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经世文编_1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4章 治體四政本下(1)

進呈圖繪疏康熙十八年

蔣伊

為民生當恤。士氣當伸。謹就耳目見聞。繪成十二圖。恭呈  御覽事。臣惟聖王之治天下也。雖當已安已治之時。必存猶溺猶饑之念。誠欲周知萬方之疾苦。而軫其艱難也。臣三年於外。凡有見聞。登之圖繪。計十二帙。第一為難民妻女圖。第二為刑獄圖。第三為寒窗讀書圖。圖中情事。各為一本。第四為春耕夏耘圖。第五為催科圖。第六為鬻兒圖。現在催徵不得錢糧。已蒙  皇上蕩蕩洪恩。仰見  聖天子恫瘝至意。固已洞悉民瘼矣。第七為水災圖。第八為旱災圖。備荒積縠。業經諸臣會議。雖有芻蕘末議。臣亦不敢復贅。第九為觀榜圖。第十為癈書圖。第十一為暴關圖。第十二為疲驛圖。學校則以取數太隘。而貧士有改業之嗟。關課則以蠹弊叢興。而商人有裹足之歎。以致衝邑之轉輸。疲驛之煩苦。此皆久在  皇上離照中。方今軍需正殷。臣一時未敢連章累牘。冒瀆  宸嚴也。伏念  皇上愛民如子。求賢若渴。鑑臣迂。  俯賜觀覽。則四方顛連瑣尾之狀。纍纍乎如在目也。呻吟愾歎之聲。殷殷乎如在耳也。我  皇上一舉念間。而斯民日被堯舜之澤矣。

進講經義摺子

楊椿

益稷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時惟幾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颺言曰念哉率作興事慎乃憲欽哉屢省乃成欽哉乃賡載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隳哉帝拜曰俞往欽哉

臣案有虞氏之世。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可謂盛矣。宜其恭己無為。坐饗昇平之治。而作歌之日。猶君臣責難。祇畏天命有如此。君者天之宗子。大臣者宗子之家相也。明王奉若天道。樹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師長。不惟逸預。惟以亂民。故其位為天位。職為天職。功為天功。典秩禮。命德討罪。無一不本於天。自昔聖君賢相。當太平極盛之會。尤莫不天命為兢兢。在易豐之彖曰。豐亨王假之。勿憂宜日中。朱子謂豐大也。以明而動。故能成盛大之勢。然至於過盛。則又有憂道焉。聖人以徒憂無益。故謹之於未然也。繫辭傳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夫制治保邦之道。存乎事。行事之要。本乎心。心之敬肆。則又在責難之言。君有以儆惕乎臣。臣有以啟沃乎君也。前代有為之主。始以德義為心。惟恐人之不言。每曲導之使言。繼則聞人之言悅之而已。不必其盡從也。久則恐人之言。言之而不必受。受之而亦有難色。又其甚者。或引之於當道。輒自以為已知。或格其心之非。輒自以為無失。自以為已知。自以為無失。是自以為賢矣。自以為賢。其下因莫不同聲賢之。賢之則順而有福。矯之則逆而有禍。以唐太宗之英明。於魏徵尚有不平之語。而欲其臣之無隱。袞職之無闕。豈易得哉。今觀於舜。惟幾惟康。惟動丕應徯志。豈尚有時幾之未敕。百工惟時。撫於五辰。庶績其凝。豈尚有未興之事。未慎之憲。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豈尚有未省之成。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豈尚有叢脞之患。惰與隳之憂。而舜以之責難於臣。皋陶以之責難於君。舜於皋陶之責難。從而拜之。即從而俞之。聖人之於臣。惟願其弼直。不願其面從。於進言者。惟論其理之是非。不計其辭之工拙。鑒其心之誠摯。不復問其事之有無。皋陶平日之告舜。曰無教逸欲有邦。益曰儆戒無虞。無怠無荒。夫舜豈教逸欲而好怠荒者哉。而諸臣言之而不以為迕。帝舜受之而不以為非。古大臣之愛其君與君之自愛。其慎微防患保泰持盈之至意。不得不如此也。有虞氏之治。所以弗可及。而君道臣道。為千古人倫之至者。在是也。

