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道歉如何说出口
道歉,时机很重要
如果你错了,就要及时承认。与其等别人提出批评指责,还不如主动认错道歉,更易于获得谅解宽恕。凡是坚信自己一贯正确,发生争端总是武断地指责对方大错特错而自己从不认错、道歉的人,根本不能服众。领导者认错不会丢脸,也不会丧失威信,反而有利于维护形象、提高威信。有错就承认,并勇于主动承担责任的领导人,比自夸一贯正确,有错就把责任往下推的领导,更有威信,更深得下级的信赖、拥护、爱戴。
真心实意的认错、道歉,就不必推客观原因、做过多的辩解。就是确有非解释不可的客观原因,也必须在诚恳的道歉之后再略为解释,而不宜一开口就辩解不休。否则,你对自己的错误实际上是抱着抽象否定、具体肯定的态度,这种道歉,不但不利于弥合双方思想感情上的裂痕,反而会扩大裂痕、加深隔阂。道歉需要诚意。双方成见很深,当对方正处在火头上,好话歹话都听不进时,最好先通过第三者转致歉意,待对方火气平息之后,再当面赔礼道歉。有时当务之急不是先分清谁是谁非,而是要求双方求同存异,去对付共同面临的困难或“敌手”。如双方僵持不下,势必两败俱伤。如一方先主动表示歉意,就有可能打破僵局,化紧张为和谐,乃至化“敌”为友,促成双方合作共事。
诚心诚意的道歉,应语气温和、坦诚但不谦卑,目光友好地凝视对方,并多用如“包涵”、“打扰”、“指教”等礼貌词语。道歉的语言,以简洁为佳。只要基本态度已表明,对方也已通情达理地表示谅解,就切忌啰嗦、重复。否则,对方不能不怀疑你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唯恐他不谅解。
明明没有错,也赔礼、道歉,这不是虚伪吗?不是卑怯吗?不。没有错,有时也需要道歉。如纯属客观的原因,比如气候变幻无常、意外的交通事故等,使你失信,给对方带来一些麻烦、损失,为什么不可以道歉呢?一味找客观原因,对方表面上不好责怪,但心情总是不愉快的,那就不利于增进友谊。如果你有事求助于人,对方尽了最大努力,由于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事未办成,但他为此付出了艰巨的劳动;或事虽办成了,但对方付出的劳动,给他带来的麻烦,比你原先预料的要多得多。凡通情达理者,岂能毫无内疚之感,不说几句发自肺腑的道谢的话呢?这体现了你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以后有求于他,也好再开口。
对方不听你的劝告,闯了大祸,并已给他本人带来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他正沉浸在悲痛之中。此时此刻,你决不能先急于批评对方的错误,更不能埋怨他不听你的劝告,而应先表示慰问,再加上歉意,因为事先你没有再三极力劝阻。以后,再利用适当的时机、场合,双方共同来总结经验教训。凡通情达理者,一定会对你万分感激,并把你当成可信赖的知心朋友。
这些没有错误的真诚道歉,无论在个人、单位的社交活动还是在国家之间的外交往来之中,都是极为正常的表现,所以,我们也要认真加以对待。
道歉态度要诚恳
被誉为“小旋风”的流行歌手林志颖,一次有人问及他对“四大天王”的看法和对郭富城的印象,林志颖故作诙谐道:
“四大天王吗,我不知道。郭富城吗,他是我爸爸吧?”
一语既出,举座哗然,人们纷纷指责他不知天高地厚。后来,他为补救失误,重塑自我形象,在接受采访时,坦然表示:
“说那样的话我深感遗憾。我公开向郭富城道歉。”
至此,这场所谓“林氏名盲”的风波才算平息下去。
它说明,对待言语失误,道歉时态度诚恳是很重要的。内心有了真诚,即使说话不得当,也能得到别人的谅解。
与人交往,不可避免地会说错话,做错事,得罪人也就在所难免了。严重时,甚至会给别人造成沉重的精神痛苦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此,我们需要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诚恳道歉,并主动承担责任,一般情况下,总能得到别人的原谅。
道歉并非耻辱,而是真挚和诚恳的表现。伟人有时也道歉。丘吉尔起初对杜鲁门的印象很坏,但后来告诉杜鲁门说以前低估了他——这句话是以赞誉方式做出的道歉。有的人虽然道歉了,但总想为自己的过失寻找借口,以保住自己的面子。这样做,只能让人觉得你没有诚意。没有诚意的道歉是不会获得他人的谅解的。
道歉,有时只不过是“对不起”简简单单3个字,然而有时它却是一种心灵美的外在表现。
一位中国访问学者在美国曾遇到这么一件事。
有一天,她埋头赶路,一边走一边考虑问题,因为有点儿走神,没注意马路上走来一位男士,一时收不住脚步,一脚踩在男士的鞋上。当然,她脱口而出说了声:“I'm sorry!”但令她十分奇怪的是在她道歉的同时,那位男士也说了一声:“I'm sorry!”这位女士好奇地问:“我踩了你,你为什么要向我道歉呢?”
