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世纪图鉴.宁夏卷:1900-2000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甘军抗击八国联军与董府建筑

一、抗击八国联军

董福祥

董福祥,字星五,清代甘肃固原州(今宁夏固原)人。清同治元年(1862年),陕甘各地相继爆发回民反清斗争,董福祥乘势率众起事,据甘肃安化(今甘肃庆阳)抗清,与回民军协同作战。后董福祥投降清军,所部改编为“董字三营”,成为清廷镇压回民军的帮凶。

光绪元年至三年(1875至1877年),董福祥跟随左宗棠参加了收复新疆的战役,屡立战功,升任喀什噶尔提督(即新疆提督),后调甘肃提督。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爆发了以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慈禧妄想利用义和团对抗洋人,董福祥奉命率以宁夏府与平凉府固原直隶州(今宁夏西海固地区)兵士为主的甘军与义和团相配合,在廊坊共同阻击西摩尔带领的八国联军,此战为“庚子之役第一恶战”。

义和团

西摩尔

八国联军进攻北京

董福祥曾与团民结为“兄弟”,合作围攻东交民巷的外国大使馆。当八国联军打败了中国的军队于8月13日攻至北京城下,在这非常时刻,京城内唯董福祥率甘军和部分义和团舍命与外国侵略军顽强血战。北京失陷后,董福祥又充当随扈大臣,率领甘军并节制满、汉各军,保护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西狩”至西安,陪都防守和行宫的禁卫工作完全由董福祥总负责。与此同时,庆亲王奕匡和新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同为全权大臣,在北京和侵略军进行议和谈判,而董福祥则成为中外争论的焦点人物和谈判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德国照会各国,主张先惩凶、后议和。洋人坚持认为“董福祥最为首要”,并被视为 祸首。时因为董所率之甘军正担任着行宫的警卫,并且所部悍将骁勇的回族战士居多,“两宫身处西北,乃穆斯林聚居之地区”,所以朝廷要李鸿章向外使说明苦衷,“将来断不轻纵,唯须相机妥办”。清廷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二月十一日,先将董福祥处以“革职留任”,免了他的军事指挥大权,后才把他正式革职,但坚持不肯审判他,更没有杀他,仍保留太子少保头衔,允其带亲兵返回甘肃宁夏府,归养于灵州金积堡 董府”(指旧董府,为董福祥随左宗棠部平定金积堡马化龙领导的回民反清斗争后所建)。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二月十日,董福祥病逝于金积堡府邸,享年70岁。

◎甘军抗击八国联军与董府建筑

1900年6月 董福祥率部于杨村、廊坊大战八国联军

1901年9月7日 清政府与11国代表在北京签订了《辛丑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