進呈經義

趙申喬

詩小雅鹿鳴首章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臣案鹿鳴。序以為燕群臣嘉賓之詩。夫群臣而以為嘉賓。其情洽矣。進而詠鼓瑟。詠吹笙。則所以和其聲者至矣。更進而詠承筐是將。則所以勸之飲食。而致其禮義之殷勤者。無不用其極矣。遂乃質言之曰。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諄諄乎若惟恐其吝此周行。而不以遽示者。於此見聖人好問之殷。取善之切。其舍己從人之意。何其懇以摯也。夫士人自束髮讀書以來。責難於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斯亦聞之熟矣。豈其策名委贄而敢忘諸。必俟夫吾君之如是其委曲以重之。乃始出其中所素藏。以與吾君權施報哉。然而聖人必以為不如是而不得者何也。君臣之分。以嚴為主。朝廷之禮。以敬為主。分極而不以情通之則隔。禮勝而不以樂和之則離。彼夫希榮苟祿者無論矣。即夫稍知大義。矢諸夙夜。非不懷入告之誠。及乎質對大廷。而其分嚴。而其禮敬。往往多所畏懼。卒懷疑而不敢前。史稱唐太宗神彩英毅。群臣進見者。皆失舉措。太宗知之。每見人奏事。必假以顏色。冀聞規諫。夫太宗之納諫。宜無不昭然共白於臣庶。而猶必假奏事者以顏色。而臣進見。至失舉措。則凡人臣之對越於君者。其難其慎。亦概可知矣。聖人為之備著其儀於燕。琴瑟竽笙。以大鳴其豫。幣帛勸侑以厭飫其心。俾得優游夷懌。而嚴者以舒。敬者以和。乃坦然直吐其胸臆。而有不知。知無不言。有不言。言無不盡也。故聖人之如是其委曲以厚之者。凡以為中材勸云爾。且夫周行大道也。以道培國運。則當盛明之時。進憂危之語。以道律皇躬。則當晏安之地。陳怠荒之防。以道格君心。則當嗜好之萌。嚴性情之正。甚且以萬無一有之事。設若或有一之慮。如禹之於舜。而謂無若丹朱。周公之於成王。而謂無若殷王受。臣方惴惴恐懼。以為獲罪滋大。乃君不惟恕其狂瞽。而且直探其心之所存。以為人之好我。此固純臣志士所日夜切切以祝之吾君。未敢必之吾君者。而不意吾君之體恤之一至於此也。臣誰無心。忍不相率而入告乎。故不獨師保以為啟沃。疑丞以為贊襄。庶士御事。相與獻可替否。補闕拾遺。而瞽以典。史以書。師箴瞍賦矇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莫不畢至於其前。而效周行之示。則賡揚之休可繼。泰交之治可成。此聖人所以因燕而作是詩。復歌之以為燕儀。用垂訓於萬世歟。

經筵講義

杭世駿

皋陶謨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

臣按治道有污隆。王化有遠近。皆決於王心之疏密而已。易云幾者動之微。樞機之所以發。善惡之所以分。吉凶之所以兆。莫不循是以之乎彰顯焉。故云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言幾也。後世言治者。昧於其幾。而第言有萬。則萬幾云者。宜若為有天下者之恒言。而不知人君於此。不可不明察其微。而慎持其隙也。蓋幾有萬。則其彰顯者不止於萬可知矣。一日二日而有萬幾。則月旬朔之間。不止於萬幾又可知矣。一幾之不慎。則一事叢其弊。一方受其害。猝至雜投。其忽不及謀者必眾。待其不及謀而思補救之。何如先其未及發而豫籌之乎。我  皇上秉神聖之資。勵精圖治。朝乾夕惕。即以之希三代盛王。豈有不及。然臣竊觀今日之治理。其美者僅僅如漢之文景。唐之貞觀開元。宋之化嘉祐而止。甚且尚有不及焉者。何也。則以仁心仁聞。能設誠而致行之者之難也。夫有仁心仁聞。而苦於設誠而致行之者之難。此其間有幾焉。蓋辨之不可不蚤辨也。臣聞天之生聖人之材甚吝。而人之值聖人之時甚難。聖人以天地父母為心。愚臣即以堯舜吾君為責。伏願  皇上于深居淵默之時。隨事審其幾微。行政或恐未當於天心。用人或恐未慊於眾望。讒夫女謁未必有。而內寵近侍恩澤或恐其踰制。瓊宮璇室未必盛。而巖居川觀巡遊或恐其過時。窮邊征戍。宜時恤其饑寒。閭巷惸嫠。宜周知其疾苦。有一夫不獲若已納隍之心有。萬方有罪。罪在朕躬之念。夫然後坐明堂而出政治。風動從欲之休。不難再見於今日矣。

