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顺时养生,是中医养生学中重要的核心内容之一,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顺四时而适寒暑”,这是中医养生学里的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也可以说是健康长寿的法宝。四时即指春夏秋冬四季。一年有四时气候的更迭、阴阳寒热的变化,作为自然界的一员,人类的生命活动及健康状况都与这些变化息息相关。故欲得安康,必须要顺应四时的变化以调摄人体,以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协调、气血充盛、经络通达、情志舒畅的养生保健目的。这一点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
顺应四时进行养生,即四季养生,也就是指按照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调养,从而达到养生和延年益寿的目的。理解四季养生的内涵,需要明白中医养生学四季阴阳消长、转化的概念。古代中医认为,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是一年中阴阳消长形成的。冬至阳生,由春到夏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有春之温,夏之热;夏至阴生,由秋至冬是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有秋之凉,冬之寒。在一年四季中,春夏属阳,秋冬属阴。自然节气也随着气候的变迁而发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基于这些观念,中医的四季养生要求人在春夏之时,要顺其自然保养阳气,秋冬之时,亦应保养阴气,所以历来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这就要求人们凡精神活动、起居作息、饮食五味等都要根据四时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节。在作息时间上,也要顺应四时的变化,做到“起居有常”,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在饮食五味上,摄取更要有规律,过饥、过饱或饮食偏嗜均能伤害脏腑,影响身体健康,蔬菜瓜果的食用亦有一定的季节性。此外,“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根据四时气候的特点,人们还总结出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的五脏调养法。
顺应四时养生虽然是一个古老的健康理念,但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了它的科学性,季节更替会导致天气变化,而这些变化对人体的生理都有着很大影响。例如,不同的季节手指血流速度不同,对寒冷引起的皮肤温度反应也不同,即使冬夏保持相同室温,仍会表现出反应差异,提示血管运动中枢有四季节律。对于现代人来说,自觉将养生作为一种生活习惯,运用科学的养生之道,调节肌体,祛病健身,健康、长寿完全可以实现。就像一首健康歌诀中所说的那样:“二十岁养成习惯,四十岁指标正常,六十以前没有病,健健康康离退休,八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一百岁。”
本书以《黄帝内经》《易经》《本草纲目》为基础,挖掘了历代养生名著《遵生八笺》《寿亲养老新书》等精髓思想,汇集了历代名医、圣人先贤的养生秘方,也综合了数千年来流传民间的养生经验、长寿经验,以及现代医学保健知识,全面阐释了四季养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是针对国人体质和现代生活方式特点而编写的居家养生保健全书。
本书由“总论”“春之篇”“夏之篇”“秋之篇”“冬之篇”组成。其中,“总论”中全面阐释人与天是如何相连、相通的,解读《黄帝内经》里蕴含的四季养生智慧,以及遵循哪些“天人合一”的原则。“春之篇”“夏之篇”“秋之篇”“冬之篇”中,分别教会读者从具体节气、食疗进补、生活起居、运动休闲、美容护肤、情志调理和防病祛病等方面,系统地掌握各个季节保健养生的全部智慧。
《黄帝内经》中说懂得养生之道的人方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但愿在本书的帮助下,每一位读者都学会“顺时养生”,真正领会到古代中医养生智慧,把握好养生的关键,走上健康长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