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心才有力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发上等心,化身成菩萨(2)

人生得意是好事,说明顺意事多,说明你通过努力实现了自身一定的价值,但此时更需注意把握好得意的分寸:

首先,要懂得低调。低调做人,谦恭处事是一种大智若愚的做人智慧。

一方面,适当地放低自己的姿态,可以使自己更具亲和力,让人更容易接受和信赖你;另一方面,你必须丢掉一些东西,比如身份、优越感等,这样更容易懂得尊重别人,从而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其次,要懂得肯定他人。自己成功了,不能说明自己就是比别人优秀,别人一样很优秀,只是机缘、时机可能未到而已。因此在你成功得意之时,也不要贬低他人,要肯定他人,鼓励他人,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好人缘,积聚自己的力量,让自己的事业更加顺风顺水。

再次,要懂得继续努力。有些人就像龟兔赛跑故事中的兔子一样,当跑在龟前面时,自以为赢了,便掉以轻心,酣酣大睡,结果最终输掉了比赛。现实中,有一些人刚取得了一点点小成就,就开始扬扬得意,止步不前,躺在现有的功劳簿上做起了美梦,这种做法实不可取,不仅不利于自己的事业,更不会受到他人的尊重。

得意是好事,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一帆风顺,处处得心应手,越是得意之时,越要勤加修行,借成功之力,向更大的成功迈进。

树立正见

树林里有一只野狼狗。一天,它从树林里跑出来,站了一会儿,又跑进树林里的草丛中翻滚,接着又跑出来。就这样它不停地跑进跑出,站也不是,卧也不是。弟子们觉得很奇怪,于是跑上前去看,才发现这只狼狗的身上长了疥癣。然后,弟子们把这事告诉了师父。师父说道:“你们可曾注意到那只野狼狗,无论是行走坐卧,无论在树林还是在树洞里,它都觉得难受,都无法安定下来。不管什么姿势,它都觉得难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问题并不是姿势不对,也不是身处的环境不好,而是因为它的身上长了疥癣。”

生活中有很多人与这只野狼狗有着相似的境况,不是抱怨这,就是抱怨那,以为只要换一个环境,或者换一种状态,我们的生活便会一帆风顺。在这家公司就抱怨这家公司的不好,与这个朋友在一起就抱怨这个朋友的不好,换到一个新环境或结识一个新朋友,同样会抱怨他们的不好。可见,问题并不是出在其他人身上,而是出在本人身上。因为把外界周遭看得重,从来没有审视过自己,而是一直在抱怨外在的痛苦。

要想消减痛苦,就要树立正见。正见就是正确的见解和观念,只有你的观念正确,才不会被其他的现象所迷惑,内心也就不会产生抱怨和苦痛,也就更不会把这些负面的东西转移到身外的周遭。

拥有正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被错误之见左右的人,往往不会觉得自己的观念不对,甚至还会激烈地维护自己的观念。那么,怎么才能树立正见呢?

首先,要有正信。人立身处世,首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你的人生观价值观本身就是错误的,那么你的行为更谈不上正确了。

其次,要远离恶缘。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接近善友则亦善,接近恶友则亦恶。因此,要远离偏见和恶友,不做恶事,如吸毒、赌博等都是不可取的。

再次,要广行善事。除了要远离各种恶缘和过错,还要修集福德智慧,修习身口意善行,这样才能使自己得到善的果报。

正见给人一双明亮的眼睛,使人能够看清事物真实的一面。正见就像一个清凉的处所,是一个修炼内心的人应该到达的地方。一个人可以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如果是观念出了问题,那么后患将难以预料,想解救是不容易的。缺乏正见也是有害的,比如一个人没有主意,分不清对错好坏,不仅遗祸自己,也遗祸他人。如果缺乏正见的人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那么受害的将会是举国的百姓;如果缺乏正见的是一个执掌军权的人,那么受害的将会是这个国家和无数的平民;如果缺乏正见的是一个公司决策者,那么你得做好失业的准备;如果缺乏正见的是你,那么请趁早认清问题,发心修炼,及早树立起自己的正见。

得意不快于心,失意不快于口

世间快乐和悲伤的原因有很多,面对世事,应坚持自己的原则,喜怒不形于色,悲乐不出于口。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去照看自己的菜园,由于他的勤劳,菜园一片生机。