經筵講義二篇

秦蕙田

任賢勿貳去邪勿疑

臣案平天下之道。首重用人。人品不同賢與邪二者而已。用舍有定。任與去二者而已。其始貴有鑑別之識。灼然而不淆。其繼加以剛健之力。毅然而不惑。賢與邪之判在心術。而心術之辨在公私。心術而果出於公歟。其氣象必有光明磊落之概。其行事必有平直正大之體。難進易退。爵祿非所戀也。矯枉從正。時議所弗徇也。潔己獨立。而不藉聲援。竭忠盡愚。而不避艱險。在大僚則以責難陳善為恭。而不以趨走承順為敬。在下位則以恪勤匪懈為事。而不以營求干謁為心。隱微幽獨之中。但知有愛君奉國。故曰公也。如心術而或出于私。其情狀必有掩飾閉藏之態。其行己專以圓熟軟媚為工。始而患得。終而患失。脂韋諧俗而惟取模棱。因循緘默而但求保位。其幸而循資歷俸以至大僚。則容悅固寵而全無建白。倘或淹滯下僚。則逢迎希冀而不憚卑污。處心積慮。第知有身家名位。故曰私也。公與私之辨。彰彰如此。而任之去之。往往有未當者。則貳與疑者之過也。夫賢者之事君也。議事則據理而不事揣摩。奉職則秉法而不容假借。如事在可行。縱破成例而不顧。如不可行。雖違成命而不辭。處唯唯諾諾之中。獨有謇謇諤諤之概。而奸邪之人。惡其不便己也。遂委曲隱約以中傷之。不曰沽名。則曰賣直。不曰歸過。則曰攬權。日浸月潤。漸疏遠而不覺。甚且有不原其大節。而微疵小過。指摘交加。吏議亦隨其後者。此從來善人君子。每不能久安于朝廷之上。皆貳之故也。彼邪人之保位者。方且反以是為戒。苟同隨俗。務為彌縫。非之無非。刺之無刺。當利害得失之交。全不以民生國計為念。其所輾轉籌躇者。不曰拂上意。則曰礙人情。調停之外無他長。承順之外無他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貪營係戀而不去。雖人主穆清之中。時多鑒察。然以其小心無過也。則寬大以容之矣。以其備位年久也。則姑且以之矣。不知職事已為之漸廢。人心已為之漸靡。風俗已為之漸偷。紀綱已為之漸弛。而其人享有祿位。方晏然自以為得計。此則疑之說也。然則如之何而後可。亦曰惟誠而己矣。剛而已矣。誠則不貳。剛則不疑。果能確知其賢而任之。開誠布公。推心置腹。與之斷大事而不疑其擅。與之圖密計。而不患其私。與之進退人材而不嫌其黨。與之賞罰事權而不慮其專。有所言而裁之以理。無弗聽也。有所行而規之以成。無弗從也。有所忤而曲諒其心。無弗恕也。有所薦而明試以功。無弗用也。光明洞達。表裏如一。則真意交孚。融洽膠固。雖欲稍自退諉而情有所不安。稍為欺隱而心有所不忍矣。夫然後利有舉而必興。害有除而必去。朝廷之上。甯復有委靡觀望之習。待人主之焦心勞思。別求挽回轉移之法哉。至于陰邪之輩。一有覺察。則立加罷斥。雖無大過。亦勒令退居。不使倖位以妨賢路。如此則賢安有不任。邪安有不去。天下安有不治者。此以誠為體。以剛為用之效也。夫以大舜之德。有虞之治。其存心豈復有不誠不剛。而益顧以是諄諄進戒者。實有見于誠之難盡。而剛之未易足也。是以大學釋平天下。首重用人。而論用人。則申言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之命。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之過。即勿貳勿疑之說也。而歸本于慎獨。然則欲任賢去邪以平天下。舍誠意正心。將何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