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教育的大道之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7章 管理之道(4)

下班的路上,那句话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中。她怎么会这么斤斤计较?看来不是一个好管理的人,我心中不快地想着。回到家里我道出了心中的烦恼,老公说:“可能是她刚来的原因,别介意了。”看似安慰的一句话却提醒了我。经过认真反思,感到自己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个初来的老师,新的环境会给她带来不安全感和陌生感,面对新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是有压力的。不同的学校在工作方法和协作风格上是有差异的。是因为自己做事的方法有问题,在他人刚到学校还不熟悉的情况下,我就直言给她布置任务,可能显得有些唐突。如果今天自己先动手打扫,相信她也不会袖手旁观,等大家都来齐后,首先对A老师的主动打扫卫生表示感谢,然后再进行分工,这样会减少不必要的误会。

开学初,主抓数学的姚主任给我们教研组长开会说:“作为组长,要多关注组内的老师,尤其是新来的老师,多听听他们的课,尽快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性教育思想,有啥问题多给予指导。”有了上次的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考虑问题更周到了。我可不能冒昧地去做,得想好了才能让老师心情愉悦地接受听课。如果我直接说学校让我听你的课,她一定会很紧张,会产生自己的工作能力不被信任的感觉。如果说是我自己要听她的课,又担心她会多虑我对她的教学不放心,会有种被孤立感,这样做恐怕会物极必反产生隔阂,不如来个角色转换,主动邀请她来听我的课。

“A老师,听说您的专业能力可强了,啥时候有时间去听听我的课,给我提提建议。”“我的水平不行,对主体性教育了解得少,还要向你们多学习呢!”她谦虚地说。“那就让我们共同学习,一起提高。”“好哇!”她兴奋地说。

于是她高兴地走进了我的课堂,课后她直夸我们班的学生积极主动,老师引导到位。可我却主动反思,“某某知识点没有重敲”“我的话还是有些多,某题应该让学生上前去讲”“某个问题前应让学生先在组内讨论一下,这样学生的思考会更充分……”。我这样做,展现给她的是人民大道小学的老师是敢于自我剖析、善于反思的;是上课不评优劣、只重研究改进的;是不怕摔碗的、只怕不改的,逐步消除了她怕课上出现问题会丢面子的想法。

这样连续几次的听课与交流后,有一天,她主动对我说:“赵老师,您来听听我的课吧!”可以听出她是真诚的邀请。“好!”我迫不及待地答应着。此时,我已经感觉到我们彼此的感情已经非常融洽,更重要的是主体性教育思想已潜移默化地在影响着她的工作。

现在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研组长,开展工作时不能只想着完成任务,还要讲求方式,不仅要使对方接受任务,还要更多地考虑他人的感受。尤其是新加入团队的老师,工作本身的变动已经对他原有的工作习惯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还要面临着对新的工作的重新认知和定位,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没有及时的沟通,困惑、焦虑、无助的情绪就会不断积累,最终使她丧失信心。我们只有张开双臂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去拥抱她,她才会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团队,并且不断成长。

要吃还是“家常菜”

温玉玲

送走我从教生涯的第一个毕业班之后来到了四年级,我想,我是幸运的。这是一个充满朝气与活力、有着梦想与追求的团队,组里的老师老中青搭配,大家在一起相互协作,其乐融融,就像一个大家庭。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慢慢发现班际之间的发展还是不太均衡。一方面,年轻教师有热情,有干劲儿,善学习,有想法,但成长毕竟需要一个过程。如何使年轻教师弥补经验的不足,尽快地成长?这也是一个团队始终保持新鲜活力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经验”有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是教育之路上重要的一笔财富,但习惯的力量也是巨大的,有时它产生的惯性会阻碍一个人新鲜的想法,使人产生惰性。如何让有经验的老师始终保持创新活力,在不断与大家分享好经验的同时也乐于接受新的挑战呢?

