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理论与实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工具篇

第四章 文艺知识一般名词

第一节 美学与艺术欣赏基本知识类

艺术 一种运用形象的方式来表现社会现实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戏剧、曲艺、美术、音乐、舞蹈、电影等。人类的社会生活是艺术创造的唯一源泉。艺术是一定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但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更带普遍性。艺术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它的性质和发展受到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生活的制约,又给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生活以巨大的影响。艺术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继承性,艺术的发展不能离开前人的文化创造。因此,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加以改造和发展,以繁荣当代文化艺术事业。

审美对象 是指具有某种审美属性、能够引起人们特定情感反映并在客观上与人构成一定审美关系的具体对象。比如文艺作品就具有审美属性,而且是文艺作品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属性。文艺作品能够激起人的情感共鸣,在客观上它与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构成审美关系。因此,文艺作品是人们的主要审美对象。

美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范畴之一。一般用来说明和评价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审美属性,如完美性,和谐性,表现力,最佳境界等等。美的事物、美的对象,与人的感受相联系时才成为审美对象,才成为美。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三个领域,以及内容美、形式美两个方面。美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如优美、壮美、健美等等。美一般具有四个特征。第一,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美是客观的社会存在,只有对人而言才存在,离开人、人的社会实践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没有美。第二,形象性与理智性的统一。美是具体的、形象的,但是,只有当它被人认识,引起人的愉悦、爱慕等心理活动,使人赏心悦目时才产生美。第三,真实性与功利性的统一。美,必须是真实的、合理的,有生命力的,对人有益、有用的。第四,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美学基本范畴之一,是与美相对的概念。自然形态的丑一般表露于形式,社会生活中的丑则主要在于它的内容,并常与道德伦理中的恶相联系。不同社会、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对丑的看法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文艺所描绘的丑是生活中的丑的反映,又是对生活中的丑的典型化。作为美学范畴的丑是指文艺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现象。文艺家通过塑造形象,也就是通过艺术美来揭露和否定生活中的丑,从而达到对美的肯定和追求。

自然美 指自然界或自然事物之美。各种自然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性,因此自然美也各具有特点。或秀丽,或险峻,或雄伟,或娇艳……自然美具有客观性,但它又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社会美 是美的重要形态,是现实美的主要部分。它主要是指人在社会美学中的美。社会美一般包括心灵美、行为美、环境美等。社会美的各个方面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美的社会环境是通过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它影响和培养人的美的心灵,使人产生美的行为,同时又不断完善美的社会环境。

艺术美 实质上是指艺术形象的美,是文艺作品的特有属性。它是文艺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美不只是现实美的浓缩,也是文艺家审美理想的结晶。艺术美比自然美、社会美更带有普遍性,更具永久性。因为后者受时空的限制,而凝固在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美,却有着超越时空的永久意义。

优美 美的现象形态之一。在美学上它是和壮美、崇高相对的概念,一般用来概括事物运动和形态的小巧、轻盈。在文艺作品中一般是指小题材的轻松、机敏、优雅和描绘形象细腻。如短诗、散文、舞蹈、风景画等,一般都具有优美性。

美好 美学中重要而具有广泛意义的范畴之一。一般是指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最佳表现形态。在自然界中,它表现为自然现象本身各种因素的和谐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它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在艺术中,则表现为积极进步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具有巨大的审美效果和旺盛的生命力,能极大地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审美认识水平。

和谐 指事物和现象的各个方面的配合和协调,以及多样化中的特殊和统一。在艺术中是指艺术作品的一切组成部分的有机的相互联系。比如,文学作品中的结构统一,绘画中的色彩、形式、效果等方面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恰到好处等。

