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选语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1章

問。一人山頂立。一人山脚坐。二人相顧。且道誰上誰下。

問。如何是東行却西走。如何是北走却南行。

問。世尊說大藏經。訓導眾生之恩。初祖九年面壁。開示諸人之德。且道孰為深厚。

問。將四海投於一滴水。五岳移入一撮土則不問。將虗空收歸何處。

問。天無上有上。泉無下有下。空無際有際。海無邊有邊。且道箇什麼是無的。

問。以三千為己任。為何又道寸絲不掛體。

問。平伸兩空掌。一手有物。一手無物。且道却是為何。

問。氈蓆乃萬毛千葦共相無明之所成。且道羣毛眾葦無明在什麼處。

問。一部華嚴經內有一字與當人最切。且道是那一字。

問。歷歷三千界。為何又道湛湛絕點塵。

問。一間屋。棟梁椽柱。磚瓦土石基址。且道以何為體。以何為用。

問。以刀割水。且道是斷不斷。大好譬一事。試舉看。

問。春夏秋冬四序。以何為正令。

問。一圓青銅鏡。一方玻瓈鏡。且道二鏡那一鏡有痕跡。那一鏡無痕跡。

問。空中書字是。水面簽押是。泥上搭印是。

問。目下在土地上有百千萬億魚鼈蝦蠏浮沈游泳。諸人還見也否。

問。雪峰三箇木球如何得合一球去。俱胝一指如何得成三指去。試作用看。

問。萬有諸法皆是鏡中花。水中月。且道鏡在彼。鏡在此。

問。五音六律合聲。五蘊六根合性。且道似同似別。

問。有因無為果。無因有為果。除此有無。以何為因。以何為果。

問。人人脚跟下有對金剛釘。為何各各步步不能插地。

問。天上羣星皆拱北辰。世間萬有却朝何宗。

問。一人飾粉塗脂。一人灰頭土面。一人浣濯灰土。亦不塗飾脂粉。且道三人孰優孰劣。

問。一人多夢。夢裏作得主。一人無夢。夢裏作不得主。且道二人孰優孰劣。

問。一般果子。桃為何甜。李為何苦。

問。一人道。山中有水。一人道。水中有山。二人內。一人得體。一人得用。試辨別看。

問。萬有諸色皆各分五色。萬有聲音皆各合五音。且道何因有此差別。

問。如何是仰觀却下視。如何是下視却仰觀。

問。泥金剛鬍鬚儼然。且道四肢有寒毛耶。無寒毛耶。

問。相識熟人。對面如何得不識去。不識生人。對面如何得相識去。

問。古人言。殺人刀。活人劍。今射一箭。殺一物。活一物。且道活者何物。殺者何物。

問。器世界內瓜多子。情世界內魚多子。且道空世界內阿誰多子。

問。城東老母怕見佛。一人怕見太陽相同。太陽在東。此人避於西。太陽向西亦然。且道此人住居何所。姓甚名誰。

問。一枝筆具清淨法身。圓滿報身。百千化身。且道還有欠缺處也無。

問。地上有一羣星。天上有一撮塵。試拈出看。

問。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兩句有一句親。一句疏。試檢點看。

問。如何是將大千撮來如粟米大。

問。佛說三藏十二部。如語。實語。真語者。為何又道不曾說著一字。

問。大海汪洋。滔天波浪。為何不見一滴水。

問。山頂有一松樹。水底有一松樹。二樹同根。且道那裏是同根處。

問。五九合十四數。五九成四十五數。且道那句是體。那句是用。

問。拂子絲絲向下垂。為甚珊瑚枝枝撑著月。

問。投何色於水。水便變成何色。且道水性合色。色性合水。

問。晝明屬日。夜黑何因。試道看。

問。會絲為繩。以那一絲為體。聚毫為筆。以那一毫為用。試分析看。

問。山是山。水是水。為甚鹿不是鹿。魚不是魚。

問。有一人好靜而不淨。有一人好淨而不靜。且道二人有優劣也不。

問。且道鏡中花水中月較天中月檻邊花。孰真孰幻。

問。古剎三門。且道那一門是正路。

問。山上有一人。却在山下。山下有一人。却在山上。且道二人相去多少。

問。千萬字中皆容一字。一字之中却容何字。

問。日月日日東升西落。風雲為何時刻不定。試比量看。

問。如何是峻嶺不高。如何是陂澤不下。

問。月光穿簾入。燈光透簾出。二光相合去。還道有分別也無。

問。金剛經內有第一義字。包括全經之旨。且道是那一字。

問。引鏡照形。孰為真我。空谷應聲。孰是我聲。

問。上而最上者何物。下而最下者何物。外而又外者何物。內而又內者何物。

問。百爐焚百種香。且道以那一味為主。

問。雲無心以出岫。誰知無心。鳥倦飛而知還。誰知有意。

