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胆识粤商:财富波上的弄潮儿(2)
如果这世上有些事的发生注定无法改变,承受就是唯一的选择。当时的格兰仕人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局面。十五分钟内,机器和厂房全部被淹。所有的人都惊慌失措,而此时的梁庆德却大喊一声:“撤!一定要保住所有的人,一定要让所有的员工都安全!”
当洪灾过去许多天后,一位格兰仕销售主管这样评价自己的老板:“梁庆德是个低调谨慎、深谙用兵之道和非常讲感情的人。”
深谙用兵之道是句含义很深的评语。能说出此话,必是梁庆德身边亲近之人。
在梁庆德身上,人们看不到为莫如深的诡计和克敌制胜的妙招。他的用兵是把计设在了人们心里。“很多高级管理员工都是冲着老板的知遇礼爱之情投奔而来的。”“知遇”“礼爱”是一个成事者难得的秉性,而梁庆德这个面容温和,素无杀气的商者正是凭着这点,攻克了无数人内心的堡垒,让他们为自己拼命。
在那一声断喝之后,大家闻令即行。洪水呼啸而来,“到拱桥上去!到拱桥上去!”此时的梁庆德,衣服已经湿透,却不知那是汗水还是洪水。
拱桥是当时格兰仕的最高处,钢筋混凝土构造,洪水冲不垮。大家纷纷踉跄而来。梁庆德又给驻守各关键岗位的人打电话:“赶快撤!文件账本都不要了,尽量往高处走,快点!”
很多人就是这样的跑了出来,当时,梁庆德并没有告诉他们要躲到哪儿,但这些人却本能的向拱桥跑来。看到这一幕,许多人除了内心的恐惧,更多的还是感动和震撼。一座拱桥聚集了格兰仕所有人,只要在一起,就没有度不过的难关。
在这些人中,最显眼的还是梁庆德,他站在高高的拱桥上向下望去,2.8米深的洪水已整个厂区淹没。他突然想怎么会这样,天灾无情,却为什么找到他梁庆德的头上?几个月前才刚刚和他一起买下格兰仕70%股份的创业者的心血就这样付之东流,他觉得愧对众人。
但很快,他从这种思绪中抽身而出。
“查查有没有人员伤亡,清点一下人数。”
很多当时在厂的员工无法清晰的描述自己的感受,他们只觉得感动,非常感动。
“无人员伤亡,所有人员全部到齐。”
梁庆德长长地出了口气,但他知道,之后的恢复工作更加严峻。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月中,格兰仕1000多人不分昼夜的对工厂进行抢救。累了,就躺在镇上送来的席子上睡一会儿。有些年轻人会时不时的哭泣,因为年轻,面对困境才越发绝望,而有些人就是这样想着想着慢慢睡着。
但梁庆德却睡不着,没有人知道他有多少个夜晚没合上眼睛。没有人知道他心中的苦楚:资金受损的股东、3800万的银行贷款、百废待兴的厂房,还有许多当初跟着自己打拼天下的兄弟姐妹,所有的一切,都要他一个人去抉择和面对。
“不能垮,不能垮,我还有很多债没有还!”