我想,除了依靠教研组长的引领,还要动员大家的力量。组里每一位成员都是一座富矿,没有哪一位教师不愿意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只是每一个人的优势不同,在处理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时方式、方法不同。班级授课制,有时会让老师走入“闭门造车”的死胡同。教研组长的工作除了在理念上引领,关键还在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将每一位教师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让每一个人的优点在年级组闪光,变成大家的优势,这样的资源共享才能真正使教师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追求年级均衡性发展,不是“削足适履”,而是让所有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质,共同提高。

教研组的教学研究绝不仅限于每周的集体备课,常态化的研究还要放在日常工作中,让教学研究常态化、动态化,形成一种宽松、民主、自由的交流分享氛围。

第二学期,在对年级组工作熟悉的基础上,发现年级学生的书写还不尽如人意。有的班级整体书写整洁、漂亮,有功底,有的班级欠佳。书写是孩子语文基本功中的重要一项,也反映出学生整体的学习态度。但作为小学老师,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硬笔书写的指导方法,大多是凭自己的经验指导学生。我发现,组里的牛艳丽老师指导学生写字有方法,她们班的孩子整体书写质量高。于是,一开学,我就邀请牛老师为大家上一节20分钟的写字课。开始,牛老师面露难色说:“写字课没有什么精彩的形式,都是家常课。再说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教学方法,还是算了吧。”“别,老牛(大家习惯这样称呼我们组这位美女加才女)。要吃还是家常菜。你认为的随堂课,恰恰就是大家需要的。我们做课不是为了做给谁看,就是想实实在在解决教学中真实存在的问题。不要有任何顾虑,就是出现不满意的地方也很正常,不要把它当作展示课。开口即贡献,行动即才干。‘才女儿’,如何?”没有了顾虑,老牛爽快地答应了。

以往听课,要提前安排好老师的座位,学生也要提前做好展示的准备。而那天,一切回归常态。写字课的铃声打响后,组里每一位老师选择一个小组参与到孩子们的学习中去,牛老师也很自然地跟孩子交流、指导。20分钟的时间很快,一切都那样舒服。听完课,大家聚到办公室七嘴八舌地讨论,从这节课中吸取到了很多有营养的东西。有的说:“老牛分类进行指导字形的方法非常高效,我回去也要试一试。”有的说:“我看到小组学生在互相提醒字形时,很有序。老牛,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给组员分工的?”也有的从字形指导上受到启发……可以说,这种开放课堂给了大家很好的启示。

老牛的课为大家带了一个好头,再往后,办公室慢慢形成了一种很和谐的氛围:谁有了好做法都愿意与大家分享,谁有了困惑也愿意抛出来;年轻老师还主动上邀请课,有经验的老师也互相结对子听诊断课;互相推荐有益的书籍,也已成了办公室文化的一部分……

作为教研组长,这件事也同样带给我思考:教研组长既是一个组的引领者,也是大家的服务者。开放的课堂研究,要有开放的教研氛围和开放的心态。解除大家工作中的思想顾虑,创设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就是在培植肥沃的土壤。

课堂教学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回归课堂生活本身,“精品菜”必不可少,“家常菜”也是我们所需要的。

示弱的力量

王艳艳

作为一名新被任命的教研组长,对管理工作是否胜任,我心里真的很没底。但是有一点是我很明确的,那就是一定要带领老师们在教学研究上做出成效,让我们的英语课有新的面貌,让学生都能喜欢英语课。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要想带领老师们共同进步,首先自己要有研究意识,必须以身作则,要事事为先,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很差,他们没有合适的读物,因为市面上能买到的英语读物对他们来说很难,但是仅靠背课文、背单词是学不好英语的,也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产生了让孩子们自己做英语读物的想法。如果每学习一课,让孩子根据课文的句子进行改编,变成另外的小故事,他们一定会感兴趣,而且难度也不大。我想自己先带头做一期试试,如果效果好再和组里人共同做。

于是,学习了第一单元后,我在自己的班级里布置了任务,请你把我们学过的句型或课文进行改编,人物不限,要求有句子,有图画,就像一本书一样,看谁做得最有创意。第二天,学生交上来的作业真是五花八门,我把一些比较好的摆在办公桌上。“这是什么呀?让我看看。”组里的老师非常好奇,纷纷翻看。趁热打铁,我就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们,他们觉得这创意挺好的,也同意在自己班里去做。第二天,更多的孩子往办公室跑,交作品的那份热情让老师们简直意想不到,看来写书是孩子们很乐意参与的事。

