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人际交往中说话要适当(1)
一个人是否有好人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会说话。不会说话的人,明明是好心,说出来的话却让人听着很不舒服,因此,难以受到别人的喜爱。初入社会,可能再没有人包容你,忍让你,如果一语伤人,就可能会让自己在社会上寸步难行。因此,22岁以后,要想尽快地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就要练就一副好口才,好口才的标准之一就是说话有分寸、有尺度。
说话要掌握好分寸
一个善谈的人,无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在交际场上,抑或是在情场上,都能如鱼得水,步步为“赢”。然而,与人交际,善谈是好事,但善谈也要掌握分寸,这样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
那么,怎样才算说话有分寸呢?一般说来,一个说话有分寸的人,会根据自己及周围人的身份,根据不同的场合,适当考虑措辞。他们懂得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可以说,哪些话应该说,哪些话不应该说,怎样说话才能获得更好的交谈效果。
其实,嘴上功夫绝非雕虫小技,不可小视,它甚至可以决定人一生的成败,人际场上,它的影响更为显著。
人际场上,有人说话没有场合意识,也没有考虑别人感受的意识,因此他们说话总是容易得罪人。而有的人却能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比如说话对象,对方的心情与感受,对方现在所处的场合,进而把握好说话分寸,不该说的绝对不说,以免伤害对方。
前者可能遭人厌恶,难得人好感,因而直接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而后者则能处处讨人欢心,让人喜欢,所以拥有好人缘。可见,如果说话不能掌握分寸,自己的人际关系可能会一团糟,下面这个故事就能说明这一点。
有个人请客,看看时间都快到点了,还有一大半的人没有来,他心里很焦急,便自言自语道:“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怎么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人了!”于是有几位便悄悄地走了。
主人一看这种情况,更着急了,便说:“怎么该来的不来,不该走的却都走了呢?”剩下的一些客人一听,心想:“不该走的走了,那我是该走的喽!”于是又有几个人离开了。
主人更是感觉莫名其妙,又对着那些刚刚离开的客人的背影说道:“我又不是说你们!”这话一出口,最后剩下的那些客人心想:“不是说他们,那就是说我们了。”于是也起身走了。
可见,人际场上说话如果没有分寸,那就可能像事例中的主人公一样,被朋友误会,甚至和朋友出现矛盾,对于一个想要享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来说,这是非常不利的。试想,一个人如果连朋友都相处不好,何以和陌生人友好、和谐地相处?
所以说,与人交际时说话要掌握分寸。初入社会,尚不懂人情世故的你更要注意这一点。如果你健谈,那就不要把这个优点变成缺点,要掌握分寸;如果你不善交际,人前不爱说话,但是为了融入社会,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就刻意喋喋不休、言之无度,那会比不善言辞更糟糕。
不论是哪种情况,倘若你在人前说话能有分寸,且能拿捏得恰到好处,那么即使是一句很普通的话,别人听了也会很舒服,从而增添对你的好感;而如果你说话没有分寸,该说的没说,不该说的却都说了,就很难赢得别人的好感,也可能最终导致和同事关系不好,和朋友之间的友谊难以维持下去,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圈子等后果。这是非常不应该的,而这样又怎能为自己融入社会打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呢?