几天之后,梁庆德理了一个短发,他本想振作精神从头做起,没想到却看到了一头灰白的头发。
一夜愁白头,格兰仕员工竟在自己老板身上看见了。此时,有人开始哭泣,不久之后,就是大片大片的哭声。梁庆德没有哭,他只说了一句:“开会,中层以上干部全过来。”
会上,他先是交代了公司生产要抓紧恢复的事情,接着,就说了下面的话:“大家都是光人一个跑出来的,马上给每人发100块钱,让大家去买换洗的衣服。后勤再去买些脸盆牙刷生活用品,发给大家,伙食一定要安排好,出再大的事也要吃饭。”
听了老板的话,在座的每个人都被镇住了,他们没想到在这样的危难关头,老板想的最多的还是员工。
“还有,给外地员工发三个月工资,告诉大家想走的就走吧,厂里能理解,等恢复声生产了再喊他们回来。”
人,很多时候就是活个情义。梁庆德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所有人的心已经被他牢牢抓住,有的外地来的小姑娘竟哭作一团。他们决心振作,决心团结,决心一个也不走。而格兰仕,就真的在众人的努力下挺过难关,迎来了新的生机。那个在这场与洪灾搏斗中发挥核心作用的梁庆德,却显得有些疲惫。
“我只想好好的睡一觉,真的有些累。”
许多年后,有人问他度过那场洪灾的关键和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他思忖片刻,掷地有声的说:“是人的力量。一个企业在很小的时候,在相当困难的时候,如果能患难与共,风雨同舟,朝着一个目标去努力去干,这个企业就会有大的发展。格兰仕的发展,得益于我们13000多名员工和管理层在过去十年吃的苦,没有他们,就没有格兰仕的今天。“
现在,格兰仕已经成为中国微波炉业的巨头,梁庆德将这一切归功于格兰仕始终如一的人本思想。在那年洪灾之后的第二年,格兰仕招收了一批大学生,入场教育时提到那次洪灾,几乎没人相信。巧合的是,第二年又发生洪灾,那批大学生就是那年抗灾的亲历者,如今已成为格兰仕的骨干。
俗语说,天灾无情人有情。商道之中,此话同样适用。当一个企业领袖将员工的利益置于金钱之上,他就获得了最有价值的资源:人心。“人聚财聚,人散财散。”拥有人心,就有了度过难关,创造辉煌的可能。一个富可敌国却冷酷无情的人注定是孤独的,他会因为自己的薄情寡义失去良机。而一个善良淳厚的人,却会得到众人的回报。在这个社会,总重要的不是钱生钱,而是心换心,最有价值的东西都换来了,还怕有什么得不到呢?
【商海大事记】
1978年,创办顺德桂洲羽绒厂。
1988年,成立桂洲畜产品企业(集团)公司,其成员企业包括桂洲畜产品工业公司以及该公司与外商合资的三家工厂,梁庆德先后担任桂洲羽绒厂、桂洲畜产品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
1992年6月,桂洲畜产品企业(集团)公司更名为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由于发展迅速,2003年更名为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梁庆德担任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商道妙语】
1.“很多人都喜欢谈论梦想,我觉得,梦想太多不行。做什么事情现实点才行,认为可行的事情就去做,人这一辈子能做到一个可行的目标就不错了。我现在最大的梦想是格兰仕的年轻人快点成长起来,他们成材,我就开心。”
2.“容桂镇这个小地方,当年也有许多草莽英雄,表现得很气派。但是在无情的竞争中,很多很快就消逝了,他们的失败,就是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居安思危,决策出现失误,在强大的同时也埋下了失败的种子,自己杀掉自己,慢慢灭亡。”
3.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须五根手指——品牌、技术、价格、规模和服务——握成拳头才是实力。
4.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形成一种抗风险的能力和防范风险的意识。企业要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就先做一些准备。
5.十年做好一件事,懂得选择懂得放弃,坚持一夫一妻制。
6.媒体有时候会说我是什么价格屠夫,其实我没有你们说的那么邪乎。降价谁不会做?小商小贩天天都在做,早上卖两块钱,晚上卖一块钱。但要在价格战中取胜可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7.“为什么要做微波炉?因为如果当时要上其他的产品,格兰仕明显的资源还不是很充足,而且许多当时流行的产品竞争也很激烈,因此就想了一个相对冷门、但看好它的发展前景的产业。”
任正非:在春天与夏天里念着冬天
任正非在不惑之年创业,而那个年纪,许多人已经开始考虑退休的事情。
华为的创建源于任正非做了一笔程控交换机的生意,那时,他还说不清程控它是个什么东西。
做过军人的他时时刻刻都有股强烈的危机感,大概是这个原因,成就了他以及华为。
创建华为之前的某一天,刚从部队转业的任正非走在深圳的街头,那时的深圳暖日洋洋,改革开放的春风正沐浴在这个城市的上空。任正非敏锐地觉察到,这应该是个有故事的时代。而他的故事,也从这里发生。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做程控交换机生意的朋友让他帮自己卖些产品,那时候的任正非还不能说清面前的这个程控交换机是什么东西,但做了一段时间后,他敏锐地发现了这个生意背后潜藏的巨大通讯线路市场,华为就在不久之后诞生。
