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注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7章

〔疏〕悖,逆也。拂,戾也。齊桓公名小白,殺其兄子糾,納其嫂焉。管仲賢人,臣而輔之,卒能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田成子嘗殺齊簡公,孔子沐浴而朝,受其弊帛。夫殺兄入嫂,弒君竊國,人倫之惡莫甚於斯,而夷吾為臣,尼父受幣。言議則以為鄙賤,情行則下而事之,豈非戰爭於心胸,言行相反戾邪?

故《書》曰:孰惡孰美?成者為首,不成者為尾。

〔疏〕成者為首,君而事之;不成者為尾,非而毀之。以此而言,只論成與不成,豈關行以#18無行,故不知美惡的在誰也。所引之書,並遭燒滅,今並無本也。

子張曰:子不為行,即將疏戚無倫,貴賤無義,長幼無序;五紀六位,將何以為別乎?

〔疏〕戚,親也。倫,理也。五紀,祖父也,身子孫也,亦言金木水火土五行也,仁義禮智信五德也。六位,君臣父子夫婦也,亦言父母兄弟夫妻。子張云:若不行仁義之行,則親疏無理,貴賤無義,長幼無次,叙五紀六位無可分別也。

滿苟得曰:堯殺長子,舜流母弟,疏戚有倫乎?

〔疏〕堯廢長子丹朱,不與天位,又言殺也。舜封同母弟象於有庫之國,令天下吏治其國,收納貢稅,故言流放也。廢子流弟,何有親疏之理乎?

湯放桀,武王殺紂,貴賤有義乎?

〔疏〕殷湯放夏桀於南巢,周武殺殷紂於汲郡,君臣貴賤,其義安在?

王季為適,周公殺兄,長幼有序乎?

〔疏〕王季,周大王之庶子季歷,即文王之父也。大伯仲雍讓位不立,故以小兒季歷為適。管蔡,周公之兄,泣而誅之,故云殺之#19。廢適立庶,弟殺其兄,尊卑長幼,有次序乎?

儒者偽辭,墨者兼愛,五紀六位,將有別乎?

〔疏〕夫儒者多言,強為名位;墨者兼愛,周普無私;五紀六位,有何分別乎?

且子正為名,我正為利。名利之實,不順於理,不監於道。

〔疏〕監,明也,見也。子張心之所為,正在於名;苟得心之所為,正在於利。且名利二途,皆非真實,既乖至理,豈明見於玄道。

吾日與子訟於無約曰:小人殉財,君子殉名。其所以變其情,易其性,則異矣;乃至於棄其所為而殉其所不為,則一也。

〔疏〕訟,謂論說也。約,謂契誓也。棄其所為,捨己;殉其所不為,逐物也。夫殉利謂之小人,殉名謂之君子,名利不同,所殉一也。子張苟得,皆#20共談玄言於無為之理,敦於莫逆之契也。

故曰,無為小人,反殉而天;無為君子,從天之理。

〔疏〕而,爾也。既不逐利,又不殉名,故能率性皈#21根,合於自然之道也。

若枉若直,相而天極;面觀四方,與時消息。

〔疏〕相,助也。無問枉直,順自然之道,觀照四方,隨四時而消息。

若是若非,執而圓機;獨成而意,與道徘徊。

〔疏〕徘徊,猶轉變意也。圓機,猶環中也。執於環中之道以應是非,用於獨化之心以成其意,故能冥其虛通之理,轉變無窮者也。

無轉而行,無成而義,將失而所為。

〔疏〕所為,真性也。無轉汝志,為聖迹之行;無成爾心,學仁義之道;捨己效他,將喪爾真性也。

無赴而富,無殉而成,將棄而天。

〔疏〕莫奔赴於富貴,無殉逐於成功。必赴必殉,則背於天然之性也。

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禍也;

〔疏〕比干忠諫於紂,紂云,聞聖人之心有九竅,遂剖其心而視之。子胥忠諫夫差,夫差殺之,子胥曰:吾死後,抉眼縣於吳門東以觀越之滅吳也。斯皆至忠而遭其禍也。

直躬證父,尾生溺死,信之患也;

〔疏〕躬父盜羊,而子證之。尾生以女子為期,抱粱而死。此皆守信而致其患也。

鮑子立乾,申#22子不自理,廉之害也;

〔疏〕鮑焦廉貞,遭子貢譏之,抱樹立乾而死。申子,晉獻公太子申生也,遭麗姬之難,枉被讒謗,不自申理,自縊而死矣。

孔子不見母,匡子不見父,義之失也。

〔疏〕孔子滯耽聖迹,歷國應聘,其母臨終,孔子不見。姓匡,名章,齊人也,諫諍其父,其父不從,被父憎嫌,遂游他邑,亦耽仁義,學讀忘歸,其父臨終而章不見。此皆滯溺仁義,有斯過矣。

此上世之所傳,下世之所語,以為士者正其言,必其行,故服其殃,離其患也。

〔注〕此章言尚#23行則行矯,貴士則士偽,故蔑行賤士以全其內,然後行高而士貴耳。

〔疏〕自比干已下,匡子已上,皆為忠信廉貞而遭其禍,斯皆古昔相傳,下世語之也。是以忠誠之士,廉信之人,正其言以諫君,必其行以事主,莫不遭罹其患,服從其殃,為道之人深宜誡慎也。

無足問於知和曰:人卒未有不興名就利者。彼富則人歸之,歸則下之,下則貴之。夫見下貴者,所以長生安體樂意之道也。今子獨無意焉,知不足邪,意知而力不能行邪,故推正不忘邪?