别家的菜长势不好,信徒便打开自家大门,向过往的邻居展示自己的菜地,并且告诉邻居们可以随便过来采摘。隔天,前院的邻居向他借两颗白菜,他给了邻居一筐。

又过了几天,后院的邻居来借萝卜,他二话没说拔了一篮子给邻居送了过去。又过了几天,隔壁的邻居向他借西瓜,他又送几个西瓜给邻居。

没几天,他家的菜园就空荡荡了。这时,邻居家菜园里的菜长了出来,他很苦恼,又不好意思去向邻居开口。于是,他依旧每天敞开着院门,然后一个人坐在院子里唉声叹气。

邻居看到后,不但没有给他任何帮助,反而觉得此人很做作。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终于,周围的人都开始不理睬他了。

以前借过菜的邻居,再见到他也都绕道而行。他很不理解,为什么大家突然对自己避而远之了呢?

实际上,我们无论做什么,最终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自己感觉更好。

信徒的初衷非常好,他想给邻居带来方便,但其中也不乏他小小的炫耀之心。而后来,信徒又将自己的窘迫展示给了邻居,造成邻居的不解,从而疏远了他。

星云大师说:“不妄求是知足的生命,不投机是本分的性格,不计谋是诚实的做人,不自私是净化的身心。能吃亏可以获得大便宜,能受苦可以获得大安乐,能和气可以获得大力量,能散财可以获得大聚集。”

有人说,苦中求乐太难,苦和乐,都难以被消融,佛陀的教导以四圣谛为根本,四圣谛中的第一圣谛是苦圣谛。悲苦在心,乐于自身,苦分享给别人,只会造成别人的苦。乐分享给别人,只会引起别人的嫉妒心。

众所周知的佛陀是一位慈悲而又具有人情味的圣者,不计较人世间的得与失,不展露自己苦难的一面。

佛法的根本在于慈悲,而一切菩萨的初心都是慈悲,可是,慈也由大悲而起。过得大悲,才能拥有慈爱的胸怀。

大悲之事,放于内心,别人会觉得你是幸福的,你的幸福也会感染别人。大喜之事,不拿出来炫耀,别人会觉得你是有内涵的。

得意不快于心,失意不快于口,别图一时的心直口快,忘了自己的得失悲喜。

吃亏是福

东汉时,皇帝派人赶来一群羊送到太学府,下旨赐给每位博士一只羊。但羊只大小不等,肥瘦不一,难以公平分发。大家正感到左右为难时,一位博士站了起来说:“就由每人牵一只走吧,我先牵。”

大家心想:谁都想牵大的,后牵的只剩下小的了,多吃亏呀。大家正在反对时,出乎大家意料,这位博士牵走了一只最小最瘦的羊。于是,后面牵羊的人也开始你谦我让,各自牵了一只羊,高高兴兴地回家过年去了。这事传了出去,人们纷纷赞扬那个先牵瘦羊的博士,还给他起了个带有敬意的“瘦羊博士”的美名。

古人常讲“吃亏是福”,吃亏的反面是占便宜,占便宜就是祸。修行要从自己本身做起,要学会“肯吃亏”,虽然吃亏,但绝不能糊涂,那是真实智慧与德行。一个人一点亏也不肯吃,一点不如意都不能忍,他就不会有什么朋友,也不会有什么成就。他处处不让人,别人也处处不会让他;他处处不尊敬人,别人也处处不尊敬他;他处处不帮助别人,别人也处处不会帮助他。

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断盈亏消长之中变化发展的。着眼于某一时、某一点上可能是吃亏的,但从长远来看,不见得就不是福气。塞翁丢失了马,人人都以为这是坏事,可塞翁不这样认为,没过几天,丢失的马就回来了,而且还领了一只小马。其实说到底,吃不吃亏何为吃亏,是福是祸何为福祸,要看你如何去看待。

世界上有三种人一点亏都不肯吃。第一种人肚量太小,吃了亏就想不开,茶不思饭不想,好像被剜了肉一样。

第二种人火气太大,吃了亏就气急败坏,轻则破口大骂,重则大打出手,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

第三种人心眼太小,吃了亏就要睚眦必报,这次吃亏也要在下回补回来,会造成别人怨声不断,让自己因小失大。

只要你把亏吃明白,这个世界上就没有白吃的亏,有付出必然有回报。如果过于斤斤计较,往往得不到他人的支持。从长远的角度思考问题,吃亏其实是另一种投入,一种聚集人心力量的智慧,吃亏背后藏着的是日后的福。

2.做事的方法

不要恶言伤人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城中有一比丘尼,精通三学,持戒清净,具足梵行,讲经说法非常厉害,得到的供养也特别多。但她觉得一个人享受不了这么多,不如发心将所有财物供养僧众。于是就把每次所得的供养物,用来供养维持僧众的生活。

有一次,她遇到急事请僧众帮忙,但大家诵经很忙,不能舍离善法去帮她。于是这位比丘尼心生嗔恨,口出不逊道:“我平时对你们以财供养,事事关照,可我遇到急事,你们谁都不肯帮忙,一点良心也没有,简直像母狗一样!”