我翻看着这些孩子们的作品,禁不住发出阵阵赞叹。“你们班孩子做的书真是太好了,你看这份,绘画多么逼真,一定下了不少工夫。这份的设计也很精心,你们班的作品比我们班做得都精致,你怎么做到的?”“那是,这孩子绘画是特长,学习虽然不怎么好,但是真挺用心的,其实我就是给他们看了你们班几份做好的书,又说了要求,但是我和你说的要求不同,我是这样说的……”另一个老师班里的作品内容非常跳跃,我们班的作品几乎雷同,但是他们的却非常丰富,我佩服不已,连忙请教:“你是怎么做到让他们写的内容都不相同,各有创意的?”“做书的内容我没有要求他们那么具体,只告诉了他们书的规格大小,给他们只看了很少的范例,我觉得看得越多越会束缚他们的想象……”

就这样,我把一个人的想法变成了更多人的想法,一个人的做法变成了更多人的做法,我们组的英语绘本就这样产生了。我这个处处示弱的人总能得到他们善意的建议和提醒:“咱们这些书做出来了,是不是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孩子们也在班里传阅一下?”“你说得太对了。那咱们怎么样能把这个传阅渲染得更热烈一些,让每个学生都乐意参加?”“我们可以在每节课前叫几个孩子推荐自己的书。”“我觉得我们可以让孩子在书后面签名,最后谁是读书最多的人,谁的书最受欢迎,都可以给他们发奖。”“我觉得还可以……”

虽然老师们比我做得好,比我更有创意,但是我很高兴,因为在共同编写绘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吸引了大家的力量和智慧。虽然我的能力不强,但是我可以把能力强的老师们聚在一起,为了一件共同的事情,大家都能发挥自己的创意把它做得更好,这是让我最高兴的事。

可怕的“安静”

范琳琳

做老师这么多年,我最担心的就是课堂上的“安静”。学生们都不动也不吭,像木头一样听着老师们喋喋不休地说,这是最可怕的。所以,我在教学中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语言表达的畅快。如今我是一名教研组长,可是没想到在课堂上担心的事情却在老师中发生了。每当组里的老师聚在一起讨论或者交流的时候,大家都保持沉默,这种沉默让人很压抑。作为教研组长的我也很恼火,于是不得不采取轮流发言的办法,这样虽然大家都发言了,可是总让人感觉发言的人很不自然,发言的内容也是那么苍白。老师们在课堂上都可以滔滔不绝,为什么大家交流时会这样呢?

通过了解我发现造成这种局面的大致有两个原因:(1)刚到一个新的团队,彼此还不了解,不想贸然发言;(2)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了解了大家的心声,我想到了平时我们管理学生的方法,想让学生发言,首先得给他信心,让他认为自己真的很了不起,确实在某一方面比其他人强。曾经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天至少发现并表扬一个学生,让他充满自信,那么大人其实同样需要得到表扬,得到认可。

于是,从那以后,我准备了一个亮点记录本,每天将自己发现的老师们工作中的好方法或小妙招记录下来,开会或集体备课的时候,不经意地表扬老师们的做法。“二班学生的字体之所以写得好,不仅是因为东霞老师本人的字体漂亮,最主要的是杨老师把学生第一次在语文书上书写的字都改了,将学生的错字和错误字形及时纠正了,这样学生书写的字体不仅正确而且漂亮,杨老师快把你的教写字的妙招教教大家吧。”“最近啊,七班在背成语小儿歌呢,那些儿歌可有意思了,快让李艳霞老师给大家说说他们背的内容吧。”“六班的学生可爱劳动了,每天早上都能看到六班的值日生打扫卫生的身影,张老师你给大家讲讲你是怎么训练小值日生的。”……虽然老师们都很吃惊我是怎么知道他们的这些做法的,可是我发现,老师们的发言状态变了,变得眉飞色舞,变得自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