〔疏〕無足,謂貪婪之人,不止足者也。知和,謂體知中和之道,守分清廉之人也,假設二人以明貪廉之禍福也。無足云:世人卒竟未有不興起名譽而從就利祿者。若財#24富則#25人歸奏之,歸奏則謙下而尊貴之。夫得人謙下尊貴者,則說其情,適其性,體質安而長壽矣。子獨無貪富貴之意乎?為運知足不求邪?為心意能知,力不能行,故推於正理,志念不忘,以遣貴求之心而不取邪?

知和曰:今夫此人以為與己同時而生,同鄉而處者,以為夫絕俗過世之士焉;是專無主正,所以覽古今之時,是非之分也,與俗化。

〔疏〕此人,謂富貴之人也。俗人,謂無知,貪利情切,與貴人同時而生,共富人同鄉而住者,猶將己為超絕流俗,過越世人;况己之自享於富貴乎。斯乃專愚之人,內心無主,不履正道,不覺古今之時代,不察是非之涯分,而與塵俗紛競,隨末而遷化者也,豈能識禍福之歸趣者哉。

世去至重,棄至尊,以為其所為也;此其所以論長生安體樂意之道,不亦遠乎。

〔疏〕至重,生也。至尊,道也。流俗之人,捐生背道,其所為每事如斯,其於長生之道,去之遠矣。

慘怛之疾,恬愉之安,不監於體;怵惕之恐,欣懽之喜,不監於心;

〔疏〕慘怛,悲也。恬愉,樂也。夫悲樂喜懼者,並身外之事也,故不能監明於聖質,照入於心靈,而愚者妄為之也。

知為為而不知所以為,是以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而不免於患矣。

〔疏〕為為者,有為也;所以為者,無為也。但知為於有為,不知為之所以出自無為也。如斯之人,雖貴總萬機,富贍四海,而不免於怵惕等患也。

無足曰:夫富之於人,無所不利,窮美究勢,至人之所不得逮,賢#26人之所不能及,

〔疏〕窮,盡也。夫能窮天下善美,盡人間威勢者,其惟富貴乎。故至德之人,賢哲之士,亦不能遠及也。

俠人之勇力而以為威強,秉人之知謀以為明察,因人之德以為賢良,非享國而嚴若君父。

〔疏〕夫富貴之人,人多依附,故勇者為之捍,智者為之謀,德者為之助,雖不臨享邦國,而威嚴有同君父焉,斯皆財利致其然矣。

且夫聲色滋味權勢之於人,心不待學而樂之,體不待象而安之。

〔疏〕夫耳悅於聲,眼愛於色,口嗛於味,威權形勢以適其情者,不待教學而心悅樂,豈服法象而身安乎?蓋性之然爾。

夫欲惡避就,固不待師,此人之性也。天下雖非我,孰能辭之。

〔疏〕夫欲之則就,惡之則避,斯乃人物之常情,不待師教而後為之哉,故天下雖非無足,誰獨辯辭於此事者也。

知和曰:知者之為,故動以百姓,不違其度,是以足而不爭,無以為故不求。

〔疏〕夫知慧之人,虛懷應物,故能施為舉動,以百姓心為心,百姓順之,亦不違其法度也。內心至之,所以不爭,無用無為,故不求不覺也。

不足故求之,爭四處而不自以為貪,有餘故辭之,棄天下而不自以為廉。

〔疏〕四處,猶四方也。夫凡聖區分,貪廉斯隔。是以爭貪四方。馳騁八極,不自覺其貪婪,棄捨萬乘,辭於九五,而不自覺其達儉。

廉貪之實,非以迫外也,反監之度。

〔疏〕監,照也。夫康食實性,非過迫於外物也,而反照於內心,各禀度量不同也。

勢為天子而不以貴驕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財戲人。計其患,慮其反,以為害於性,故辭而不受也,非以要名譽也。

〔疏〕夫不以高貴為驕矜,不以錢財為娛翫者,計其灾患,憂慮傷害於真性故也。是以辭大寶而不受,非謂要求名譽者也。

堯舜為帝而雍,非仁天下也,不以美害生也;善卷許由得帝而不受,非虛辭讓也,不以事害己。此皆就其利,辭其害,而天下稱賢焉,則可以有之,彼非以興名譽也。

〔疏〕雍,和也。夫唐虞之化,宇內和平者,非有情於仁惠,不以美麗害生也;善卷許由被禪而不受,非是矯情於辭讓,不以世事害己也。斯皆就其長生之利,辭其篡弒之害,故天下稱其賢能,則可謂有此避害之心,實無彼興名之意。

