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危重病症防治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新生儿疾病(2)

1.2.5.4抗惊厥治疗

新生儿惊厥的治疗首先是注意HIE时可能存在的代谢紊乱,如低血糖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低钠血症等的立即处理。一旦确定惊厥不是由代谢紊乱引起,需用抗惊厥药物。原则上选择一种药物,剂量要足,或两种药物交替使用。用药期间经常监测药物血浓度,用药后密切观察,以惊厥停止、安静入睡、呼吸心律平稳、掌指弯曲有一定张力为度。

1.苯巴比妥

控制新生儿惊厥首选。首次给以负荷量15~20mg/kg,肌肉注射或静脉缓慢注射。如惊厥仍未控制,可每隔10~15分钟再给5mg/kg,直到惊厥停止,总量可达30mg/kg。惊厥控制后,12~24小时开始给予维持量,按每天5mg/kg,分2次静脉或肌肉注射,每12小时1次,2~3天后改为口服维持。与安定合用时注意对呼吸的抑制。

2.安定

为治疗新生儿惊厥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剂量为每次0.3~0.5mg/kg,缓慢静脉注射。此药半衰期为15分钟,通过血脑屏障快,消失也快,因此可于15~20分钟后重复使用,一日之内可应用3~4次。对难于控制的惊厥可每天给3~12mg/kg连续性静脉滴注。

1.2.5.5脑水肿的治疗

1.20%甘露醇

每次0.25~0.5g/kg(1.25~2.5ml/kg),可6小时使用1次,静脉注入或快速静脉滴注,颅内压的高低及意识状态可作为是否需要重复给药的指标。

2.肾上腺皮质激素

早期应用有持续缓解脑水肿的作用,可减少甘露醇的重复使用。常用地塞米松,每次0.5~1mg/kg,每6~12小时1次,多在48小时内应用,48小时后根据病情决定停用或减量。

3.控制液体量

因脑水肿致颅内高压时,控制液体量在每日60~80ml/kg,并根据电解质、血浆渗透压及尿量、体重变化进行调整。

1.2.5.6恢复脑血管灌注量

当收缩压低于6.67kPa(50mmHg)时可给予静脉滴注多巴胺(每分钟3~5μg/kg)和多巴酚丁胺(每分钟2.5~10μg/kg),开始时用小剂量,渐增大至高量。

1.2.5.7改进脑细胞代谢

1.胞二磷胆碱每日100~125mg,加入10%葡萄糖液50~100ml内,静脉滴注,生后第2日开始,每日1次,直至症状好转或出院时。

2.神经生长因子:如脑活素、凯洛欣、神经节苷脂等,每日1~2ml,静脉或肌肉注射,每日1次,7~10天为一疗程,可用2~3疗程。

3.其他可应用细胞色素C、ATP、辅酶A等。

1.2.5.8高压氧治疗

可用高压氧舱全舱给氧法,每日治疗1次,氧浓度为90%~100%,压力为2kPa,每次2小时,视病情可连续进行5~10次,至临床症状及B超显示脑水肿消失。有惊厥者,待抽搐停止、呼吸脉搏稳定后入舱,合并颅内出血则在病情稳定6小时后入舱。

1.2.6预后

1.2.6.1后遗症

HIE的近期不良预后是早期新生儿死亡,远期不良预后多为脑神经损害的后遗症。在存活病例中缺氧缺血越严重,脑病症状持续时间越长者,越容易发生后遗症,且后遗症越重。后遗症常见的有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痉挛性瘫痪、癫痫等。

1.2.6.2提示预后不良的指征

1.持续的低Apgar评分。生后5分钟Apgar评分为0~3分,10分钟评分少于5分,是预后不良的敏感指标。重度窒息者,其病死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随Apgar评分的时间延长而增加。

2.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惊厥或持续惊厥者。

3.生后较早出现肌张力低下,且长期肌张力低下或由肌张力低下转为伸肌张力增强者。

4.生后早期出现昏迷,有脑干损伤表现如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改变、伸肌张力增强等及1周后异常神经症状未消失者。

5.脑电图持续异常,尤其呈周期性、多灶性或弥漫性改变者。

6.颅脑超声检查异常,特别是脑萎缩或脑实质囊性变者,或未成熟儿脑实质囊性变和脑室扩大者。

7.头颅CT检查有颅内出血者。

1.3吸入综合征

新生儿吸入综合征(aspiration syndrome of the newborn),是指新生儿出生前后吸入羊水或胎粪、血液、产母阴道分泌物、乳汁以及胃内容物等。临床表现视吸入内容的不同和量的多少而异。

