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我和埃米的富足之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两个矛盾的世界

我们生下来便拥有两个家庭:第一个是我们在生物学意义上的家庭,即原生家庭;第二个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一个让我们能为之贡献且不断成长的地方,也是我们能欣然度过一生的地方。

我们在夏威夷一个叫希洛的小镇上长大,是日本后裔。我们出生的时候二战刚结束,正处于冷战时期。住在比格岛的时候,我们曾多次遭遇海啸袭击和火山喷发。

我的爸爸拉夫·清崎是当地教育部门负责人,同时还在当地民防部门任职,并积极致力于灾后重建。所以,他和妈妈玛乔丽常常几天都不在家。

妈妈是位护士,在当地红十字会工作。妈妈还是希洛卫理公会的一名忠实信徒,并且热爱音乐。每到圣诞节时,哪家教会的合唱队最好,她就会参加那家。妈妈患有先天性风湿热,这种病令她心脏衰弱。妈妈49岁那年,心脏病便夺走了她的生命。

清崎一家一直有这样的信念:面对困难时努力寻找解决方法,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人。爸爸不仅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还教育我们要不断学习,学会为他人服务。妈妈从不在家谈论自己的信仰,她只是坚持去教堂做礼拜,在生活中实践她的信仰。父母从不在口头上谈论社会责任,而是自发自愿地为社会作贡献。他们给了我们一个家,一个避风港,让我们躲避生活的暴风雨,尽他们最大的努力保护着我们。

▲ 爸爸、罗伯特和埃米(分别是3岁和2岁),当时我们一起去听妈妈的演唱。爸爸常常用他的大手掌保护我们。不过请注意,此图中他手里还拿着烟,他很爱我们,但就是戒不了抽烟这个坏习惯,最后死于肺癌。

即便如此,父母也无法将我们与世隔绝,世界从各个方向朝我们扑来。1962年,罗伯特15岁,埃米14岁,乔恩13岁,最小的贝丝11岁。一天,全家在一起看电视的时候,天空突然出现一束白光,吓得贝丝尖叫道:“天啊!看窗外!”

我们都跑到饭厅去看,夜晚的天空,只见一道闪电变成愤怒的橘色,又变成血红,再到深紫,最后变回黑色。当时,我们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过后才知道,我们看见的正是原子弹在太平洋横空爆炸的场景。

第二天,当地报纸报道了美国正在进行核试验,其中一项试验就是在圣诞岛(一个位于夏威夷南部的珊瑚岛)上进行的。当时的情景就像是有人在天空里泼了鲜血。本地报纸的描述更形象:就像有人撕裂了动物的咽喉,让鲜血染红了天际。据记者描写,刚开始,血是鲜红的,还冒着泡,因为动物还没有死,血中还有氧气。随后血变凉,逐渐凝结、变厚,从暗红色变成深紫色,然后由深紫色又变成黑色,最后从一片漆黑中又闪现出闪烁的星星。

岁月,以及我们亲眼见证的核爆炸,决定了清崎一家的命运。1964年,拉夫和玛乔丽辞掉工作,自愿加入肯尼迪总统的和平卫队,这使得家庭收入锐减。两姐妹加入了和平组织,学校和大街小巷都有她们抗议越战的身影。两兄弟则自愿参加了越南战争,乔恩加入了空军,罗伯特加入了海军。

有意思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保卫和平而战。

从儿时起,尽管我们是一母同胞,但彼此之间却很不一样。任何人只要看一眼,就能发现我们之间的差异多过相似。

这种差异,比西装革履的罗伯特·清崎和穿着道袍的妹妹站在一起产生的反差还大;这种差异,比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间的对比还大;这种差异,比参战和维和、稀少和丰富、问题和答案之间对立的矛盾还大,还深远。

第二个家庭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那是召唤着我们,让我们找到归宿,得到理解和快乐之所。我们知道,精神家园中有纯洁的爱,在这里能找到我们在生活中已许久不曾得到的内心满足。

精神家园是我们真正的家,在这里能发现真正的自我,并能学会宽容和欣赏。有很多条路都能带你通向精神家园,如婚姻、教育、信仰、职业、朋友、老师,甚至是危机和绝望。

▲ 埃米·清崎和罗伯特·清崎。

在婚姻中找到精神家园,就是要找到你的灵魂伴侣。人生最大的幸福就在于能找到另外一个人和你分享生活。我们都知道,现代社会的离婚率很高,离婚的理由更是多种多样。一个人的人生是孤独的,但如果结婚的对象并不是自己的灵魂伴侣,结婚带来的只会是更多的孤独和空虚。爱你的配偶和爱你的灵魂伴侣是截然不同的感觉。

很多人都在寻找他们的第二个家庭——精神家园,不过只有一小部分人能找到。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的故事,两个人生于同一个家庭,通过知识和自我发现,以并行却截然不同的道路寻求信仰、金钱及快乐。本书也是我们支持彼此去寻找各自的精神家园的故事,尽管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们存在很多分歧和矛盾。

