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几岁要懂的应酬礼仪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关注细节,让宴会更完美

第一节 你的“超声波”让大家头痛

西方的一些沟通专家把声音誉为“沟通中最强有力的乐器”,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自己的声音是坏了的乐器发出的噪声,其恐怖程度可媲美“超声波”,常常令周围人深感头痛。

蔺戴是公司新来的员工,刚刚大学毕业,性格活泼好动。这天公司在附近餐厅举办迎新会,以便新员工与老员工的进一步交流,为以后的公事交际打下基础。蔺戴作为新员工代表发言,可能是性格原因,也可能是想在大家面前出出风头,蔺戴开始了她的即兴演讲,只见她侃侃而谈,超高分贝的声音震慑全场,甚至连玻璃杯都在隐隐颤动。或许是对自己太过自信,蔺戴发表了半小时的演讲后还意犹未尽,丝毫不顾主持人在一旁朝她使了半天眼色,还在那里没完没了地讲,经理看了直皱眉头,在场的其他同事碍于情面又不好遮起耳朵,临近门边的同事都借故闪出了门外。

蔺戴原想通过即兴发言给大家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谁知由于她的声音过于刺耳,反而让人感到不舒服,更何况她完全忘记了自己所处的场合和身份,只顾没完没了地“自我表现”,怎么能不让人头痛呢?

语言沟通在宴会中是必不可少的,既然如此,我们必须注意塑造自己的声音。要知道,动听的声音应该是饱满的、充满活力的,能够调动他人的情感,引起他人的共鸣。如果不注意声音的塑造,以尖锐的声音去获取别人的注意力,只会在不经意间毁坏自己的形象。毕竟谁愿意让那会令自己头痛的“超声波”刺激自己的双耳,扰乱自己的听觉神经,破坏自己的情绪呢?

所以,无论你是设宴还是赴宴,无论你是男士还是女士,都要注意在宴会进行中以生动的声音表现自己,尽量避免自己的地方口音,力求以抑扬顿挫的声调表现自己充满激情的精神风貌,并且要明确自己的身份以及与宴的目的,把握好音量,切忌“不拘小节”,以“超声波”蹂躏宴会上的其他人,以至于惹人生厌。

第二节 不要让舌头超越你的思想

人们都说大自然赋予人一条舌头和两只耳朵为的是让人多听少说。如果你常常参加宴会,你会发现宴会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似乎更应该和一些三姑六婆在菜市场去谈论东家长西家短,而不是在宴会上毫不顾忌别人的承受力,像个发动机一样,一经发动便滔滔不绝地唠叨自己所知道的一切事情。

林然前去参加老同学女儿的10岁生日宴会,她一入席,就拉着几个好久没见的同学滔滔不绝地诉说她的婚姻生活,内容无非是老生常谈,“我老公他们单位今年又发了……”“我儿子考了年级第一……”“我婆婆真烦人啊,整天啰唆个没完,一会儿嫌我这个,一会儿嫌我那个……”见别人只是微笑应对而没有其他表示时,她可能觉得自己的描述还不够精彩和具体,便接着说:“我这样一个气质美女没想到现在真的只能在家做饭带孩子了。”这时,一位同学接口说:“结婚了,肯定是花在家人身上的时间多了……”还没等这位同学说完,林然又开始说起来了:“要我说啊,婚姻就是爱情的坟墓,我老公追我那会儿……现在他每天半夜才回家……还有我那个婆婆……”整个宴会上林然都在向其他人抱怨婚姻生活的种种琐事,让人不胜其烦。其他同学心想:“我要是你老公,也会半夜才回来……”

此后,只要在宴会上碰到林然,同学们都离她远远的,就怕她见着他们又没完没了地抱怨起来。

其实,林然参加宴会不过是想找一些人听自己发发牢骚而已,她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向别人倾倒“语言垃圾”。殊不知,她这样做只会徒增别人的反感与厌恶,而不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共鸣。她就像一个蹩脚的三流演员一样,演着一出出乏味的家庭情景剧,完全暴露出自己的愚蠢和无知,给别人徒增生活的笑料而已。

宴会中的语言交流要注重双方的互动,而不能是一方拼命说,而另一方毫无反应,这样的沟通是无效的。要想在宴会上展现自己的语言才华,必须三思而后“语”,要迎合大多数与宴者的心理,即时调整谈话的内容,千万不可让自己的舌头超越自己的思想,从而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笑柄。

第三节 你在细品食物,别人在细品你

有人说,你怎样品味食物,别人就怎么品味你。也有人说,在你细品食物的同时,别人也在细品你。你在餐桌上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别人对你的看法,对方能够以你的吃相来判断你是否是一个值得合作的人。真可谓“成也吃相,败也吃相”,既然吃相如此重要,那么,你该怎么避免不雅的吃相呢?