1.3.1羊水吸入综合征

胎儿在胎内或出生的过程中,吸入了未被胎粪污染的羊水致肺部发生炎症反应,称为“羊水吸入综合征”(amniotic fluid aspiration syn-drome),也称“羊水吸入性肺炎”。

患儿有窒息或羊水吸入史,复苏后表现呼吸增快、不规则和青紫,在口腔或上呼吸道可见白色的泡沫。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X线表现:根据羊水吸入多少而不同,轻者仅见肺纹理增粗,重者出现密度轻淡的斑片状阴影。

1.3.2胎粪吸入综合征

胎粪吸入综合征(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简称MAS),见于严重宫内窘迫的婴儿,以足月小样儿和过期产小儿较多见,常同时伴有羊水吸入。大量胎粪吸入可死于宫内或产时,存活患儿常并发颅内出血、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

羊水被胎粪污染呈黄绿色或深绿色,新生儿皮肤指甲和口腔可被胎粪黄染。由于被胎粪污染的羊水充填在患儿咽部和气管内,因此出生后应立即进行复苏。然而复苏之后呼吸仍困难及青紫,严重缺氧者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胸廓由于肺气肿而过度隆起,两肺呼吸音减弱或有啰音。若发生气胸和纵隔气肿时则呼吸困难突然加重,需立即抢救。X线表现:可见肺气肿、节段性肺不张、纵隔气肿或气胸。

1.3.3乳汁吸入综合征

好发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因吞咽反射差,吸吮无力,乳汁在咽部停留时间延长,引起吸入;早产儿胃容量小,贲门括约肌发育不良,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故容易溢奶;当液量大于胃容量或吃奶时吸入大量空气时,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到咽部而吸入;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或脑损害,常并发吞咽动作的不正常,因此喂奶后乳汁停留在咽部易吸入肺;也可发生于先天性食管闭锁的新生儿,乳汁不能进入胃部,停留在咽部而吸入肺内。

突然而大量吸入后,患儿面色青紫、呼吸暂停,甚至因气道阻塞而死亡。乳汁吸入表现为青紫、呼吸急促,两肺可闻细小水泡音。因先天性食管闭锁或食管气管瘘,在每次喂奶常发生呛咳,或因乳汁咽部停留,滚滚作响,或呛咳的同时从鼻腔流出乳汁,由于反复吸入常引起间质性肺炎。

1.3.4吸入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1.3.4.1诊断

1.有宫内、产时窒息或呛咳、羊水、乳汁、胃内容物的吸入史;

2.复苏抢救之后仍呼吸增快、呼吸困难和青紫;

3.体检时患儿口腔或上呼吸道有羊水、胎粪或乳汁等物流出;

4.两肺呼吸音粗或呼吸音低,常有啰音;

5.X线检查:可见两肺纹理增粗或有点片状阴影、肺气肿、肺不张等改变。

1.3.4.2治疗

1.确保呼吸道通畅

立即气管插管、吸净呼吸道的羊水或乳汁。如系胎粪吸入时,应在新生儿头娩出、而肩尚未娩出前吸净口腔和气管内的一切羊水和胎粪。

2.加强护理,注意保温

将婴儿置于中性温度环境,同时保证一定的营养,轻症可少量多次喂奶,重症者可静脉滴注10%葡萄糖液、血浆或高营养液,液量每日为60~80ml/kg。待病情好转后,给予鼻饲或喂人乳。

3.供氧

有缺氧表现者用鼻导管或头罩给氧或应用呼吸器供氧。常用IP-PV+PEEP。指征为pH<7.2,PaO2<6.65kPa(50mmHg),PaCO2>9.33kPa(70mmHg)。

4.抗生素的应用

选用抗生素,防治继发感染。

5.对症治疗

烦躁不安可用镇静剂,可在充分吸氧基础上应用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并加用酚妥拉明静脉滴注,以扩张肺血管。合并气胸、纵隔气肿时,轻症可自然吸收,重症应立即抽出气体或插管引流。有呼吸衰竭时,应积极给予抢救。

1.4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简称HMD),系指出生不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明显三凹征、青紫和呼吸衰竭。又称“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idiopathic repiratorydistress syndrome,简称NIRDS),多见于早产儿,为早产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呼吸机的临床应用,直接死于呼吸衰竭的病例已大大减少。而感染、颅内出血、慢性肺发育不良已成为主要死亡原因。