僧众听到她骂众人为“母狗”,知道她已造下很大的恶业,便问她:“你是什么人?我们又是什么人呢?”

那位比丘尼生气地说:“你们是出家人,我也是出家人。”

僧众告诉她:“虽然如此,但还是有所不同,都是出家人,但是我们当中有已证得果位的圣者,你还是个凡夫,如此恶口已经造了很大的罪业,会使你在轮回中受苦的,你应该好好地忏悔罪业才是。”

她不听劝,五百世后结果转为了母狗。凡用粗鄙恶毒的污言秽语骂人,佛法上都有叫作恶口。俗语说:“相骂没有好言。”谁都知道,两人相骂,目的都是在使对方听到了很难受,使对方感到很痛苦,所以必尽其可能选择刻毒的词句,企图刺伤对方的心。以致由言语的相骂,造成大祸的,不知多少。小则个人丧命,大则引发国际战争的,古今也不乏例证。伤人一语,胜如刀割。粗言恶语骂人,大多数是两败俱伤之局,实在是一种辱身败德的恶行,所以佛陀教诫众生,千万不要恶语伤人。

同时,也不要拿他人的短处取笑。比如以“瞎子”“胖子”等名称取笑他人。也不要说让人不欢喜的话语。《受十善戒经》中云:“若能不恶口,是名大丈夫,人中端正者,一切皆乐见。”

恶言伤人的,我们私下里以“大嘴巴”“泼妇”称之,这类人大家都不敢轻易接近。因为只要一接近,要么他就在说别人的缺点,要么就在说别人的过失,而且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什么词都会用,让人避之唯恐不及。因此,我们平时在说话时,要和和气气、温文尔雅,这是一个善者,一个文明人的基本素质,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就要修炼这种德行,尽量不要说很难听的言语,这样,你的德行汇聚的能量才能吸引众人,使人脉广通。

说一丈,不如行一尺

从前有两个和尚,他们同住在四川。一个穷,一个富。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看看。”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呀,你这么穷?”

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多年来我一直想租条船沿江而下,直到现在还没有做到呢?你还是放弃这个念头吧!”

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他把在南海的见闻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

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发心之愿,还得有行动,方能产生真正的力量,成就愿望。每个人都拥有两种最基本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没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往往不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没有想到那儿,而是因为缺乏行动能力。拿破仑也曾说过:“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最聪明又最好。”

好的想法十文钱一打,真正无价的是能够实现这些想法的人。想法本身不会带来任何的成功,只有将想法付诸行动时,才会体现其价值和影响。说一千道一万,付出行动才会有可能达到你的预期目标,否则再好的想法也不会带来任何的影响与改变。因此我们不能将梦想仅停留在思维或者口头阶段,而要将它一步步付诸实践。唯有这样,才能向我们的理想、成功迈进。人的潜能是无穷的,关键在于能否将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动力。汽车有发动机的动力能走几百公里,火车有火车头的动力能拉上千吨的货物。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行动力呢?

第一,要有志愿。志愿是一种比较稳定地引导和促发行动的心力。愿望越大、越迫切,行动力就越强,就越容易成功。

第二,要有行动。光有志愿没有实现它的行动也是不行的。知道各种行为的基本要求,也知道如何去做,然后知行合一,向着心中的愿望迈进。

第三,要有坚定的心。坚定即一心一意,踏实地专心于所行,不被外界其他事所干扰。这点尤为重要。许多人有宏图大志,实践时也是踌躇满志,但往往中途坚持不下去而放弃了,尤其是当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时,人的毅力最容易被动摇。因此,做事一定要有恒心,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志愿、行动和恒心是分不开的。志愿是方向,行动是最直接的力量,恒心是一路坚持的决心。我们要时常从内心里发愿,然后调动主观精神用行动去实践,只有实践才有力量,只有实践才能筑就我们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