1.吃到太烫或变质的食物

假如你吃了一口很烫的东西,一定要迅速地喝一大口水。只有当身边没有凉饮料并且你的嘴要被烫伤时,你才可以把它吐出来。但应该将其吐在你的叉子上或者手上,并快速把它放在盘子边上。遇到变质的食物也要这样处理。例如,如果吃了一口变质的牡蛎或蚌,不要直接吐出它,而要不动声色地将其处理掉。把食物吐到你的餐巾一角是不雅观的,更不可以随便吐到地上。

2.打哈欠

在餐桌上打哈欠常常给别人这样的感觉:对饭菜或谈话没有兴趣,已感到很不耐烦了。如果在大庭广众下你控制不住打哈欠,一定要马上用手捂住嘴,接着说:“对不起。”千万不可毫无顾忌,张口就来,那样容易让对方心生不快。

3.在餐桌上咳嗽、擤鼻子

一般情况下应克制这样的行为,因为这样的动作实在是太失礼了。如果无法控制,最好用自己的手巾或手捂住鼻子,如果你使用了餐巾,则要轻声告知服务生,请他们替你更换一下。

4.在餐桌上剔牙

如果你的牙缝里塞了东西让你感到不适,先喝口水漱口,如果仍无法冲刷出来,也别在餐桌上用牙签剔牙,这时你应到洗手间去处理。如果你确实需要当众剔牙,最好用一只手挡住你的嘴,千万不要咧着嘴冲着他人。

5.异味或异物入口

异味入口时,不必勉强吃下去,但也不要引起在一起吃饭的人的不快。这时,你最好的办法就是用餐巾把嘴盖住,快速地吐到餐巾上,然后尽快地召唤服务员来处理,并要求他给你更换一块干净的餐巾。

如果食物中有异物,比如说石子,你可以用筷子取出,放在盘子的一边。如果看到让你感到惊讶的异物时,比如说虫子,千万不要大声叫喊,这样会显得你修养不够。你最好心平气和地要求换掉,也可以向主人或服务员示意一下,尽量不要站起来说。而且,尤其要注意的是,切勿“花容失色”地告知邻座的人,以免影响他人的食欲。

6.弄洒了汤汁

把汤汁弄洒了,无论对主人还是自己来说,都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情。如果你不小心弄洒了汤汁,可以用以下方法应付:

(1)如果你在桌椅上泼洒了一点酱汁,可用餐巾擦拭,如果餐巾已经很脏,就应小心折好后交给服务员处理。

(2)如果你不小心把咖啡、汤一类的液体洒在你的茶杯托盘里,可以用餐巾纸吸干,以免你拿着杯底很湿的杯子时,又弄脏别处。

(3)如果你的汤汁洒了很多,应叫服务员来清理你弄脏的地方,如果不能清理干净,服务员会再铺下一块新餐巾,把脏东西盖住。

(4)如果连你的座位上也弄上了大量的污渍,你可以向服务员或主人再要一块餐巾盖在你弄脏的地方,同时向主人和客人致歉:因为你为他们带来了不便,你也可以对自己闯的祸开个玩笑,让大家很快忘记发生的事,从而缓解自己的尴尬。

总之,在宴会中要尽量避免不雅的吃相,毕竟你的事业可能在餐桌上发展起来,也可能在餐桌上跌落,千万不可因为吃相影响别人对你的看法,从而导致你的生意失败。

第四节 别让你的酒杯凌驾于领导之上

为什么人们在饭桌上祝酒时要碰杯呢?一般来说,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说这种方式是由古希腊人创造的。传说古希腊人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在举杯饮酒之时,人的五官都可以分享到酒的乐趣:鼻子能嗅到酒的香味,眼睛能看到酒的颜色,舌头能够辨别酒味,而只有耳朵被排除在这一享受之外。怎么办呢?古希腊人想出一个办法,在喝酒之前互相碰一下杯子,杯子发出的清脆响声传到耳朵中,这样耳朵就和其他器官一样,也能享受到饮酒的乐趣了。另一种解释是,喝酒碰杯起源于古罗马。古罗马崇尚武功,常常开展“角力”竞技。竞技前选手们习惯于饮酒,以示相互勉励。由于酒是事先准备的,为了防止心术不正的人在给对方喝的酒中放毒药,人们想出了一种防范方法,即在“角力”前,双方各将自己的酒向对方的酒杯中倾注一些。以后,这样的碰杯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饮食礼仪。

