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海原大地震
大地震使固原南门镇西楼及碑亭城墙毁坏
大地震使山体严重滑坡
震后79日海原县城内惨状
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农历庚申年十一月初七戌刻),海原大地震发生。这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录最大的地震,也是人类有记录以来三次大地震之一。震级8.5级,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震中在北纬36.7度,东经105.7度,即位于海原县的西安州大沟门至干盐池之间的石卡关沟、哨马营一带,极震区包括固原、隆德、靖远、景泰和今西吉等县,呈条带状,北西向展开,面积2万平方公里。这次地震波及今甘肃、陕西、青海、山西、内蒙古、河南、河北、山东、四川、湖北、安徽、江苏、福建和北京、天津、上海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感面积达25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1/4,甚至连越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都有震感。极震区的海原、固原和西吉县等地山崩地裂,海原、固原等县城全毁,大量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惨重。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地震共死亡23万人,伤者不计其数,压毙牲畜无法统计。
属今宁夏各县地震史料记载如下。
隆德县,夜戌刻,月微明,有声自西北来,地大动,若火山爆裂,山走、河移、地陷、墙倒、屋塌。全县8万人死亡达3万余,压毙牲畜5万多头,倒塌房屋近6万间。大震后一月之内,日日有小震;半年之内还几乎每月震动一次;一年以后,仍隔月有震,直至三年方始平静。
固原县,夜戌刻,地大震,霎时全城一片废墟。东、南、西乡较轻,西、北两乡尤重,九营、三营、杨老庄、七营等处几乎摇为平地,全县死亡3万余人。伊斯兰教教主马元璋家乡之西吉滩震情最重,因地走山崩,造成马元璋全家60余口几尽埋没。唯城外董福祥之神道碑亭,仅中裂,震后仍屹立。城内魁星阁亦基本完好。
甘肃固原前提督署墙倒架存(1921年翁文灏、谢家荣摄)
海原县,此次地震海原县城最重,几乎全城覆没,居民幸存者仅十之一二。花崖湾山庄一带,山崩地裂,大地变更,村舍化为乌有而不知去向。全县死亡7万余口人,压毙牲畜4万多头,倒塌房屋5.3万多间。
化平县(今泾源县),震后统计,被难4000余人,压毙牲畜1.2万余头,全县房屋十之七皆倒塌。
宁夏县,地震时如舟行狂风巨浪之中,人不能立,大震后又续动月余,人多野宿。全县死亡数百余口人,压毙牲畜一千余头,房屋十之四倒塌。
宁朔县,地震轰声如雷,庐舍、百物皆摇摆簸荡,颓墙圮壁,飞瓦扬尘,城乡皆有伤亡。
灵武县,死亡300多人,压毙牲畜700余头,倒塌房屋十分之二。
盐池县,死亡400余人,压死牲畜750余头,倒塌房屋十分之—。
平罗县,死亡300余人,压死牲畜1000多头,倒塌房屋十分之二。
中卫县,死亡700余人,压死牲畜1000多头,倒塌房屋十分之四。
金积县,死亡1万余人,压死牲畜2万多头,倒塌房屋十分之七。
镇戎县(今同心县),该县同心城被难最重,几乎夷为平地。
翁文灏(1889~1971),民国时期著名学者,中国早期著名地质学家
谢家荣(1898~1966),地质学家、矿床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第一代地质学家之一,中国矿床学主要奠基人
直至次年2月,余震仍在继续。2月20日,复发生强烈地震,灵州地大震,城堞均被摇落。城内房屋上年大震未被摇塌者,此次无免,城乡房屋倒塌过半,死亡数百人。镇戎县同时受震,县衙被摇倒,四乡窑屋几乎全毁,房屋亦仅存三分之一。豫旺城地震破坏最为严重,山多摇平,平地陷出巨川,高岸变为深谷。海原县同时受震,城垣陷落。山中陡然喷出烈焰毙人民甚多,城乡死人无数,损失无算。固原县同时受震,城内房屋全部倒塌,四乡村庄尸体枕藉。七营、三营和黑城子一带,人民死亡十之七八。萧何城、清石嘴诸处地陷山合,居民、村舍如同活埋。金积县同时地震,势颇剧烈,地涌黑水,县城和邻邑死亡惨重。
固原电报局受震屋倒,三名工作人员就在这座用门板搭起的工作室向外发出第一份灾情电报(克劳斯1921年摄)
隆德县衙门被震为废墟,县知事失踪
位于海原县西安镇哨马营的一株约有500年的古柳,大地震将其扭成了两半。这棵古柳成为研究地震的活标本
大地震使干盐池北迁一公里
大地震使董福祥墓神道石雕像基座逆时针扭转
4月12日,平凉、固原一带复大震。平凉、固原、隆德、会宁等县震情较2月份尤甚,每小时震动一两次,六盘山崩裂30余处,陇东一带屡遭浩劫,人民惨苦尤甚。固原四周死者万人,城外20多里不见一人,田野无耕者,村庄无炊烟。
由于地震发生在交通闭塞,几乎与世隔绝的六盘山山区,当时由于军阀混战、兵荒马乱,北洋军阀对巨大的地震灾难无力救助。又时逢冬令,天寒地冻,灾民又相继死于冻伤、饥饿、瘟疫之中。据当时《陕甘地震记略》一文报道,大震后灾区人民“无衣、无食、无住,流离惨状,目不忍闻;苦人多依火炕取暖,衣被素薄,一日失所,复值严寒大风,忍冻忍饥,瑟瑟露宿,匍匐扶伤,哭声遍野,不特饿殍,亦将强比僵毙,牲畜死亡散失,狼狗亦群出吃人”。这就是当时海原大地震灾区惨况的真实写照。
海原大地震发生后,中国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谢家荣等赶赴震区考察。考察后,写出《甘肃大地震大略报告》。此外,他们还在震区拍摄了大量震害照片,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以后每年的12月16日前后,新疆、甘肃、陕西等省(区)的海原大地震遇难者的后人都会来到位于海原县西南角的万人坟场祭奠地震中遇难的亲人。
西吉震湖——1920年海原大地震形成的堰塞湖,位于西吉县苏堡乡党家岔,面积186.6万平方米,为世界第二大震湖
大地震使固原南门城墙严重崩塌
中国地质学奠基人1933年合影
(前排右二为翁文灏,中排左三为谢家荣)
赴固原考察救灾队员在灾区外一家窑洞客店前留影
右侧是震毁的家园,左侧是大震后修起的院墙,又被余震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