1.4.1病因与发病机理

本病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有密切关系。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II型上皮细胞所合成。它随胎龄的增长而增加,胎龄22周开始出现,35周以后才迅速上升,主要化学成分为卵磷脂、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其作用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使呼气时肺泡不致完全萎陷。若缺乏此物质时,肺泡在每次吸气张开后又随即萎陷,再度吸气时就需用很大负压才能使其张开,因此造成呼吸极度困难。

由于气体交换减少则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以及混合性酸中毒,使肺血管痉挛,右心压力增高,导致动脉导管和卵圆孔的右向左分流,而出现严重青紫。

因血液右向左的分流,使肺灌注量不足,肺组织缺氧,肺毛细血管和肺泡壁渗透性增高,血浆和纤维蛋白从毛细血管渗入肺泡,形成一种膜状物质,即“肺透明膜”。此膜黏附于肺泡及细支气管上,阻碍了换气功能,使呼吸困难更为严重。

1.4.2临床表现

1.4.2.1症状与体征

出生后一般情况尚好,6~12小时内逐渐出现呼吸增快,呼吸次数超过每分钟60次,鼻翼扇动,严重者呼吸次数减少,继而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

随着病情的发展,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出现吸气性三凹征和呼气性呻吟,明显发绀、反应迟钝,四肢肌张力下降,体温不升,皮肤苍白或青灰,全身浮肿伴尿少。胸廓在开始时隆起,以后随着肺不张逐渐加重而下陷,尤以腋下部更为明显。肺部呼吸音减低。心率开始增快,后变慢,心音由强到弱,胸骨左缘或心底可听到Ⅰ~Ⅱ级收缩期杂音。肝可增大。病情一般较严重,如无人工辅助通气,常于3天内死亡。若存活3天以上而无并发症发生者,只要积极抢救,处理得法,有恢复的可能。

1.4.2.2实验室检查

由于通气不良,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高。血液pH明显下降,碱缺乏(BE)数值增加,碳酸氢根(HCO3-)减少,血清钠降低,钾早期正常,如持续酸中毒、低血糖、出血等,可使血钾暂时升高,血钙在72小时后常明显降低。

1.4.2.3X线检查

两肺野透明度明显降低,可见均匀细小颗粒的斑点状阴影(肺泡萎陷与不张)和网状阴影(过度充气的细支气管和肺泡管)为特征。晚期由于肺泡内无空气,萎陷的肺泡互相融合形成实变,气管及支气管仍有空气充盈,故可见清晰透明的管状充气征。充气的气管与支气管伸张至节段及末梢气管,类似秃叶分杈的树枝。

Giedion根据严重度将病情分为四级:

Ⅰ级:仅有小颗粒状阴影的轻微改变;

Ⅱ级:支气管充气征越过心脏边缘;

Ⅲ级:病变进一步加重,心膈模糊不清;

Ⅳ级:普遍密度增加称“白肺”。

1.4.3诊断与鉴别诊断

1.4.3.1诊断

早产儿,尤其是围产期有窒息史、Apgar评分在3分以下或母亲有糖尿病及妊毒症,出生后不久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吸气性三凹征或呼气性呻吟和明显的发绀,呼吸衰竭,有典型X线表现,应考虑本病。若产前羊水检查,卵磷脂/鞘膦脂(L/S)≤2~3∶1或卵磷脂≤3.5mg,或出生后在6小时内抽胃液或咽部分泌物做发泡实验为阴性者,本病诊断可成立。

1.4.3.2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湿肺

湿肺多见于足月儿,临床呼吸困难等症状较轻,肺部X线表现很广泛,且与肺透明膜病不同,可资鉴别。

2.B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本病经宫内感染引起新生儿肺炎或败血症,症状和肺部X线表现与肺透明膜病相似,病理检查肺部也有透明膜形成。但本病婴儿的孕母在妊娠晚期有感染病史或分娩前有胎膜早破史。如无这些病史很难鉴别。可按败血症或肺炎用抗生素作诊断性治疗,有助鉴别。

3.持续肺动脉高压症(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又称“持续胎儿循环”(persistent fetal circulation)或“持续过渡性血循环”(persistent transitional circulation),是指新生儿出生后较长时间保持肺动脉高压,维持从胎儿型到成人型的过渡性血循环,存在右向左分流。

均发生于足月儿,多数无产时窒息。出生时或出生24小时内即出现紫绀、气促,心脏听诊偶闻肺动脉高压所致的收缩期杂音。X线胸片可见心影增大。由于肺膨胀不全或羊水吸入,两肺可见斑点状阴影。超声心动图检测肺动脉高压可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