那位男士十分真诚地说:“夫人,我想,是因为我挡了您的路您才踩到我脚上的,所以是我妨碍了您,我应该向您道歉!”
从这番话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勇于道歉的人,常常是善于体谅别人,善于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人。
诚心诚意的道歉,应该语气温和、坦诚直率、堂堂正正,不必躲躲闪闪、羞羞答答,更不要夸大其词、奴颜婢膝,一味往自己脸上抹黑。那样,别人不仅不会接受你的道歉,甚至还会觉得你很虚伪。
将道歉寓于赞美中
在道歉的时候,称赞对方,让对方获得一种自我满足感,知道自己是正确的,别人是错误的,这样能轻而易举地获得对方的谅解。例如,当你用言语伤害了同一单位一位平常挺关心你的同事之后,你向他道歉。话可以这样说:“我早就想跟你做检讨,当年咱俩一块到单位,你对我一直很关心,像个老大哥似的,后来只怪我不懂事,做了些不恰当的事……”“当初说的一些话是我不对,知道你宽宏大量,一定能原谅我的过错。”一般说来,在道歉时责备自己大家能做到,但是却常常忘了称赞对方几句。其实,赞美法是道歉的一个好方法。
陈先生被调派到分公司半年,一回到总公司,马上就赶着去问候以前很照顾他的田科长。
陈先生对过去田科长经常不辞辛苦地跑到分公司给予指导的事,反复地致谢,可是,不知怎么搞的,对方反应似乎很冷淡。当陈先生纳闷地走出门时,一名同事才过来告诉他说“: 田科长现在已经升为副处长了呀!”
不知道对方已经升官,依然用以前的职称称呼,可能会使对方心里觉得不舒服。另一方面,虽在同一个公司,总公司和分公司却由于距离的相隔,情报消息有时无法及时互通。因此像陈先生相隔半年才回到总公司的情形,最好在进入总公司之前,事先确认对方的职位是否已经有变化。当然,像陈先生上面的情形,说错的话是再也收不回来的。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考虑应该如何弥补。当知道事情真相后,应该马上返回去向田副处长道歉。例如,他可以说:
“田处!真是恭喜您了!我才半年时间没见您,就晋升为处长了,害得我都不知道,还科长科长地叫呢,真对不起。”
田处长听了陈先生的话,高兴地合不拢嘴。
一句赞美的道歉话,让对方心花怒放。相反,如果其这样道歉:“对不起,我刚才叫你科长,是因为我不知道你升职了。”那么,还会是这样的结果吗?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对方的回应肯定是面无表情的“没关系”。由此可见,用赞美的方式道歉的力量是多么的大。
道歉要别出心裁
直接道歉,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使自己和对方都产生尴尬,造成不太好的局面,但如采用巧妙别致的方式道歉,可以使对方在惊讶感动之余,不计前嫌,欣然接受。
彭德怀元帅就曾采用过这种方式来道歉。在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的第五次战役就要打响了,第60军却从前线发来电报说,该军已进入战役发起前的待命地域,可是有的部队已断粮了,请速补给。彭德怀司令员看罢电文,怒不可遏,他派人把管后勤的副司令员洪学智叫来,把电报扔给他,说:“你这个洪学智怎么搞的?仗还没打就让部队饿肚子,怎么得了!”洪学智却很冷静,他很有把握地表示:“这个电报情况反映得不准确。”彭德怀更加愤怒了,他反驳道:“60军那边明明缺粮食,部队都开始拿衣服换粮食吃了,怎么不缺粮?总攻马上就开始了,你说这个仗还打不打?你误了我的军机呀!”洪学智仍坚持说60军有粮,并要派人调查。彭总派自己的秘书一同前往。到了前线,第60军军长一脸歉意地解释:“我们还有3天的存粮,电报反映的情况不准。”在总部的彭德怀司令员听到这个消息这才放心,后来,他包了一个梨送给洪学智,笑着说:“我错怪你了,送给你一个梨,吃梨,吃梨,我给你赔个梨(礼)。”一场误会烟消云散。
彭德怀在没有具体了解电报反映的问题的情况下,向洪学智大发雷霆,在了解了真实情况后,彭老总以送梨的方式向对方赔礼道歉,形式别致,语意双关。既表达了自己的歉意,又驱散了对方心头的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