問。大地沙門一隻眼。為何千手千眼觀世音。

問。日下如何得逃影去。

問。二人執線兩頭。東扯西拉。且道誰是得者。

問。香燈一般是火。為何一有光。一無光。

問。海濱有一老姆。家有一甕。有時一甕中盡是海水。有時將甕水成大海去。且道具何神通(不可作大海投於一滴會)。

問。有一條線。從三十三天直穿到十八層地獄。試拈出這一條線看(線不可作絲會)。

問。有一人修行而不修行。有一人不修行而修行。且道孰是孰非(不可作執相修修無修會)。

問。玉琳國師不安。有僧問候。師云。我本無病。有甚好不好。且道此意如何(若道另有不病者。則國師話成兩橛矣。不可作此解誣謗)。

問。星月普印一潭。且道以那箇為主(不可作潭水為主會)。

問。凡人有六金剛圈。若能跳得出。許汝出三界(不可作六根。六塵。六欲。六道會)。

問。三千大千可是百千萬億化身否。答云。是。問。目前叢叢蘆葦可是百千萬億化身否。答云。不是。問云。何得話成兩橛。笑答云。人情慣務遠而略近(且道意旨如何)。

問。人身內有一物。具一體五用。身外有一物。具五體一用。且道是什麼物(不可作五蘊六識。五色五音會)。

問。水火之中。皆具殺人刀。活人劍。且道鋒刃在什麼處。利害在什麼處(不可作焚漂飲食會)。

問。情世界。器世界。萬有之中有一物是我。自己試定當看(不可作儱侗會去)。

問。如何是上而又上之人。如何是下而又下之人。且道二人是同是別(不可作尊[(白-日+田)/廾]山上山下會)。

問。水因何解渴而不能解飢。飯因何解飢而不能解渴。答云。勤勞思歇。閒極思動。寒則思暖。熱則思凉(且道是何意旨)。

問。萬有諸法皆歸一空。且道空歸何處(不可作本分解路)。

問。缾盤釵釧總是一金。且道分也不分也(不可作製造前。溶化後。以道理講說會)。

問。心手水墨筆紙。且指出是誰成字(不可作和合相看)。

問。三千大千色空明暗。萬有諸法。總是一箇字。且道是何字(不可作歸於一心一理會)。

問。不論聖凡賢愚。蝡動含靈。各各身中有一物最高。且道是何物(不可作頂會)。

御製序

達摩未到梁土以前。北則什公弟子講譯經文。南則蓮社諸賢精修淨土。迨後直指心傳。輝暎震旦。宗門每以教典為尋文解義。淨土為著相菩提。置而勿論。不知不覺。話成兩橛。朕於肇法師語錄序已詳言宗教之合一矣。至於淨土之旨。又豈有二。這箇如摩尼珠。面面皆圓。如寶絲網。重重交暎。如大圓鏡。萬有虗空不得而出。如大火聚。萬有虗空不得而入。誠乃不無不有。無欠無餘。果能了悟。則終日喫飯不曾嚼著一粒米。終日著衣不曾掛著一條絲。然則終日念佛。豈有為念佛所罣礙哉。如猶不能了悟。則色空明暗。受想行識盡是一場大夢。又何必但許人惡夢。而不許人善夢也。曹溪十一傳而至永明壽禪師。始以淨土提持後學。而長蘆。北磵諸人亦作淨土章句。及明蓮池大師專以此為家法。倡導於浙之雲棲。其所著雲棲法彙一書。於本分雖非徹底圓通之論。然而已皆正知正見之說。朕欲表是淨土一門。使學人宴坐水月道場。不致歧而視之。誤謗般若。故擇其言之融合貫通者。刊為外集。以示後世。如學人宗旨不明。即將南無阿彌陀佛一句作無義味語。一念萬年。與之抵對。自然摸著鼻孔。如其已得正悟。則丈六金身是一莖草。三千世界是一微塵。延一剎那頃於萬億年。擴一毫毛端為四大部。寶池金地充塞現前。翠竹黃花無非正受。於此淨土正可隨喜。花開見佛豈不是直指心傳也耶。是為序。

雍正十一年癸丑八月望日

御選雲棲蓮池[示*宏]大師語錄

淨土問答

問。念佛之心。無雜無間。即精進度。何故乃云不退墮耶。

答。將謂精進乃能不退墮。非精進即是不退墮耶。辯此有二。一者亦可即是不退。何以故。雖常言精不雜。進不退。然此二字。總之成就進義。古云精進度懈怠是也。進與退對。故精進即不退。二者此重念佛普攝諸度。不重訓詁精進二字。況既云精進。乃能不退。今念佛之人永不退墮。則念佛即成精進。不必更求精進矣。如所問。乃是精進念佛。非念佛即精進。

問。世人聞念佛念心。心淨土淨之語。因膠執內心。拂拭令淨。偏空自喜。撥無西方。及語心土一如。則曰我心非石。懷土奚為。蚓實含泥。黃壤豈侔金界。鰲誠戴岳。持地何若摶空。蓋亦喻似丹臺。象比蓮蕚。四十脈絡。以當寶網交羅。一靈內朗。以況彌陀安住。近肺約西。通舌為池。法譬而已。無論實境。則有引風水之凶吉。致子孫之興衰。例依正之互融。示機感之靡忒。此猶未委正因。未窮十妙。更求 明誨。傾此惡見。