崇高 美的现象形态之一,又称壮美。是和优美相对的美学概念。它一般用来概括那些能够引起人的尊敬、赞扬、愉快或悲壮等审美感的重大事件或现象的本质。自然界中的崇高的概念表现为种种壮丽的自然景象,如汹涌澎湃的波涛、辽阔宽广的大地、肃穆宁静的高峰、雷电交加的惊人场面等。在社会生活中,则表现为征服自然的创举,进步力量反对落后势力的艰苦斗争和英勇献身精神。艺术中的崇高是现实生活里的崇高的反映,它通过塑造形象,展示人物高尚的道德品质,鼓舞人们为创造美好未来而斗争。

审美活动 是人们进行的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的实践活动。审美活动既表现在物质生产中,有表现在精神生产中,但主要的是表现在精神生产中,即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是审美活动的特殊形式,也是审美活动的主要领域。审美活动的水平、内容、形式和倾向,是由人们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条件决定的。

审美享受 是人们在文艺欣赏中获得的一种精神满足和情感上的愉悦,是人们对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追求。获得审美享受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生活经历,才能对审美对象产生联想、想象,才能引起感情的交融、共鸣。人的艺术修养愈高,得到的艺术享受也愈多。人们从审美享受中可以净化心灵、美化生活、培养道德情操、提高思想境界。

审美理想 是人生理想在审美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在审美感受中的一种标准、尺度和规范。各个时代、各个阶级都有自身的审美理想。共产主义审美理想是人类最高最美的理想。高尚的审美理想有历史继承性和共同性,如传统的美德、高尚的情操,美的事物总是世世代代地教育、陶冶、鼓舞着人们,成为建设美好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审美趣味 又称“审美鉴赏力”。是人们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评价的能力,是审美理想和美感相结合的一种形式。因为它主要是在文艺创造和欣赏中形成发展的,所以有时也称“艺术鉴赏”或“艺术趣味”。审美趣味具有客观共同性,这是由于共同的时代精神,共同的地理环境,共同的民族心理、习俗,以及对真、善、美的某种共同追求形成的。但是审美趣味又包含了个人强烈的主观爱好和情感,因而具有鲜明的主观差异性。时代、民族、社会制度、经济条件等的不同,审美趣味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审美趣味有高尚和低级之分。

审美价值 凡是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引起人们审美感受的事物和现象都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最高而又最集中地体现审美价值的,是人类创造的优秀的文化艺术。它们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形象,使人产生想象,产生感情交流,从中获得审美享受。文艺的审美价值受社会、阶级功利所制约,但又具有人民性、民族性以及超越时代、地域、民族的特点。优秀的文学艺术往往具有赏心悦目的娱乐形式,这种高尚的娱乐形式的作用也是一种审美价值。审美价值能净化人的心灵,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审美知觉 是审美的基础和基本心理形式,是人所具有的辨别现实生活和艺术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崇高与卑劣的一种特殊能力。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的提高,即将感觉所获得的事物的个别特性和属性综合为完整的形象。人的审美感受总是以知觉的形式出现的。审美中的想象、联想、情感、思维心理形式,都是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并且渗透在审美知觉之中。因此可以说,审美知觉是人们进行审美的大前提。审美知觉的形成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以及道德、宗教、哲学、政治观点的影响,人的审美知觉也是不断变化和向前发展的。

审美认识 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在审美知觉基础上形成的理性认识。它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审美认识既有民族的、时代的、社会的共同性和审美对象本身存在着的美与丑的客观性,但又受审美主体文化修养、人生经历和气质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它又具有主观性和差异性。

审美判断 是从审美知觉到审美认识、审美享受的一个中间环节。它是文艺批评的基础,是审美主体对具有一定审美属性的文艺作品的审美评价。审美判断受审美主体的审美趣味、世界观和文化修养水平的制约,但又具有客观合理性。因为正确的审美判断始终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美或丑的客观存在为依据来评价判断审美对象的美和丑的。审美判断不同于逻辑判断,它所赖以进行判断的不是概念,而是在审美知觉中形成的事物的形象。