小陈是大陈的堂弟,刚刚大学毕业,现在给大陈做秘书。一天,大陈带着小陈赴宴,一方面是让他多见见世面,另一方面是介绍一些生意上的客户给他认识,以便于小陈日后的工作。

席间敬酒不断,不管谁敬酒,小陈都会随着堂哥站起来陪敬,可是每每举杯时,小陈的杯沿总是高出其他人许多,而且总是碰得酒杯“框框”作响。小陈这种表现让大陈深觉脸上无光,不时拿眼睛瞪小陈,可是小陈却不明所以。

为什么大陈不时瞪着小陈呢?小陈做错什么了吗?是的,别人敬酒时,站起来是没错的,可是小陈不知道一般敬酒时自己的酒杯都得略低于对方,如果对方是长辈且是自己的上级,一般是碰其酒杯的三分之一处略低,而且碰杯时不是拿整个杯子去碰,而是略倾斜酒杯,拿自己的酒杯口去碰,但不要太倾斜,否则有做作之嫌。如果对方是官级比你高很多的领导,或是年纪很大的长辈,你就要用双手敬酒。另外,也不必碰得酒杯“框框”作响,只要发出清脆的碰撞声即可。

酒桌文化有一定的讲究,如何敬酒要因人而异,也可能因地区文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除此之外,饮酒干杯时,即使不喝,也应该将杯口在唇上碰一碰,以示敬意。喝酒时绝对不能吸着喝,而是倾斜酒杯,好像是将酒放在舌头上似的感觉。此外,要尽量一饮而尽,边喝边透过酒杯看人、边说话边喝酒,都是失礼的行为。

第五节 小心,喷嚏会“打”跑生意

喷嚏反射,俗称“打喷嚏”或“打嚏喷”,是鼻黏膜受刺激所引起的防御性反射动作。生活中,打喷嚏是很平常的事。可是,你知道吗,有人的生意正是因为一个意外的喷嚏而飞了。不信吗?老金的亲身经历会告诉你,喷嚏真的会“打”跑生意。

老金是做进出口贸易的,有一次,他邀请一位美国客户及其夫人到一家高档饭店共进晚餐。对方欣然前往。酒菜上齐后,双方就合作意向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约好饭后签约。可是在双方谈兴正浓之时,老金突然打了一个响震四座的喷嚏,鼻水连着他嘴里的菜渣汤水,全喷在满桌的佳肴上以及那位美国客人的夫人的脸上,还没等老刘说“Sorry”,那位夫人已经以餐巾捂着脸,跑出了包间。那位美国客人只好说了声“Sorry”,就追自己的夫人去了。事后,那笔生意也因此泡汤了。

“心情简直糟透了,辛辛苦苦追了大半年,本已十拿九稳,一年可以赚百万美元的生意,一个喷嚏全打飞了!唉,都怪该死的喷嚏。”提起这件事,老金就郁闷,“想想那两个美国人也真是的,不就是个喷嚏吗?至于那么大反应吗?”

一个喷嚏真的没什么大不了吗?如果你也和老金一样想就错了。且不说喷嚏的飞沫带有病毒或细菌,可能导致呼吸道交叉感染疾病的可能性,就说案例中老金那个惊天动地的喷嚏,一下子弄得对方的夫人满脸都是,而桌上原本正吃着的饭菜里也都是他的鼻水、口水等,实在是让人感到恶心。老金在瞬间就丧失了原本在对方心目中的好印象,生意自然也就无望了。

那么,在宴会中如果真的克制不住想打喷嚏怎么办呢?实在不能抑制,只能用手帕或餐巾纸遮挡口鼻,转身,脸侧向一方(这一方一定是没有人的),尽量低头并压低声音,这样在不影响其他人的情况下,完成全部步骤。千万不可错认为打个喷嚏没什么,所以就震惊四座,那样只会将你的生意一下子“打”跑。

