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挖掘幸福本源的神奇处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积极心理学与幸福:幸福从哪里开始(1)

将积极心理学等同于幸福学,是片面的、局限的。积极心理学的内涵远比幸福学要广泛,然而积极心理学的确对人们获得幸福大有帮助。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通过积极心理学获得幸福呢?当我们学会了调试内心,学会了营造具有幸福感的环境,学会了提醒自己幸福,我们就找到了幸福。读过本章,你会明白,你的幸福可以从了解积极心理学开始!

沙哈尔对幸福的十条心理建议

沙哈尔,作为最具人气的积极心理学导师,他让无数的人获得了幸福。他在接受媒体“美国在线”访问时说,幸福,每个人都可以得到,无论我们处于何种环境中。

经过多年的苦心研究,沙哈尔更是总结出了提升幸福的关键方法。在此,他给出了十条关于获得幸福的心理建议。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遵从你内心的热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从事的工作、选择的生活方式经常并不符合我们内心的热情,并非我们心中所愿。例如,为了能够与恋人相处融洽而选择一份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工作,但自己内心却更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又如,父母怎样安排,就过怎样生活,什么时候结婚、选择什么样的爱人等都听从父母的意见,但实际上,自己心中所喜爱的、所向往的并非如此。这些与我们内心热情相悖的生活方式会减弱我们的幸福感。在人生漫长的道路上,唯有内心真正喜欢的事情才能带给我们幸福感,无论失败、成功,艰难、顺利。

也就是说,选择对自己有意义并且能让自己快乐的生活方式,会让我们更容易感受到幸福。做到这一点,或许需要一些勇气,如果你想获得真正的幸福,请像沙哈尔拒绝高薪而选择留校任教一样,跟随着自己内心的热情去选择吧!

2.多和朋友们在一起

孤独、寂寞的人一定是不幸福的,而幸福的人身边不会缺少朋友的陪伴。作为社会化的人,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社交需求,如果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人就会陷入孤独、寂寞等痛苦的心理体验之中。换言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幸福的必要前提。

因此,无论多么忙碌,都请花一些时间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吧!人际关系需要我们花时间和精力去经营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当它绽放时,朋友的鼓励、亲人的关爱、恋人的呵护等就会萦绕在你的身旁,为你营造出幸福的氛围。

3.学会接受失败

成功固然让人快乐、幸福,但是在成功之前,必然会经历数次失败,如果无法接受失败,那么必然会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深陷痛苦的深渊。

然而,如果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失败、对待失败,就会明白失败与幸福并不矛盾。幸福与否的关键是我们采取何种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失败。积极心理学鼓励人们接受失败,认识到失败的客观存在性,不因失败而丧失尝试的勇气和自信等积极的心理品质,从失败中积累经验,进而获得成功、畅享幸福。

4.接受自己的缺陷和负面情绪

生活中,对于自己的缺陷、负面情绪,大多数人都存在排斥心理,拒绝接受它们。殊不知,自我否定会导致自卑,与幸福渐行渐远。你越是排斥负面情绪、努力地想将其全部化解,它就越是纠缠你;当你认识到,负面情绪是人的一种正常反应,幸福不拒绝负面情绪的时候,你就更容易感受到幸福。

也就是说,失望、烦乱、悲伤等是人性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接纳这个事实,而不是把失望、悲伤等当成幸福的敌人。

允许自己偶尔的失落与伤感,然后思考一下,能否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感觉好过一点,才是在面对缺陷和负面情绪时,我们的最佳选择。

5.让生活简单一点

生活中,有不少追求幸福的人走入了幸福的误区,他们以为只要自己能够拥有更多的成功、赚取更多的钱、结交更多的朋友……尽可能地拥有更多东西就能够幸福。殊不知,想要尽可能地得到更多往往容易让我们的生活陷入烦乱、复杂之中,进而心灵疲惫,即使收获颇丰也难以感受到幸福。

我们应该认识到,更多并不总代表更好,凡事都需要有度,一旦超过了度,即使是好事也不一定有利。比如,你经营着多家公司,虽然事业有成,但你很可能会有做不完的事,太多的应酬和事务让你身心疲惫、不幸福。但是如果你专注地经营一个公司,因为业务熟练,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你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感受幸福,而这个公司的业绩或许比经营多家更好。