审美感受 是一种由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它是在审美知觉、审美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审美感受是客观性、实践性、社会性和个性的统一。它来源于客观世界中多种审美范畴内的事物,是在人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并随着时代、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的。同时,它又是人们客观世界带有强烈个性特征的主观反映。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审美感受往往不相同,这是因人的社会的、文化的、理想志趣的等等因素的不同决定的。

审美教育 简称“美育”。它是人们通过审美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及使人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它的目的在于使人能以美的方式感受和认识世界。审美教育内容十分丰富,与德育、智育、体育以及艺术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学艺术是人们进行审美教育的最重要、最经常的手段。审美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通过寓教于乐、感染熏陶、潜移默化,使人在娱乐中受到教育、开阔视野,产生追求高尚、美好、文明的愿望和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力量。

自然主义 文艺流派之一。是在19世纪后期法国出现的一种文学创作倾向。它主张作家要像生物学家在显微镜下检查微生物那样,来观察人和社会现象,要能客观地记录人的社会活动,反对对人物进行政治的、道德的和美学的评价。认为文艺的任务在于摹写现实,对现实做照相似的临摹,而不是表现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

浪漫主义 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浪漫主义在人类创作实践中,有着漫长的历史。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它产生于18世纪末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文艺上与古典主义对立,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意识形态的反映,有一定进步意义。浪漫主义的基本原则是通过表现理想来反映现实。它常常借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以极度的夸张、幻想和强烈的对照进行虚构,情节曲折离奇,语言热情奔放,充分表现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浪漫主义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现实主义 是文艺创作的方法之一。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就是客观地观察生活、忠实地反映现实世界,通过对典型形象的塑造,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现实主义要求细节的真实性、形象的典型性和描写的客观性。

艺术想象 指创作艺术的能力和创造艺术形象的过程、结果。任何创作活动都离不开想象,艺术想象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的一切阶段所特有的,它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广泛概括和典型化的过程。艺术想象是同艺术家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感受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受艺术家的人生观、创作目的、个人经验和社会经验所制约。

艺术概括 是文艺创作的一种基本方法。文艺家通过个别的独特的艺术形式揭示所描绘对象的本质。在文艺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艺术概括的原则,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这些原则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生活真实。典型化是现实主义的艺术概括的基本形式;艺术概括是通过形象来实现的,涉及艺术的一切构成部分,如性格、环境、细节、内容和形式。

表现力 指文艺家通过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法形象地表达人的情感、情绪和激情的能力。文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取决于作者的才能和技巧。不同种类的艺术,其表现力的表现方法也不同。但其共同特点是通过形象的最佳感情特点来反映现实活动。

艺术标准 文艺批评中衡量作品艺术性的准则、尺度。随着社会生活和艺术本身的发展、变化,艺术标准都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其具体内容通常包括:①艺术形象的生动性、典型性;②艺术形式的完美性;③艺术的独创性;④民族化和群众化。文艺批评只有把社会标准和艺术标准统一起来对作品进行全面考察,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民族特色 指文学作品和文艺活动中所表现的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语言、习俗、性格、心理特点等。所有这些构成文艺作品鲜明的民族色调、欣赏习惯、民族风格和民族精神。民族特色是在一个民族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发展的,它和一个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民族历史、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素质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在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中相互影响着。各个民族的文学艺术在反映本民族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文艺的民族形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又是不断丰富发展的。文艺的民族性愈强,也就愈具有世界性。

风格 指文艺作品的艺术格调、气派和作风,它包括文艺家风格和文艺作品风格。文艺家风格是指文艺家在作品或表演中表现出来的鲜明独特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创作个性,也是贯穿在其全部创作(表演)中共同的、反复出现的基本艺术特征。它体现文艺家的立场、世界观、生活经验和审美理想,以及特有的个人气质、艺术素质等。文艺作品的风格是指作品在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中所展现的思想艺术特色,是文艺家的风格在作品中的体现。文艺的风格除受文艺家主观因素的决定之外,在其形成的过程中,还受特定时代、所属民族和社会思想意识的影响,因而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社会性。