因此,22岁以后,要想尽快融入社会,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说话能掌握分寸的人,千万不要因为说话没有分寸而破坏了自己和身边的同事或朋友的良好关系。
人情世故小贴士
年轻人往往阅历不深,所以心直口快。虽然心直口快会给人豪爽的印象,但是一味地心直口快、口无遮拦则会给自己的人际交往埋下隐患。所以,在与人谈话时一定要掌握分寸,什么可以谈,什么不能谈,什么少谈,什么重点谈……都要做到心里有数。只有把握好说话的分寸,才能做到言之有度,从而营造和谐的交际氛围。
克制自己,不要当面指责他人
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初入社会或涉世未深的人很多都不知道,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说话依然毫无顾忌,表现为,直来直去,口无遮拦。殊不知,做人正直固然好,但最好应该是内方外圆。
与人交往时,口无遮拦的人往往会无意间伤害到对方,尤其是在别人犯了错误之后,不管旁边有多少人,就对其当面指责,这样会让对方下不来台。要知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也许你的指责真的是为他好,但是你的指责却使他在众人面前失去了长期苦心经营所树立的形象,毕竟常人的度量是有限的,对方很可能会因此记恨你。
人际交往中,一定要克制自己,不要当众指责他人,即使你看不惯对方,也要尽力克制自己。否则,不仅会影响你的人际关系,还可能让你因之付出惨重的代价。
韩信喜欢在集市上身佩长剑,一位少年看不惯韩信这般模样,于是当面指责韩信,他说:“你总是身佩长剑干吗?想杀人啊?一副侠义的样子。”韩信不理他,正准备离开,这人见韩信不接他话茬儿,转而变指责为侮辱说:“你要敢杀人,你可以把我杀了;如果你不敢杀我,那就请你从我的两腿之间钻过去。”韩信确实不敢,于是他只好弯着身体,从那位少年的两腿之间钻了过去。这就是“胯下之辱”的由来。
后来,汉高祖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将曾经当众指责过、侮辱过自己的那个少年叫到跟前,对他说:“你过去曾经在人前指责我、侮辱我,你现在还敢问我当年的问题吗?”那位少年吓得跪倒在地,求韩信饶命。
韩信算是很有气量的大将军了,尚且把落魄时一个不谙世事的毛头小子的指责铭记于心许多年,功成名就后还要把当年失去的面子找回来。平常人更会在遭到指责后伺机行事,以挽回自己曾经“扫地”的颜面。
所以,做人不可棱角太分明,尤其是原本就棱角分明的年轻人,本来就不谙世事,说话办事还不够老成,更容易在不知不觉间得罪人,这样最后吃亏的只会是自己。在日常交往中一定要注意,尽量不要让自己有无心之失,尽量不要当面指责他人。换一种顾及他人面子的方式,效果会更佳。
纽约市泰勒木材公司的推销员克洛里,曾多次“当面指责顾客的错误”,后来他从中获得了很多深刻的教训,他说:“当面指责顾客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你可以赢得辩论,但你却卖不出任何东西。”
一天下午,客户打电话来,抱怨他们运去的木材大部分不合格。克洛里听后马上乘车到对方的工厂去,他基本上能料到问题的所在。要是在以前,克洛里到了那里马上会得意洋洋地拿出《材级表》,翻开《木材等级规格国家标准》,引经据典地指责对方检验员的错误,最后斩钉截铁地断定所供应的木材是合格的。但是多次的吃亏使得克洛里认识到,顾客就是上帝,无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多么丰富”,无论自己的“判断多么正确”,最终,可能还得按照顾客的意思办事。
因此,当克洛里见到板着面孔的供应科长和面有愠色的木材检验员后,根本不提木材质量的问题,只是笑了笑说:“让我们去看看吧。”
一到现场,克洛里就发现了问题之所在,那就是检验员检验得太严格了,而且他把检验杂木的标准用于检验白松。但他并没有指责或暗示检验员的错误,只是反复强调他是在向检验员请教,询问检验员木材不合格的理由,希望今后送货时,能完全满足他们工厂的质量要求。
克洛里的态度使得检验员的脸色慢慢恢复了正常。克洛里看准时机,小心委婉地提醒了几句,当检验员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开始有些不好意思,后来便向克洛里请教相关的技术问题。克洛里这时才谦虚地解释,运来的白松木为什么是符合要求的。克洛里在解释的同时还不忘强调,只要检验员认为不合格,这些木材还是可以调换的。
检验员终于醒悟了,他坦率地承认是自己把木材等级搞错了,按合同要求,这批木材全部合格。克洛里最终收到了一张全额支票。
我们在说话之前要三思,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情况,都能克制自己,即使自己是正确的,也不当面去指责他人,而应给他人一个下台阶的机会。正直并不等同于直接,正派也不等同于毫无顾忌。张口就说,除了显露自身的浮躁和浅薄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22岁以后,年轻人一定要注意,即使你是为了对方好,即使你正直、诚恳、正确,说话时也要充分考虑别人的感受,要想想,这么说适当与否,会不会伤害对方的面子,不会让对方很尴尬,等等。
人情世故小贴士