第六节 “废物”利用,只会令你形象尽失

筷子是中餐不可缺少的器具,它有别于西餐中的刀、叉,反映着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饮食习俗。中国人用餐使用筷子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筷子在古代称“箸”,从外观上看它像两根小棍,但它不仅集刀、叉的功能于一身,制作也大有讲究,是一种文化,甚至可作为工艺品收藏。

但是,有的人吃饭的时候喜欢把筷子含在嘴里,再放在汤里搅搅。或者说是吃饭吃到一半,突然发现牙齿上有东西,就顺手拿筷子剔一剔牙,然后再接着夹菜吃。还有的人吃完饭后,觉得筷子不用了,于是“废物”利用,将筷子当做牙签,也不顾及别人是否还在吃饭,便一门心思地剔起牙来。

张女士的儿子刚转到S校,为了帮助儿子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张女士特意邀请儿子班上的几个任课老师吃饭。

饭店档次不低,菜色也很好,可是就是不见那几位老师动筷子。张女士颇为纳闷,以为是她点的菜不合老师胃口,于是又加了几个菜,可是几位老师还是不怎么动筷子。这时,张女士认定老师们是不好意思,所以动手给几位夹菜。这时,年轻气盛的儿子终于受不了了,冲着张女士说:“妈,你能不能不要一直拿你的筷子剔牙啊,还用你剔牙的筷子给我们老师夹菜,还让不让人吃了!”听了儿子的话,张女士顿时满脸通红,原来,张女士经常习惯性地用筷子剔牙,从饭局开始,她就一有空闲就剔牙。老师们一时也找不出什么打圆场的话,场面一阵尴尬。

文雅地使用筷子,能很好地体现出用餐者的风度和心态。筷子有筷子的特定用处,它是用来夹食物的,不能作为牙签来剔牙,而且用牙签剔牙时应以餐巾纸掩住嘴,将脸偏向一边,切不可大张旗鼓地剔牙,那样不仅会令你形象尽失,也会影响同桌共餐的其他人的食欲。

第七节 吃不完应该“兜”着走吗

一般请客吃饭,主人都会精心准备饭菜酒水,绝对不会在酒菜数量上有怠慢客人之嫌,以至于饭菜不够吃,酒水饮料不够喝。那么酒足饭饱后,面对那一桌桌没有吃完的菜怎么办?打包带走吗?中国是个提倡勤俭节约的国家,古语有云:“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说“要勤俭节约”,“不可浪费粮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著名环保人士梁从诚说:“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每个人浪费一点,拿13一乘,这数目大得惊人;如果每个人节约一点,拿13一乘这个数字也相当可观。”那么,饭局后我们应该遵从节约、不浪费的原则把饭菜带回家吗?不,有时候为了成事千万不能吃不完“兜”着走。

经理为女儿设宴庆贺10岁生日,江晨带着妻子和他们6岁的女儿佳佳一同前往赴宴。席间,经理夫妇对江晨夫妇带着孩子前来赴宴表示感谢。经理的女儿也很喜欢江晨的女儿佳佳。由于是孩子的生日宴会,经理办的是半自助式的餐宴,一群小孩子打打闹闹好不热闹。最后,饭局快结束了,经理的女儿找不到佳佳,便来找江晨询问,大家四下寻找,才发现佳佳正在餐桌旁边努力地将果冻装进自己的小背包里。经理的女儿走上前问:“佳佳,你在干什么啊?”“哦,姐姐啊,你赶紧也装点带回家吧。我妈妈说,反正大家也吃不完,不拿回家就浪费了。”佳佳边说边将另外一边的饼干装进小背包。经理夫妻听了佳佳的话,愣了愣,江晨更是哭笑不得。这时大家把目光转移到另一个餐桌旁边的江晨妻子身上,只见她正在打包桌上剩下的牛肉,意识到大家都在看她,她抬起头尴尬地说:“我拿回去给狗吃的。”看着江晨妻子已经打包好了两大袋食物,经理的妻子小声嘀咕说:“你们家开宠物店也不用拿那么多吧……”一旁的江晨尴尬得不知所措。

江晨的妻子打包可能真的是出于不想浪费的目的,可是在经理夫妻看来,江晨夫妻却是在贪小便宜,而且还是自顾自地装兜里,完全没有向作为主人的他们知会一声,“第三只手”的情节相当严重,还连带把孩子也误导了。自此,江晨一家人在经理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坏印象。相信以后,经理一定不会那么放心江晨,毕竟公司里用不完的东西也有很多,谁能保证江晨不会因为“不忍”浪费而打包回家呢?