十年的发展,铸就了华为的辉煌,但大概是由于曾经身为军人的缘故,任正非时时刻刻都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公司发展的再好,他也觉得步履蹒跚。在他两篇管理名作《华为的冬天》和《北国之春》中,通篇都在强调危机意识。
在《华为的冬天》中,任正非这样阐述“失败一定会到来”的观点。他说十年来他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只有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华为才存活了十年。他希望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只有做到这点,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的,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他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任正非思考着: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面临破产,该如何应对。华为在思考着,它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华为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他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任正非当然希望华为公司的太平时间越长越好,但是,四季轮回不可能永远都是春天,冬天是一定会到来的。所以,在后来紧接着出炉的姊妹篇《北国之春》中,任正非以一种笃定的语气来阐明他的论点:
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是一定会到来的。
现在是春天,但冬天已经不远了,华为在春天与夏天要念着冬天的问题。华为人可否抽一些时间,研讨一下如何迎接危机。IT业的冬天对别的公司来说不一定是冬天,而对华为可能是冬天。华为的冬天可能来得更冷、更冷一些。因为华为还太嫩,经过十年的顺利发展没有经历过挫折,不经过挫折,就不知道如何走向正确道路。磨难是一笔财富,而华为没有经过磨难,这是华为最大的弱点,使华为完全没有适应磨难的心理准备与技能准备。
在这些观点提出的同时,任正非加快了华为内部整理、业务流程、供应链等环节的改革。他的这些讲话既为这些变革运动提前做好思想准备工作,也为华为未来将向何方(职业化、国际化)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其实在更早的时候,即1995年,任正非就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华为即将到来的危机。
1995年,华为自主研制的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经过两年的研发、实验和市场推广之后,终于在市场上实现商业运作。华为的08机与巨龙的04机一起,成为中国广大农村通信市场的主流设备。华为人为此欢欣鼓舞,对公司的发展前景满怀信心,而任正非则清醒地意识到:
由于全世界厂家都寄希望于中国这块当前世界最大、发展最快的市场,因而拼死争夺,形成了中、外产品撞车,市场严重过剩,形成巨大危机。大家拼命削价,投入恶性竞争,由于外国厂家有着巨大的经济实力,已占领了大部分中国市场,如果中国厂家仍然维持现在的分散经营,将会困难重重。
1996年,华为全年完成销售额26亿元,经过八年艰苦奋战,华为正式进入顺利发展阶段。而此时任正非却尖锐地提出:面对成功,华为人必须有一种清醒的认识,否则成功带来的不是企业的繁荣,而是令人措手不及的危机。他表示:
成功是一个讨厌的教员,它诱使聪明人认为自己不会失败,它不是一位引导人们走向未来的可靠的向导。它往往会使华为以为八年的艰苦奋战已经胜利,这是十分可怕的。华为与国外企业的差距还较大,只有在思想上继续艰苦奋斗,长期保持进取、不甘落后的态势,才可能不会灭亡。繁荣的里面,处处充满危机。
任正非认为,成功没有止境。例如:对于生产工艺、产品加工质量,华为人都应该有一种“每天继续改进”的欲望;而市场营销则要从公关、策划型向管理型转变;至于中高层管理人员要善于作势,基层管理人员则要把工作做实。任正非坚持认为,成功只能说明过去,只有在思想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才能不为过去的成就所束缚,才能在更高的层次获得更大的进步。
在一次表彰大会上,任正非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作出成绩的华为人表示了真诚的祝贺,并号召全公司人员以他们为学习的榜样。在这样一个皆大欢喜的庆功会上,任正非仍然不忘提醒沉浸在喜悦中的华为人要警惕繁荣背后的危机。他表示:
繁荣的背后都充满着危机。这个危机不是繁荣本身的必然特性,而是处在繁荣包围中的人的意识。艰苦奋斗必然带来繁荣,繁荣以后不再艰苦奋斗,必然丢失繁荣。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来。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给了人们非常深刻的启示。忘却过去的艰苦奋斗,就意味着背弃了华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