人们常说:“人为一口气,佛为一炷香。”面子问题是头等大事,千万不要当众指责他人,要知道这等于去驳别人的面子。一个人要融入社会,就得慢慢让自己成熟起来,一个成熟的人,懂得在说话前三思,懂得维护别人的面子,而不会直言不讳,不分场合地指责别人。
口头禅也可能破坏你的人际关系
你有口头禅吗?比如,“嗯……”、“那么……”、“然后……”、“就是说……”等,其实,只要稍微留意一下,你就会发现自己也有口头禅。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只是上述口头禅,那么除了让人感觉说话啰唆拖沓外,尚无大碍;但是,有些口头禅却会影响你的人际交往状况,甚至引发纠纷。
有一个大学生,只要有事发生,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他总会说一句:“漂亮!”和同学一起看NBA的时候,大家都是火箭队的球迷,火箭队有人扣篮,他说:“漂亮!”周围的同学听着很解气,可每当火箭失误的时候,他还是一句“漂亮”,这让周围的同学听着很刺耳。
有一次,在食堂吃饭,他看到一个同学的饭盒没拿稳,掉在地上了,他张口就说:“漂亮!”那个同学正没好气,听到这话立马冲过来要和他打架,幸亏被周围的同学拉开了,才避免一场纷争。
在学校尚且如此,走入社会之后,如果不注意口头禅,后果可想而知。
初入社会,对此你可能还没有更深的体会,因此与人交往时,会忽略这个细节,说话时总是有意或无意地使用某些口头禅。
殊不知,口头禅使用得不当,也可能引发乱子,上面这个事例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无独有偶,下面这个事例也能论证这一点。
一个小伙子,他在和人谈话的时候经常会说:“你不服啊?”因为这句口头禅,他经常被人打得鼻青脸肿。其实,他也知道是口头禅的问题,可是说习惯了,事到临头,他总是改不过来,屡说屡挨打,屡挨打屡说,就像挨打挨上瘾了,旁人对此讽刺道:“挨打挨上瘾,人家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后打胜仗了,你说来说去,不还是挨打吗?”引得别人一阵大笑。
许多心理学家都曾做过研究,发现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可以暴露出一个人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风格。下面是心理学家对一些常见的口头禅所对应的人作的分析:
(1)口头禅是“说真的、老实说、的确、不骗你”的人,有一种担心对方误解自己的心理。这种人性格有些急躁,内心常有不平。他很在意别人对自己所陈述事件的评价,因此要反复强调事情的真实性,以期自己在团体中被认可,被信赖。
(2)口头禅是“应该、必须、必定会、一定要”的人,有极强的自信心,做事理智、冷静,自认为能够说服对方。不过,一旦“应该”说得过多,反而表现出其有“动摇”心理。
(3)口头禅是“听说、据说、听人讲”的人,一般是给自己留有余地。这种人见识虽广,决断力却不够。很多处事圆滑的人,易说此类话。在办事过程中,他们会为自己时刻准备着台阶。
(4)口头禅是“可能是吧、或许是吧、大概是吧”的人,自我防卫本能极强,不会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完全暴露在人前。在处事待人方面很冷静,因此工作和人事关系都很好,此类口语也有以退为进的含义。事情一旦明朗,他们会说“我早估计到这一点”,从事政治的人多会说这类口头语,以此来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
(5)口头禅是“但是、不过”的人有些任性,因此总是说出一个“但是”来为自己辩解。“但是”这个词是为保护自己而使用的,同时也显示出了其温和的特点,它显得委婉、没有断然的意味。
(6)口头禅是“啊、呀、这个、那个、嗯”的人,常常是词汇少,或是思维较慢,在说话时利用其作为间歇的方法而形成的口头语的习惯。因此,经常说这种口头语的人,反应较迟钝或者比较有城府。
口头禅影响着别人对你的看法,如果遇到经验老到善于观察的人,通过几句话就能把你看个通透,这对你的社交和事业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口头禅也影响着别人同你的关系,不注意自己“口头禅”的人,往往会在无意间触犯他人,轻者关系僵化,重者祸及自身。
22岁以后的年轻人,刚刚步入社会,社会关系相对薄弱,事业也没有很好的基础,正是努力建功立业的时候,如果在事业的关键时刻因为几句口头禅而把自己的缺点和心理活动暴露在竞争对手面前,那该多么遗憾啊!
也许和非常要好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说话可以随意些,不必太在意口头禅,但是,在重要或严肃的场合中,千万要注意口头禅。
一要有这样的意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场合,说话不能太随意,不能口头禅满天飞;二要这样要求自己: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我要融入社会,就得先学会说话,说话不恰当就会破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