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珍惜工作,工作才会尊重你(1)
竞聘上岗,优胜劣汰,你的工作来之不易
小卢是一名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谈起自己的求职经历,感慨万千。虽然是今年毕业,但是从去年一开学,同学们都做好了找工作的准备。去年十一月初,学校举行了一次招聘会。招聘单位不少,但是应聘的学生更多,用“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小卢挤了好半天才到招聘单位的桌前,看到桌子上已经放着堆积成山的简历,他的心里开始打退堂鼓了,但是一想到自己好半天才挤到桌前,不能浪费了,就拿出自己的简历,恭敬地递上。招聘人员说,回去等通知吧,会尽快联系你的。折腾了三个小时就投出去两份简历,第二份也说会尽快答复他。这让小卢带着几分喜悦、几分期待离开了招聘会现场。
但是小卢足足等了两个星期,一个电话都没有,他知道自己第一次找工作就这样以失败告终了。
我们身边有许多像小卢这样投出简历而“石沉大海”的现象,并不是说这些人没有能力,而是现在的工作真的是很难找的,人才市场一直是供大于求,处于饱和状态。
据有关报道,2008年全国共有559万高校生毕业,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在一直增加,而2008年又将这数据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2007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495万,与2006年相比增加了82万,同比增幅19.9%。而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有关方面估计,除去10%的毕业生要考研、考博、专升本和出国留学,再加上2007年待就业的70万至90万人,2008年实际需要就业的人数将超过600万人。也就是说,在一段时间内,大学生就业的形势还是不容乐观的。看到上面的一组组数字,不禁让我们感叹,现在找一份工作越来越难了。
面对这种情况,有的人说:“是吗?我有工作,还不想好好干呢!”这只能说这个人太不懂得珍惜了,拥有一份工作是幸运的,如果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就是把已经得到的幸运拱手送出去。
小孟和几个同学在毕业前就被一家公司相中,双方签订了工作协议。
许多同学都很羡慕小孟,能有这么好的工作机会。可是等到参加工作后,小孟发现工作远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好玩”、“刺激”,每天都是面对电脑中的一堆代码,处理程序中的问题。他对工作感到厌倦,也就不再那么上心了。和他在同一个办公室的是李国,刚开始的时候,李国也感觉有些不适应,但是他想到,现在竞争这么激烈,自己能得到这份工作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自己不好好珍惜,因为工作不好而被淘汰,真是太对不起自己了。
经过一个月,李国已经完全适应工作的环境和工作的内容了。这一天,经理把新员工们都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对他们说:“大家来公司也都一个月了,一个月的时间,相信大家也都适应得差不多了,这么跟大家说吧,现在你们总共有8个人,等到三个月适应期满,公司会留下6个,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听了经理的话,每个人心里都捏了一把汗。
如果说在一个月前,大家的起点都是一样,但是现在,小孟知道自己和别人已经有很大差距了。想到自己可能会被“优胜劣汰”,心里顿时后悔以前自己的行为。他曾经陪朋友去过招聘会的现场,也感受过“僧多粥少”的局面,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和这些没有工作的人比起来拥有这么好的工作机会,还不知道珍惜,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从那一天开始,小孟像是换了一个人,每天早来晚走,向老员工请教问题,和李国一起学习工作中的新知识,终于在两个月后的考核中合格,没有被“淘汰”掉。这次经历让小孟知道竞争的激烈和工作的来之不易。这不仅是对小孟,对所有的新员工来说,都是参加工作后最重要的一课:珍惜你的工作机会。
珍惜工作,就是珍惜自己的就业机会,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积累人生的经验。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会知道后悔,如果你对工作总是漫不经心,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机会,总是以为自己是在为别人、为企业工作,那么到头来损害的不光是企业的利益,自己也会因此丢掉手中的饭碗,重新踏上寻找工作的漫漫征途,等到那时再后悔,已经晚了。
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珍惜自己难得的工作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一份工作,与那些人相比,你是幸福的,你应该珍惜自己的幸福。
珍惜工作机会,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踏实地干下去,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人与公司是一种智猪博弈:不是工作追求你,而是你追求工作
在经济学里有一个智猪博弈的例子。
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两只猪在同一个食槽里进食,并且这两头猪都是有智慧的“智猪”。猪圈两头距离很远,一头安装了脚踏板,另一头是饲料的出口和食槽。踩一下,就会有相当于10个单位的饲料进槽,但是踩踏板和跑到食槽处所需要的劳动,需要消耗相当于2个单位的饲料。
两头猪都有两个选择:自己去踩踏板或是等待另一头猪去踩踏板。
大猪先去踩踏板,它将比小猪后到食槽,除去大猪运动消耗,双方纯得益为[6,4],若大猪选择等待,得益为0;小猪先踩踏板,它将比大猪后到食槽,吃到的饲料少,除去运动消耗,双方纯得益为[9,-1],若小猪选择等待,得益为0;两头猪同时踩踏板,双方纯得益为[5,1];两头猪都等待,都吃不到饲料,双方得益都为0。下表用矩阵表示会更明了一些。
智猪博弈的收益矩阵
