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一月 管理者的修身之道(3)
但需要提醒管理者的是,企业制度制定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制度的确定都很难一次做到完美,在执行的过程中还应根据市场的需要和商业环境的变化,而进行不断调整。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对制度进行修订,使制度更加完善。企业的制度如果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制度不仅会失效,甚至会起到反作用,企业将会被淘汰。
行动指导
管理员工之前先管理好自己。身为一个领导者,并不是高高在上,对员工指手画脚,而是事事带头、处处领先,发挥一种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进企业的发展进程中,这样才能赢得员工的拥戴与合作。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如果不能公平至少要公正
道德经箴言
原文: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道德经》第十章
译文:虽获取较高的资格权能却不肆行宰制,这就叫做无限深得于道的“玄德”。
公平,即“公平地对待员工”。对每位员工的劳动给予能够体现“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原则的回报,为每位员工的发展提供公平的机会和条件,在真诚合作与责任承诺的基础上层开公平竞争。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有人想出来一个方法:大家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的7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产生不同的风气。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良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做到完全公平、公正。
公正,是“公正地评价员工”。共同的价值观是对员工做出公正评价的基础。为每个员工提出明确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和任务,是对员工绩效做出公正评价的依据。
公正是公平的前提,公平是公正的体现。但是,公正了不一定就能公平。公平是处理冲突的最佳境界。但在实际操作中,管理者很难做到公平,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公平标准,有时对很多人来说是公平的事,对部分人来说却意味着不公平。我们无法追求绝对的公平,但做到公正却不是不可能。
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要从根本上改变公平的观念。坦诚向下属说明“我只能够公正,却很难保证公平”,如果管理者自己强调“公平”,员工就会用不公平来批评他。坚持公正但承认不公平的存在,是解开两难选择的突破口。
行动指导
管理者要坚持公正,承认不公平的存在。因为我们无法追求绝对的公平,却可以做到公正。
第三周 卓有成效的发挥大家的长处
“冲气以为和”——“快乐大本营”首需管理者自身心情引导
道德经箴言
原文: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译文: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
一个企业的氛围与企业家的性格和理念是分不开的。
管理者要把自己的笑脸露出来,如果你的脸看起来很痛苦,那么就不可能给员工带来快乐。阿里巴巴的总裁马云就是一个乐观、永远笑口常开的人。他说,创业这么多年,自己遇到过太多的倒霉事,但只要有一点好事就会让自己非常开心。
虽然每天要处理很多事务,但马云非常注意控制压力的范围,绝少向员工传递。他一直和同事说,没有笑脸的公司其实是很痛苦的公司。他说自己最喜欢猪八戒的幽默,他是取经团队的润滑剂,西天取经再苦再累,一笑也就过了。这种理念使得阿里巴巴的3000名员工都成了“快乐青年”。
马云认为,判断一个人、一个公司是不是优秀,不要看他是不是哈佛,是不是斯坦福,不要看里面有多少名牌大学毕业生,而要看这帮人干活是不是发疯一样干,看他每天下班是不是笑眯眯地回家。
马云是一个容易快乐的人,所以他的公司也洋溢着快乐的空气。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员工是企业的内部客户,企业必须先服务好员工,让他们有良好的情绪,这样才能把这种使命感与情感传递给客户。如果员工一想到工作就觉得开心、快乐、喜悦,愿意并且能够在企业中不断成长,他们就会将欢乐化为真诚,带给客户,客户在接触到这种情绪与情感时,就会相信企业的广告、宣言或承诺所言非虚。
“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认为,能否使员工产生归属感,是赢取员工忠诚,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根本所在。在管理中,领导者应当注重在精神方面感化员工,使他们感受到企业的关怀、信任和尊重,以及企业努力为他们营造的公平、融洽的工作环境,从而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单位就如同一个大家庭一样,获得家庭式的温暖感和归属感。
现代人的压力都很大,但是压力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很可能就什么都做不了了。太过于压抑的企业环境会让员工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逃之夭夭,而一个时刻充满了笑脸与快乐的公司则充满了天然的吸引力,吸引人才的加入,吸引员工快乐地工作,从而创造持久的业绩。
行动指导
给员工一份好心情,员工会还你一份好业绩。要将自己的企业建设成一个和睦的“快乐大本营”,是很多企业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在这个大家庭中,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和亲一致”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需要管理者承认和尊重员工的个人价值,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
为天下溪——管理也要兼顾情理
道德经箴言
原文: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译文:虽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于雌柔取态而处事,甘作天下的沟谿。
领导要做到纪律严明,才能保障企业内部良性发展。规章制度是无情的,但人却是有情,在管理中中融入柔软的情感。