6.有规律地锻炼

人的生理方面与心理方面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良好的身体是幸福人生的前提和保证,当我们身体充满活力,心情就更容易愉悦、欢快。因此,每天有规律地锻炼身体是非常必要的。有关研究表明,在锻炼中,人体能够分泌一种让人情绪高涨、愉悦的激素,从而让人感受到幸福。

一般来说,体育运动是每一个渴望幸福的人都应该坚持的,至少应该保证每周3次,每次30分钟。这样才能大大改善自己的身心健康,进而为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7.保证充足的睡眠

众多的心理学研究都指出,充足的睡眠能够让人的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从而增强其活力,让人们做事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也更开心。可以说,充足的睡眠是激活人各项积极心理潜能的必要前提。

因此,即使有时“熬夜”是不可避免的,也应该尽可能地保证每天7~9小时的睡眠,这是一笔很值得做的幸福投资。

8.少些斤斤计较,多些慷慨

很多人吝啬“给予”,因为在他们看来,“给予”得越多,自己所拥有的就越少。实际上,“给予”也是一种获得。当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别人会回以我们真诚的微笑,在我们身边营造起有利于幸福的氛围。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人生价值也得到了体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己实现自我存在感和成就感的需要;同时,我们慷慨地给予他人帮助,当我们遭遇困难时,他人也会乐于伸出援助之手,这样我们会从温情中感受到幸福,而非世态炎凉。

因此,或许此刻我们的能力有限,钱包里的钱也不是太多,时间也并不充裕,但我们仍应该本着慷慨之心去“给予”。

9.让内心充满勇气

内心缺乏勇气,生活很可能就会停滞,那些更加积极、美好的事务与体验都将成为我们仰望的浮云。同时,伴随而来的自卑、怯懦等消极心理很可能会彻底摧毁我们的幸福。

想要拥有幸福,就一定要有勇气去尝试,去面对可能的失败。但值得注意的是,让内心充满勇气并不是不恐惧,而是认识到恐惧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即使心怀恐惧,仍能继续向前。

10.心怀感恩

不要把亲友的关怀、健康、教育等美好的东西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你拥有这些东西时,请心怀感恩。当你心怀感恩时,这些生活中平常的事物就成了让你回味无穷的礼物,这会大大提高你的幸福感。

因此,请记录他人所给予的点滴恩惠,感谢每一次的获得,始终保持感恩之心,让感恩成为一种成就我们幸福的习惯吧!

心理启示录

沙哈尔说,幸福不需要努力追求,只需要被提醒。而他也从以上十个方面来提醒我们去感受幸福、获得幸福。这十条建议虽然看似普通,但当我们真正去做的时候就会感到几乎所有的积极心理都被调动起来,身心瞬间愉悦起来,幸福感也瞬间提升起来。因此,倘若你想获得真实的幸福,跟随这位著名的“幸福教父”的建议去做吧!

设定有利于幸福的“幸福基准线”

沙哈尔说过:“人的幸福感往往在自己为自己设定的‘幸福基准线’上下徘徊,就如同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一样。我们要想拥有更多幸福,就一定要提升自己的‘幸福基准线’。”也就是说,当你对幸福的认知、界定标准发生改变的时候,你内心的幸福体验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例如,某人长期购买彩票。这次他运气很好,竟然中了50万元,虽然不是头奖,但足以让他兴奋和幸福得睡不着觉了。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他也过得幸福极了,他买车、旅游、享受美食……然而,很快一个星期过去了,他那热烈的幸福感慢慢地冷却下来,又回到了当初的水平,即使他现在拥有比以往更多的钱,但幸福感却没有增加。

又比如,某人遭遇了一次沉重的恋爱打击,起初,他以为他这一辈子再也不能幸福了,他将从此煎熬在伤痛中。然而几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过去了,他的内心慢慢变得平静,伤痛逐渐减少,而幸福感也回到了最初的水平。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幸福感的确是围绕着“幸福基准线”上下波动的。而一个人幸福感的高低显然与其设定的“幸福基准线”的高低息息相关。

现实中,有不少人总是幽怨地认为自己是不幸福的,却很少有人反思过自己的“幸福基准线”设定得是否正确。一般来说,如果我们能够把“幸福基准线”设定得满足下列条件,我们的幸福感就会得到提升。

1.让你的“幸福基准线”合乎自己的心理需求

在针对人的幸福感的研究中,以往的消极心理学更倾向于“知足常乐”的说法。为了避免失败的痛苦而鼓励人们将“幸福基准线”定得低一些,然而,这真的有用吗?