音乐欣赏 音乐是一种表现人类最深处的本性的艺术。它通过许多有组织的乐音组成的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音乐欣赏能力是包括对音乐的感知理解、鉴赏、品评在内的综合心理功能。也就是说,它包括官能感知、感情和理智三个方面。

所谓感知,是指通过耳朵专注地去听,从而感知美妙的音乐,丰富的和声,生动的节奏,音波中频率、幅度、长度和波形的变化,从生理上感到舒服、悦耳。这种生理上的悦感是音乐欣赏的初级阶段——感知阶段。

欣赏音乐的目的是获得一种精神愉悦,即精神享受。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感知它,而且要真正地听懂它、理解它,知道它在比拟什么、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这样才能真正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这是音乐欣赏的高级阶段——从理智、情感方面去理解欣赏音乐。

要达到音乐欣赏的高级阶段,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学习掌握一些音乐常识,了解音乐语言,如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②努力提高自身的音乐气质,增强在感情上感受音乐的能力;③尽可能多地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民族特征、作者的创作个性等;④多听;⑤多欣赏与音乐相联系的其他艺术。

民歌欣赏 我国民歌浩如烟海,优美动人。演唱形式丰富多彩,曲调富有地方色彩。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内容的民歌,都各有其自身的表现特色。北方以粗犷豪放见长,南方以委婉秀美著称。劳动号子一般具有简明直接的表现特点和坚实有力、粗犷豪迈的风格,其音乐节奏与劳动节奏紧相吻合,具有鲜明的律动性。山歌一般声调高亢,节奏自由,具有直畅的表现特点。小调一般节奏较齐整,旋律较曲折,表现较细腻,手法较丰富。少数民族的民歌,更是五彩斑斓,各有千秋。或高亢嘹亮,或优雅抒情,或悠然流畅,或柔丽隽永,或古朴淳厚,或矫健豪爽。有的少数民族还有世界罕见的古老多声部民歌。

通俗歌曲欣赏 通俗歌曲也称流行歌曲,是指在群众中广泛流行的歌曲。它的主要特点是曲式、旋律比较简单,音域范围比较窄,曲调一般优美动听,有较强的抒情性,而且反映了广大群众的思想感情。易学易唱,也易理解,因而能够广泛流传。

交响乐欣赏 交响曲是一种具有奏鸣曲式特点的,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器乐曲。结构宏大,意蕴深广,善于概括社会生活和人类思想的丰富内容,具有巨大的戏剧性和感人魅力。

欣赏交响曲,首先要了解交响曲的发展史和关于它的结构曲式等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交响曲的作者生平及其所处时代、历史背景。比如当我们了解了贝多芬是处在法国大革命时代,了解了他一生坎坷和耳聋给他造成的痛苦,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他在交响曲中所表现的战斗热情、压抑下的奋斗精神和他理想中的英雄形象。另外,要懂得欣赏,还要多听、专注地听,经过不断的熏陶、感染,就能从中获得极大的精神享受和乐趣。

钢琴、小提琴作品欣赏 钢琴是键盘乐器,小提琴是弓弦乐器,这两种乐器的音色各具魅力,都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因此,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都写了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钢琴和小提琴作品。如我国音乐家贺绿汀1934年创作的优秀钢琴作品《牧童短笛》曾闻名中外。全曲分三段:第一段描述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漫游,曲调恬静、悠扬;中段是传统的民间舞蹈,节奏欢快;第三段再现了第一段的主题。整个曲调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风味。再如我国音乐家马耀先、李中汉1956年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乐曲结构为单三部曲式,反映了新疆人民欢欣酣畅的生活情趣和幸福愉快的生活,感情豪爽乐观,乐思奔放流畅,具有鲜明的维吾尔民族音乐风格。