無足曰:必持其名,苦體絕甘,約養以持生,則亦#27 久病長阨而不死者也。

〔疏〕必固將欲修進名譽,苦其形體,絕其甘美,窮約攝養,矜持其生者,亦何異乎久病固疾,長阨不死,雖生之日,猶死之年。此無足之辭,以難知和也。

知和曰:平為福,有餘為害者,物莫不然,而財其甚者也。

〔疏〕夫平等被其福善,有餘招其禍害者,天理自然也。物皆如是,而財最甚也。

今富人,耳營鍾鼓管#28 籥之聲,口嗛於芻豢醪醴之味,以感其意,遺忘其業,可謂亂矣;

〔疏〕嗛,稱適也。管籥簫,笛之流也。夫富室之人,恣情淫勃,口爽醪醴,耳聒官商,取捨滑心,觸類感動。性之昏爽,事業忘焉,無所覺知,豈非亂也。

侅溺於馮氣,若負重行而上也,可謂苦矣;

〔疏〕馮氣,猶憤懣也。夫貪欲既多,勞役困弊,心中侅塞,沈溺憤懣,猶如負重上阪而行。此之委頓,豈非苦困也哉。

貪財而取慰#29,貪權而取竭,靜居則溺,體澤則馮,可謂疾矣;

〔疏〕貪取財寶以慰其心,誘謟威權以竭情慮,安靜閑居則其體沈溺,體氣悅澤則憤懣斯生,動靜困苦,豈非疾也。

為欲富就利,故滿若堵耳而不知避,且馮而不舍,可謂辱矣;

〔疏〕堵,墙也。夫欲富就利,情同壑壁,譬彼堵墙,版築滿盈,心中憤懣,貪婪不舍,不知避害,豈非耻辱邪。

財積而無用,服膺而不舍,滿心戚醮,求益而不止,可謂憂矣;

〔疏〕戚醮,煩惱也。夫積而不散,馮而不合,貪求無足,煩惱盈懷,慤而論之,豈非憂患。

內則疑釗請之賊,外則畏寇盜之害,內

周樓疏,外不敢獨行,可謂畏矣;

〔疏〕疑,恐也。請,求也。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故在家則恐求財盜賊之灾,外行則畏寇盜濫竊之害。是以合院周回,起疏窗樓,敞出內外,來往怖懼,不敢獨行。如此艱辛,豈非畏哉。

此六者,天下之至害也,皆遺忘而不知察,及其患至,求盡性竭財,單以反一日之無故而不可得也。

〔疏〕六者,謂亂苦疾辱憂畏也。殫,盡也。天下至害,遺忘不察,及其巨盜忽至,性命惙然,平生貪求,一朝頓盡,所有財寶,當時並罄,欲反一日貧素,其可得之乎。

故觀之名則不見,求之利則不得,繚意體而爭此,不亦惑乎。

〔注〕此章言知足者常足。

〔疏〕繚,纏繞也。巨盜既至,身非己有,當爾之際,豈見有名利邪。而流俗之夫,倒置之甚,情纏繞於名利,心决絕於爭求,以此而言,豈非大惑之甚也。

#1《闕誤》引劉得一本『樞』作『摳』。

#2四庫本『距』作『拒』。

#3《闕誤》引江南古藏本『徒』下有『於』字。

#4四庫本『太』作『大』。

#5趙諫議本『餔』作『脯』。

#6趙本『幸』下有『然』 字。

#7原作『蒞』,疑訛,今依四庫本改作『菹』。

#8『葅』通『菹』。

#9《闕誤》引江南古藏本『六』作『七』。

#10四庫本『伯夷叔齊』 四字不重。

#11《闕誤》『六』作『四』,引江南古藏本云:『四』作『六』。

#12《闕誤》引張君房本『離』作『利』 。

#13依原文及郭慶藩引文,此句『死』字當于『豕』字互換,下句『走』字當于『乞』字互換。『作豕,作豬』句當改作『豕,豬也』。

#14『任』疑『狂』之筆誤,依四庫本及上下文改正。

#15四庫本『伋伋』作『汲伋』 。

#16『則有怍色』高山寺本作『則作色』。

#17郭慶藩引文改『夫』作『天』。

#18郭慶藩引文改『以』作『與』 。

#19以正文『之』當作『兄』。

#20原作『昔』,疑訛,依文意及郭慶藩改正。

#21郭慶藩引文『皈』作『歸』。

#22世德堂本『申』作『勝』 。

#23趙諫議本『尚』作『上』。

#24#25原作『家』和『財』,依上下文及郭慶藩引文改『家』作『財』,『財』作『則』 。

#26四庫本『賢』作『聖』。

#27《闕誤》引江南古藏本『亦』下有『猶』字。

#28浙江書局本『管』作『筦』。

#29張君房本『慰』作『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