在真正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来回忆一下,自己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次考核中,你为了避免挫败感,为自己设定的“幸福基准线”是70分,最后你达到了这个分数,甚至略有超过,但是你真的开心吗?面对亲友殷切的希望,面对他人更加优秀的成绩……

对此,或许有人会说,这不是真正的知足,真正的知足者就不会去比较。那么,试问,如果没有了比较,又何来进步与成功,没有进步与成功的人生又有何意义呢?而那种类似于“心死”的真正知足其实是心理的“绝症”。

降低“幸福基准线”的做法并不可取。而那些不切合实际的、过高的“幸福基准线”又会磨掉人们的希望和信心,从而失去幸福感。由此可见,人们常常采用的给自己设定过高或过低的“幸福基准线”的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例如,刚刚步入社会,你心里最渴求的是个人的发展空间、稳定而丰厚的收入,那么就为此去努力吧,在自己喜欢的、擅长的行业中去发展,而不要以他人的意见作为“幸福基准线”,因为如果违背了自己的心意,勉强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你的成就不可能太大,你的幸福感也不可能太多。

2.让“幸福基准线”呈螺旋上升状

一个人能够一直幸福,那么他的“幸福基准线”必然是不断上升的。人在不同时期对幸福有不同的定位和需求。如刚参加工作时,找到一份收入丰厚的工作、加薪等都会带给你极大的幸福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你的经济生活稳定下来后,这些能够带给你的幸福感就非常有限了,而家庭的温暖、爱情的甜蜜却会给你带来极大的幸福感。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成了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五个需求由下而上形成阶梯状分布。生理需求是人类最根本、最直接的需求,但是给人的满足感小;而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人在满足自身心理需求的过程中,往往是在前面的需求都得到满足以后才会去追求后面的。当然,越往后,人就越能获得深刻的幸福体验,达到精神安宁和充实。

因此,我们不能让自己的“幸福基准线”一直停留在某一个层次。比如,如果我们将获得足够的物质享受定为“幸福基准线”,那么就很有可能造成我们有钱、事业有成,却不快乐的局面。而沙哈尔之所以放弃待遇更好、收入更高的工作而选择从事积极心理学的推广以让更多的人幸福,也是这个原因。要知道,那时,沙哈尔的“幸福基准线”已经不再仅仅是金钱及他人的认可了,已经上升到了自我实现的层级。他只有在推广积极心理学、传播幸福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才能实现幸福。

3.用“幸福基准线”去考量过程,而不是结果

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幸福基准线”来考量结果,如果结果达到了预期,那么幸福感油然而生;反之,则毫无幸福感可言,甚至因此而伤痛、难过。因此,人们觉得生活中幸福太少,而痛苦太多。其实,这是因为我们“幸福基准线”的考量对象弄错了。

任何一件事漫长的总是过程,而结果往往非常短暂。如果我们将自己的“幸福基准线”对准了结果,那么又能有多少感受幸福的机会,又能体会到多少幸福呢?相反,如果我们用“幸福基准线”来考量过程,那么我们就能随时随地地感受到幸福。

总的来说,一个人拥有怎样的“幸福基准线”,往往就会拥有怎样的幸福感。因此,渴望幸福的我们一定要为自己设立合理的“幸福基准线”。

心理启示录

“幸福基准线”在大多数人心中,或许都是模糊的,因此幸福似乎变得“可遇而不可求”了。但是,我们得到积极心理学的提醒,开始主动地去明确心中的“幸福基准线”,并且有意识地调整它以适应自己的个人情况。如此一来,我们就会产生和沙哈尔相同的感受——原来,幸福只需要被提醒!

积累小行为,获得大幸福

此刻的你如果不幸福,你必然是处在“幸福基准线”之下。你是选择缓慢地靠近“幸福基准线”,还是做些什么来更快、更主动地获得幸福呢?如果你渴望幸福,那么就应该选择后者,做些什么来促成这种改变。

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沙哈尔认为,对获得持久幸福感来说,改变是必须的。但同时,改变也是困难的,这种改变的困难主要是由于人们从心理上对“小行为”的忽视或者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