戏剧欣赏 欣赏戏剧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精彩、优秀的戏剧必然是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欣赏戏剧的内容美,主要是通过对演员的表演进行欣赏。因为戏剧的内容,它的故事情节是否真实地、典型地再现了社会生活现实,主要看演员的表演技巧,看演员是否准确地体现了角色的思想感情、举止气质、性格特征,深刻地揭示了角色的内心世界,塑造出个性鲜明、有血有肉、令人信服的舞台形象。演员的表现技巧,还包括演员在舞台语言方面的技巧。我国民族舞台语言非常讲究字正腔圆,台词好、嗓音好、吐字又清晰,能使人轻松地追随戏剧的故事情节的发展而进入艺术美的意境。

欣赏戏剧的形式美,主要是指戏剧的结构形式。戏剧综合了其他艺术,构成了戏剧艺术独特的形式。不同的剧种、不同的体裁,有着不完全相同的形式。因此,欣赏戏剧的形式美,必须懂得一些戏剧常识。欣赏戏剧,还必须注意为戏剧内容服务的音乐、舞蹈和舞台美术,只有把它们统一起来欣赏,才能获得一个完美的艺术境界。

京剧欣赏 京剧融合了舞蹈、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的成分,形成了京剧艺术独特的美感,它较全面地体现了我国戏剧的民族风格和传统特色。京剧十分重视表演形式的美,讲究手、眼、身、法、步和唱、念、做、打这些基本表演技巧和功夫,并形成了一套程式动作。

欣赏京剧,首先要真正懂得这些程式动作所表现的含义,领略京剧所表现的艺术魅力。京剧特别注重虚拟和象征。京剧舞台装置简单,极少道具,演员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创造舞台情景的任务由演员根据剧情发展需要来进行想象和表演,以启发观众的想象来完成。比如战争场面的描述,往往是“一个围场数十里、八个龙套十万兵”。通过虚拟的打斗动作,加上紧鼓密锣,观众可以任意驰骋自己的想象,体味激烈壮观的战争情景。京剧根据唱、做、念、打的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唱工戏、做工戏、武打戏、唱做并重的戏、文武兼备的戏,以唱为主、以念为主的戏等等。此外,华丽的服饰、优美的舞蹈动作、清丽甜美或浑厚激昂的唱腔等都是可供欣赏的内容。

地方戏欣赏 地方戏剧繁多,在艺术创作和表演上,一般是按照中国戏剧的传统进行的,但又各有自己的风格特征,有各自适宜于表现的题材领域和剧作风格。而这种风格、特点,是由它所流行区域的民情、风俗、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决定的。如秦腔高亢绵长,越剧细腻柔媚;湖南花鼓、云南花灯等表演形式灵活轻快、舞蹈性强,宜于表现喜悦欢快、生动谐趣的生活题材;而川剧、汉剧、湘剧等都有一整套程式化的动作,严谨、庄重而典雅,表演的多是传统的历史故事。总之,欣赏地方戏要通过比较,欣赏它所表达的独特的艺术美和它所显示的浓郁的乡土气息。

话剧欣赏 欣赏话剧,首先看艺术形象的塑造是否真实,也就是说,它是不是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经过提炼加工的典型,是不是生动逼真、有血有肉、个性鲜明和富有艺术表现力的人物形象。其次是欣赏演员的表演技巧,看演员的念白和形体动作,包括每一个动作细节,每一句台词的语气、音调、声高等,是否准确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的气质和个性特征,塑造了神形兼备、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人物形象。舞台语言是塑造人物的有力手段,因此欣赏演员的舞台语言美,是欣赏话剧的一个重要方面。

电影艺术欣赏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通过对一个个镜头的组合和分切之后才产生艺术效果的。这种对镜头的组合和分切的技巧叫“蒙太奇”,它是电影艺术的基础。电影可以使人获得多方面的艺术享受。欣赏电影,一般经历三个方面。第一,故事。故事片一般都具有故事性。但一部好的电影,不一定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不一定具有复杂的情节。关键是看电影故事情节是否合情合理,是否能使人动情。也就是说,它是否有较强的艺术真实性,是否有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第二,思想。一部好的影片,它的主题思想总是寓意较深的,它能启发人们思考,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第三,人物。影片中人物的塑造和影片中的故事情节相比较是更为重要的。在欣赏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总是关注着多种人物的命运。那些具有典型性的人物,才能真正牵动观众的心,激发着人们各种不同的感情。