惠普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很容易把一个企业凝聚起来,这样的一家好公司,往往使员工愿意一辈子都为它做事。1960年,惠普新的总部大楼建成,大楼里有天井和庭院,员工可以在那里骑马、打排球和羽毛球。惠普还有自己的自助餐厅,员工无论级别高低均在这里用餐,只要花费不到3 美元就可以享受到一顿丰盛的午餐,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使员工找到了在大学餐厅的感觉。同时惠普每天免费为员工供应两回咖啡和油炸圆饼,员工可以去大型的咖啡厅免费享用咖啡,下午不定期地会有啤酒狂欢。在惠普,欢欣鼓舞的事情已经是屡见不鲜,只要四处走动一下,总能看到一群人在庆祝某人生日或其他各种事情。
20世纪50年代初,惠普在乡间购买了一块土地,把其中的一部分改建成可供2000 多人举行野餐的娱乐区,同时还可以接待惠普的员工及他们的家属在这里露宿。在公司的烧烤聚会上,大卫·帕卡德、休利特以及惠普的许多管理人员都尽量参加,这样可增加与员工的交流。大卫·帕卡德会系上印有“老板”字样的围裙,把嫩牛排逐一递给数以百计的下属。
通过这种轻松的方式把员工们凝聚在一起,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大家都能和谐共处,轻松快乐。这样的方式比整天口头上提倡团队精神要来得自然些,可以算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过程。
在工作中,管理也要兼顾情理,因为在两者之中,细小的环节也可能引发大问题,管理不细则可能导致企业形象的损坏,情理不通则会引发不满,从而影响管理的实施。所以,无论管理还是情理都要从细处着眼,这样才能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在注重制度管理的同时,强调感性管理的运用,需要管理者在制度中融入柔软的情感。
行动指南
企业领导应从人情的角度对违规员工进行“情感关注”,只有做到以人为本,注重人本关怀,在制度管理中浸润情感上的交融,才能获得员工的追随,才能真正达到“上下同欲”。
“不祥之器”——别让员工因你的责备而如坐针毡
道德经箴言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译文:兵器,是不吉祥的器具,人们通常都厌恶它,因此有道的人远离而不用。
这个思想对于今天的管理者来说,有这样的意义:领导者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慎用管理学意义上的“兵事”——责备。
一家著名的制药工厂召开管理人员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关于人才培训的问题”。会议一开始,总经理就用他那铿锵有力的声音提出意见:“我们公司根本没有发挥人才培训的作用,整个培训体系如同摆设,虽然现在有新进员工的职前训练,但随后的在职进修却成效甚微。员工们只能靠自己的摸索来熟悉自己的工作,因而造成公司的员工素质普遍低下、效率不高,很难与公司的发展需要相适应。”总经理的话让大家觉得很不安。这个会议本来是为了讨论如何改进培训制度的会议,但是由于总经理一上来就责备大家,所有参会的管理者都明哲保身,集体保持沉默。
最终这个会议没有结果。几日后,公司副总经理重新把公司管理人员召集在一起。他并没有向总经理那样采用责备的口气,而是用一种协商的语气同大家沟通。他说:“这半个月我对公司的员工培训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它真的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效。所以,今天召集大家开会是想讨论一下应该怎样改变目前人才培训的方法。请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吧!”副总经理的话一出口,大家就你一句、我一句地提建议,会议很快形成了改进决议。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员工在紧张状态下工作,工作效率一定会受到影响。公司管理者不是老虎,所以一定要摒弃掉老虎像,不要让员工在你面前忐忑不安,如坐针毡。企业管理者不应该使员工长期处在很大的压力下工作,而应设法调动其积极性,使其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主动、快乐、创造性地工作。
英国行为学家I·W·波特说过:“当遭受许多批评时,下级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其余的就不听了,因为他们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所以说,公司管理者不应该整天把员工的某个错误挂在嘴上,喋喋不休地反复唠叨。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往往非常注重对犯错的员工进行开导,他们不会死死地将自己的目光锁定在员工的错误上,而是会慎用批评、质问的语气。就连一向以节俭闻名于世的洛克菲勒都告诉世人,他的成功秘诀不完全只是依靠自己的“吝啬”,更重要的是他从来不会在员工犯错之后,只是盯着他们的错误没完没了地加大指责。
行动指南
事后的责备并不是重要的,有时候它根本毫无用处,最重要的永远是人的心灵和未来。只有不够聪明的人才毫无止境地指责和抱怨他人。
“常与善人”——企业慈善不是白做的
道德经箴言
原文: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译文:天地没有偏心,经常帮助好人。
许多优秀企业都有远远超越利润目的的道德追求,而同时,它们的利润也会滚滚而来。
几年来,李宁公司在全国先后捐建了30多所“希望小学”。2006年,广西李宁基金会成立,2年来共为广西的教育、体育、扶贫助学、赈灾救灾捐赠善款2600多万元。
对待家乡是这样,对待其他地区,李宁一样乐善好施。1998年,江西、安徽、东北等地发生特大洪灾,李宁捐出赈灾款600万元。2005年1月,东南亚发生海啸,成千上万的人受难,李宁公司通过中国红十字总会为灾区和贫困地区捐赠价值1340万元的物资。2008年5月,为了紧急救援汶川大地震的灾民,李宁公司又携广西李宁基金会向受灾地区捐赠现金1249万元……“李宁公司在发展伊始便秉承‘公益为众,爱心为众”的理念,积极履行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在一次捐赠活动中,李宁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如此说道。
除了捐钱捐物,李宁在必要的时候也会出席一些公众活动,为活动担任形象大使,用自己的力量扩大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01年,除了与蔡振华、李永波、许海峰、黄玉斌共同成立“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之外,李宁还在这一年与电视歌手黄格选、著名相声演员姜昆共同出任中华骨髓库的“爱心大使”,并为该机构的相关活动提供了大量物资赞助。
在慈善事业上李宁所做远不止这些,对于这一切,李宁希望在扩大影响力的同时尽量淡化商业色彩,让更多的人参与慈善事业。他说:“慈善应该建立在爱心基础上,如果只是施舍,不会真正实现人类的互爱互助。”
慈善,是出于人的良知和对生命的责任感,是为了帮助每个人有尊严地在人生地道路上迈进而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这才是慈善的真正含义。慈善里面没有富人与穷人的区别,只有有爱心和肯帮助人的人与需要帮助的和知道感恩的人,只有无穷无尽的爱,因为慈善是爱的舞台,是汇聚爱的大海,是充满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