现实生活中,吃不完打包带走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在外吃饭,价格不菲,浪费粮食也实在是不应该,可是打包的前提必须是由你做东、由你埋单,否则千万不要吃不完“兜”着走,那样不仅会破坏你的形象,还容易让别人对你产生不信任感,从而误事。

第八节 一个饱嗝的蝴蝶效应

1979年12月,洛伦兹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演讲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他的演讲和结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蝴蝶效应”之说不胫而走,名声远扬。既然蝴蝶的翅膀扇动一下就可能引起一场飓风,那么一个饱嗝招致应酬失败的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快到10点了,看着客人们一个个酒足饭饱、心满意足的,何老板觉得差不多了,于是提出:“各位尊贵的客人,不知道上回跟几位提过的用我们公司的模特作为你们公司新车发布会形象大使的事,你们觉得如何?”其中一位客人说:“这件事嘛,之前总公司那边的意思是希望找一些电影明星的……”何老板见对方没有完全拒绝,知道还有商量的余地,忙说:“各位是知道的,我们公司的模特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亚于那些二线明星,可是在价位上却低了很多,相信我们的模特一定不会让贵公司后悔的。”几位客人一时决断不了,便要求商量一下。过了一会儿,何老板不小心打了个饱嗝,然后又若无其事似的。其中,一位客人对其他几个客人笑着说:“要是他公司的模特都和他一样,咱们的新车发布会真的就得‘五味杂陈’了。”最后,客人们表示这件事情会上报总公司,由总公司决定,然后便都推脱有事在身,提前离席了。

何老板一定没有想到自己无意间的一个饱嗝,竟然会产生那么大的连锁反应,导致合作无法达成。所以在参加宴会时要注意一些微小的细节,因为你的任何一个小动作或是小细节都可能引起对方的联想或想象,从而影响彼此间的合作,导致生意失败。

第九节 饭后一支烟会令你得不偿失

喜欢抽烟的人都有句口头禅:“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先不说这句话正确与否,就说在宴会这种特定的情境下,你能毫无顾忌地饭后来支烟吗?

朱珠是个典型的新时代女性,追求刺激、潮流,对于常常泡吧的她而言,吸烟喝酒是很平常的事。某日,公司组织员工聚餐,由于是工作餐,经理要求大家放轻松,不必拘束。这样一来,大家都明显放松了许多。朱珠也一扫原先在办公室努力扮演的淑女形象,吃完饭就极自然地掏出一支女性烟来,娴熟地点燃后毫无顾忌地抽起来。一旁的同事惊讶地说:“朱珠,你还抽烟哪?哎呀,我一直以为……”同事话说了一半,没了下文。这时朱珠笑着说:“抽烟嘛,没什么大不了的。不是有句话叫做‘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吗,怎么样,要不要来一根啊?”同事赶紧摇摇手说:“不用了,谢谢,我不会抽烟。”

在以后上班的日子里,朱珠发现大家对她跟以前不一样了,在她面前总是言辞闪烁,可是背着她却又常常小声嘀咕些什么。一天在茶水间,朱珠无意间听到里面更衣室里两位同事的对话。“我就说她是装的吧!你那天没见她那抽烟的样子,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正经人!”“真想不到,她竟然是这样的人……”

后来,关于朱珠常常出入夜总会,甚至夜不归宿等的传言在办公室里不胫而走,朱珠知道自己待不下去了,只得辞职。事后,朱珠叹气说:“都是饭后那支烟闹的啊!”

朱珠由于饭后的一支烟让同事们对她产生了误会,其实女性抽烟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朱珠当时旁若无人的“陶醉”行为破坏了自己的形象,让大家对她产生了误解。所以,在饭桌上抽烟一定要谨慎,因为随意抽烟的恶果往往会令你得不偿失、后悔不已。

在饭桌上抽烟最好先向同桌的用餐者礼貌地询问:“我可以抽烟吗?”待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再抽。一般来说,当你提出“可以抽烟吗” 这样的请求被拒绝是正常的,不过周围的人即使讨厌,也不好意思说“不行”,所以你最好尽量避免在饭桌上抽烟。即便真的得到别人的肯定答案,抽烟时,也要注意举止的端庄、稳重,持烟之手不能随意舞动,更不能把烟雾吹到别人的脸上和饭菜上。另外,一支烟,不能吸到过滤嘴边缘,那样显得吝啬、小气,也不要刚吸到一半就丢掉,故充阔绰。

