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一个人日常生活中生生不息地做事、做人、利益众生,就体现他得道的精神——无生无灭,永恒长存。
这是一副充满庄禅哲学思想的对联,题于成都文殊院宝光禅寺。在一般人的认识里总以为庄禅强调自然无为,就是百事不做,而不懂得真正庄禅哲学所谓“自然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该做什么做什么;庄禅哲学强调“做了便放下”,主张做了就做了,不要把成败得失放在心上。“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这就叫做“了了”。下联说“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是禅宗思想的表达。智慧只能产生于觉悟,觉悟只能产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是指禅宗追求的不再是死后的涅槃寂静,而是在生的生生不息。一个人日常生活中生生不息地做事、做人、利益众生,就体现他得道的精神——无生无灭,永恒长存。
自在,佛教的终极目标是获得自在。佛这个名称的一个含义就是“大自在”。据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悟成道,所悟的内容便是四谛和十二因缘。四种真实的真谛即为苦、集、灭、道四者。“苦谛”即人生的种种愁苦;“集谛”即引起愁苦的原因和根据;“灭谛”即佛教修行的终极目的;“道谛”即为脱离“苦谛”和“集谛”的捆绑,经过“八正道”从而达到“灭谛”的大自在精神境界。
禅宗里所说的智慧,是人生的觉悟,是使自己的生命有无限充实的内容,使自己的心灵能得到超脱、慰藉的智慧。
每个人在现实生活里都想获得自由自在,但在充满物欲的现代社会中,人想要自在不是一件易事,那就让我们牢记一条古老的真理: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在。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此为萧翁揭示人性的弱点,但此句如果改两个字:“人生有两大幸事,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岂不是阳光灿烂,乐于己得,安于未得!佛教诲我们的是向善,禅启迪我们的是开智。佛法的基本教义四谛、十二因缘是让人解决心理上的种种愁苦,放下心中的忧愁,担当社会的责任。我想这应该是我们的人生智慧,也是人生的目的。这样的人生,才能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方云 《了了有何不了》 纸本 89.2cm×58.8cm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