答。心淨土淨。語則誠然。但語有二義。一者約理。謂心即是土。淨心之外無淨土也。二者約事。謂心為土。因其心淨者。其土淨也。若執理而廢事。世謂清閒即是仙。果清閒之外無真仙乎。至如攬身分而言淨土。此則邪見尤甚。苦報彌深。蓋吾佛唯明一心。而謬人恒執四大。是故認肉絡為寶羅。指妄想為真佛。肺屬西而便名金地。舌生津而遂號華池。鄙偽千途。莫可枚舉。豈知革囊不淨。幻質非真。徒費辛勤。終成敗壞。而復迷醉無知。竊附於心淨土淨之說。不但愚夫愚婦惑之。士大夫亦有受其害者。良可歎也。

問。或謂佛逼眾生。拋離骨肉。棄捨形骸。近別家鄉。遠投外國。魂爽幽幽。入此夢境。夢中獲寶。色色非真。聞之慘然。有何極樂。又云在生亦是夢境。既全是夢。益復可悲。將謂菩薩先醒。却行如夢六波羅密。則實報莊嚴。更成恍忽矣。我其歸常寂光乎。寂光無色。莽渺安依。不如寓世夢間。一任獻吉憎惡。

答。虗浮界內是夢非真。常寂光中是真非夢。世人以夢為真。以真為夢。顛倒如斯。良可悲矣。豈知骨肉之即讐冤。形骸之為桎梏。得生淨土。是則脫沈疴而再獲天年。釋狴犴而榮歸故里。名之極樂。詎不然乎。若夫菩薩行門。雖云如夢。譬之大喜將臨。夜現吉祥之境。豈比重昏失曉。魂招凶惡之徵。蓋菩薩在夢而將甦。凡夫由夢而入夢。至於寂光則朗然。大寐之得醒矣。

問。世之求往生者。非即欲往生者也。就使正禮念時。佛現其前。引之西往。必辭以化緣未周。婚嫁未畢。幸少須臾無死耳。復有一人異於前人。力修三昧。無間六時。慮後倦勤。失此機會。便乃投身自斃。縱火自焚。既匪捨報安詳。如入禪定。佛憐其愚。亦肯手相接否。

答。智人之修淨土也。在生則自淨其心。報滿則任緣而往。不欲生而戀著世緣者。慢也。急欲生而自殘軀命者。愚也。如是之流。輕則攝入魔羣。重則沈於惡趣。日光普照。不及覆盆。佛雖大慈。莫之能救。

問。王臣往生。是不舍國事者也。居士往生。是不舍家事者也。夫居士一心念佛。或無他礙。若王臣之勞於王事。當不若家事之可推諉者。楊無為諸君亦何嘗被鰥官之刺而竟致化佛之迎。豈軍旅政刑一切不妨往生乎。抑彼念念與實相不背乎。

答。達心之士。萬機萬變。而國政非繁。執境之流。一夫一婦。而家緣尚累。譬之明鏡。照物。終日照而無勞。空谷傳聲。多眾傳而不困。如是則大君不異世尊。百辟何非海眾。都俞吁咈而妙法交宣。慶賞刑威而真慈平等。王事佛事。打成一片。何淨土之難生耶。

問。今之迷者。猶背燭而坐。回首無不見燭者。彼一念緣佛。便應見佛。如必念之熟而後見。將回首見燭者。亦必瞪目熟視。久而後見哉。向令佛設善權。念佛時隨念見佛。停心絕念及與雜念時便爾懵然。斯人人念佛矣。安有闡提耶。

答。太陽日日當天。而戴盆不覺。明鏡時時對面。而瞽目無知。念佛之人。念念與彌陀相接。而自昧自迷。何以異於是。良以心水不清。佛月不現。眾生自咎。於佛何尤。且明燭在背。回首幾人。指點徒勞。堅然強項。乃責佛之難見。亦獨何歟。

問。黃帝內經明大惑之病。謂目中無端。忽有所見是也。今學人於本無中忽有所見。與見鬼何別。又云將死之時乃得接引。所謂時衰鬼弄人。捨身而隨之。不亦大惑歟。

答。無故而忽見。安得非邪。昔觀而今成。安得非正。蓋因果之常理也。淨業學人應須平日考因果之根原。辨邪正之微細。至於臨終所見。魔佛顯然。誰足為惑。如觀立佛。而現坐佛者。魔也。正報依報。不與經文符合者。魔也。以空觀空而隱者。魔也。苟為不然。則淨心成就。淨境現前。接引往生。訓垂金口。安得與無故忽見比耶。

問。或云。西乃天傾物老之方。人死念絕乃得生。彼又云。天傾之處。地為有餘。有餘則能廣容往生之眾。又云。庚辛屬金。金不變壞。以示不退轉之義。又云。萬物以西而成。百果皆實於秋。行人東方行因。西方證果。竊為往生。乃是生機。何不入東方生物之府。而反入肅殺之地。若標第一義諦。何不直於中央攝人耶。無乃但論一時當機。所謂西者。無所取義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