假如餐桌上没有烟灰缸,吸烟时就可能把烟灰弄到餐桌上,这是十分失礼的。如果没有准备烟灰缸,最好等餐事完全结束后才拿出自己的烟 (当然要先向女主人询问是否可以抽烟)。假如是在餐馆里,而烟灰缸又不在桌上,应吩咐服务员为你准备一个烟灰缸。此外,要注意不能用餐具代替烟灰缸,不应叼着烟讲话,而且要注意随时随地把烟灰、烟头放入烟灰缸中弄熄,不可将其随意丢弃。

第十节 千万不要从席间悄无声息地消失

当你参加宴会时,不管是中途离席,还是宴会结束后离席,都不能悄无声息地离开。常见一些宴会进行得正热烈的时候,因为有人想离开,而引起众人一哄而散的结果,这往往使主办人急得直跳脚。还有一些人酒足饭饱之后,连声招呼都不打就离开了,弄得主办人很不高兴。宴会上一定要注意避免这类杀风景的结束曲,因此,当你要离开时,一定要掌握一些技巧,以免引起主人的不快,破坏彼此的关系。

1.中途离席的技巧

(1)选择适当时机告别

当有人中途离席时,整个气氛势必会受影响,谈话也会被迫中止,转而将视线集中在那些离席的人身上。所以一定要注意选择告辞时机,不要在大家聊天聊得正热烈时或重要的事情还未宣布前就离开,最好的时机是在大家都用餐完毕的时候。

(2)不可不知会一声而自行离开

客人如确有急事须先行告辞,应向主人说明原因,表示歉意;同时,为了不影响他人,可以请同桌其他的人待久一点,继续刚刚的话题,同时表示歉意,说明自己是真的有要事在身必须先告辞,不是故意要扫大家的兴。

2.宴请结束时离席

(1)掌握宴请结束的时间

一般宴会,女主人(或男主人)把餐巾放在桌子上或者从餐桌旁站起身来时,这就表明,宴会结束了。只有看到这种信号以后,宾客才可以把自己的餐巾放下,站起身来。

出席鸡尾酒会的客人应按请帖上写明的时间起身告辞。如果接到的是口头邀请(因此没有说明时间),则应该认为酒会将进行两小时。如果有一位客人迟迟不走,而主人又另有晚餐之约,那主人就应该婉转说明。

正餐之后的酒会的告辞时间按常识而定,如果酒会不是在周末举行,那就意味着告辞时间应在晚间十一时至午夜之间。若是周末,则可更晚一些。除非客人是主人的亲密朋友,一般都不应在酒会的最后阶段还心安理得地坐在那里。

如果是工作餐,更应该注意适可而止。依照常规,拟议的问题一旦谈妥,工作餐即可告终。在一般情况下,宾主双方均可首先提议终止用餐。主人将餐巾放回餐桌之上,或是吩咐侍者来为自己结账;客人长时间地默默无语,或是反复地看表,都是在向对方发出“用餐可以到此结束”的信号。只是在此问题上,主人往往需要负起更大的责任。尤其是在客人需要“赶点”去忙别的事情,或者宾主双方接下来,还有其他事要办时,主人更是应当掌握好时间,适时地宣告结束。

(2)注意离席礼节

①注意先后。离席时让身份高者、年长者和妇女先走,贵宾一般是第一位告辞的人。身份同等者可同时离座。

②起身轻稳。离开餐桌时,不应把坐椅拉开就走,而应把椅子再挪回原处;男士应该帮助身边的女士移开坐椅,然后再把坐椅放回餐桌边。要注意,有些餐厅比较拥挤,椅背紧靠,贸然起身,或使手提包、衣服等掉在地上,或是碰到人,打翻茶水、菜肴,失礼又尴尬!所以动作要缓慢轻稳,不能猛起猛出,最好不发出声响。

③自左离开。同入座一样,坚持“左入左出”,礼貌离座。

④站好再走。离座要自然稳当,右脚向后收半步,然后起立,起立后右脚与左脚并齐,再从容移步。站好再走是动作稳健的体现,而匆忙离去或跌跌撞撞,则是举止轻浮的表现。

(3)热情话别

散席时,客人要向主人表达谢意,然后握手告别,并与其他客人告别。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你参加了宴会,就有责任为自己当晚的出席画上圆满的句号,否则虎头蛇尾只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为日后的社交埋下种种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