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皮部論篇
黃帝問曰:余聞皮有分部,脈有經紀,筋有結絡,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異,別其分部,左右上下,陰陽所在,病之始終,願聞其道。岐伯對曰:欲知。皮部以經脈為紀者,諸經皆然。
循經脈行止所主,則皮部可知。諸經,謂十二經脈也。十二經脈皆同。
陽明之陽,名曰害輩,
輩,生化也。害,殺氣也。殺氣行則化生.彌,故日害輩輩,扶沸切。。
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陽明之絡也。
上,謂手陽明。下,謂足陽明也。
其色多青則痛,多黑則痺,黃赤則熱,多白則寒五色皆見,則寒熱也。絡盛則入客於經,陽主外,陰主內。
陽謂陽絡,陰謂陰絡,此通言之也。手足身分所見經絡皆然。
少陽之陽,名日樞持,
樞謂樞要,持謂執持。
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少陽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故在陽者主內,在陰者主出。以滲於內,諸經皆然。太陽之陽,名曰關樞,
關司外動,以靜鎮為事,如樞之運,則氣和平也。
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太陽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少陰之陰,名曰樞儒,
儒順也。守要而順陰陽開闔之用 新校正云:按《 甲乙經》 儒作濡。
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少陰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其入經也,從陽部注於經,其出者,從陰內注於骨。心主之陰,名曰害肩,
心主脈入掖下,氣不和則妨害肩掖之動運。
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心主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太陰之陰,名曰關蟄,
關閉蟄類,使順行藏。 新校正云:按《 甲乙經》 蟄作執。
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太陰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
部,皆謂本經絡之所部分。浮,謂浮見也。
凡十二經絡脈者,皮之部也。
列陰陽位,部主於皮,故日皮之部也。
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於皮毛,邪中之則勝理開,開則入客於絡脈,留而不去,傳入於經,留而不去,傳入於府,凜於腸胃。
凜,積也,聚也。
邪之始入於皮也,沂然起毫毛,開勝理;
沂然,惡寒也。起,謂毛起豎也。勝理,皆謂皮空及文理也。
其入於絡也,則絡脈盛,色變;
盛,謂盛滿。變,謂易其常也。
其入客於經也,則感虛乃陷下;
經虛邪入,故日感虛。脈虛氣少,故陷下也。
其留於筋骨之問,寒多則筋攣骨痛,熱多則筋弛骨消,肉爍胭破,毛直而敗。
攣,急也。弛,緩也。消,爍也。《針經》 曰:寒則筋急,熱則筋緩,寒勝為痛,熱勝為氣消。胭者肉之標,故肉消則胭破毛直而敗也。胭,渠隕切。
帝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岐伯曰:皮者,脈之部也,
脈氣流行,各有陰陽,氣隨經所過而部主之,故云脈之部。
邪客於皮則勝理開,開則邪入客於絡脈,絡脈滿則注於經脈,經脈滿則入舍於府藏也。故皮者有分部,不與而生大病也。
脈行皮中,各有部分,詠受邪氣,隨則病生,非由皮氣而能生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不與作不愈。全元起本作不與。元起云:言不與經脈調和,則氣傷於外,邪流入於內,叉生大病也。
帝曰:善。