大猪/小猪 行动 等待
行动 5/1 4/4
等待 9/-1 0/0
综合以上分析,大猪选择行动优于等待,小猪选择等待优于行动。为了让双方达到双赢,最佳选择就是大猪行动,小猪等待。
“智猪博弈”的道理在我们的工作中也有所体现,员工就是“大猪”,而公司则是“小猪”。为什么这么说呢?员工在公司里,要么努力工作,让公司和自己都受益;要么敷衍工作,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儿,久而久之,不是自己感觉个人能力没有施展选择辞职就是公司对你不满意辞退你,你的收益自然大受损失。公司也是有两种选择,要么主动培养员工——这样风险很大,就犹如小猪去踩踏板,收益为负数——很少有公司会作出这样的决定;要么选择等待,等待员工行动,如果员工不主动积极,公司也能维持基本的运转,收益并不受损,即使员工辞职,还会立刻有人来补充这个岗位,对收益没有什么影响。公司就像小猪一样具有先天的优势。因此,在员工与公司博弈中,只有员工主动行动,才能够与公司达到双赢。
郭文是在一家公司已经工作一年了。这家公司很小,只有郭文一名会计。
他总认为自己是公司的“财政大臣”,自己掌握着财政大权,同时又认为自己所学的知识没有完全施展开,好像是公司欠了他一样。每天面对前来报销、送报表的同事都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工作也不积极,他想,反正公司就我自己懂这方面知识,你们都得来求我,没有我,你们谁也领不到工资。就这样,他把应该这个月报销的单子拖到下个月,本来应该每月8号发工资,他硬是到10号才清算完毕。公司同事都对他很不满意,有的人向领导反映了此事。
一位和郭文很要好的同事劝他:“现在大家都对你颇有微词,你要注意一些,要不会被公司辞退的。”
郭文对于同事的劝告根本不当一回事:“没事,公司就我一个会计,要是离了我,公司的正常运营都会出现问题。再说了,自己的专业知识还都没有得到充分应用,我还感觉委屈呢。”
没想到一个月后,郭文真的收到公司的辞退信。
现在郭文又换了两家公司,每次都是因为他感觉自己的能力没有施展开而离职。这时,郭文又想回到原来那家公司,把以前的同事约出来了解情况,原来公司在他离开后,立即就招聘了一名新会计,她在一周之内已经把公司的业务以及郭文以前留下的问题都解决了。现在公司正在准备上市,因为这个会计的工作非常出色,她已经升职做了财务经理,除了处理日常的一些事务,还参与未来公司规划的讨论,以及一些公司事务的管理,她的工作得到老板和同事们的认可,大家都非常喜欢她。
听到以前同事的话,郭文真是追悔莫及,如果自己当初积极主动一些,现在坐在财务经理位置上的就是他了。
人们开玩笑总爱说“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工作中也是一样,没有了这个员工,会有更合适的人去把这份工作做得更好。而员工丢了工作却要从头开始,继续投身应聘大军,寻找工作。
如果员工感觉在工作中没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因此而懈怠,只能造成两种选择:一是员工感觉这份工作真的不适合自己,辞职;还有一种是公司对员工不满意,辞退他。两种选择只会造成一种结果,那就是员工继续找工作,公司再重新招聘。
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主动挖掘新员工的价值,都需要员工自己寻找机会证明自己的价值,如果继续抱着以前那些“不得志”、“怀才不遇”的想法,那只能是继续跳槽,当然结果还是一样。公司并不会因为某个人的离去而影响正常运转。不努力工作、跳槽,最终损失最多的是自己。
是员工追求工作,而不是工作追求员工这是每位在职的和求职人员都应该明了于心的道理。没有一个工作岗位是专门为你设定的,就算现在拥有的工作岗位可能都有几十人在竞争,每个员工都必须让自己主动,紧紧把握工作机会,才不会让自己丢掉这份工作,同时还能得到领导的赏识。
应该是员工去适应工作,而不应该让工作适应员工。如果员工没有努力,每天让工作追得“人仰马翻”,不仅让自己处于疲惫之中,总有一天也会被公司抛弃。只有主动去工作,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才会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公司也会更加重视这样的员工,给他更多的任务,最终达到个人与公司的双赢。
抱怨、困难都是伪命题,工作就是解决问题
一天下午,在某个餐厅的角落里,有一个人正在独自喝闷酒,他是一位别人眼中成功的企业家。这时,有一位热心人走到他跟前,问道:“您一定有什么难题吧!能不能告诉我?或许我可以帮助你。”
企业家还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抬头看了他一眼,冷冷地回答:“我工作中的问题太多了,没有人能帮助我。”
这位热心人听完了企业家的回答,没有说什么,只是掏出自己的名片递给这位企业家,原来他是一位咨询师。咨询师请企业家明天到他的办公室来做客。
第二天,企业家如约前往,但是他还是紧锁眉头。咨询师对他说:“走!我现在带你去一个地方。”企业家不知道咨询师究竟想要干什么,但是出于好奇心,还是跟他去了。
咨询师开车,是出城的方向,企业家不知道他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不一会儿,两人来到郊外,企业家下车一看,原来是一处墓地。咨询师指着前面的坟墓对企业说:“你看看吧,只有在这里的人是不会被问题困扰的。”
企业家恍然大悟。
这个故事很简短,但是所蕴含的意义却是非常深刻的,其实,只要我们还活着,还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每天都必须面对的事情。从小到大,我们都是在解决问题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小时候,解决说话、走路、自己拿餐具吃饭、自己穿衣服的问题;上学后,又要面对学习中的问题。
参加工作,自然要解决工作的问题,如果没有问题的话老板也不会雇佣人来工作。因此,接受了工作就是接受了解决问题的任务。抱怨问题和困难的人,只能他对工作认识不充分。
在工作中,当你为了解决问题而严密地思考、认真地研究,寻找各种方法时,既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又锻炼自己的办事能力。
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才可以不断前进。假如一个人希望在工作中“没有问题”,试图回避现实,说明这个人没有正确的工作态度,不明白工作的实质就是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