造成的,由于海洋板块的地壳厚度很小,所以中国东部的一系列北东向隆起坳陷,也可能是受太平洋板块对亚欧板块的挤压影响造成的。

台湾太鲁阁峡谷

400万年前,亚欧大陆板块与菲律宾海洋板块相互撞击,剧烈的地壳变动,使台湾地层急剧上升。千万年来,立雾溪丰沛的河水不断切割太鲁阁这块台湾地质史上最古老的大理岩层,于是形成了最独特的太鲁阁大理石峡谷景观。

造山运动与地貌发育

中国山脉大都经过多次造山运动,是多旋回性的。但中生代以前的地壳运动,一般与现代地貌已很少直接联系,只通过露在地表的岩石性质和褶皱程度等影响现代地貌的发育。如中国西南区的岩溶地貌,与古生代沉积的石灰岩相联系;现代的秦岭、祁连山、天山与阿尔泰山的走向,则又同加里东与海西运动的褶皱带有继承关系。

中国地貌格局是燕山运动奠定的,而现在的地势差别主要是喜马拉雅运动的结果。如以南北走向的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哀牢山山脉为界,此线以东和以西巨地貌有十分明显的差异。东部,地势的绝对和相对高度都不大,地貌组合以平原、海拔不高的高原、丘陵和中低山为主。西部,绝对和相对升降运动很强烈,故地势的绝对和相对高度都很大,地貌组合以大型盆地、海拔很高的大高原和极度高山为主。

[中生代燕山运动] 中生代燕山运动使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基本定形,对完成巨地貌格局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经过燕山运动,除喜马拉雅山地等个别地区外,海水撤出了中国大陆,分散的陆块互相联结起来。上述几个主要走向的山脉都在燕山运动中奠定了基础。华中和华南地区的许多红层盆地,也都在燕山运动中形成。

[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 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对中国现代巨地貌结构的形成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它除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台湾山地外,并产生普遍的断裂运动,引起大幅度的垂直升降,这是造成中国目前地势差别的最重要的力量。

[新构造运动] 所谓新构造运动主要指喜马拉雅运动中的垂直升降。一般说来,新构造运动隆起区现在是山地或高原,沉降区是盆地或平原。中国新构造运动的强烈隆起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造成中国现在地势西高东低的总趋势。西藏高原、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等是中国最强烈的隆起区,如喜马拉雅山轴部从第三纪末以来,上升了近3000米。这些山脉在强烈隆起的同时,还发生强烈的局部断裂,造成一些高差很大的地堑型山间盆地。例如天山山地中的吐鲁番盆地。此外,云贵高原也是由于上新世以来的隆起,才达到现在海拔2500米左右的高度。太行山、大青山、秦岭等在新构造运动的作用下继续隆起,它们的一侧常为高峻的断层崖,陡立于平原之上。

地壳运动与地貌形态

两个板块的接触带和断裂带是地壳运动最活跃的地带,也是地震、火山最多,地热最强的地带。

[地震] 中国大地震以台湾东部(包括台湾以东的海底)为最多,地震频度也最高,就是由于这里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接触带。新构造差异升降运动强烈的大断裂带附近,也是大地震经常发生的地带。如六盘山、川西、云南、太行山东麓和燕山南麓等都是中国著名的大地震带, 1970年云南通海的大地震、1966年太行山东麓邢台的大地震、1976年燕山南麓唐山的大地震,以及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都是全国著名的。大地震往往引起地面的明显形变。如邢台地震后,在较大面积内出现幅度达40~50厘米的地面升降;通海地震时,在原曲江断裂带发生了一条延伸60千米的新断裂,切过山岭与河谷,平移错动达0.14~1米。

[火山] 中国历史上曾经活动的火山,最高的是中朝边境的长白山火山,在1597年、1668年、1702年曾三次喷发,并留有完整火口湖——天池。嫩江支流讷谟尔河上游1720年火山喷发,熔岩流阻塞白河,形成5个湖泊,称为五大连池。台湾的大屯火山群由16个火山组成,迄今活动犹未歇止,山坡上常可见到硫磺气体喷出。台湾以东海区还有四座海底活火山,其中有一座曾于1927年爆发。一般说来,中国活火山数目不多,海拔通常仅数百至千余米,相对高度也只有百米左右,所以在全国地貌上不居重要地位。

正在爆发的火山横断面除了从主火山通道喷出来,从附近被称为岩脉的通道熔岩也能流出来。

[温泉] 地震和火山分布区常有温泉,并有地热显示。中国温泉共约1900处,主要分布于云南、广东、福建和台湾省。云南西双版纳有两处过热水泉,水温高达103℃和104℃。西藏高原也有不少温泉,有的水温达90℃以上,超过了当地的沸点,最高一处温泉位于昂仁县的冈底斯山上,海拔5500米。在日喀则地区发现了中国罕见的间歇泉,每天喷水4次,喷发时水柱冲出泉口,高达20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