舞蹈欣赏 舞蹈是以经过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和表情来抒发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它既具有形式美,又具有内容美。美的动作、美的线条、美的画面、美的造型、美的服饰等等,都属于形式美。而它所反映的美好事物,所表现的人的精神境界,则是属于内容美。欣赏舞蹈,要把内容和形式统一为一个整体去鉴赏,从而获得最高的美的享受。提高舞蹈欣赏水平就要了解舞蹈的基本知识,要懂得“舞蹈语言”,还要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和鉴赏能力。因为音乐被称为舞蹈的“灵魂”,是“听得见”的舞蹈。而舞蹈则被称为“看得见的音乐”。民间舞蹈欣赏 我国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一般结构清晰,手法简练,色调明快热烈,生活气息浓郁。表演时,常载歌载舞、歌舞结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容易为群众接受。欣赏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间舞蹈,必须了解该民族、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发展、人们的性格爱好以及生活习俗等有关情况,才能较深刻地感受到它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美术欣赏 美术是运用线条、色彩、形体等表现手段来创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优秀的美术作品,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它可以使人开阔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愉悦身心,认识生活,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

欣赏美术作品,首先要对画面进行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的反复揣摩。分析线条、色彩的运用,表现对象的状貌、特征、表情姿态,以至整个构图的特色,进而分析作者的构思、立意、作品所反映的生活的深度、作品的意境等等。要达到真正理解作品,产生审美感情,必须对美术的艺术手段的基本规律、它的艺术语言及其由民族传统所决定的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不同作家,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因此,在欣赏作品的时候,还必须了解不同作家的风格和流派,体会其中的精华和情趣。比如徐悲鸿作品的气势磅礴、浑厚奔放,齐白石作品的清新朴素、天趣自然,黄宾虹作品的浓郁蕴藉、酣畅淋漓,潘天寿作品的雄浑奇特、气势不凡,等等,都是必须在反复欣赏过程中才能领略到的。

民间美术欣赏 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按照美的规律,为满足自己欣赏和实用的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它是原始造物艺术的延续,是数千年来美术发展的主流和一切专业美术发展的渊源和基础。我国民间美术宝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作品丰富,灿若群星,艺术成就也很高。一般认为民间美术可分为三类:日常生活中的,如服饰、床上用品、日常家庭用具等;节日活动中的,如年画、剪纸、玩具、演具等;祭祀活动中的,如年寿用具、祭鬼神用具等。

民间美术的作者是劳动人民。他们的作品直接、深刻、真实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思想、感情和美学观点,强烈地表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实用性、观赏性、娱乐性。民间美术的内容是乐观的。它总是寄托希望,描绘理想,抒发欢欣之情,燃烧生命之火,而从不注入忧愁。它把欢乐、吉庆、富于理想的内容和红火、热烈、壮美的风格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审美品格。概括地说,民间美术的特点就是:质朴纯真、粗犷刚健、清新活泼,富于生活气息,充满生命活力。正是由于它的乐观主义精神,加上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明快的手法,所以始终能给人以欢快感、幽默感,激发人们热爱生活,充满自信。

民间美术品种繁多,不同的作品还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如泥塑、捏塑造型的细致精巧,剔透玲珑;挑花、刺绣的纹样复杂多变,色彩绚丽丰富;等等。这些都是要在欣赏中去具体体味的。