本书还是一本关于寻找自己精神导师的书,生活里有很多老师,但精神导师并不多。

当精神导师触碰到你的心灵,打开你的思想,你便可以进入另一个世界,以另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活。活佛触碰了埃米的心灵,她就去做了比丘尼,法名丹增。巴克明斯特·富勒博士触碰了罗伯特的心灵,他便找到了一条通往理解、教育和答案的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都不突出。然而,一旦精神导师触碰了我们的心灵,打开了我们的思维,我们就会变成优秀学生,学习我们生而想学的知识。现在,我们是非常努力的学生,努力发挥我们的天赋,而这种天赋在传统的教育中往往难以发现。

失去父母的孩子们被称做孤儿。在今天的世界上,还有很多精神孤儿在寻找精神家园。对很多人来说,这将是一辈子的旅程。有些人已经找到了精神家园,知道自己的旅程已经结束,知道自己已经找到精神家园,能让自己非常满足地度过幸福的一生。

精神孤儿常常很积极地参加那些接受并尊重他们的组织。很多人参加教会组织、爱国组织,或者环保组织、动物保护组织之类的专门机构,这类组织能让他们的孤独找到安慰。还有些人成为各种运动项目的铁杆粉丝,为自己喜爱的运动员欢呼呐喊,以此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人类生来就有寻求归属与爱的基本需要,对于那些没有找到灵魂伴侣的人来说,他们非常想找到一个地方,一个他们称之为家的地方——精神家园。

▲ 很多人都愿意以自己的毕生精力去寻找精神家园,但却始终没能找到。还有很多人感觉空虚和寂寞——在生活中游荡,就像精神孤儿,不断寻找属于自己的归宿。他们常常问自己:“我的生活有意义吗?”“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

很多人为了金钱和安全感去大机构工作。哪怕是在孤儿院这种机构工作的人都不是因爱而来。社会的雇佣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前的社会强调服务、忠诚和归属。而现在,一些人在周日晚上一想到下一周的工作就会有恶心的感觉。对于很多人来说,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就是他们想逃避生活。他们没有发挥自己的天赋,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中也没有感受到这种天赋。

他们所做的事情并不适合自己。

所以,这些人尽管平日里十分忙碌,而且身边也有很多朋友,他们还是会觉得很孤独。工作之余,他们会去教会寻求心灵上的满足,在某个组织里寻求精神家园,以期找到他们出生及生存的意义。今天,越来越多的教会成员就反映了人们寻求精神家园的需要。

芭芭拉·埃米·清崎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成为比丘尼。不过,一旦她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她就会选择放弃物质财富,去过一种极其节俭的比丘尼生活,只为追求精神财富。

▲ 在拍摄这张高中毕业照的时候,埃米根本想不到她的未来是怎样的。

当治病所需的大额医疗费用和她的经济状况相冲突时,丹增这才发现自己所处的两个世界发生了碰撞,光靠意志力已经无法激励或是引导自己。她发现,极其节俭和让自己处境危险是有区别的。

不管你承认与否,当危及生命的疾病出现并由此产生了巨额的医疗费用时,金钱在我们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就显现出来了。这个虔诚的女人,饮食清淡、精神高尚,生命却发生了危险。同时她还得考虑,一直在努力奋斗,但生活道路却与自己截然不同的哥哥怎样才能理解她的困难,向她伸出援助之手。

在解决修行生活、医疗债务,以及未来的医疗保险三者之间的冲突时,丹增不仅找到了可行的方法,还总结了几点有趣和清醒的结论。这些结论使她能更清楚地看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让她有勇气作出改变。

罗伯特·清崎也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像爸爸一样成为一名老师。在高中时,由于不会写作,他曾两次英语考试不及格。而今天,他的作品在全世界译成多种文字并被广泛阅读。《富爸爸穷爸爸》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上稳居了近7年时间,历史上只有2本书能上榜那么久。

罗伯特在参加海军时初遇自己的精神家园,他追随富爸爸——他的好朋友的爸爸,并在富爸爸的指导下学习财务和投资时再次找到了他的精神家园。

▲ 年轻时的罗伯特。

1981年,罗伯特遇见了巴克明斯特·富勒博士——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天才。从此罗伯特的人生道路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富勒博士告诉罗伯特,慷慨能使人致富。在这种崭新的思维方式的引导下,罗伯特创立了富爸爸公司。海军陆战队和富爸爸公司都充斥着强烈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对其成员具有巨大的感染力,从而帮助他们找到精神家园,完成他们天生的使命。

你找到你的灵魂伴侣了吗?你找到能带你通向精神家园的精神导师了吗?你找到你的精神职业了吗?换句话说,你的工作是否就是你的人生使命呢?

这就是这本书的主题。

这本书也写了两种旅程。写了一个哥哥、一个妹妹,两个生于同一个家庭却又是完全不同的人,支持彼此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过他们本该过的生活。他们的生活证明了人类精神的潜力是多么强大,强大到超出了共同的原生家庭环境带给他们的影响,让他们能够独立地实现各自的生活追求。

这本书写了很多故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故事都是由核爆炸引发的,核爆炸让罗伯特·清崎和丹增改变了信仰。富哥哥富妹妹写下了各自不同的生活道路、不同的人生哲学,但寻求的却是同一个问题的答案。这本书写的就是追求生活的幸福和生命的价值。

富哥哥富妹妹的故事描写了两个对立的世界:物质与精神、战争与和平、问题与答案。这本书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生命如何在更高的精神力量下分离,然后又重新皈依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