中国画欣赏 中国画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欣赏国画,必须了解国画的基本特点。国画的第一个特点是追求神似,它所描绘的山水、花鸟、人物等等,都紧紧抓住其内在性格,力求神似。它的第二个特点是重意境,寓意于情,情景交融,含而不露,使人产生联想。山水花鸟画往往具有象征性。它的第三个特点是处理时空的灵活性,不受自然的限制。比如,国画中的山水画在天和水的地方,常留出白底不着色,但人们观赏时仍有山和水的感觉。在花鸟画中,多用近景或中景,且常用俯、平、仰三个角度处理花叶和鸟的位置。画家所处的位置和视点不固定,突破了空间的约束。国画的最后一个特点是注重笔法,在用墨着色等方面也不同于西洋画。此外,国画还常以诗入画,以印入画、以书法入画,融诗情画意、绘画与金石、书法艺术于一炉。

摄影艺术欣赏 摄影艺术是一种纪实性的造型艺术。它通过画面构图、光线、色调三种主要造型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表达思想感情。摄影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对象是实际存在的,所表现的人物、事件和环境是真实的。欣赏摄影作品,大体上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是否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强烈的现场气氛;第二,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创造了美好形象;第三,构思是否巧妙,是否独具匠心,是否充分而恰当地调动了摄影艺术的各种手段;第四,作品是否具有高妙崭新的艺术意境,使之获得形象之外的更深刻、更丰富的美的享受。

书法艺术欣赏 书法艺术是由汉字的字形结构和书写工具等特殊条件而发展成长起来的我国民族特有的线条和构图的艺术。我国的书法艺术,有着异常丰富的传统,楷、草、篆、隶各有特色,著名书法家层出不穷,流传下来的佳作也各有千秋。有的柔婉,有的媚丽,有的疏阔,有的雄杰,有的狂放,有的严谨,有的刚毅,有的潇洒,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欣赏书法艺术,总的来说,就是要看它是否气韵生动、圆满耐看,笔意气势神采飞动。具体的主要看四个方面。第一,线条美。作品运笔好,点划在平白的纸上呈现立体感,生动活泼,刚柔相济。第二,动态美。点划的轻重粗细,用墨的枯湿浓淡,变化得当;落笔收笔圆满周到,字形有势态,有骨力。第三,结构美。横直有绪、重心平稳,点划呼应、比例适当,疏密匀称、虚实相生,收放相应。第四,章法美。一气呵成、筋脉相连,疏密得当、大小适宜,错落变化、互相照应,全章贯气、多样统一。

建筑艺术欣赏 建筑艺术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一座优美的建筑物不仅能满足人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时又能使人们获得美的享受,成为一件庞大的艺术佳品。建筑艺术是综合性艺术,它融科学、技术与艺术于一体。通过其内部和外部的空间组合、建筑体型、立面式样和装饰、色彩、质感、细部处理等,构成内容和形式的完美和谐统一。我国古代建筑艺术驰名世界,蜿蜒雄伟的长城,神秘瑰丽的敦煌,空灵坚韧的赵州桥,秀逸风姿的颐和园,巍峨壮观的天坛,等等,充分显示了我们祖先的高度智慧和创造力,显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风格、气质和审美意识。我国北方的皇宫建筑,富丽堂皇、雄伟宏大,而我国南方的园林建筑则清新自然、秀丽精巧。欣赏建筑艺术之美,第一是欣赏它的空间美,即符合几何规律的整体形态,符合力学规律的构图形式,恰当使用组合的各类材料,以及建筑各部分的比例、色彩、质感等等,在空间构成一幅美的立体画面。第二是欣赏它的旋律美,即按照一定的客观法则形成建筑结构和布局。比如,建筑体的尺度,透视的夸张与校正,色彩的谐调与互补,建筑序列组合中的闭敞、对比、韵律等等所显示出的建筑美的旋律。第三是欣赏它的奇特美,即摆脱了那种千篇一律,式样呆板、布局单调的模式,独具匠心地创造了建筑物独特的个性,而且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建筑形象更富有情趣和高度的艺术感染力。现代建筑艺术,越来越注重把建筑的美寓于形象的象征和隐喻之中,使建筑物更具有使人产生联想的艺术魅力。

雕塑欣赏 雕塑是门古老的艺术。我国雕塑历史久远,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先后出现了泥塑、陶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